一种封边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19426发布日期:2019-06-15 00:00阅读:5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封边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封边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封边条。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所采用的封边条,基本都是纯木材制、纯塑料制或者纯铝制的。纯木材制的封边条,虽然外观较好,但是却易腐蚀,且防水性能不好;而纯塑料制的封边条,虽然其耐腐蚀、防水性能均优秀,但是强度却不够,收到稍大的冲击力以后,其形状就难以恢复;而纯铝制的封边条,虽然防水性能和强度都较好,但是其却容易收到腐蚀而损坏。

因此,目前亟需一种封边条,能够具备耐腐蚀、防水、强度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封边条,同时具备耐腐蚀、防水、强度高的性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封边条,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基骨层和包裹层,所述基骨层由铝制成,所述包裹层由PVC制成;所述包裹层包裹于所述基骨层;

所述基骨层和所述包裹层之间设置有粘合层,所述包裹层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外粘层。

进一步的,所述包裹层的另一端设置有防滑纹。

进一步的,所述本体的两侧均设置有压边条,压边条的设置有螺丝,所述本体的两侧均设有用于与所述配合的螺孔。

更进一步的,压边条包括连接部和压边部,螺丝设置于连接部的一端,连接部的另一端与压边部转动连接;两个压边条的压边部正对设置,两个压边条正对设置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二外粘层。

优选的,连接部和压边部之间设置有扭簧。

进一步的,所述基骨层、所述粘合层和所述包裹层三者为共挤出吹塑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铝制的基骨层作为骨架,保证了本实用新型的强度;并通过在基骨层外部包裹有一层PVC制的包裹层,使得本实用新型具备耐腐蚀、防水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本体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压边条的分解示意图。

附图标记:1—本体,2—基骨层,3—包裹层,4—粘合层,5—第一外粘层,6—压边条,31—防滑纹,32—螺孔,61—连接部,62—压边部,63—螺丝,64—扭簧,621—第二外粘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封边条,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包括基骨层2和包裹层3,所述基骨层2由铝制成,所述包裹层3由PVC制成;所述包裹层3包裹于所述基骨层2。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铝制的基骨层2作为骨架,保证了本实用新型的强度;并通过在基骨层2外部包裹有一层PVC制的包裹层3,使得本实用新型具备耐腐蚀、防水的性能。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骨层2和所述包裹层3之间设置有粘合层4,所述包裹层3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外粘层5。通过粘合层4的设置,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基骨层2和包裹层3连接更加稳定和可靠,避免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间过久以后,基骨层2发生松动而影响了本实用新型的质量;而第一外粘层5的设置,则是让本实用新型能够与带封边的产品进行可靠粘合。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粘合层4为粘性胶体,而第一外粘层5优选为3M胶。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包裹层3的另一端设置有防滑纹31,用以增加本实用新型的摩擦力,让使用者拿着本实用新型的产品时不会因打滑而导致产品掉落。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本体1的两侧均设置有压边条6,压边条6设置有螺丝63,所述本体1的两侧均设有用于与所述螺丝63配合的螺孔32。使用者可根据需要,自行决定是否增设压边条6;若需要增设,仅需通过螺丝63螺纹连接于螺孔32即可,在本体1设置有压边条6,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本实用新型与待封边产品连接的稳定性。

具体的,如图3所示,压边条6包括连接部61和压边部62,螺丝63设置于连接部61的一端,连接部61的另一端与压边部62转动连接;两个压边条6的压边部62正对设置,两个压边条6正对设置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二外粘层621。即使用者在需要封边时,把封边条的第一外粘层5贴设于待封边位置,然后转动压边部62,使得压边部62通过第二外粘层621也贴设于待封边产品,从而提升本实用新型与待封边产品粘合的可靠性。

优选的,如图3所示,连接部61和压边部62之间设置有扭簧64,当使用者封边时,只需拉动压边部62张开并使得压边部62位于待压边位置的上方以后松手,扭簧64复位就会带动压边部62复位回弹,使得压边部62通过第二外粘层621粘合在待压边位置。由于扭簧64本身具备弹力,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扭簧64和第二外粘层621的设置,能够使得压边条6与产品的连接更加稳定和可靠。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骨层2、所述粘合层4和所述包裹层3为共挤成型,使得所述基骨层2、所述粘合层4和所述包裹层3为一体化,从而提升了本体1的结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