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动汽车变速器换挡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49345发布日期:2019-07-24 09:36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手动汽车变速器换挡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变速器换挡机构,特别是涉及一种手动汽车变速器换挡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市场上常见的一种汽车手动变速器换挡机构(如图1、2和3所示),其包括换挡轴11,套装于换挡轴11上的换挡座1,顶部与换挡座1固定连接的拨指3,可轴向左右滑动地安装于变速器箱体上的换挡拨叉轴5,与拨叉轴5连接的其上设有向上延伸的整体形状近似顶部为开口的倒凸字形的换挡端口41的换挡拨叉4,所述换挡端口41底部的两内侧面为换挡端面410;其中,所述换挡座1的下部位于换挡端口41上部中,所述拨指3为整体结构,包括顶部与换挡座1固定连接的连接部30和由连接部30向下伸出的拨指部31,所述拨指部31为球面体并位于换挡端口41底部中;换挡时,换挡轴11带动换挡座1和拨指6逆时针或者顺时针转动(如图1中箭头所示),当拨指3的拨指部31的两侧便分别与换挡端口41底部两内侧的换挡端面410接触并带动换挡拨叉4和拨叉轴5左右滑动(如图1箭头所示)时,拨指3的拨指部31与换挡端口41底部两内侧的换挡端面410便发生滑动摩擦且持续到换挡完成。这种现有的汽车手动变速器换挡机构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是;由于拨指3为整体结构,在换挡过程中,拨指3的为球面体的拨指部31与换挡端口41中的换挡端面410进行滑动摩擦,滑动摩擦的摩擦力较大,长期工作后,拨指部31和换挡端面410容易过度磨损,导致换挡行程不足,引起脱档、打齿等,可靠性较差。同时换挡力较大、换挡平顺性较差,舒适性也较差。此外,由于由于拨指3为整体结构,其连接部30的顶部与换挡座1固定连接,致使因其拨指部31因磨损需要维修更换时比较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靠性和舒适性较好、维修更换时比较方便的汽车手动变速器换挡机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手动变速器换挡机构,其包括换挡轴,套装于换挡轴上的换挡座,包含连接部和拨指部的拨指,可轴向左右滑动地安装于变速器箱体上的换挡拨叉轴,与拨叉轴连接的其上设有向上延伸的整体形状近似顶部为开口的倒凸字形的换挡端口的换挡拨叉,所述换挡端口底部的两内侧面为换挡端面,所述换挡座的下部位于换挡端口上部中,所述拨指的拨指部位于换挡端口底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拨指为分体结构,其连接部的顶部与换挡座固定连接,其拨指部滚动连接于连接部的下部且外周为圆形面。

进一步地,所述拨指3的拨指部为滚盘。

进一步地,所述拨指3的拨指部为滚球。

进一步地,所述拨指3的拨指部为轴向两端削平、径向中间为外凸的球形体的滚珠。

进一步地,所述拨指的拨指部为滚柱。

进一步地,还包括连接轴,所述拨指的连接部上设有由其底部两侧间距向下伸出的两个连接体,所述连接轴固定装配于两个连接体之间,所述拨指部的中心位置设有孔径微大于连接轴外径的通孔,所述拨指部通过通孔可滚动地装配于连接轴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连接轴,所述拨指的连接部上设有由其底部两侧间距向下伸出的且其上设有轴向盲孔的两个连接体,所述连接轴的外径略小于两个连接体的轴向盲孔且通过其两端安装于两个连接体的轴向盲孔之中、可滚动地装配于两个连接体之间,所述拨指部中心位置设有孔径微小于连接轴外径的通孔,所述拨指部通过通孔固定装配于连接轴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两端设有径向凸起的连接轴,所述拨指的连接部上设有由其底部两侧间距向下伸出的其上分别设有孔径微大于连接轴的外径的轴向通孔的两个连接体,所述连接轴的两侧通过可轴向通孔可滚动地装配于两个连接体之间,其两端的径向凸起位于两个连接体的两端之外,所述拨指部的中心位置设有孔径微小于连接轴外径的通孔,所述拨指部通过通孔固定装配于连接轴上。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轴的中部设有内花键或外花键,相应地,所述拨指部的中心位置设有孔径微小于连接轴外径的外花键或内花键的通孔,所述拨指部花键连接地固定装配于连接轴上。

本实用新型包含如下有益效果:

由于拨指为分体结构,其连接部的顶部与换挡座固定连接,其拨指部滚动连接于连接部的下部且外周为圆形面。因此,换挡时,换挡轴带动换挡座和拨指逆时针或者顺时针转动,当拨指的拨指部的便分别与换挡端口底部两内侧的换挡端面滚动接触并带动换挡拨叉和拨叉轴左右滑动时,拨指的拨指部与换挡端口底部两内侧的换挡端面便发生滚动摩擦且持续到换挡完成。显然,在本实用新型的换挡过程中,拨指的拨指部与换挡端口中的换挡端面进行的是滚动摩擦,而滚动摩擦的摩擦力小于滑动摩擦的摩擦力。于是,与现有技术的汽车手动变速器换挡机构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的拨指部和换挡端面不容易磨损,不容易导致换挡行程不足、脱档、打齿等,可靠性较好。同时换挡力较小、换挡平顺性较好,舒适性也较好。此外,由于由于拨指为分体结构,当其拨指部因磨损需要维修更换时也比较方便容易。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手动汽车变速器换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现有的拨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手动汽车变速器换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A-A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挡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拨指的拨指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拨指的拨指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连接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拨指的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做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 “左”、“右”、“顺时针”、“逆时针”、“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见图4至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手动变速器换挡机构,其包括换挡轴11,套装于换挡轴11上的换挡座1,包含连接部30和拨指部31的拨指3,可轴向左右滑动地安装于变速器箱体上的换挡拨叉轴5,与拨叉轴5连接的其上设有向上延伸的整体形状近似顶部为开口的倒凸字形的换挡端口41的换挡拨叉4,所述换挡端口41底部的两内侧面为换挡端面410,所述换挡座1的下部位于换挡端口41上部中,所述拨指3的拨指部31位于换挡端口41底部中。由图4至9可见,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拨指3为分体结构,其连接部30的顶部与换挡座1固定连接,其拨指部31滚动连接于连接部30的下部且外周为圆形面。这样一来,在本实用新型中,换挡时,换挡轴11带动换挡座1和拨指3逆时针或者顺时针转动,当拨指3的拨指部31分别与换挡端口41底部两内侧的换挡端面410滚动接触并带动换挡拨叉4和拨叉轴5左右滑动时,拨指3的拨指部31与换挡端口41底部两内侧的换挡端面410便发生滚动摩擦且持续到换挡完成。显然,在本实用新型的换挡过程中,拨指3的拨指部31与换挡端口41中的换挡端面410进行的是滚动摩擦,而滚动摩擦的摩擦力小于滑动摩擦的摩擦力。于是,与现有技术的汽车手动变速器换挡机构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的拨指部31和换挡端面410不容易磨损,不容易导致换挡行程不足、脱档、打齿等,可靠性较好。同时换挡力较小、换挡平顺性好,舒适性也较好。此外,由于由于拨指3为分体结构,当其拨指部31因磨损需要维修更换时也比较方便容易。

参见图7所示,所述拨指3的拨指部31优选为滚盘。这使得拨指部31的结构比较简单、制造比较容易且能够较好地与换挡拨叉4的换挡端口41中的换挡端面410进行滚动摩擦。

参见图7所示,所述拨指3的拨指部31也可以优选为滚球。这使得拨指部31的结构比较简单、制造比较容易且能够较好地与换挡拨叉4的换挡端口41中的换挡端面410进行滚动摩擦。当然,所述拨指3的拨指部31还可以优选轴向两端削平、径向中间为外凸的球形体的滚珠(图中未示出)或者滚柱(图中未示出)。这同样使得拨指部31的结构比较简单、制造比较容易且能够较好地与换挡拨叉4的换挡端口41中的换挡端面410进行滚动摩擦。

参见图4至10所示,本实用新型还优选还包括连接轴2,所述拨指3的连接部30上设有由其底部两侧间距向下伸出的两个连接体300,所述连接轴2固定装配于两个连接体300之间,所述拨指部31的中心位置设有孔径微大于连接轴2外径的通孔310,所述拨指部31通过通孔310可滚动地装配于连接轴2上。这使得拨指部31滚动连接于连接部30的下部的结构比较简单、制造比较容易。

参见图4至10所示,本实用新型还优选还包括连接轴2,所述拨指3的连接部30上设有由其底部两侧间距向下伸出的且其上设有轴向盲孔(图中未示出)的两个连接体300,所述连接轴2的外径略小于两个连接体300的轴向盲孔(图中未示出)且通过其两端安装于两个连接体300的轴向盲孔(图中未示出)之中、可滚动地装配于两个连接体300之间,所述拨指部31中心位置设有孔径微小于连接轴2外径的通孔310,所述拨指部31通过通孔310固定装配于连接轴2上。这同样使得拨指部31滚动连接于连接部30的下部的结构比较简单、制造比较容易。

参见图4至10所示,本实用新型还优选包括两端设有径向凸起20的连接轴2,所述拨指3的连接部30上设有由其底部两侧间距向下伸出的其上分别设有孔径微大于连接轴2的外径的轴向通孔302的两个连接体300,所述连接轴2的两侧通过可轴向通孔302可滚动地装配于两个连接体300之间,其两端的径向凸起20位于两个连接体300的两端之外,所述拨指部31的中心位置设有孔径微小于连接轴2外径的通孔310,所述拨指部31通过通孔310固定装配于连接轴2上。这仍然使得拨指部31滚动连接于连接部30的下部的结构比较简单、制造比较容易。本实用新型在前述优选的结构中,所述连接轴2的还优选中部设有内花键(图中未示出)或外花键(图中未示出),相应地,所述拨指部31的中心位置设有孔径微小于连接轴2外径的外花键(图中未示出)或内花键(图中未示出)的通孔310,所述拨指部31花键连接地固定装配于连接轴2上。这使得拨指部31固定装配于连接轴2上的结构比较简单且比较牢靠。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优实施例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当更不是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另外,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直接或间接的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