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复合隔热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43284发布日期:2019-08-03 16:26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复合隔热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蜂窝板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复合隔热板。
背景技术
:蜂窝板是由两层具有一定强度的蒙皮材料和中间软而轻的夹心材料组成的一种新型复合功能性材料,因其内部含有许多蜂窝状直通孔而得名。由于蜂窝芯的特殊构造,其分割成的众多封闭小室,限制了由其合成的幕墙板内空气的流动,使热量和声波的传播受到极大限制,因而具有保温隔热、隔音、减震吸能、耐热防腐等效果。而结构的特殊性也使其具有比重轻、强度高、稳定性好等特点,是航空航天、高速船舶、高速列车等行业的理想材料,也是建筑业中大尺寸屏幕、室内豪华装饰的首选材料。然而,传统的蜂窝板虽然具有一定的隔热、保温性能,但其隔热性与传统的隔热材料相差甚远。一般铝蜂窝板的导热系数在0.1-0.15w/m.k,甚至更高。而较好的隔热材料导热系数一般在0.008-0.045w/m.k。技术实现要素: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多功能复合隔热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传统隔热材料及单纯蜂窝板的隔热性能差的技术问题,达到了导热系数低、比重轻、强度高、稳定性好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复合隔热板,所述复合隔热板包括:芯材,所述芯材上均匀开设有多个通孔,且所述通孔内可容置隔热粉体,其中,所述隔热粉体为微球发泡粉与气凝胶粉的混合粉体;第一面板,所述第一面板与所述芯材的上表面相贴合;第二面板,所述第二面板与所述芯材的下表面相贴合;其中,所述第一面板与所述第二面板相同或不同。优选地,所述芯材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面板、第二面板的高度。优选地,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为金属类材料、非金属类材料。优选地,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芯材之间、所述第二面板和所述芯材之间均具有一黏结层。优选地,所述黏结层采用胶黏剂或胶膜。优选地,所述微球发泡粉与气凝胶粉的体积比范围为1:1~1:7。优选地,所述气凝胶粉为纳米隔热粉体。优选地,任意两个所述通孔之间不连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一种或多种技术效果: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复合隔热板,通过所述复合隔热板包括:芯材、第一面板、第二面板和粘结层,具体的,所述芯材上均匀开设有贯穿上下表面的多个通孔,进而在所述通孔内可容置隔热粉体,所述隔热粉体为微球发泡粉与气凝胶粉的混合粉体;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分别将所述芯材的上下表面进行密封,并且在结合处采用粘结层进行可靠地黏结。在将所述隔热粉体填充在所述通孔内部之后,还需要进一步将填充有混合隔热粉体的蜂窝板进行热处理以使得微球发泡粉膨胀,由于气凝胶粉的纳米孔洞使材料具有超级绝热的特点,而微球发泡粉在受热膨胀后可完全充实蜂窝板孔洞,且能形成一个整体,并包裹住气凝胶粉,使气凝胶粉体镶嵌入微球膨胀后的空隙中,防止了粉体在芯材中由于震动、颠倒等造成隔热粉体分布不均匀,形成空气通道从而影响整个复合隔热板的隔热性能。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传统隔热材料及单纯蜂窝板的隔热性能差的技术问题,达到了导热系数低、比重轻、强度高、稳定性好的技术效果。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多功能复合隔热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芯材;11-隔热粉体;2-第一面板;3-第二面板;4-黏结层。具体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复合隔热板,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传统隔热材料及单纯蜂窝板的隔热性能差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总体结构如下:通过所述复合隔热板包括:芯材,所述芯材上均匀开设有多个通孔,且所述通孔内可容置隔热粉体,其中,所述隔热粉体为微球发泡粉与气凝胶粉的混合粉体;第一面板,所述第一面板与所述芯材的上表面相贴合;第二面板,所述第二面板与所述芯材的下表面相贴合;其中,所述第一面板与所述第二面板相同或不同。达到了导热系数低、比重轻、强度高、稳定性好的技术效果。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功能复合隔热板,请参考图1,具体如下:芯材1,所述芯材1上均匀开设有多个通孔,且所述通孔内可容置隔热粉体11,其中,所述隔热粉体11为微球发泡粉与气凝胶粉的混合粉体。进一步的,所述微球发泡粉与气凝胶粉的体积比范围为1:1~1:7。进一步的,所述气凝胶粉为纳米隔热粉体。进一步的,任意两个所述通孔之间不连通。具体而言,所述芯材1为所述复合隔热板的骨架结构,所述芯材1的其形状为六面体结构,并且为蜂窝状芯材,在实际工作中,所述芯材1可以选择现有市面上的任何一种蜂窝芯材,本实施例中不做具体限制,也就是说,在所述芯材1上均匀排列有多个蜂窝状的通孔,且任意两个通孔之间均是不连通的,从而使得任意两个通孔之间形成一定的孔壁厚,所述通孔是贯穿所述芯材1的上下表面设置的。进而在所述通孔中可以填充隔热粉体11,其中,所述隔热粉体11为微球发泡粉与气凝胶粉的混合粉体。其中的微球发泡粉为一种加热后体积可膨胀的固态粉体,气凝胶粉为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湿凝胶再经超临界或常压干燥工艺制备而成的纳米隔热粉体。进一步的,在将所述隔热粉体11填充在所述通孔内部之后,还需要进一步将混合隔热粉体的蜂窝板进行热处理以使得微球发泡粉膨胀。第一面板2,所述第一面板2与所述芯材1的上表面相贴合;第二面板3,所述第二面板3与所述芯材1的下表面相贴合;其中,所述第一面板与所述第二面板相同或不同。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面板2和所述第二面板3为金属类材料、非金属类材料。进一步的,所述芯材1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面板2、第二面板3的高度。具体而言,所述第一面板2和所述第二面板3为所述复合隔热板的密封面板,主要作用是在将气凝胶粉与微球发泡粉的混合粉体填充于所述芯材1的孔洞中之后,在孔洞两端采用面板做封闭处理。因此,所述第一面板2覆盖于所述芯材1的上表面,也就是将所述通孔的顶端进行封闭,所述第二面板3覆盖于所述芯材1的下表面,也就是将所述通孔的底端进行封闭。面板材料可以是金属类材料、非金属类材料。并且所述第一面板2和所述第二面板3可以是两块相同或不同的材料。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面板2和所述第二面板3的高度均低于所述芯材1的高度。此外,本实施例中对所述多功能复合隔热板的厚度、尺寸规格以及其各组成部分的具体材质、性能例如面板的强度、材质等,蜂窝芯材的材质、强度、厚度,气凝胶粉体密度,微球发泡粉的热膨胀温度等参数均不作具体限定,具体根据不同应用领域的技术要求而定。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面板2和所述芯材1之间、所述第二面板3和所述芯材1之间均具有一黏结层4。进一步的,所述黏结层4采用胶黏剂或胶膜。具体而言,所述黏结层4可以是胶膜或其他胶黏剂,主要作用是黏贴所述第一面板2、所述第二面板3与所述芯材1的结合处,将面板材料与芯材之间进行牢固结合。为了更清楚的描述本实施例中的多功能复合隔热板,下面结合具体的组成结构和实施方法对本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复合隔热板进行详细描述:第一种多功能复合隔热板,具体的,所述芯材1选用玻璃钢材质的芯材,其中,厚度为2cm,孔径为8mm,孔壁厚度为0.1mm,第一面板2和第二面板3均采用1mm厚铝板,胶黏剂选用聚氨酯结构胶,气凝胶粉采用密度为50kg/m3、粒径100目的疏水型二氧化硅气凝胶粉,微球发泡粉选用低温油性发泡粉。具体的实施步骤如下:首先,将微球发泡粉与气凝胶粉体积比1∶5均匀混合;接着,将一块铝板表面涂刷聚氨酯机构胶与芯材的一面复合;然后,待胶黏剂固化后,向蜂窝通孔中填充气凝胶粉与微球发泡粉的混合粉体,每个通孔内的填充量约为通孔高度的1/3;最后,将装填完成后的复合隔热板放入烘箱内60℃进行热处理,待通孔内部粉体完全膨胀后取出,将表面多余的粉体去除,再复合另外一块铝板密封即可。第二种多功能复合隔热板,具体的,所述芯材1选用铝芯材,其中,厚度为2cm,孔径为6mm,孔壁厚度为0.06mm,第一面板2和第二面板3均采用1mm厚不锈钢板,采用热熔胶膜复合,气凝胶粉为粒径200目、密度80kg/m3的疏水型二氧化硅气凝胶,微球发泡粉选用水性发泡粉。具体的实施步骤如下:首先,将微球发泡粉与气凝胶粉体积比(1∶3)均匀混合;接着,在一块不锈钢板与蜂窝芯材之间铺设一层热熔胶膜,经热处理使其复合牢固;然后,向蜂窝通孔中填充气凝胶粉与微球发泡粉的混合粉体,每个通孔内的填充量约为通孔高度的1/2;最后,将装填完成后的板材放入烘箱内150℃进行热处理,待通孔内部粉体完全膨胀后取出,将表面多余的粉体去除,再用胶膜复合另外一块不锈钢板密封即可。第三种多功能复合隔热板,具体的,所述芯材1选用芳纶纸芯材,其中,厚度为5cm,孔径为5mm,孔壁厚度为0.08mm,第一面板2采用1mm厚的铝板,第二面板3采用1mm厚的云母板,胶黏剂为双组分环氧树脂胶,气凝胶粉采用密度为50kg/m3、粒径100目的疏水型二氧化硅气凝胶粉,微球发泡粉为油性发泡粉。具体的实施步骤如下:首先,将微球发泡粉与气凝胶粉体积比1∶4均匀混合;接着,将铝板表面涂刷胶黏剂与蜂窝芯材的一面复合;然后,待胶黏剂固化后,向蜂窝通孔中填充气凝胶粉与微球发泡粉的混合粉体,每个通孔内的填充量约为通孔高度的1/3。填充方式可以采用过筛的方式均匀撒向通孔内;最后,将装填完成后的板材放入烘箱内140℃进行热处理,待孔洞内部粉体完全膨胀后取出,将表面多余的粉体去除,再复合一层云母板密封即可。根据实施例制备的三种新型多功能复合隔热板性能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表1:三种多功能复合隔热板性能测试结果序号密度kg/m3导热系数(w/m.k)强度(MPa)第一种1100.025360.5第二种2300.027251.2第三种1450.025790.6由于气凝胶粉的纳米孔洞使材料具有超级绝热的特点,而微球发泡粉在受热膨胀后可完全充实蜂窝板孔洞,且能形成一个整体,并包裹住气凝胶粉,使气凝胶粉体镶嵌入微球膨胀后的空隙中,防止了粉体在蜂窝板中由于震动、颠倒等造成隔热粉体分布不均匀,形成空气通道从而影响整个复合隔热板的隔热性能。气凝胶粉与微球发泡粉的密度都极低,填充后的蜂窝板密度并不会增大多少。因而使材料具有导热系数低、比重轻、强度高、稳定性好等特点。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复合隔热板,利用气凝胶粉与发泡粉的混合粉体优异的隔热性及可膨胀性,结合了蜂窝板的比重轻、高强度等特点,制备出集众多性能于一体的多功能复合隔热板。弥补了传统隔热材料及单纯蜂窝板的众多缺陷。大大提升了其在保温节能、墙体装饰、航空航天、工业等领域的应用空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一种或多种技术效果: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复合隔热板,通过所述复合隔热板包括:芯材、第一面板、第二面板和粘结层,具体的,所述芯材上均匀开设有贯穿上下表面的多个通孔,进而在所述通孔内可容置隔热粉体,所述隔热粉体为微球发泡粉与气凝胶粉的混合粉体;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分别将所述芯材的上下表面进行密封,并且在结合处采用粘结层进行可靠地黏结。在将所述隔热粉体填充在所述通孔内部之后,还需要进一步将填充有混合隔热粉体的蜂窝板进行热处理以使得微球发泡粉膨胀,由于气凝胶粉的纳米孔洞使材料具有超级绝热的特点,而微球发泡粉在受热膨胀后可完全充实蜂窝板孔洞,且能形成一个整体,并包裹住气凝胶粉,使气凝胶粉体镶嵌入微球膨胀后的空隙中,防止了粉体在芯材中由于震动、颠倒等造成隔热粉体分布不均匀,形成空气通道从而影响整个复合隔热板的隔热性能。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传统隔热材料及单纯蜂窝板的隔热性能差的技术问题,达到了导热系数低、比重轻、强度高、稳定性好的技术效果。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