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齿轮球面垫片装配位置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59474发布日期:2019-10-28 22:27阅读:533来源:国知局
行星齿轮球面垫片装配位置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装配检测技术,适用于汽车变速箱差速器球面垫片的检测,特别涉及行星齿轮球面垫片装配位置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变速箱装配差速器(如图1所示)由差速器壳体3、前后两个行星齿轮4、前后两个行星球面垫片5,上下两个半轴齿轮6和行星齿轮轴7组成,差速器壳体3与两个行星齿轮4之间装有球面垫片5。在行星齿轮球面垫片5的过程中,会出现球面垫片装配不到位的情况,即行星齿轮轴7没有穿过球面垫片5的中心孔,使得球面垫片5卡在差速器内部。现有检测球面垫片5是否装配到位的办法是:由操作员通过眼睛观察和用手触摸来排查球面垫片5是否装配到位。由于球面垫片5装配不到位时,球面垫片5处在差速器壳体3内的位置不确定,所以操作员在检查时容易产生误判和疏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变速箱差速器球面垫片装配位置的检测装置,以解决变速箱装配过程中产生差速器行星齿轮球面垫片装错位,而导致的变速箱报废的情况发生。以达到操作简便,又能识别不同状态球面垫片装错位,防止由于差速器球面垫片装错位而产生的不良品。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行星齿轮球面垫片装配位置检测装置,包括左检测块和右检测块,所述左检测块和所述右检测块的一端均设置有手柄,左检测块和右检测块块体相对的内侧设有圆弧槽,且块体两侧均对称设置有耳块,圆弧槽的上方设置有带刻度线的凸块,且左检测块上的凸块与右检测块上的凸块相互交错。

本实用新型避免了变速箱因差速器行星齿轮球面垫片装错位产生的变速箱报废等情况,快速识别不同状态球面垫片装错位,提高了检测工作效率,且经济便捷。

附图说明

图1是为所需检测的差速器装配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A向剖面图;

图中:1-左检测块,2-右检测块,3-差速器壳体,4-行星齿轮,5-球面垫片,6-半轴齿轮,7-行星齿轮轴;11-手柄,12-耳块,13-凸块,14-圆弧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和图4,行星齿轮球面垫片装配位置检测装置,包括左检测块1和右检测块2,左检测块1和右检测块2的一端均设置有手柄11,左检测块1和右检测块2块体相对的内侧设有圆弧槽14,且块体两侧均对称设置有耳块12,圆弧槽14的上方设置有带刻度线的凸块13,且左检测块1上的凸块13与右检测块2上的凸块13相互交错。

本实用新型的左检测块1与右检测块2结构相同,交叉对称使用(如图2所示)。利用其半圆弧结构圆弧槽14与行星齿轮轴7相配合,前后耳块12的外斜面与前后行星齿轮4的锥面相配合,左检测块1和右检测块2的长方形块体长宽与前后行星齿轮4和上下半轴齿轮6的端面配合(如图3所示),通过观察圆弧上部分的刻度线来判断是否装配到位,如果右检测块2的细刻度线指示在左检测块1的粗刻度线内,则表示装配合格,如果右检测块2的细刻度线指示不在左检测块1的粗刻度线内,则表示装配不合格。

在检测差速器行星齿轮球面垫片5是否装错位时,操作者在装配完差速器装配后,一只手手持左检测块1的手柄11,另一只手手持右检测块2的手柄11,且将左、右检测块1、2圆弧槽14上方的凸块13朝上相对,两个相对的半圆弧结构圆弧槽14卡住行星齿轮轴7(如图4所示),通过差速器壳体3的左右两个孔插入差速器内,当球面垫片5装配到位时,左检测块1的圆弧槽14和右检测块2的圆弧槽14会紧贴行星齿轮4的轴,操作者从上往下通过上面的半轴齿轮6的内孔可以观察到右检测块2的细刻度线指示在左检测块1的粗刻度线内,表示装配合格。当球面垫片5装配不到位时,左检测块1或右检测块2的耳块12会被装配不到位卡在差速器内腔的球面垫片5阻挡,使得其圆弧槽14不能紧贴行星齿轮4 的轴面,从上往下通过上面的半轴齿轮6的内孔可以观察到右检测块2的细刻度线指示不在左检测块1的粗刻度线内,表示装配不合格。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