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穿墙套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80022发布日期:2019-12-11 00:16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水穿墙套管的制作方法

一种防水穿墙套管,尤其涉及一种在水利、市政给排水工程及其他工矿企业管道工程中,可以有效防止地下水从构筑物的管道穿墙处渗入构筑物内部,保证构筑物内设备安全运行的防水穿墙套管。



背景技术:

在水利、市政给排水工程及其他工矿企业管道工程中,埋地管道穿越构筑物墙体时,需要在穿墙处进行防水处理,以防止地下水从管道穿墙位置渗入到构筑物内部,进而对构筑物内部的设备、阀门等造成损坏。现有工程技术手段主要采取油麻、密封膏、水泥砂浆等材料对穿墙管道与套管之间的间隙进行封堵。这类通过填塞封堵材料的防水套管技术有以下弊端:

第一,穿墙管道因环境温度或内部流体压力变化会发生周期性胀缩,运行一段时间后密封材料与管道、套管间会产生间隙,无法防止地下水渗入构筑物内部,造成水淹设备;

第二,在管道安装过程中,因安装误差导致穿墙管道与防水套管出现偏心时,封堵材料填充空间不均,油麻缠绕管道的施工工艺无法保证完全填满穿墙管道与套管间的缝隙,从而导致渗水;

第三,现有技术手段无法对防水效果进行检验,管道穿墙处是否渗水需要到管道回填后或工程主体运行期间才能得到检验,构筑物内设备、阀门等安全运行难以保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防水穿墙套管。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措施如下:

一种防水穿墙套管,其包括管道、防水带、套管、翼环、打压孔、充气带、挡环,其中所述防水带与所述管道外壁、所述套管外壁粘接,所述翼环与所述套管焊接连接,所述打压孔设置在所述套管上,所述挡环缠绕在所述管道上,所述充气带套在所述管道上,所述充气带位于所述管道与所述套管之间,所述充气带位于所述打压孔与所述挡环之间。

所述管道、所述防水带、所述套管、所述充气带合围成封闭打压空间。

所述挡环与所述充气袋为可拆卸、可重复利用部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当穿墙管道因环境温度或内部流体压力变化而发生胀缩时,防水带与管道粘接处不会产生缝隙,仍然可以与管道、套管保持紧密粘接,有效防止渗水。

防水带与管道、套管的粘接施工不受管道安装误差影响,即使管道安装存在误差,防水带依然能够正常粘接。

通过设置打压孔、充气带、挡环,在施工完成后对即可对本发明进行打压试验检测,保证管道穿墙处防水效果。

充气带、挡环为可拆卸、可重复利用部件,节约发明成本。

附图说明:

说明书附图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为管道,2为防水带、3为套管、4为翼环、5为打压孔、6为充气带、7为挡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实施例1:见附图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水穿墙套管,包括管道1、防水带2、套管3、翼环4、打压孔5、充气带6、挡环7,其中套管3与翼环4焊接连接后预埋于构筑物墙体中,套管3两侧伸出墙体,管道1从套管3中心穿过,防水带2缠绕在管道1外壁与套管3外壁上,并在连接处进行粘接,打压孔5设置在套管3上,充气带6套在所述管道上,挡环7缠绕在管道1上。

安装完毕后,将充气带6充满空气,使其外侧紧贴管道1与套管3,然后通过打压孔5对管道1、防水带2、套管3、充气袋6所围成的空间进行打压,确保防水带2与管道1、套管3之间的连接不漏气、不渗水。

挡环7紧贴充气带6设置,用于固定充气带6的位置,防止充气带6在打压过程中滑动脱落。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发明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受限于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同等替换,已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防水穿墙套管,其包括管道1、防水带2、套管3、翼环4、打压孔5、充气带6、挡环7,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带2与所述管道1外壁、所述套管3外壁粘接,所述翼环4与所述套管3焊接连接,所述打压孔5设置在所述套管3上,所述充气带6套在所述管道上,所述挡环7缠绕在所述管道1上,所述充气带6位于所述管道1与所述套管3之间,所述充气带位于所述打压5孔与所述挡环7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穿墙套管,其特征是在于,所述的管道1、防水带2、套管3、充气带6合围成封闭打压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穿墙套管,其特征是在于,所述的挡环7、充气带6为可拆卸、可重复利用部件。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水穿墙套管,其包括管道、防水带、套管、翼环、打压孔、充气带、挡环,所述防水带与所述管道外壁、所述套管外壁粘接,所述翼环与所述套管焊接连接,所述打压孔设置在所述套管上,所述挡环缠绕在所述管道上,所述充气带套在所述管道上,所述充气带位于所述管道与所述套管之间,所述充气带位于所述打压孔与所述挡环之间。它能够避免管道穿墙处发生渗水,并且可以在安装完成后通过打压检验防水效果,进而保证地下构筑物内设备、阀门安全运行。

技术研发人员:高仁超;阎秋霞;王一鑫;郭建华;范鹏;谢温祥;荆淼;李玥;刘家铭;雷秋寒;薛超;唐振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辽宁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原名称为辽宁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19.01.03
技术公布日:2019.12.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