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快装快拆结构及手持稳定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55669发布日期:2019-04-09 21:38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相机快装快拆结构及手持稳定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拍摄辅助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相机快装快拆结构及采用该相机快装快拆结构的手持稳定器。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市场中,由于现有技术的限制,手持稳定器在使用时,调节拍摄设备在手持稳定器中的重心位置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尤其是拍摄设备的重量较重的情况下,诸如用于单反相机、微单相机等的手持稳定器。在不调节重心的场合下工作时,会明显导致手持稳定的电机负载加大,稳定器的续航时间大大缩短。而在现有的手持稳定器技术领域中,拍摄设备在调节好重心后,如果将拍摄设备拆下来,重新装上后,需要对手持稳定器的重心再一次调节,这大大影响了手持稳定器的使用效率与用户体验。同时现有的拍摄设备安装拆卸结构存在安装与拆卸过程繁琐等问题,使得新用户难以对其进行快速的操作,影响用户拍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相机快装快拆结构及手持稳定器,能够解决拆装繁琐及需要重复调节重心的问题。

一种相机快装快拆结构,包括第一板,与所述第一板可拆卸连接的第二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之间的锁止结构和解锁结构,其中所述锁止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一板上的第一配合结构,及设置在第二板上的第二配合结构,施加外力使所述第一板靠近所述第二板时,所述第一配合结构与所述第二配合结构能够相互配合而将所述第一板锁固至所述第二板,所述解锁结构包括操作部,施加外力至所述操作部能够解除所述第一配合结构与所述第二配合结构的配合。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合结构及所述第二配合结构中的其中一者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板上,且与所述操作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配合结构及所述第二配合结构中的另一者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上的第一卡扣结构,施加外力在所述操作部上能够使得所述第一配合结构与所述第二配合结构分离,从而解锁所述第一配合结构与所述第二配合结构之间的配合。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合结构为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上的第一卡扣结构,所述第二配合结构为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板上的第二卡扣结构,所述第二卡扣结构能够在所述操作部的作用下在锁止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移动。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配合结构通过第一弹性结构连接在所述第二板上,所述第一卡扣结构上设置有第一斜面结构,所述第二卡扣结构上设有第二斜面结构,施加外力使所述第一板朝向所述第二板运动时所述第一斜面结构挤压所述第二斜面结构,使得所述第二配合结构从初始位置朝向远离所述第一配合结构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弹性结构被压缩,继续使所述第一板朝向所述第二板运动,直到所述第一斜面结构离开所述第二斜面结构,所述第一弹性结构的回复力使得所述第二配合结构紧密配合。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解锁结构为推杆结构,所述第二配合结构固定设置在所述推杆结构上,施加外力在所述推杆结构上能够使得所述推杆结构相对所述第二板移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二配合结构朝向远离所述第一配合结构的方向移动。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板上设置有通道,所述推杆结构可移动地容设在所述通道内,所述推杆结构末端能够通过锁紧装置锁紧在所述第二板上。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板上设置有滑槽,所述第二配合结构滑动设置在所述滑槽内,所述操作部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配合结构上,施加外力在所述操作部上能够使得所述第二配合结构从所述锁止位置退出。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锁止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上的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中的一者上的定位凸起,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上的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凸起与所述定位凹槽的配合实现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的定位锁固。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结构,施加外力使所述第一板朝向所述第二板运动时,所述第二弹性结构被压缩,当所述第一配合结构与所述第二配合结构的配合解锁时,所述第二弹性结构的回复力能够使得所述第一板朝向远离所述第二板的方向移动。

一种手持稳定器,用于承载拍摄设备,所述手持稳定器通过上所述的相机快装快拆结构连接所述拍摄设备,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中的其中一者固定连接所述拍摄设备,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中的另一者与所述手持稳定器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相机快装快拆结构通过将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相互靠近,即可轻松实现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的安装,通过施加外力在所述操作部使所述第二配合结构与所述第一配合结构分离即可解锁所述第一配合结构与所述第二配合结构的配合,从而轻松实现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的拆卸。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分别与需要可拆卸连接的两装置固定连接与拆卸,两装置相对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的固定位置可保持不变,从而不需要重新调节两装置的重心位置,大大提升用户拍摄效率与用户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相机快装快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相机快装快拆结构的部分局部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相机快装快拆结构处于锁紧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相机快装快拆结构处于解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相机快装快拆结构的手持稳定器的结构示意图。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本文所使用的“第一”、“第二”仅仅是为了从名称上区分不同元件,并不包含顺序限定。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其中,本发明实施例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发明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局部结构的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相机快装快拆结构可用于可拆卸地连接两装置,例如将手机、平板、照相机和摄像机等电子装置可拆卸地连接至一承载装置(例如手持稳定器、无人机或机器人等可移动装置)。所述相机快装快拆结构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板与第一装置固定连接,第二板与第二装置固定连接,通过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之间的锁止结构和解锁结构实现所述第一装置与所述第二装置之间的快速连接与拆卸。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相机快装快拆结构,其锁止结构能够将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锁固连接,其解锁结构能够使得所述锁止结构解锁,从而解除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之间的锁固连接。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相机快装快拆结构作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相机快装快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相机快装快拆结构1,包括第一板10及第二板12,所述第一板10与所述第二板12能够可拆卸地连接。

所述相机快装快拆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板10和所述第二板12之间的锁止结构13和解锁结构14,其中所述锁止结构13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板10上的第一配合结构130,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板12上的第二配合结构131(请参阅图3所示),施加外力使所述第一板10朝向靠近所述第二板12的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一配合结构130与所述第二配合结构131能够相互配合而将所述第一板10锁固至所述第二板12,所述解锁结构14包括操作部140,施加外力至所述操作部140能够解除所述第一配合结构130与所述第二配合结构131的配合。

在图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板10和所述第二板12大致为方形,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10与所述第二板12并不限定为方形,可以为任意适宜的形状,例如可以根据要相互连接的两个装置的形状或固定需要来设置第一板10和所述第二板12的形状和尺寸。所述第一板10用于与第一装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板用于与第二装置固定连接,第一板10与所述第二板12之间的锁固于拆卸即可实现所述第一装置与所述第二装置之间的锁固于拆卸。所述第一板10可以通过螺钉等固定装置与所述第一装置固定连接,也可以采用其他任意适宜的固定连接方式实现与所述第一装置之间的固定连接。为了方便调节所述第一装置在所述第一板10上的固定位置,所述第一板10上设置有条形槽100,所述条形槽100内设置有固定螺丝等固定装置102,通过调节所述固定装置102在所述条形槽100内的位置来调节所述第一装置在所述第一板10上的固定位置。

所述第一配合结构130为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板10上的第一卡扣结构,所述第二配合结构131为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板12上的第二卡扣结构,所述第二卡扣结构能够在锁止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在所述锁止位置,所述第二卡扣结构与所述第一卡扣结构紧密扣合,从而将所述第一板10锁固在所述第二板12上;在所述解锁位置,所述第一卡扣结构与所述第二卡扣结构相互分离,从而所述第一板10能够与所述第二板12分离。可以理解的是,虽然图中仅示出第一配合结构130与所述第二配合结构131为卡扣配合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为其他任意适宜的紧密配合方式,只要能使得所述第一配合结构130与所述第二配合结构131能够相互配合而将所述第一板10锁固至所述第二板12即可。

进一步地,为了使得卡扣更容易,所述第二配合结构131通过第一弹性结构132连接在所述第二板12上,所述第一配合结构130上设置有第一斜面结构1300,所述第二配合结构131上设有第二斜面结构1310,施加外力使所述第一板10朝向靠近所述第二板12的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一斜面结构1300能够挤压所述第二斜面结构1310,使得所述第二配合结构131从初始位置朝向压缩所述第一弹性结构132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弹性结构132被压缩,继续使所述第一板10朝向所述第二板12运动,直到所述第一斜面结构1300远离所述第二斜面结构1310,所述第一弹性结构132的回复力使得所述第二配合结构131所述第一配合结构130的方向移动,直到所述第一配合结构130与所述第二配合结构131紧密配合。所述第一弹性结构132可为复位弹簧,也可用其它弹性元件进行替代,例如采用硅胶、橡胶制成的空心圆筒结构等。

为了使得所述第一板10能够更稳固地锁固在所述第二板12上,所述锁止结构13还包括至少一定位结构,每一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板10与所述第二板12之一者上的定位凸起133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板10与所述第二板12之另一者上的定位凹槽134。所述定位凸起133与所述定位凹槽134位置相对,且形状尺寸相适应,当将所述第一板10与所述第二板12相互靠近时,所述定位凸起133能够进入所述定位凹槽134而将所述第一板10固定至所述第二板12。优选地,所述定位结构设置在远离所述第一配合结构130与所述第二配合结构131的位置。例如,所述第一配合结构130与所述第二配合结构131位于所述第一板10与所述第二板12的一端,而所述定位结构位于所述第一板10与所述第二板12的另一端。可以理解的是,设有多个定位结构时,每一定位结构可以在所述第一板10与所述第二板12上均匀分布,可以使得所述第一板10与所述第二板12之间的锁固力更均衡,更稳固。在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凸起133为斜面凸台,所述定位凹槽134为相适配的斜面凹坑,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定位结构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实现定位,诸如采用非斜面凸台、凹坑、螺纹配合、卡扣结构、磁铁相吸等。

所述操作部140与所述第一配合结构130、所述第二配合结构131中的至少一者固定连接,通过施加外力在所述操作部140,能够解除所述第一配合结构130和所述第二配合结构131的紧密配合,使所述第一配合结构130与所述第二配合结构131相互分离,从而所述第一板10能够与所述第二板12相互分离。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操作部140与所述第二配合结构131固定连接,通过施加外力在所述操作部140上能够使得所述第二配合结构131从所述锁止位置退出,从而与所述第一配合结构130分离。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操作部140也可以与所述第一配合结构130固定连接,通过施加外力在所述操作部140上能够使得所述第一配合结构130从所述锁止位置退出,从而与所述第二配合结构131分离,此时,所述第一配合结构130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板10上,施加外力在所述操作部140上能够使得所述第一配合结构130在锁止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移动。

在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操作部140为推杆结构,所述第二配合结构131固定设置在所述推杆结构上,施加外力在所述推杆结构上能够使得所述推杆结构相对所述第二板12移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二配合结构131从所述锁止位置退出。

进一步地,为了使得所述推杆结构相对所述第二板12的移动更顺滑更稳固,所述第二板12上设置有通道120,所述推杆结构可移动地容设在所述通道120内。请参阅图2所示,为所述通道120的局部示意图,所述第二板12上海开设有用于容设所述第二配合结构131活动的滑动槽121,所述滑动槽121与所述通道120相连通,当所述推杆结构容设在所述通道120内时,所述第二配合结构131刚好容设在所述滑动槽121内。

所述操作部140一端设置有推钮141,所述推钮141突出于所述通道120外,从而便于操作者施加外力在所述推钮141上。优选地,所述推钮141的尺寸大于所述通道120的尺寸,从而能够限定所述推钮141的推进线程。所述操作部140上设置有安装固定所述第二配合结构131的安装结构142。在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结构142为设置在所述推杆结构上的凹槽,所述第二配合结构131通过螺钉等紧固装置1312固定安装在所述凹槽内。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将所述第二配合结构131固定至所述操作部140上的方式不限于图所示的方式,例如可以为卡扣固定、过盈配合等。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配合结构131与所述推杆结构可以一体成型,即所述推杆结构上延伸出一能够与所述第一配合结构配合的配合结构即可。

所述操作部140上可设有台阶部143,所述第一弹性结构132能够套设在所述推杆结构上,并抵持在所述台阶部143与所述第二板12之间。当施加外力在所述操作部140上使得所述第二配合结构131向远离所述锁止位置的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一弹性结构132被压缩,解除作用在所述操作部140上的外力时,所述弹性结构132的回复力能够使得所述第二配合结构131复位至初始位置。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结构132也可以不套设在所述推杆结构上,而直接连接在所述推杆结构末端与所述第二板12之间。只要能使得所述第一弹性结构132在所述第二配合结构131朝向远离锁止位置的方向移动时被压缩,在施加在所述操作部140上的外力移除时,所述第一弹性结构132的回复力能够使得所述第二配合结构131复位至初始位置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使得所述第二配合结构131在锁止位置更稳固,所述推杆结构末端设置有锁紧结构144,所述锁紧结构144能够通过锁紧装置135锁紧在所述第二板12上。在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锁紧结构144为设置在所述推杆结构末端的螺纹结构,所述锁紧装置135为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与所述螺纹结构螺纹配合从而将所述推杆结构末端固定在所述通道120内。更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道120末端设置有通道螺纹1200,所述锁紧装置135为锁紧螺丝,所述推杆结构末端为内螺纹结构,所述锁紧螺丝先与所述通道120内的通道螺纹1200配合进入所述通道120内,然后再与所述推杆结构的内螺纹结构配合而锁紧所述推杆结构。在这种情形下,所述锁紧装置135在与所述锁紧结构144解除锁紧时所述锁紧装置135还与所述通道120内的通道螺纹1200配合而设置在所述第二板12上,从而可以避免在解除锁定时,所述锁紧装置135遗失。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推杆结构末端的锁紧结构144也可以省略,所述锁紧装置135为锁紧螺丝,所述锁紧螺丝与所述通道120内的通道螺纹1200配合而朝向所述推杆结构移动进入所述通道,从而抵持所述推杆结构末端,而将所述推杆结构锁紧在所述通道120内。

请一并参阅图1、图3及图4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在使用该相机快装快拆结构进行锁紧时,首先将第一板10一端的定位凹槽134与所述第二板12上的定位凸起133进行配合,之后按压所述第一板10的另一端部,使得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板10上的第一配合结构130的第一斜面结构1300抵持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板12上的第二配合结构131的第二斜面结构1310,从而使得所述第二配合结构131向远离所述第一配合结构130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弹性结构132被压缩,继续施加外力使得所述第一板10朝向所述第二板12的方向移动,当所述第一斜面结构1300运动至离开所述第二斜面结构1310时,所述第二配合结构131在处于压缩状态下的第一弹性结构132的弹性回复力作用下朝向所述第一配合结构130运动,到达如图3所示的位置,从而第一配合结构130与所述第二配合结构131紧密配合而将所述第一板10与所述第二板12进行锁固。

进一步地,通过所述锁紧装置135与所述通道120内的通道螺纹1200的配合,推动所述推杆结构向左进行运动,所述推杆结构带动固定在其上的第二配合结构131进行运动,从而使得所述第一配合结构130与所述第二配合结构131之间的配合更为紧密,所述第一板10与所述第二板12之间的锁固更为牢固。

当需要将所述第一板10从所述第二板12上拆卸时,只需要先解除所述锁紧装置135的配合,之后按压所述操作部140的推钮141,带动所述第二配合结构131朝向远离所述第一配合结构130的方向(向右)运动,使得所述第一配合结构130与所述第二配合结构131分离,如图4所示,此时就能将所述第一板10与所述第二板12进行分离,实现第一板10与所述第二板12的快速拆卸。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使得所述第一板10与所述第二板12之间的拆卸更容易,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10与所述第二板12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结构(图未示),施加外力使所述第一板10朝向所述第二板12运动时,所述第二弹性结构被压缩,当所述第一配合结构130与所述第二配合结构131之间的配合解锁时,所述第二弹性结构的回复力能够使得所述第一板10自动朝向远离所述第二板12的方向移动。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推杆结构可以省略,而所述第二配合结构131直接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板12上,所述第二板12上设置有对应的滑槽,所述操作部140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配合结构131上(例如固定在所述第二配合结构131上的推柄),施加外力在所述操作部140上能够使得所述第二配合结构131从所述锁止位置退出,朝向远离所述第一配合结构130的方向移动,从而实现解锁。

上述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合结构130与所述第二配合结构131的数量分别为1,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合结构130与所述第二配合结构131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所述第一配合结构130与所述第二配合结构131成对出现,多个成对的第一配合结构130与所述第二配合结构131能够使得所述第一板10与所述第二板12之间的锁固更牢靠。

在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配合结构131的运动方向与所述第二板12的一侧边大致平行,可以理解的是,图所示的仅为示例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配合结构131的运动方向可以为任意适宜的方向,只要是在远离所述第一配合结构130与靠近所述第一配合结构130的方向之间移动即可。例如,所述第二配合结构131的运动方向可以是平行于所述第二板12的另一侧边。

请参阅图5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采用所述相机快装快拆结构的手持稳定器的结构示意图。

所述手持稳定器9与手持部8相连接组合成手持云台,所述手持部8用于使用者把持所述手持云台或将所述手持稳定器9固定连接至其他承载体,例如地面或机器人等移动物体上。所述手持稳定器9与所述相机快装快拆结构1连接,所述相机快装快拆结构1用于连接拍摄设备等电子装置。所述相机快装快拆结构1的第一板与第二板中的其中一者固定连接所述拍摄设备,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中的另一者与所述手持稳定器9固定连接。在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相机快装快拆结构1的第一板10通过固定装置102与所述拍摄设备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板12与所述手持稳定器9固定连接。所述手持稳定器9包括重心调节机构90,所述重心调节机构90用于调节设置在所述相机快装快拆结构1上的拍摄设备的重心位置。

在使用过程中,当相机等拍摄设备固定在该相机快装快拆结构的第一板10上后,需要通过所述重心调节机构90对拍摄设备的重心位置进行调节,即在云台未工作时,所述拍摄设备的机身保持水平的状态,在该状态下使用手持稳定器9进行拍摄作业时,手持稳定器9的续航时间能大大延长。当拍摄设备需要更换电池或需要转移到其它辅助拍摄器材中时,只需要将拍摄设备连同所述相机快装快拆结构1的第一板10一起拆下即可,在使用完后再一次将所述第一板10连同拍摄设备安装在手持稳定器9中,拍摄设备依然处于重心平衡位置,避免了拆装造成的二次调节重心过程。在进行多次的拆装的过程中,只需要重复上述过程即可。通过设置的操作部140与锁紧装置135的使用,轻松实现拍摄设备的快速拆装,并且能保证拍摄设备的安装牢固,拆卸方便,大大提高了用户在拍摄过程中手持稳定器的使用效率,提升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另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与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与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