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油封润滑的给液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03347发布日期:2019-07-17 06:19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油封润滑的给液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油封润滑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油封润滑的给液机构。



背景技术:

在汽车配件装配领域,油封装配可以说是一个比较令人头痛的事情,既要润滑充分,又要防止润滑过度而导致油封跑脱。传统的润滑方式是先将润滑液人工蘸取涂抹在待装配零件上,再将油封压入零件上的槽位,或者是先将润滑液人工蘸取涂抹在油封上,再将油封压入零件上的槽位。前者在油封压入的过程中,已涂抹的润滑液会顺着槽位内壁被往深处挤,产生压装润滑不充分的问题,会导致油封压装不到位,甚至是外表面橡胶开裂的缺陷,从而引起质量事故;而后者虽然能避免前者所遇到的问题,但是其与前者仍然还存在共有的问题,也就是人工蘸取易滴漏污染、浪费,涂抹不均匀,操作不便,润滑效果仍然不佳,劳动强度高,工作效率低。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行业内普遍使用如p80这类润滑液,其有个特殊性—单次润滑,即一次性压入润滑有效,再想拔出来的话就很困难,也因此其在橡胶类产品装配领域被广泛应用故此,而相对于相对普通的润滑液,p80这样的润滑液更需要确保完成对油封的一次润滑充分,传统人工方式显然无法较好地做到,如何改善给液、上液的方式是本领域内值得研究的课题之一。

虽然目前也有在油封润滑方面的解决方案,如公开号为cn206682312u的专利文件所公开的一种新型油封润滑结构,包括了电机端盖、油封、电机轴承和电机输出轴,所述的电机端盖为环形结构,电机端盖内顺次开设有轴承安装凹槽、轴承让位册槽、油封安装凹槽、储油腔凹槽和输出轴让位孔,所述的电机轴承安装嵌套于轴承安装凹槽内,所述的油封设置于电机轴承的侧边安装于油封安装凹槽内,油封的密封唇与电机端盖形成半封闭储油腔,所述的电机输出轴穿过电机端盖中设置的电机轴承,但其综合效果仍然不好,有待改进完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油封润滑的给液机构,解决传统人工蘸液涂抹方式所存在的易造成滴漏、涂抹不均匀、操作不方便的问题。

实现该技术目的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油封润滑的给液机构,包括盛放容器和吸液媒介,所述盛放容器中设有润滑液槽,所述吸液媒介置于所述润滑液槽中,所述吸液媒介用于吸收储存润滑液并可被挤压释出润滑液,所述吸液媒介上设有中空部和因该中空部而形成的油封外周润滑接触面。所述给液机构能够稳定持续地存储供应润滑液,并能给油封均匀上液,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效果优良。

作为优选,所述盛放容器的侧壁上开设有可从外部向所述润滑液槽通液的连通道。该结构设计简单有效。

作为优选,所述盛放容器的外壁安装有通液接头,所述通液接头接入所述连通道。该结构设计简单有效。

作为优选,所述盛放容器中还设有油封定位台。该结构设计简单有效,便于油封的取放,相对于所述吸液媒介,其置放位置也显得更为合适

作为优选,所述吸液媒介的上表面的高度由外圈向内圈逐渐增大。该设计为了能更好的使所述吸液媒介中的润滑液被充分集中地挤到油封上。

作为优选,所述吸液媒介为吸附棉块。

作为优选,所述吸液媒介为硅胶海绵块。

相对于其他诸如吸附巾等类似能吸液并能被挤压出液的材料体来说,吸附棉块是较好的选择,常用的是硅胶海绵块。

作为优选,所述润滑液槽包括上半槽和下半槽,所述上半槽与所述下半槽之间设有吸液媒介置放沿带。所述下半槽便于稳当通入润滑液并持续向所述吸液媒介供液,所述吸液媒介也便于置放并配合吸收润滑液,同时避免润滑液完全暴露在外部环境中。

作为优选,所述上半槽的口径大于所述下半槽的口径。所述下半槽的容积不宜太大,以免过多地贮存润滑液,而所述上半槽的容积可以适当大些,以使得如海绵块这样的所述吸液媒介有一个合适大小的体积,遮盖住所述下半槽,并足量吸液并出液。

作为优选,所述给液机构还包括压块,所述压块与所述吸液媒介形状相匹配,所述压块用于下压所述吸液媒介而挤出所述吸液媒介中的润滑液。所述压块在通过人力或线性执行器械来驱动下压时,能更方便更有效地与所述吸液媒介配合工作。

本发明的技术优点在于所述给液机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代替传统的人工蘸液的方式,利用所述盛放容器及所述吸液媒介预存并持续供给润滑液,避免造成滴漏污染、浪费及沾染人体,在此基础上只需要挤压所述吸液媒介就能对油封上液润滑,且能达到涂覆均匀、润滑优良的效果,是值得在本领域内推广使用的新型油封润滑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中油封润滑压装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给液机构及压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盛放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中下压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中下压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编号对应的各部分名称分别为:a1-盛放容器,a11-润滑液槽,a111-上半槽,a112-下半槽,a113-吸液媒介置放沿带,a12-油封定位台,a2-吸液媒介,a3-通液接头,b1-下压主体,b11-油封吸附口,b2-压块,b3-固定座,b4-调节导杆,b5-调节弹簧,b6-限位帽,b7-负压通气接头,c1-第一固定座板,c2-竖直向直线执行器,c3-升降导杆,c4-升降连接座,c41-上座板,c42-下座板,c43-压触部,c44-传感器,c45-测压导杆,c46-限位头,d1-第二固定座板,d2-水平向直线执行器,d3-平移连接座,d4-阻尼限位器,d5-油封放置感应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以往人工蘸液涂抹润滑存在诸多缺陷,如涂抹不均匀、拿取不方便、易造成浪费及沾染等,工人操作难度高,劳动强度大,无论是工作效率还是工作质量都不尽人意,故申请人设计专门的给液机构来取代传统人工润滑方式。见图2,一种用于油封润滑的给液机构的实施例,包括盛放容器a1和吸液媒介a2,盛放容器a1中设有润滑液槽a11,吸液媒介a2置于润滑液槽a11中,吸液媒介a2用于吸收储存润滑液并可被挤压释出润滑液,吸液媒介a2上设有中空部和因该中空部而形成的油封外周润滑接触面,图2中还给出了压块b2的示意,后续内容也会详细描述到。

具体的,可参考图1、图2、图3,给液机构以盛放容器a1为主体,盛放容器a1可为一个上开口的带内槽腔的杯状容器。为了更好更准确地取放油封,盛放容器a1中部设置油封定位台a12,油封定位台a12周围一圈即为润滑液槽a11,吸液媒介a2就放置在润滑液槽a11中,也因此吸液媒介a2相应的就为一中空环状(形状随容器形状或者说润滑液槽a11形状而相应改变)。吸液媒介a2优选会选择硅胶海绵块,因为普通的海绵块在实际使用过程当中,有可能会出现碎屑掉落污染的情况,导致润滑效果受到不利影响,而硅胶海绵则有效避免该问题,虽然吸液媒介a2还可以选择棉花团、吸水巾等,但实际效果都不如硅胶海绵出色。另外由于盛放容器a1的内槽腔分为中部的油封定位台a12和环绕油封定位台a12的一圈润滑液槽a11,故吸液媒介a2的形状相应的选择为带有中空部的一个环状体,也因此吸液媒介a2内圈表面即为油封外周润滑接触面。油封定位台a12上放置好油封,油封外周润滑接触面包围油封周侧,两者可以为接触形式也可以为靠近形式,只要能够在吸液媒介a2被挤压时,其内收存的润滑液能够溢出流覆到油封上即可,为了尽可能减少吸液媒介a2受到的摩擦,实际会选择前述的靠近形式。

为了能充分润滑油封,吸液媒介a2的高度实际肯定高于放置好的油封,并且吸液媒介a2在被挤压一定程度后的高度也仍然高于油封。润滑液槽a11可以进一步优化设计,图3中有分层设计,分上半槽a111和下半槽a112,两者交界处设有一圈吸液媒介置放沿带a113,置放沿带a113可为直接分隔上下半槽的一圈实体,也可通过上半槽a111口径较大、下半槽a112口径较小的设计来形成,图示中即后者的样式。吸液媒介a2也可以相应的进行形状适配,在其标准的环圈本体设置上,在其下部增设一外径较小的环圈,也就是相应的吸液媒介a2的上半环圈位于上半槽a111中而下半环圈位于下半槽a112中。下半槽a112中可以提供充足的润滑液存量,下半环圈相配合进行吸收。

为了更方便有效地向润滑液槽a11供液(即不想用直接朝盛放容器a1内倒入润滑液的方式),盛放容器a1的侧壁上开设有可从外部向润滑液槽a11通液的连通道,连通道可以接入通液管;或者在盛放容器a1的外壁安装通液接头a3,通液接头a3与连通道接通,通液接头和通液管都外连接储液罐即可。

再对吸液媒介a2及压块b2进行一些其自身结构上的补充。吸液媒介a2的上表面的高度由外圈向内圈逐渐增大,这样能够在压块b2对其挤压时,更容易将其内的润滑液朝向油封释出并充分涂覆上去,吸液媒介a2被挤压后的高度也不会轻易就低于油封,即不会导致润滑不充分。压块b2的下表面的高度由外圈向内圈逐渐减小,可以在挤压吸液媒介a2时,更容易地将吸液媒介a2内的润滑液由外圈向内圈压出,从而充分涂覆到油封上,吸液媒介a2被挤压后的高度也不会轻易就低于油封,即不会导致润滑不充分,特别是当吸液媒介a2的上表面的高度就如前述那样由外圈向内圈逐渐增大时,压块b2与吸液媒介a2就能够有更好的相适配的效果。另外压块b2的下表面设有波浪形曲面或者凸起,能更容易更充分将吸液媒介a2中的润滑液压出。

给液机构还包括压块b2,压块b2与吸液媒介a2形状相匹配,压块b2用于下压吸液媒介a2而挤出吸液媒介a2中的润滑液。能实现压块b2功用的最基本方式是人工手动按压吸液媒介,更好地,可以给压块b2外连接驱动其升降的机构,可以直接利用现有技术来实现,诸如利用气、液、电缸或是丝杆部件或是以滑动连接的方式来实现直线移动升降。本实施例中,对压块b2有更为详细的拓展说明,包括以下提到的下压机构、升降机构以及另外还有的平移机构,组成一油封润滑压装系统。

可参考图1、图4、图5,下压机构中下压主体b1是基体,图示中选择一圆柱体,下压主体b1可通过外部动力进行升降,例如直接用人手或者连接顶推器械等。压块b2是核心载体,它可以与下压主体b1一体成型,也可以是与下压主体b1固定连接(如焊接、螺接等)的独立块,图示中压块b2即为一中空环,为了更好地挤压出液效果,压块b2与吸液媒介a2的形状相适配。由于是由压块b2来进行挤压,故压块b2肯定是高出于下压主体b1的下表面的,压块b2的中空部与下压主体b1的下表面所形成的组合腔,是为了在挤压时不与油封发生干涉压碰,同时组合腔的内轮廓可接近并稍大于油封,也可以在油封水平向位置有些微不正时,起到一定的推动回正的作用,另外也是为了后面提及的负压吸附油封提供吸附空间。压块b2的厚度并没有特别限定,也就是说压块b2高出下压主体b1的设置下,其与下压主体b1的下表面之间可以是封闭的,也可以是有间隙的,不影响压块b2的挤压动作以及后续负压吸附动作。

因为在针对不同的油封或是需要有预定的出液量时,吸液媒介a2的挤压量需要相对改变,但如果压块b2直接固定连接在下压主体b1上,压块b2本身的位置不可调,在挤压吸液媒介a2时它也是刚性接触的,所以吸液媒介a2在被压时可能会伴有较大的刚性冲击,被压程度也较难以控制。故此,本方案还设有压块浮动组件,压块浮动组件用于使压块b2在其下压接触吸液媒介a2时可上移限定距离并在其上提离开吸液媒介a2时可下移回到原位,这种浮动组件在现有的一些结构中,往往会围绕利用弹簧、高回弹海棉等物体。

本实施例还描述到一种压块浮动组件,如图4,压块浮动组件包括固定座b3、调节导杆b4和调节弹簧b5,固定座b3固定连接在下压主体b1的外壁,调节导杆b4上端穿接过固定座b3而下端固定连接于压块b2,调节弹簧b5套置在调节导杆b4的位于压块b2与固定座b3之间的杆段上,调节弹簧b5的上端顶触固定座b3而下端顶触压块b2,调节导杆b4的上端设有限位帽b6,限位帽b6用于挂靠在固定座b3上而防止调节导杆b4脱离。限位帽b6可以为一体成型在所述调节导杆的上端的一部分或为固定连接在所述调节导杆的上端的独立连接帽。压块b2挤压吸液媒介a2时,由于调节导杆b4的存在,压块b2会因为反作用力而上移,又由于有调节弹簧b5的存在,压块b2的上移距离会有限定,这样的效果是让压块b2在挤压吸液媒介a2时有所缓冲,不会出现挤压过快过强而造成润滑液飞溅,从而以合适的力度挤压吸液媒介a2,确保吸液媒介a2不会被过度挤压,润滑液释出量也平缓足量。另外,还可以通过直接更换弹性不同的调节弹簧b5或是长度不同的调节导杆b4,来最终改变挤压程度,但相对于此有更好的调节方式,即在调节导杆b4的上部设置外螺纹段,限位帽b6上设有内螺纹段,限位帽b6简单来将可以就为一个螺帽,限位帽b6与调节导杆b4螺接固定,并通过限位帽b6的旋动,来改变调节弹簧b5的预压缩量及压块b2的高度,最终对压块b2的挤压效果产生微调。

浮动组件还可以有其他设置,如仍然以前述固定座、调节导杆、调节弹簧为基础组件,固定座上设有开孔,调节弹簧一端与开孔底壁固定连接而另一端与调节导杆的顶端连接,调节导杆底端连接压块b2即可。进一步的,调节导杆底端穿接过压块b2并设有限位帽b6,同样的,限位帽b6还可以与调节导杆下部螺接而进行旋动调节。类似的基于前述原理进行的简单的结构变换有很多种,在此不再赘述。

作为对下压机构的功能延伸,还可以增设方便油封取放的结构。本实施例中,下压主体b1内开设有负压腔道,下压主体b1的下表面设有与负压腔道相通的油封吸附口b11,下压主体b1的外壁安装有负压通气接头b7,负压通气接头b7与负压腔道接通,负压通气接头b7外连接负压发生器,利用组合腔及油封吸附口b11完成对油封的真空吸附而方便油封转移。当然,为了更稳定贴合地吸附油封,下压主体b1的下表面可进行一定的形状处理,以匹配油封的形状。

升降机构包括第一固定座板c1、竖直向直线执行器c2、升降导杆c3和升降连接座c4,第一固定座板c1固定连接于安装架,竖直向直线执行器c2固定连接于第一固定座板c1,竖直向直线执行器c2的输出杆与升降连接座c4固定连接,升降导杆c3的上端穿接过第一固定座板c1而下端与升降连接座c4固定连接,下压主体b1固定连接于升降连接座c4。竖直向直线执行器c2可选择电缸、气缸、液压缸,本实施例选择的是电缸。

进一步的,升降连接座c4包括上座板c41、下座板c42、压触部c43、压力传感器c44和测压导杆c45,竖直向直线执行器c2的输出杆、升降导杆c3分别与上座板c41固定连接,测压导杆c45的上端穿过上座板c41而下端与下座板c42固定连接,测压导杆c45的上端设有限位头c46,限位头c46用于挂靠在上座板c41上而防止测压导杆c45脱离;压触部c43设在下座板c42的顶面上,压力传感器c44固定连接在上座板c41的底面上,压触部c43与压力传感器c44上下相对。压触部c43为固定连接在下座板c42的顶面上的独立连接块。关于限位头c46和测压导杆c45,可以同理理解为前述提到过的限位帽b6与调节导杆b4的设置,不再过多展开赘述,同样的如限位头c46为一体成型在测压导杆c45的上端的一部分或为固定连接在测压导杆c45的上端的独立连接头,如测压导杆c45的上部设有外螺纹段,限位头c46上设有内螺纹段,限位头c46与调节导杆螺接固定等,升降连接座c4实际就是另一套浮动组件,配合前述的压块浮动组件对下压量进行调节,并且也是为了安装上并配合上压力传感器c44,以便监测和更好地调控下压参数,实现更好地下压调节。

平移机构包括第二固定座板d1、水平向直线执行器d2和平移连接座d3,第二固定座板d1固定连接于安装架,水平向直线执行器d2固定连接于第二固定座板d1,水平向直线执行器d2的输出杆与平移连接座d3固定连接,平移连接座d3滑动连接在第二固定座板d1上,盛放容器a1固定连接于平移连接座d3。水平向直线执行器d2可选择电缸、气缸、液压缸,本实施例选择的是气缸。第二固定座板d1上设有滑轨,平移连接座d3底部设有滑块,由此两者实现滑动连接。第二固定座板d1上连接有位于平移连接座d3的路径的两端的阻尼限位器d4,可选择直接对准阻挡平移连接座d3或是其上的盛放容器a1,防止与平移连接座d3或盛放容器a1发生刚性撞击,或是平移连接座d3或盛放容器a1移动过头,当然第二固定座板d1上可以先设置防止移动脱位的挡板,在挡板上连接阻尼限位器d4,阻尼限位器d4可以是利用液压结构的或是气动结构的或是弹簧结构的或是类似海绵、橡胶等弹性结构的。另外,还可以增设油封放置感应器d5,油封放置感应器d5用于检测盛放容器a1中有无油封存在,具体可以为接近传感器、激光感应器等类似监测传感器,本实施例中应用的是激光感应器,激光感应器与水平向直线执行器d2、竖直向直线执行器c2共同连接一中央控制器,若激光感应器d5检测到盛放容器a1中油封已放置,则正常移动平移连接座d3,之后升降机构驱动下压机构动作;反之,则不移动或者回位平移连接座,升降机构也不动作。

系统实际工作时,还会配有零件固定座,其上固定好待装配零件,下压机构就位于待装配零件上方;平移机构负责将给液机构水平移动至下压机构下方,升降机构负责将下压机构压向给液机构,即让压块b2下压吸液媒介a2,使吸液媒介a2中的润滑液被挤出而涂覆在油封上,可多次反复挤压;待润滑充分后,启动负压发生器,压块b2进一步下探并真空吸附住油封,再回升一定高度,给液机构被移回原位;接着,压块b2带着油封压向待装配零件的压装槽位,最终把润滑后的油封压装到位,之后压块b2回位。油封润滑压装系统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代替传统人工操作,自动化完成给液、上液、取放油封、压装的油封装配过程,润滑效果优良,不造成润滑液的浪费,操作简便,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装配质量,非常值得在本领域内推广使用。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已经完整有效地实现。本发明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原理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