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定性高的混纺纱的检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48476发布日期:2019-11-15 23:48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稳定性高的混纺纱的检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混纺纱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稳定性高的混纺纱的检验装置。



背景技术:

混纺纱是指用两种以上不同种类的纤维混纺而成的单纱,是最常用的一种纺织原料之一,混纺纱的命名规则是以纤维原料混纺比例高的组份写在前面或上面,混纺比例相同时,一般以天然纤维、合成纤维、人造纤维顺序排列,如65%涤纶与35%棉的混纺纱命名为涤/棉纱,50%粘胶纤维与50%晴纶的混纺纱命名为晴/粘纱等;现在许多的地方都是使用混纺纱进行纺织,但是因为混纺纱的质量参差不齐,所以在使用的时候工作人员要进行检验,检验要看混纺纱的弹性和韧度,在检测的时候需要多名工作人员将要检测的混纺纱固定在机器上,然后根据机器数据分析就可以得出混纺纱的质量;

目前混纺纱的检验装置不具有较佳的缓冲减震性能,固定效果也有待改善,在使用和移动过程中稳定性较差,会对检验效果和检验效率带来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稳定性高的混纺纱的检验装置,能够对震动进行多次缓冲,减震效果极佳,显著提高了检验装置的稳定性,有利于提高检验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稳定性高的混纺纱的检验装置,包括检验装置本体、底座、支撑座、第一弹性球、第一连接件、导向件、第二连接件、转动件、第三连接件、第二弹性球、球形件、固定筒、弧形板、第一弹性件和螺纹杆;

检验装置本体设置在支撑座上,底座上设置开口朝上的凹槽,支撑座位于凹槽内并与底座滑动连接;

导向件竖直设置在支撑座上,且底端设有限位件;第一连接件位于支撑座下方并与导向件滑动连接;第一弹性球设置在支撑座上并与第一连接件连接;

第二连接件竖直设置在第一连接件上,且底部设有连接杆;固定筒竖直设置在底座上,且开口朝上;弧形板滑动设置在固定筒内,第一弹性件竖直设置在固定筒内并与弧形板连接;球形件设置在连接杆上并抵住弧形板;

转动件转动设置在第二连接件两侧,第三连接件滑动设置在底座上并位于固定筒两侧,且转动件与第三连接件转动连接;第二弹性球设置在底座内并与第三连接件连接;

底座上设有固定件,底部设有万向轮;固定件上竖直设置螺纹孔;螺纹杆竖直设置并与固定件螺纹连接,且顶端连接摇柄,底端连接吸盘。

优选的,还包括第一滑动件、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弹性件;底座上竖直设置第一滑槽,第一固定杆竖直设置在底座上并位于第一滑槽内;第一滑动件设置在支撑座上,第一滑动件位于第一滑槽内并与第一固定杆滑动连接;第二弹性件套设在第一固定杆上并与第一滑动件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第二滑动件、第二固定杆和第三弹性件;底座上横向设置第二滑槽,第二固定杆横向设置在底座上并位于第二滑槽内;第二滑动件设置在第三连接件上,第二滑动件位于第二滑槽内并与第二固定杆滑动连接;第三弹性件套设在第二固定杆上并连接两第二滑动件。

优选的,检验装置本体底部设有安装座;安装座上设有螺纹孔,支撑座上对应设有螺纹孔,安装座与支撑座通过螺栓螺纹连接。

优选的,第一弹性球由橡胶材料制成,且内部设置空腔。

优选的,第二弹性球由橡胶材料制成,且内部设置空腔。

优选的,第一弹性球在纵向等距设置成多组,且每组第一弹性球在横向等距设置。

优选的,每侧第二弹性球的数目为多个并在纵向等距设置。

优选的,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和第三弹性件为减震弹簧。

优选的,每侧转动件的数目为多个并在纵向等距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第一弹性球的形变程度发生改变,对震动进行初步缓冲;球形件对弧形板施加的压力发生改变,第一弹性件进行压缩、复位和拉伸,再次对震动进行缓冲;转动件进行相应的转动,两转动件之间的夹角发生改变,进而使两第三连接件之间的距离发生改变,从而使第二弹性球的形变程度发生改变,再次对震动进行缓冲;

本发明能够对震动进行多次缓冲,减震效果极佳,显著提高了检验装置的稳定性,有利于提高检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稳定性高的混纺纱的检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稳定性高的混纺纱的检验装置的正视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稳定性高的混纺纱的检验装置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检验装置本体;2、底座;3、安装座;4、万向轮;5、支撑座;6、第一弹性球;7、第一连接件;8、导向件;9、限位件;10、第二连接件;11、转动件;12、第三连接件;13、第二弹性球;14、连接杆;15、球形件;16、固定筒;17、弧形板;18、第一弹性件;19、第一滑动件;20、第一固定杆;21、第二弹性件;22、第二滑动件;23、第二固定杆;24、第三弹性件;25、第一滑槽;26、第二滑槽;27、固定件;28、摇柄;29、螺纹杆;30、吸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稳定性高的混纺纱的检验装置,包括检验装置本体1、底座2、支撑座5、第一弹性球6、第一连接件7、导向件8、第二连接件10、转动件11、第三连接件12、第二弹性球13、球形件15、固定筒16、弧形板17、第一弹性件18和螺纹杆29;

检验装置本体1设置在支撑座5上,底座2上设置开口朝上的凹槽,支撑座5位于凹槽内并与底座2滑动连接;

导向件8竖直设置在支撑座5上,且底端设有限位件9;第一连接件7位于支撑座5下方并与导向件8滑动连接;第一弹性球6设置在支撑座5上并与第一连接件7连接;第一弹性球6在纵向等距设置成多组,且每组第一弹性球6在横向等距设置;

第二连接件10竖直设置在第一连接件7上,且底部设有连接杆14;固定筒16竖直设置在底座2上,且开口朝上;弧形板17滑动设置在固定筒16内,第一弹性件18竖直设置在固定筒16内并与弧形板17连接;球形件15设置在连接杆14上并抵住弧形板17;

转动件11转动设置在第二连接件10两侧,第三连接件12滑动设置在底座2上并位于固定筒16两侧,且转动件11与第三连接件12转动连接;每侧转动件11的数目为多个并在纵向等距设置;第二弹性球13设置在底座2内并与第三连接件12连接;每侧第二弹性球13的数目为多个并在纵向等距设置;

底座2上设有固定件27,底部设有万向轮4;固定件27上竖直设置螺纹孔;螺纹杆29竖直设置并与固定件27螺纹连接,且顶端连接摇柄28,底端连接吸盘30。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滑动件19、第一固定杆20和第二弹性件21;底座2上竖直设置第一滑槽25,第一固定杆20竖直设置在底座2上并位于第一滑槽25内;第一滑动件19设置在支撑座5上,第一滑动件19位于第一滑槽25内并与第一固定杆20滑动连接;第二弹性件21套设在第一固定杆20上并与第一滑动件19连接。第二弹性件21处于压缩状态并对第一滑动件19施加向上的推力,第一固定杆20起到导向作用,在使用和运输过程中产生震动时,第二弹性件21进行压缩、复位和拉伸,能够对震动进行缓冲,减震效果较好,进一步提高装置的稳定性。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滑动件22、第二固定杆23和第三弹性件24;

底座2上横向设置第二滑槽26,第二固定杆23横向设置在底座2上并位于第二滑槽26内;第二滑动件22设置在第三连接件12上,第二滑动件22位于第二滑槽26内并与第二固定杆23滑动连接;第三弹性件24套设在第二固定杆23上并连接两第二滑动件22。第三弹性件24处于拉伸状态并对两第二滑动件22施加拉力,第二固定杆23起到导向作用,在使用和运输过程中产生震动时,第三弹性件24进行压缩、复位和拉伸,能够对震动进行缓冲,减震效果较好,进一步提高装置的稳定性。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检验装置本体1底部设有安装座3;安装座3上设有螺纹孔,支撑座5上对应设有螺纹孔,安装座3与支撑座5通过螺栓螺纹连接。通过旋紧或旋出螺栓,可以对检验装置本体1进行安装和拆卸,方便使用。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弹性球6由橡胶材料制成,且内部设置空腔;第二弹性球13由橡胶材料制成,且内部设置空腔;不易损坏,并且能够显著提高装置的缓冲性能,进而提高装置的稳定性。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18、第二弹性件21和第三弹性件24为减震弹簧。

本发明中,由于支撑座5受到检验装置本体1的重力而对第一弹性球6和第一连接件7施加竖直向下的压力;第一弹性球6由于直接受到压力而发生形变;第二连接件10通过转动件11对两第三连接件12施加推力,第三连接件12挤压第二弹性球13,第二弹性球13受到挤压而发生形变;第二连接件10通过连接杆14和球形件15对弧形板17施加竖直向下的压力,进而使第一弹性件18受到压力而处于压缩状态;

当装置在使用或运输过程中产生震动时,第一弹性球6的形变程度发生改变,对震动进行初步缓冲;支撑座5进行竖直方向上、下运动,进而使第二连接件10进行竖直方向上、下运动;球形件15对弧形板17施加的压力发生改变,第一弹性件18进行压缩、复位和拉伸,再次对震动进行缓冲;转动件11进行相应的转动,两转动件11之间的夹角发生改变,进而使两第三连接件12之间的距离发生改变,从而使第二弹性球13的形变程度发生改变,再次对震动进行缓冲;经过对震动的多次缓冲,减震效果极佳,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本发明能够对震动进行多次缓冲,减震效果极佳,显著提高了检验装置的稳定性,有利于提高检验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