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路信号输出的角位移传感器齿轮传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08954发布日期:2020-03-17 18:45阅读:7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路信号输出的角位移传感器齿轮传输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齿轮信号传动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双路信号输出的角位移传感器齿轮传输结构。



背景技术:

角位移传感器是把对角度测量转换成其他物理量的测量,它采用非接触式专利设计,与同步分析器和电位计等其它传统的角位移测量仪相比,有效地提高了长期可靠性。电容式角位移传感器用于测量固定部件(定子)与转动部件(转子)之间的旋转角度,因其具有结构简单,测量精度高,灵敏度高,适合动态测量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控制、汽车、航天及军事等角度定位监测领域。

在航空领域中,许多部件的角位移量都需要实时监控和测量,角位移信号器用途广泛。为提高角位移传感器可靠型,大多角位移传感器都具有双余度输出,两路输出之间通过齿轮副啮合进行传动。但由于齿轮副传动具有一定的间隙,齿轮转动一定角度再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时,由于齿轮间隙的存在将导致测量结果出现误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基于解决角位移传感器齿轮正反向切换转动时出现啮合误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双路信号输出的角位移传感器齿轮传输结构,通过设置两个从动轮并用定位钢丝连接,实现了齿轮正反向切换转动时的自动纠正齿轮间隙存在的误差。

本发明具体实现内容如下:

一种双路信号输出的角位移传感器齿轮传输结构,与角位移传感器的a路、b路两路输出相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与角位移传感器的另一路(b路)输出连接的主动轮、与角位移传感器的一路(a路)输出连接的从动轮组件、安装主动轮的主动轮转轴、安装从动轮组件的从动轮转轴;

所述从动轮组件,包括定位钢丝以及同时安装在从动轮转轴上的从动轮a、从动轮b,结构相同的从动轮a、从动轮b的齿圈上分别设置一个小孔,“ω”型的定位钢丝的两端绕过从动轮转轴分别嵌入两个小孔将从动轮a、从动轮b连接成一体;安装在主动轮转轴上的主动轮分别与从动轮a、从动轮b啮合。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从动轮a的下端面与从动轮b的上端面闭合安装在一起,且定位钢丝位于从动轮a与从动轮b闭合后形成的空腔内。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分别设置在从动轮a、从动轮b上的两个小孔为不同轴线的错位设置。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以与从动轮转轴轴线垂直的平面为参照面w,从动轮转轴的轴线投影在参照面w上的轴心记为轴心o,设置在从动轮a上的小孔的轴线投影在参照面w上的轴心记为轴心p,设置在从动轮b上的小孔的轴线投影在参照面w上的轴心记为轴心q;所述轴心p、轴心q均位于以轴心o为原点的圆周上,且轴心p、轴心q与轴心o形成的夹角在0°至180°之间,即0°<∠poq<180°。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轴心p、轴心q与轴心o形成的夹角∠poq的角度在一个齿距角至两个齿距角之间。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从动轮a的下端面上设置一圈沟槽,所述定位钢丝位于从动轮a的下端面上的沟槽内。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从动轮b的上端面上设置一圈沟槽,所述定位钢丝位于从动轮b的上端面上的沟槽内。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从动轮a的下端面和从动轮b的上端面上都设置一圈位置对应的沟槽,两个沟槽相互配合共同形成容纳定位钢丝的空腔。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还包括圆柱销、前盖端、下轴承、下基座组件、上轴承、上基座组件;

所述下基座组件、上基座组件连接并组成一个安装主动轮、从动轮组件、主动轮转轴、从动轮转轴的工作腔;

所述圆柱销通过配钻固定在从动轮转轴上;

所述前端盖通过四个沉头螺钉固定在上基座组件上;

所述主动轮转轴的一端通过上轴承安装在上基座组件的轴承孔内,且主动轮转轴的另一端通过下轴承安装在下基座组件的轴承孔内。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一种双路信号输出的角位移传感器齿轮传输结构,与角位移传感器的a路、b路两路输出相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与角位移传感器的另一路(b路)输出连接的主动轮、与角位移传感器的一路(a路)输出连接的从动轮组件以及主动轮转轴、从动轮转轴、副主动轮;

所述主动轮、副主动轮同时安装在主动轮转轴上,

所述从动轮组件,包括定位钢丝以及同时安装在从动轮转轴上的从动轮a、从动轮b,结构相同的从动轮a、从动轮b的齿圈上分别设置一个小孔,“ω”型的定位钢丝的两端绕过从动轮转轴分别嵌入两个小孔将从动轮a、从动轮b连接成一体;安装在主动轮转轴上的副主动轮分别与从动轮a、从动轮b啮合。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在齿轮转动切换转动方向时,可以通过定位钢丝自动纠正齿轮间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主动轮与从动轮组件啮合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副主动轮与从动轮组件啮合结构示意图;

图3为从动轮组件内部连接结构及与主动轮啮合示意图;

图4为从动轮组件内部连接结构及与主动轮啮合示意图。

其中:1、主动轮,2、从动轮a,3、从动轮b,4、定位钢丝,5、副主动轮,6、角位移传感器壳体,7、圆柱销,8、前端盖,9、从动轮转轴,10、下轴承,11、下基座组件,12、上轴承,13、主动轮转轴,14、上基座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应当理解,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保护范围的限定。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工作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一种双路信号输出的角位移传感器齿轮传输结构,如图1和图3所示,与角位移传感器的两路输出相连接,包括主动轮1、从动轮组件、角位移传感器壳体6、圆柱销7、前盖端8、从动轮转轴9、下轴承10、下基座组件11、上轴承12、主动轮转轴13;所述从动轮组件包括从动轮a2、从动轮b3、定位钢丝4,且与角位移传感器的一路输出连接;

所述主动轮1安装在主动轮转轴13上,连接角位移传感器的另一路输出,且与从动轮a2、从动轮b3啮合;

所述从动轮a2与从动轮b3在齿轮轴向上都有一个小孔,两个小孔形状大一都一样且分别与定位钢丝4的两端相连接;通过定位钢丝4相连接的从动轮a2和从动轮b3大小形状一样,且从动轮a2的下端面与从动轮b3的上端面闭合安装在一起;

所述定位钢丝4在从动轮a2与从动轮b3的闭合面内,且定位钢丝4在闭合面内从从动轮a2上的小孔上开始,饶从动轮转轴9转动后,再从动轮b3的小孔内穿出;

所述的角位移传感器壳体6通过四个螺钉固定在上基座组件14上;

所述圆柱销7通过配钻固定在从动轮转轴9上;

所述前端盖8通过四个沉头螺钉固定在角位移传感器壳体6上;

所述从动轮组件安装在从动轮转轴9上,所述从动轮转轴9的上端与安装在前端盖8上的从动轮轴承15相连接;

所述主动轮转轴13的两端分别与上轴承12和下轴承10相连接,所述上轴承12和下轴承10分别装在上基座组件14和下基座组件11的轴承孔内。

工作原理:设置两个贴合在一起且都与主动轮1相啮合的从动轮a2和从动轮b3,在从动轮a2和从动轮b3中加入定位钢丝4,不管主动轮是逆时针旋转还是顺时针旋转,当其切换旋转方向时,通过定位钢丝4紧拉从动轮a2和从动轮b3实现齿轮间隙的纠正。

实施例2: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所述从动轮a2下端面与从动轮b3的上端面以在齿轮轴向上的两个小孔为参照错开不少于一个齿的间隔后再闭合安装在一起,且两个小孔相对于从动轮a2和从动轮b3的圆心形成的圆角大于0°且小于180°;所述定位钢丝4饶从动轮转轴9的角度不小于180°且小于360°。

工作原理:两个从动轮上的小孔错开再闭合,然后定位钢丝4绕从动轮转轴9绕行大于180°并小于360°的角度后贯穿连接两个小孔,这样可以使得两个从动轮之间的定位钢丝4拉力充足但又不会过于大,从而更好地实现齿轮间隙的纠正。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3: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从动轮b3的上端面上设置一圈沟槽,所述定位钢丝4在从动轮b3的上端面上的沟槽内移动;

或者所述从动轮a2的下端面上设置一圈沟槽,所述定位钢丝4在从动轮a的下端面上的沟槽内移动;

或者所述从动轮a2的下端面和从动轮b3的上端面上都设置一圈位置对应贴合的沟槽,所述定位钢丝4在从动轮a2和从动轮b3贴合的两个沟槽内移动。

工作原理:在两个从动轮间设置一圈沟槽,使得定位钢丝4在沟槽内移动,避免在两个从动轮转动的时候磨损定位钢丝4,或者定位钢丝4在两个从动轮间缠绕错位打结等;所述沟槽可以是设置的从动轮a2的下端面上的,也可以是设置在从动轮b3的上端面上的,也可以是在从动轮a2和从动轮b3上都设置沟槽。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1-2任一项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4: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主动轮转轴13上还安装有副主动轮5,由副主动轮5与从动轮组件啮合,将在主动轮转轴13上的主动轮1直径加长,且只与角位移传感器另一路输出相连接。

工作原理:将主动轮1直径设置得更长,可以更好地去接收输出,但主动轮1直径的加长会使得主动轮1在装置内有限的空间内无法与从动轮组件啮合,因此在主动轮转轴13上设置副主动轮5,由主动轮1连接输出,主动轮1与副主动轮5在主动轮转轴13上一体成型,主动轮1的转动会带动副主动轮5的转动,由副主动轮5与从动轮组件啮合,实现齿轮传动。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1-3任一项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5: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主动轮1与从动轮组件根据不同的输出情况可以逆时针转动或顺时针转动。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1-4任一项相同,故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