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农田水利灌溉用管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00742发布日期:2020-04-07 21:13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农田水利灌溉用管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农田水利灌溉用管道。



背景技术:

农业是提供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农业灌溉,主要是指对农业耕作区进行的灌溉作业,农业灌溉方式一般可分为为传统的地面灌溉、普通喷灌以及微灌,在灌溉时需要用到管道,农田面积广,在进行灌溉时需要用到多根管道进行连接,通水时水流通过,管道与管道的连接容易脱落,且管道与外接水口连接麻烦,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型农田水利灌溉用管道也得到了技术改进,但是现有技术无法快速紧密的连接外接水口与管道,导致使用的不便,无法对管道与管道的连接进行锁紧,导致水流通过时管道松动,水流泄漏。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新型农田水利灌溉用管道,解决了的问题,从而达到效果。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型农田水利灌溉用管道,包括管道本体、进水口、出水口、管道连接头和管道连接器,所述管道本体左端顶部设置有进水口,所述管道本体右端设置有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内径与管道连接头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出水口内径与管道连接器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管道连接头由橡胶头、箍环、手拧旋钮、内接头、密封圈、外接头、第一凸环和第一转壳组成,所述橡胶头中部外表面与箍环内径通过手拧旋钮固定连接,所述橡胶头底部与内接头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内接头中部外径固定有密封圈,所述内接头底部与外接头顶部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所述外接头底部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凸环,所述外接头中部外表面通过螺纹与第一转壳内表面活动连接,所述外接头底部外表面与进水口内径固定连接,所述管道连接器由壳体、左接头、右接头、第二转壳和第二凸环组成,所述壳体左端设置有左接头,所述壳体右端设置有右接头,所述壳体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第二转壳,且壳体外表面与第二转壳内表面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所述壳体左右两端均设置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第二凸环,所述壳体左端外表面与出水口内径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壳和第二转壳外表面均设置有均匀排列的防滑纹。

进一步的,所述内接头底部外表面设置有等距排列的外螺纹。

进一步的,所述外接头顶部内表面设置有均匀排列的内螺纹,且内螺纹大小与外螺纹大小相互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外表面涂有一层厚度为1mm的保护漆。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壳沿着外接头中部外表面的旋转角度范围为0-360度。

进一步的,所述橡胶头外表面大小与箍环内表面大小相互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壳材质为:高密度聚乙烯制作,电绝缘性能优异,硬度较高耐寒性较好,热变形温度低,耐磨性,不透水性,吸湿性小,不需干燥。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材质为:abs工程塑料,经久耐用。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为解决无法快速紧密的连接外接水口与管道,导致使用的不便的问题,通过在进水口内径设置了管道连接头,将橡胶头与外接水口进行插接,通过旋转手拧旋钮通过箍环进行锁紧,再将外接头底部与内接头顶部通过螺纹固定连接,由密封圈进行密封,然后将进水口与外接头底部进行插接,由第一凸环进行密封,通过旋转第一转壳进行锁紧,达到方便使用的效果。

2)、为解决无法对管道与管道的连接进行锁紧,导致水流通过时管道松动,水流泄漏的问题,通过在出水口内径设置了管道连接器,将出水口内径与壳体左端的左接头进行插接,由第二凸环进行密封,再通过旋转第二转壳进行锁紧,同理,再将第二根水管与壳体的右接头进行连接,达到紧密锁紧的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管道连接头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管道连接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管道连接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管道本体-1、进水口-2、出水口-3、管道连接头-4、管道连接器-5、橡胶头-41、箍环-42、手拧旋钮-43、内接头-44、密封圈-45、外接头-46、第一凸环-47、第一转壳-48、壳体-51、左接头-52、右接头-53、第二转壳-54、第二凸环-55。

具体实施方式

本技术方案中:

管道连接头4、管道连接器5、橡胶头41、箍环42、手拧旋钮43、内接头44、密封圈45、外接头46、第一凸环47、第一转壳48、壳体51、左接头52、右接头53、第二转壳54、第二凸环55为本实用新型含有实质创新性构件。

管道本体1、进水口2、出水口3为实现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必不可少的连接性构件。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农田水利灌溉用管道:包括管道本体1、进水口2、出水口3、管道连接头4和管道连接器5,管道本体1左端顶部设置有进水口2,管道本体1右端设置有出水口3,进水口2内径与管道连接头4底部固定连接,出水口3内径与管道连接器5左端固定连接,管道连接头4由橡胶头41、箍环42、手拧旋钮43、内接头44、密封圈45、外接头46、第一凸环47和第一转壳48组成,橡胶头41中部外表面与箍环42内径通过手拧旋钮43固定连接,橡胶头41底部与内接头44顶部固定连接,内接头44中部外径固定有密封圈45,内接头44底部与外接头46顶部通过螺纹固定连接,外接头46底部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凸环47,外接头46中部外表面通过螺纹与第一转壳48内表面活动连接,外接头46底部外表面与进水口2内径固定连接,管道连接器5由壳体51、左接头52、右接头53、第二转壳54和第二凸环55组成,壳体51左端设置有左接头52,壳体51右端设置有右接头53,壳体51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第二转壳54,且壳体51外表面与第二转壳54内表面通过螺纹固定连接,壳体51左右两端均设置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第二凸环55,壳体51左端外表面与出水口3内径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转壳48和第二转壳54外表面均设置有均匀排列的防滑纹,能够加大摩擦力,方便进行旋转。

其中,所述内接头44底部外表面设置有等距排列的外螺纹,方便与外接头46通过螺纹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外接头46顶部内表面设置有均匀排列的内螺纹,且内螺纹大小与外螺纹大小相互匹配,方便通过螺纹锁紧。

其中,所述壳体51外表面涂有一层厚度为1mm的保护漆,防止被氧化腐蚀。

其中,所述第一转壳48沿着外接头46中部外表面的旋转角度范围为0-360度,方便旋转固定。

其中,所述橡胶头41外表面大小与箍环42内表面大小相互匹配,方便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转壳48材质为:高密度聚乙烯制作,电绝缘性能优异,硬度较高耐寒性较好,热变形温度低,耐磨性,不透水性,吸湿性小,不需干燥。

其中,所述壳体51的材质为:abs工程塑料,经久耐用。

本专利所述的壳体51的材质为:abs工程塑料即pc+abs(工程塑料合金),在化工业的中文名字叫塑料合金,之所以命名为pc+abs,是因为这种材料既具有pc树脂的优良耐热耐候性、尺寸稳定性和耐冲击性能,又具有abs树脂优良的加工流动性,所以应用在薄壁及复杂形状制品,能保持其优异的性能,以及保持塑料与一种酯组成的材料的成型性。

工作原理:首先将本装置移动到合适的位置,然后将橡胶头顶部与41与外接水口进行插接,然后逆时针旋转手拧旋钮43通过箍环42进行锁紧固定,再将外接头46底部设置的外螺纹与内接头44顶部内表面设置的内螺纹通过螺纹固定连接,由外接头46中部外表面设置的密封圈45进行密封,最后将进水口2内径与外接头46底部进行固定连接,由第一凸环47进行密封,通过逆时针旋转第一转壳48,使其沿着外接头46向上移动进行锁紧,然后将出水口3内径与壳体51左端设置的左接头52进行插接固定,由第二凸环55进行密封,再通过逆时针旋转第二转壳54,使其沿着壳体51向右移动进行锁紧,再将第二根水管与壳体51右端设置的右接头53进行连接,通过右端设置的第二凸环55进行密封,再对右端设置的第二转壳54进行逆时针旋转,通过在进水口2内径设置了管道连接头4,将橡胶头41与外接水口进行插接,通过旋转手拧旋钮43通过箍环42进行锁紧,再将外接头46底部与内接头44顶部通过螺纹固定连接,由密封圈45进行密封,然后将进水口2与外接头46底部进行插接,由第一凸环47进行密封,通过旋转第一转壳48进行锁紧,达到方便使用的效果,通过在出水口3内径设置了管道连接器5,将出水口3内径与壳体51左端的左接头52进行插接,由第二凸环55进行密封,再通过旋转第二转壳54进行锁紧,同理,再将第二根水管与壳体51的右接头53进行连接,达到紧密锁紧的效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