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联网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52916发布日期:2019-12-20 19:23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物联网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物联网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在物流领域,快递包裹在运输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人为的故意抛扔,这样会对快递货物造成损坏,但是这种情况也无法随时监测,只能依靠快递人员个人的职业道德减少此情况的发生。

现有的物联网连接设备,在安装时无法对适应不同大小的感应器,且不能对感应器进行一定防护,实用性低。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物联网水利监测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物联网连接装置,解决了现有的物联网连接设备,在安装时无法对适应不同大小的感应器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物联网连接装置包括:板体;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顶部固定于所述板体的内壁的顶部;两个固定机构,两个所述固定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固定框的两侧的底部,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两个螺纹块、两个螺纹杆和两个转柄,两个所述螺纹块相离的一侧分别固定于所述固定框的内壁的两侧的底部,两个所述螺纹杆的内部分别螺纹于两个所述螺纹块的内部,两个所述螺纹杆的一端均贯穿所述固定框且延伸至所述固定框的外部,两个所述转柄的一侧分别固定于两个所述螺纹杆位于所述固定框的外部的一端;稳定机构,所述稳定机构设置于所述固定框的内壁的顶部;两个连接机构,两个所述连接机构分别设置于固定框的内壁的顶部的两侧;两个防护机构,两个所述防护机构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螺纹杆位于固定框的内部的一端。

优选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l型板、夹持板、两个第一转动块、两个连杆、两个第二转动块和防护弹簧,所述l型板的一侧转动于所述螺纹杆的一端,所述l型板的背面与所述固定框的内壁的背面滑动连接,所述夹持板的底部滑动于所述l型板的顶部。

优选的,两个第一转动块的一侧分别固定于所述夹持板的一侧的顶部和底部,两个所述连杆的一端分别转动两个所述第一转动块的一侧,两个所述第二转动块的一侧分别转动于两个所述连杆的一端,两个所述第二转动块的一侧与所述l型板的一侧的顶部和底部滑动连接,所述防护弹簧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二转动块相对的一侧之间。

优选的,所述稳定机构包括直杆、两个滑动块、两个第一连接块、稳定弹簧、两个连接杆、两个第二连接块和稳定板,所述直杆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固定框的内壁的两侧的顶部,两个所述滑动块的内部滑动于所述直杆的表面的两侧,两个所述滑动块的顶部与所述固定框的内壁的顶部滑动连接,所述稳定板的两侧分别滑动于所述固定框的内壁的两侧。

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块的背面分别固定于两个所述滑动块的表面,所述稳定弹簧设置于所述直杆的表面且位于两个所述滑动块相对的一侧之间,两个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分别转动于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块的底部,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块的顶部分别转动于两个所述连接杆的底端,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块的底部分别固定于所述稳定板的顶部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伸缩杆和连接弹簧,两个所述伸缩杆的顶部分别固定于所述固定框的内壁的顶部的两侧,两个所述连接弹簧套设于两个所述伸缩杆的表面。

优选的,所述固定框的底部开设有放置口。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物联网连接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物联网连接装置,通过将感应器放置在两个l型板之间,通过转柄转动螺纹杆,螺纹杆通过螺纹块带动l型板移动,l型板带动夹持板移动,通过两个夹持板对感应器进行固定卡紧,能够对不同大小的感应器进行固定,满足不同的使用环境,提高了装置了实用性,且在固定时,通过防护弹簧的弹力挤压第二转动块,第二转动块挤压连杆,连杆挤压第一转动块,第一转动块挤压夹持板,能够对感应器提供一定的防护,避免工作人员用力过度,对感应器造成损坏,且能够对感应器提供一定的缓冲保护,提高感应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物联网连接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标号:1、板体,2、固定框,3、固定机构,31、螺纹块,32、螺纹杆,33、转柄,4、稳定机构,41、直杆,42、滑动块,43、第一连接块,44、稳定弹簧,45、连接杆,46、第二连接块,47、稳定板,5、连接机构,51、伸缩杆,52、连接弹簧,6、防护机构,61、l型板,62、夹持板,63、第一转动块,64、连杆,65、第二转动块,66、防护弹簧,7、放置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物联网连接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物联网连接装置包括:板体1;固定框2,所述固定框2的顶部固定于所述板体1的内壁的顶部;两个固定机构3,两个所述固定机构3分别设置于所述固定框2的两侧的底部,所述固定机构3包括两个螺纹块31、两个螺纹杆32和两个转柄33,两个所述螺纹块31相离的一侧分别固定于所述固定框2的内壁的两侧的底部,螺纹块31的内部设置有与螺纹杆32配合使用的螺纹,两个所述螺纹杆32的内部分别螺纹于两个所述螺纹块31的内部,两个所述螺纹杆32的一端均贯穿所述固定框2且延伸至所述固定框2的外部,两个所述转柄33的一侧分别固定于两个所述螺纹杆32位于所述固定框2的外部的一端;稳定机构4,所述稳定机构4设置于所述固定框2的内壁的顶部;两个连接机构5,两个所述连接机构5分别设置于固定框2的内壁的顶部的两侧;两个防护机构6,两个所述防护机构6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螺纹杆32位于固定框2的内部的一端。

所述防护机构6包括l型板61、夹持板62、两个第一转动块63、两个连杆64、两个第二转动块65和防护弹簧66,所述l型板61的一侧转动于所述螺纹杆32的一端,所述l型板61的背面与所述固定框2的内壁的背面滑动连接,所述夹持板62的底部滑动于所述l型板61的顶部,两个l型板61之间可放置一定大小范围内的感应器。

两个第一转动块63的一侧分别固定于所述夹持板62的一侧的顶部和底部,两个所述连杆64的一端分别转动两个所述第一转动块63的一侧,两个所述第二转动块65的一侧分别转动于两个所述连杆64的一端,两个所述第二转动块65的一侧与所述l型板61的一侧的顶部和底部滑动连接,所述防护弹簧66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二转动块65相对的一侧之间。

所述稳定机构4包括直杆41、两个滑动块42、两个第一连接块43、稳定弹簧44、两个连接杆45、两个第二连接块46和稳定板47,所述直杆41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固定框2的内壁的两侧的顶部,两个所述滑动块42的内部滑动于所述直杆41的表面的两侧,两个所述滑动块42的顶部与所述固定框2的内壁的顶部滑动连接,所述稳定板47的两侧分别滑动于所述固定框2的内壁的两侧。

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块43的背面分别固定于两个所述滑动块42的表面,所述稳定弹簧44设置于所述直杆41的表面且位于两个所述滑动块42相对的一侧之间,两个所述连接杆45的一端分别转动于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块43的底部,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块46的顶部分别转动于两个所述连接杆45的底端,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块46的底部分别固定于所述稳定板47的顶部的两侧。

所述连接机构5包括伸缩杆51和连接弹簧52,两个所述伸缩杆51的顶部分别固定于所述固定框2的内壁的顶部的两侧,两个所述连接弹簧52套设于两个所述伸缩杆51的表面,伸缩杆51的底端与稳定板47的顶部固定连接,伸缩杆51用于提高稳定板47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固定框2的底部开设有放置口7,通过放置口7将感应器放置在两个l型板61之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物联网连接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使用时,可将感应器放置在两个l型板61之间,通过转柄33转动螺纹杆32,螺纹杆32通过螺纹块31带动l型板61移动,l型板61带动夹持板62移动,通过两个夹持板62对感应器进行固定卡紧,且在固定时,通过防护弹簧66的弹力挤压第二转动块65,第二转动块65挤压连杆64,连杆64挤压第一转动块63,第一转动块63挤压夹持板62,能够对感应器提供一定的防护,避免工作人员用力过度,对感应器造成损坏,通过稳定弹簧44的弹力挤压滑动块42,滑动块42通过第一连接块43挤压连接杆45,连接杆45挤压稳定板47,稳定板47挤压感应器,能够提高感应器在使用时的稳定性。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物联网连接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将感应器放置在两个l型板61之间,通过转柄33转动螺纹杆32,螺纹杆32通过螺纹块31带动l型板61移动,l型板61带动夹持板62移动,通过两个夹持板62对感应器进行固定卡紧,能够对不同大小的感应器进行固定,满足不同的使用环境,提高了装置了实用性,且在固定时,通过防护弹簧66的弹力挤压第二转动块65,第二转动块65挤压连杆64,连杆64挤压第一转动块63,第一转动块63挤压夹持板62,能够对感应器提供一定的防护,避免工作人员用力过度,对感应器造成损坏,且能够对感应器提供一定的缓冲保护,提高感应器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