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变速箱用耐磨耐高压动态密封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24756发布日期:2020-04-10 16:01阅读:559来源:国知局
自动变速箱用耐磨耐高压动态密封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密封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变速箱用耐磨耐高压动态密封圈。



背景技术:

在现代汽车的研发过程中汽车关键零部件自动变速箱已成为研究热点。变速箱是汽车传动系统的主要总成之一,用于转变发动机曲轴的转矩及转速,以适应汽车起步、怠速停车、低速或高速行驶、加速、减速、爬坡、倒车等要求。随着变速箱工作温度节节攀升,润滑介质不断改进和更新,使用工况越来越苛刻,以及汽车工业低油耗、低排放、低噪声和超长使用寿命的发展方向,对自动变速箱用密封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性能要求。o型圈可能承受高低温、高线速度、大负荷、压力交变等工况条件,并具有耐磨损、使用寿命长和密封可靠等特点。

现有汽车自动变速箱密封圈通过采用普通o型圈,而普通o型密封圈被挤压后通过变形使得变速箱进行密封,而在维护时,由于普通o型圈长期处于变形状态,使得普通o型圈无法回复原有状态,这也就使得在维护时需要重新更换新的o型密封圈,这就造成使用成本的增加,再者继续使用之前变形的普通o型圈无法起到最初的密封效果,从而无法保证变速箱的密封,影响到设备的正常使用,长期导致设备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汽车自动变速箱密封圈通过采用普通o型圈,而普通o型密封圈被挤压后通过变形使得变速箱进行密封,而在维护时,由于普通o型圈长期处于变形状态,使得普通o型圈无法回复原有状态,这也就使得在维护时需要重新更换新的o型密封圈,这就造成使用成本的增加,再者继续使用之前变形的普通o型圈无法起到最初的密封效果,从而无法保证变速箱的密封,影响到设备的正常使用,长期导致设备损坏的问题,现提供了一种自动变速箱用耐磨耐高压动态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变速箱用耐磨耐高压动态密封圈,包括具有弹性变形能力的环形上密封体及环形下密封体,所述环形上密封体包括上密封部、连接部和下位移部,所述上密封部内部设置有第一空腔体,所述上密封部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密封段,所述第一密封段为波浪形结构,所述下位移部内设置有第二空腔体,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设置在上密封部上,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设置在下位移部上,所述环形下密封体上开设有与下位移部相匹配的第三空腔体,所述下位移部滑动设置在第三空腔体,所述上密封部位于环形下密封体外部。环形上密封体的上密封部在受到挤压时,能够带动连接部和下位移部在环形下密封体的第三空腔体内位移,同时上密封部的第一空腔体在受到外部挤压时,上密封部的上端面与密封槽为面接触,同时上密封部两侧波浪形结构的第一密封段也就紧贴密封槽两侧形成多道密封,由于下位移部滑动设置在第三空腔体内,这样使得环形上密封体和环形下密封体具有一定的浮动空间。

为了使得环形下密封体密封稳定可靠,进一步地,所述环形下密封体的两侧面均设置有第二密封段,所述第二密封段为波浪形结构。通过在环形下密封体的两侧设置波浪形结构的第二密封段,在第二位移部设置第二空腔体,使得下位移部在受到外部挤压时,使得下位移部发生形变,同时挤压环形下密封体,从而使得环形下密封体两侧的第二密封段紧贴密封槽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自动变速箱用耐磨耐高压动态密封圈在使用时,环形上密封体的上密封部在受到挤压时,能够带动连接部和下位移部在环形下密封体的第三空腔体内位移,同时上密封部的第一空腔体在受到外部挤压时,上密封部的上端面与密封槽为面接触,同时上密封部两侧波浪形结构的第一密封段也就紧贴密封槽两侧形成多道密封,由于下位移部滑动设置在第三空腔体内,这样使得环形上密封体和环形下密封体具有一定的浮动空间,这样也就避免了现有汽车自动变速箱密封圈通过采用普通o型圈,而普通o型密封圈被挤压后通过变形使得变速箱进行密封,而在维护时,由于普通o型圈长期处于变形状态,使得普通o型圈无法回复原有状态,这也就使得在维护时需要重新更换新的o型密封圈,这就造成使用成本的增加,再者继续使用之前变形的普通o型圈无法起到最初的密封效果,从而无法保证变速箱的密封,影响到设备的正常使用,长期导致设备损坏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示意图。

图中:1、环形上密封体,2、环形下密封体,201、第三空腔体,3、上密封部,301、第一空腔体,4、下位移部,401、第二空腔体,5、第一密封段,6、第二密封段,7、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一种自动变速箱用耐磨耐高压动态密封圈,包括具有弹性变形能力的环形上密封体1和具有弹性变形能力的环形下密封体2,所述环形上密封体1包括上密封部3、连接部7和下位移部4,所述上密封部3内部设置有第一空腔体301,所述上密封部3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密封段5,所述第一密封段5为波浪形结构,所述下位移部4内设置有第二空腔体401,所述连接部7的一端设置在上密封部3上,所述连接部7的另一端设置在下位移部4上,所述环形下密封体2上开设有与下位移部4相匹配的第三空腔体201,所述下位移部4滑动设置在第三空腔体201,所述上密封部3位于环形下密封体2外部。

所述环形下密封体2的两侧面均设置有第二密封段6,所述第二密封段6为波浪形结构。

上述自动变速箱用耐磨耐高压动态密封圈在使用时,将环形下密封体2放到变速箱上密封槽的底部,使得环形上密封体1位于密封槽的上端,当变速箱安装后,上密封部3会被挤压,并且上密封部3带动连接部7位移,连接部7带动下位移部4在环形下密封体2的第三空腔体201内位移,当下位移部4位移至第三空腔体201底部时,连接部7继续下压迫使下位移部4的第二空腔体401形变,从而使得下位移部4两侧面紧贴第三空腔体201的两侧面,使得环形下密封体2两侧的第二密封段6紧贴密封槽的两侧,由于第二密封段6为波浪形结构,这样就使得第二密封段6与密封槽之间形成多道密封,保证了变速箱密封稳定可靠,同时环形上密封体1的上密封部3被挤压变形,由上密封部3的第一空腔体301变形并使得上密封部3的上端与密封槽之间形成面接触,同时使得环形上密封体1的两侧第一密封段5与密封槽的两侧紧贴,由于第一密封段5为波浪形结构,这样就使得第一密封段5与密封槽之间形成多道密封,保证了变速箱密封稳定可靠;

由上述可知环形上密封体1能够在环形下密封体2上位移,也就使得环形上密封体1具有一定浮动空间,使得密封件不会被挤压过度而导致失去弹性变形能力。

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自动变速箱用耐磨耐高压动态密封圈,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弹性变形能力的环形上密封体(1)及环形下密封体(2),所述环形上密封体(1)包括上密封部(3)、连接部(7)和下位移部(4),所述上密封部(3)内部设置有第一空腔体(301),所述上密封部(3)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密封段(5),所述第一密封段(5)为波浪形结构,所述下位移部(4)内设置有第二空腔体(401),所述连接部(7)的一端设置在上密封部(3)上,所述连接部(7)的另一端设置在下位移部(4)上,所述环形下密封体(2)上开设有与下位移部(4)相匹配的第三空腔体(201),所述下位移部(4)滑动设置在第三空腔体(201),所述上密封部(3)位于环形下密封体(2)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变速箱用耐磨耐高压动态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下密封体(2)的两侧面均设置有第二密封段(6),所述第二密封段(6)为波浪形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密封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变速箱用耐磨耐高压动态密封圈,包括具有弹性变形能力的环形上密封体及环形下密封体,所述环形上密封体包括上密封部、连接部和下位移部,所述上密封部内部设置有第一空腔体,本实用新型自动变速箱用耐磨耐高压动态密封圈在使用时,环形上密封体的上密封部在受到挤压时,能够带动连接部和下位移部在环形下密封体的第三空腔体内位移,同时上密封部的第一空腔体在受到外部挤压时,上密封部的上端面与密封槽为面接触,同时上密封部两侧波浪形结构的第一密封段也就紧贴密封槽两侧形成多道密封,由于下位移部滑动设置在第三空腔体内,这样使得环形上密封体和环形下密封体具有一定的浮动空间。

技术研发人员:戚淦超;瞿晓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州朗博密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12
技术公布日:2020.04.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