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更换的一次性集成流路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07864发布日期:2020-05-29 12:45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更换的一次性集成流路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放射性药物合成工艺设备领域,具体指一种可更换的一次性集成流路板。



背景技术:

在放射性药物合成工艺操作过程中,连接和固定介质管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介质管道的连接和固定会影响实际的工艺操作,对药物的合成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有介质管道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连接:1.管道直接连接,缺点是管道连接比较混乱而且不稳定,可能会引起误操作;2.通过三通旋塞阀串联连接,虽然管道连接整齐,但是依然存在不稳定的缺点,容易使管道移动引起误操作;3.通过集成流路板连接,但是现有的集成流路板只是将管道进行了简单的串接,管道还是会容易脱落移动,布置比较凌乱,不利于工艺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更换的一次性集成流路板,解决了管道凌乱布置和容易脱落的问题,并且方便更换。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可更换的一次性集成流路板,包括板体,板体的下部表面上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铺设有管道,第一凹槽的端头均开设有多个小孔,管道的两端分别穿过第一凹槽的两端小孔。第一凹槽的两侧壁上开设有第三凹槽,小孔朝向板体下部的方向开设有第二凹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板体上开设的第一凹槽可使管道完全被夹住,管道穿过第二凹槽后能被很好的固定,在工艺操作过程中,防止管道随时脱落板体,造成凌乱摆放的现象,使管道的布置整齐有序。开设第三凹槽可起到方便拿捏管道的作用,为操作提供很多方便,具有操作方便、使用简单以及方便更换的特点。

进一步优选为:第一凹槽还包括直线段和圆弧段,直线段和圆弧段将第一凹槽、第二凹槽以及第三凹槽相互连接起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止铺设的管道形成折弯而影响液体的流动速度变慢,避免降低工作效率。

进一步优选为:直线段的剖面为方形或燕尾型。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样的形状可以满足管道不同的安装需求,具有适用范围广的优点。

进一步优选为:第一凹槽的宽度与管道的外径相当或略小于管道的外径,第一凹槽的深度与管道的外径相当或略大于管道的外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实现管道能被完全安装在第一凹槽内,进而被完全夹住,减少或避免出现管道脱落板体的现象,为工艺操作提供了方便。

进一步优选为:小孔为通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管道在安装时进行上下穿梭。

进一步优选为:第二凹槽的直径比小孔的直径略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目的是为了实现更好地控制管道内介质的流通。

进一步优选为:第三凹槽在第一凹槽的两侧壁上对应开设。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安装或拆卸管道时,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拿捏。

进一步优选为:小孔中的管道连接有管道夹持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管道夹持头的上下运动控制管道内介质的连通或断开。

进一步优选为:管道的材料为硅胶或高分子聚合物。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硅胶或高分子聚合物具有弹性,能被挤压变形,有利于实现管道内介质的连通与断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中一次性集成流路板的下部轴测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一次性集成流路板的下部轴测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一次性集成流路板的上部示意图;

图4是管道在一次性集成流路板的下部铺设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中一次性集成流路板的轴测图;

图6是本实施例中第一凹槽中直线段的剖面方形示意图;

图7是本实施例中第一凹槽中直线段的剖面燕尾型示意图;

图8是本实施例中控制装置与板体的连接示意图;

图9是本实施例中一次性集成流路板的下部等轴测图;

图中,1-板体;100-第一凹槽;101-小孔;102-第三凹槽;103-中心孔;104-第一侧壁;105-第二凹槽;106-第二侧壁;112-管道;121-直线段;122-圆弧段;20-管道夹持头;21-气缸固定板;22-单动式气缸;23-气管;24-空气压缩机;26调压式油水分离器;27-常开型气体二通电磁阀;28-汇流板;29-常开型三通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以及图9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可更换的一次性集成流路板,用于实现固定管道进而防止管道上下活动导致脱落的目的。其包括板体1,板体1为长方体,分为下部(如图1和图2所示)、上部(如图3所示)以及两对相邻的侧壁(如图5所示)。如图1、图2、图4以及图9所示,在板体1的下部表面上开设有第一凹槽100,第一凹槽100内铺设有管道112,管道112材料为硅胶或高分子聚合物,硅胶或高分子聚合物具有弹性,能被挤压变形,有利于实现管道112内介质的连通与断开。管道112的两端分别穿过第一凹槽100的两端。第一凹槽100的宽度与管道112的外径相当或略小于管道112的外径,第一凹槽100的深度与管道112的外径相当或略大于管道112的外径。这样,可以实现管道112能被完全安装在第一凹槽100内,进而被完全夹住,减少或避免出现管道112脱落板体1的现象,为工艺操作提供了方便。

第一凹槽100的端头均开设有多个小孔101,小孔101为通孔,方便管道112在安装时进行上下穿梭。在小孔101朝向板体1下部的方向开设有比小孔101直径略大的第二凹槽105,目的是更好的固定管道112,同时也实现了更好地控制管道112内介质的流通。

在第一凹槽100中临近小孔101的两侧壁上开设有弧度相同的圆弧,圆弧与第一凹槽100的侧壁和底部形成第三凹槽102,第三凹槽102在第一凹槽100的两侧壁上对应开设,当安装或拆卸管道112时,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拿捏。

第一凹槽100还包括直线段121和圆弧段122,直线段121和圆弧段122将第一凹槽100、第二凹槽105以及第三凹槽102相互连接起来,以防止铺设的管道形成折弯而影响液体的流动速度变慢,避免降低工作效率。如图6和图7所示,直线段121的剖面为方形或燕尾型,多样的形状可以满足管道不同的安装需求,具有适用范围广的优点。

如图5所示,板体1的两对相邻侧壁由第一侧壁104和第二侧壁106组成,第一侧壁104与第二侧壁106通过倒圆角连接,倒圆角比较光滑,在拿取或安装板体1时减少或避免碰伤工作人员,具有安全和人性化的特点。

如图4所示,管道112穿过小孔101铺设在第一凹槽100中,根据工艺过程需要,管道112内介质的流通与否需要进行控制,而管道112内介质的通断需通过控制装置控制。

如图2、图4以及图8所示,控制装置由管道夹持头20、气缸固定板21、单动式气缸22、气管23、空气压缩机24、调压式油水分离器26、常开型气体二通电磁阀27、汇流板28、常开型三通电磁阀29以及24v的直流电源组成。单动式气缸22的顶部安装有管道夹持头20,管道夹持头20与板体1拆卸连接。单动式气缸22的中部设置有气缸固定板21,气缸固定板21用于将多个单动式气缸20固定在同一水平面,为工艺操作提供方便。

气管23的一端与单动式气缸22的底部插接,气管23的另一端与汇流板28的第一端连接,汇流板28的第二端与常开型三通电磁阀29的一端连接,常开型三通电磁阀29的另一端与24v直流电源连接。汇流板28的第三端与常开型气体二通电磁阀27的一端连接,常开型气体二通电磁阀27的另一端与调压式油水分离器26的一端连接,调压式油水分离器26的另一端与空气压缩机24的输出端连接,空气压缩机24的输入端连接大气。

管道夹持头20与板体1的第二凹槽105活动内连接,管道夹持头20在第二凹槽105内可上下运动。第二凹槽105与管道夹持头20之间安装有管道112,当管道夹持头20在第二凹槽105内向上运动,将管道112挤压变形,截断了管道112内介质流动,当管道夹持头20在第二凹槽105内向下运动,将变形后的管道112恢复原状,打通了管道112内介质的流动,因此,可达到管道112内介质的通断目的。

控制过程:

通常情况下,当常开型三通电磁阀29不加电时,常开型三通电磁阀29打开,空气压缩机24产生压缩空气,压缩空气通过气管23进入调压式油水分离器26分离出比较纯净的压缩空气,纯净的压缩空气进入常开型气体二通电磁阀27,经过汇流板28,最终进入单动式气缸22。在压缩空气的压力下,单动式气缸22内的弹簧向上运动,单动式气缸22内的弹簧推动管道夹持头20向上运动,管道夹持头20将管道112向上挤压变形,断开管道112内介质的流动。当常开型三通电磁阀29加电时,常开型三通电磁阀29关闭,压缩空气被截断,并且使与单动式气缸22泄气,单动式气缸22内的弹簧将气缸弹回,带动单动式气缸22的顶部向下运动,管道夹持头20回弹,管道112恢复原状,管道112内的介质流通,从而使管道连通。以此,通过控制装置来实现管道112内介质的断开与连通。

实施过程:

如图2、图4以及图8所示,管道112从板体1的上部穿过小孔101,铺设在板体1的下部第一凹槽100内,每个小孔101中的管道112都连接有管道夹持头20,通过管道夹持头20的上下运动控制管道112内介质的连通与断开。当常开型三通电磁阀29不加电时,常开型三通电磁阀29打开,由空气压缩机24产生的压缩空气,进入单动式气缸22。在压缩空气的压力下,单动式气缸22内的弹簧向上运动,推动管道夹持头20向上运动,管道夹持头20将管道112向上挤压变形,断开管道112内介质的流动。当常开型三通电磁阀29加电时,常开型三通电磁阀29关闭,压缩空气被截断,并且使与单动式气缸22泄气,单动式气缸22内的弹簧将气缸弹回,管道夹持头20回弹,管道112恢复原状,管道112内的介质流通,从而使管道112内的介质连通。

板体1上开设的第一凹槽100可使管道112完全被夹住,在工艺操作过程中,防止管道112随时脱落板体1造成凌乱摆放的现象,使管道112的布置整齐有序,为操作提供很多方便。通过控制管道夹持头20的上下运动间接控制管道112内介质的断开与连通,实现了自动化控制,具有操作方便、使用简单以及方便更换的特点。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