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桩快速机械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60458发布日期:2020-07-21 12:36阅读:83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桩快速机械接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方桩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方桩快速机械接头。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方桩仍沿用焊接方式,由于桩与桩焊接连接后,需进行自然冷却8-10min方可继续沉桩,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影响了施工的效率,同时许多桩基施工人员未按照焊接要求、未等焊接处冷却后就继续沉桩,大大的降低了接桩的质量,给整个工程埋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为了能充分的发挥各类混凝土桩的抗拔性能,提高连接的可靠度,确保构筑物的安全性,越来越多的抗拔桩采用机械锁合等方式进行连接。对此专利号为cn201220377201.x的实心方桩接头连接结构和专利号为cn201010566243.3的一种用于预制方桩接桩的机械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等是采用钢板和螺栓连接,通过在方桩上设置或者在方桩固接的端板上设置通孔,在通过钢板上的连接孔与通孔对应,螺栓进行锁紧连接,但是这样的连接方式需要在方桩的四周均进行锁紧,锁紧耗时长,工序繁琐。因此本实用新型致力于研究快速连接方桩的连接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方桩快速机械接头,能够有效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方桩快速机械接头,包括相互对接的上方桩和下方桩,所述上方桩和下方桩的末端均通过连筋桩头对接设置;所述连筋桩头分别与上方桩和下方桩一体成型设置;所述连筋桩头上端面并排设置有若干上窄下宽的嵌入凹槽;所述连筋桩头在嵌入凹槽的前后分别设置有用于连接上方桩和下方桩的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所述上方桩和下方桩通过穿入嵌入凹槽的连接机构对接固定设置,所述对接结构分别穿过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并通过螺栓固定;所述连接机构为两端分别设置有定位板和螺杆的连杆,所述连杆为上下两端宽中间窄的结构。

所述嵌入凹槽为上窄下宽的梯形、倒t字形或者圆弧形结构。

所述螺杆的直径小于或等于嵌入凹槽窄面的宽度。

所述第一钢板设置有与连杆纵截面相同结构的第一通孔。

所述第二钢板设置有与用于穿插螺杆的第二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宽窄限位的原理,通过上窄下宽的嵌入凹槽内连接上下端面宽中间窄的连杆从而上下连接上方桩和下方桩。并且其连接便捷快速,连接稳固,无需传统多面锁紧连接的繁琐,达到快速连接安装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3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现将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考图1-4,一种方桩快速机械接头,包括相互对接的上方桩1和下方桩2,所述上方桩1和下方桩2的末端均通过连筋桩头3对接设置;所述连筋桩头3分别与上方桩1和下方桩2一体成型设置;所述连筋桩头3上端面并排设置有若干上窄下宽的嵌入凹槽4;所述连筋桩头3在嵌入凹槽4的前后分别设置有用于连接上方桩1和下方桩2的第一钢板5和第二钢板8;所述上方桩1和下方桩2通过穿入嵌入凹槽4的连接机构6对接固定设置,所述对接结构分别穿过第一钢板5和第二钢板8并通过螺栓7固定;所述连接机构6为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定位板61和螺杆62的连杆63,所述连杆63为上下两端宽中间窄的结构,所述螺杆62的直径小于或等于嵌入凹槽4窄面的宽度;所述第一钢板5设置有与连杆纵截面相同结构的第一通孔51,所述第二钢板8设置有与用于穿插螺杆的第二通孔52。

实施例1,如图1所示,嵌入凹槽4设置为梯形,连杆63设置为纵截面为领结结构。将上方桩1和下方桩2的收尾对接后,将第一钢板5和第二钢板8分别放置在连筋桩头3设置有嵌入凹槽4的两侧,然后将连接机构6的连杆63穿过第一钢板5直至定位板61紧靠第一钢板5后,将螺栓7拧紧螺杆62进行固定,如图2所示。

所述连接机构6的连杆63可并排设置在同一块定位板61上,便于安装;也可分别固定在每一块定位板61上,若其中一个螺栓7松动导致其连接机构6连接不稳固,剩余的连接机构6也可确保上方桩1和下方桩2的连接稳固性。

本实用新型采用宽窄限位的原理,通过上窄下宽的嵌入凹槽4内连接上下端面宽中间窄的连杆63从而上下连接上方桩1和下方桩2。并且其连接便捷快速,连接稳固,无需传统多面锁紧连接的繁琐,达到快速连接安装的效果。

实施例2,如图3所示,将嵌入凹槽4设置为倒t字形结构,连杆63设置为纵截面为工字形结构。

实施例3,如图4所示,将嵌入凹槽4设置为圆弧形结构,连杆63设置为纵截面为“8”字形结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方桩快速机械接头,包括相互对接的上方桩和下方桩,所述上方桩和下方桩的末端均通过连筋桩头对接设置;所述连筋桩头分别与上方桩和下方桩一体成型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筋桩头上端面并排设置有若干上窄下宽的嵌入凹槽;所述连筋桩头在嵌入凹槽的前后分别设置有用于连接上方桩和下方桩的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所述上方桩和下方桩通过穿入嵌入凹槽的连接机构对接固定设置,所述对接结构分别穿过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并通过螺栓固定;所述连接机构为两端分别设置有定位板和螺杆的连杆,所述连杆为上下两端宽中间窄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桩快速机械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入凹槽为上窄下宽的梯形、倒t字形或者圆弧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桩快速机械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的直径小于或等于嵌入凹槽窄面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桩快速机械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板设置有与连杆纵截面相同结构的第一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桩快速机械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钢板设置有与用于穿插螺杆的第二通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方桩快速机械接头,包括上方桩和下方桩,所述上方桩和下方桩的末端均通过连筋桩头对接设置;所述连筋桩头分别与上方桩和下方桩一体成型设置;所述连筋桩头上端面并排设置有若干上窄下宽的嵌入凹槽;所述上方桩和下方桩通过穿入嵌入凹槽的连接机构对接固定设置,所述对接结构分别穿过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并通过螺栓固定;所述连接机构为两端分别设置有定位板和螺杆的连杆,所述连杆为上下两端宽中间窄的结构。本实用新型采用宽窄限位的原理,通过上窄下宽的嵌入凹槽内连接上下端面宽中间窄的连杆从而上下连接上方桩和下方桩。并且其连接便捷快速,连接稳固,无需传统多面锁紧连接的繁琐,达到快速连接安装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黄东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省明欣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15
技术公布日:2020.07.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