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连接的档位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14591发布日期:2020-04-17 17:24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强度连接的档位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具体涉及一种高强度连接的档位传感器。



背景技术:

汽车配件中的档位传感器是用于将档位与其它电路设备进行连接的配件。从而实现位于如前进挡、倒退档、空挡等不同的档位时,对应的电路连通,从而进行对应的驾驶操作。

现有的档位传感器一般包括档位连接部及输出端头,档位连接部用于与汽车中的档位杆联动设置,实现档位连接部在档位杆的驱动下转动而连通不同档位对应的线路,输出端头则以电路插头的形式实现与需要连接的部位进行插设连接,从而将档位杆的机械变化有效的转变为不同的电路导通变化来实现机械控制转电路控制,另外,档位连接部与输出端头之间通过导线连通,且导线的条数与档位的个数对应设置。

现有的档位传感器的缺点在于:由于档位数量为多个,使得输出端头需要输出多个相互分离的传输信号,因此,将会在输出端头内设置多个相互隔离的插片对应不同的档位输出,所以,从档位连接部延伸而来的导线需要分叉与不同的插片进行连接,因此,由于导线分叉弯曲,将会导致导线与传输端头的接触位置因非面接触极易产生应力集中现象而破损导线周壁的橡胶保护层,使得导线损坏产生漏电、断路等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线路导向槽对导线进行导向并对周壁进行支撑,从而梳理线路并防止导线周壁存在应力集中现象而破坏导线的一种高强度连接的档位传感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档位连接部、输出端头及若干导线,所述输出端头内设置有若干呈圆柱形的安装孔,且安装孔的数量与导线数量相同,各所述安装孔轴向相互平行,且轴向一端朝档位连接部方向贯穿设置有线路进口,轴向另一端设置有插片,各所述导线一端连接于档位连接部,另一端插设对应的线路进口,并与对应的插片导通设置,所述输出端头位于线路进口侧固定设置有线路梳理插块,所述线路梳理插块对应各导线设置有用于支撑对应的导线的周壁的线路导向槽,各所述线路导向槽沿导线朝对应的线路进口方向依次延伸包括第一段部、第二段部及第三段部,各所述第一段部的延伸方向与对应的导线朝对应的线路进口的方向相同,各所述第三段部的延伸方向与对应的安装孔的轴向同轴设置,各所述第二段部的延伸方向的一端相切连接第一段部,另一端相切连接第三段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1.通过在线路梳理插块上设置线路导向槽,来对导线进行规则的分离并导向至对应的安装孔内,使线路布置更加的清晰;2.线路导向槽分为第一段部、第二段部及第三段部,通过第一段部对导线需要变向部分的外周进行支撑,使得变向部分的导线在第一段部内无法随意弯折而起到保护作用,第二段部则对第一段部内经过变向的导线进行连续性的再次变向支撑,使导线从第一段部的延伸方向转变为第三段部的延伸方向,起到保护作用,第三段部则将经过第二段部变向后的导线先进行延伸导向,再输出进入安装孔内,防止导线与第二段部产生非面接触而产生应力集中现象,而导向使得输出更加的精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各所述线路导向槽朝垂直线路导向槽的延伸方向贯穿线路梳理插块设置有线路进出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线路进出口的设置,不但使得导线不需通过穿设的方式安装至线路导向槽内,通过直接从线路进出口进行快速安装,而且使得线路梳理插块的安装在导线、档位连接部及输出端头已经装配完成的情况下同样可实现快速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线路梳理插块与输出端头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扣块及卡槽块,所述扣块固定设置于输出端头朝向线路梳理插块侧的外周,所述卡槽块固定设置于线路梳理插块朝向输出端头侧的外周,所述卡槽块沿垂直线路梳理插块朝输出端头方向贯穿设置有固定卡槽,所述扣块固定设置于固定卡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组件通过线路梳理插块朝输出端头移动,将扣块卡设于固定卡槽内,从而实现线路梳理插块与输出端头的固定连接,且掰动卡槽块,使得扣块脱离固定卡槽便可实现快速的拆卸,实现便捷拆卸的固定连接,便于更换及检修线路梳理插块。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输出端头对应各安装孔分别包括呈圆柱形的安装柱,各所述安装孔同轴设置于安装柱内,各所述安装柱的轴向相互平行,且沿垂直轴向方向依次固定连接,所述线路梳理插块朝向输出端头侧固定设置有若干的第一固定插杆及第二固定插块,各所述第一固定插杆设置于线路导向槽朝向线路进出口侧,且位于相邻两安装柱之间,各所述第一固定插杆的轴向与安装柱的轴向平行设置,且各第一固定插杆的外周壁与相邻两安装柱的外周壁相切相抵,所述第二固定插块设置于线路导向槽背离线路进出口侧,所述第二固定插块沿各安装柱的径向朝向各安装柱侧设置有与各安装柱的外周表面形状大小相适配的支撑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1.安装柱的设置,并在两端通过第一固定插杆周壁相抵安装柱的外周壁及第二固定插块上的支撑面相抵安装柱的外周壁来实现线路梳理插块无法相对输出端头沿安装柱的径向及轴向转动,从而分载来自连接组件的作用力,对连接组件起到保护作用,防止连接组件断裂而失去安装能力;2.由于第一固定插杆设置于线路导向槽朝向线路进出口侧,因此各第一固定插杆相互分离,从而防止第一固定插杆遮挡线路进出口而影响导线的安装;3.由于第二固定插块设置于线路导向槽背离线路进出口侧,因此可设置支撑面实现大面积及连续的支撑,实现高效支撑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线路梳理插块朝向输出端头侧固定设置有用于插设对应的安装孔的若干的第三固定插块,各所述第三固定插块设置于线路导向槽背离线路进出口侧,且外周呈与对应安装孔形状大小相适配、内周呈与导线的外周形状大小相适配的半圆环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1.第三固定插块与第二固定插块的配合设置,实现线路梳理插块相对输出端头的进一步固定设置;2.第三固定插块的设置,使得对导线起到导向作用,将导线进一步的同轴送入安装孔内而使安装更精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各所述安装孔内同轴设置有呈圆环形的固定套筒,各所述固定套筒的外周与对应安装孔形状大小相适配、内周与导线的外周形状大小相适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套筒的设置,使得通过固定套筒填充导线与安装孔之间的径向间隙,不但起到导向作用,而且填充设置使得导线、固定套筒与安装孔的周壁之间存在摩擦而使导线除与插片之间的固定连接外,还存在摩擦提供固定连接,因此使得导线的连接强度更强,防止因扯动导线而将导线从插片上扯下而形成断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档位连接部上设置有档位调节面,所述档位连接部上设置有转动柱、弹性导通片及若干的档位片,所述转动柱的轴向与档位调节面垂直,且转动柱沿周向转动设置于档位调节面,所述弹性导通片上设置有与转动柱固定连接的固定端及相抵于档位调节面的接触端,各所述档位片固定设置于档位调节面,且相互分离,并位于接触端的转动轨迹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1.通过转动柱的转动带动弹性导通片进行周向转动而实现与不同的档位片进行导通,从而实现档位切换;2.采用弹性导通片,利用其弹性性能,使得弹性导通片朝档位调节面弹性复位,从而保证弹性导通片与各档位片连接的稳定性,防止出现因接触不良导致断路现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柱包括同轴且依次固定连接的第一柱体、第二柱体及第三柱体,所述档位连接部上设置有与第一柱体形状大小相适配的转动插腔,所述第一柱体转动插设于转动插腔内,所述第二柱体朝向第一柱体侧相抵于档位调节面,所述弹性导通片固定设置于第三柱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1.第一柱体主要起到与档位连接部的转动作用,使转动更加的稳定流畅;2.第二柱体主要起到抬升弹性导通片位置的作用,防止出现多线路导通而使操作异常;3.第三柱体主要起到与外接设备连接的作用,从而实现对弹性导通片的驱动而导通不同的档位线路。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去除线路梳理插块的主视图;

图3为图1的部分放大图;

图4为图2的部分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档位连接部与部分导线的放大图;

图6为图1的部分放大图;

图7为图1中a的放大图;

图8为图2中b的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线路梳理插块、固定套筒及输出端头的爆炸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输出端头的左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线路梳理插块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强度连接的档位传感器,包括档位连接部1、输出端头2及三根导线3,其中档位连接部1用于与汽车上的档位杆联动设置,通过档位杆驱动档位连接部1工作来进行档位的切换,输出端头2用于将档位传感器连入其它电路,从而将档位连接部1的不同档位信号输出,从而进行不同档位的驾驶控制,另外,三根导线3分别对应前进挡、后退档及空挡,且各导线3一端连接档位连接部1,另一端连接输出端头2,从而实现将档位连接部1的三个不同档位信号通过单独的导线3传输给输出端头2。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三根导线3外周包裹有橡胶层31,通过橡胶层31将三根导线3束缚一体,从而防止导线3因乱序排列而干扰周边零部件、扯断断路、磨损短路等现象,起到整理、保护导线3的作用。

结合图3-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档位连接部1上侧设置有呈平面的档位调节面11,另外,档位连接部1上设置有转动柱12、弹性导通片13及三片档位片14,其中,转动柱12的轴向与档位调节面11垂直,且转动柱12沿周向转动设置于档位调节面11,另外,弹性导通片13上设置有与转动柱12铆接固定连接的固定端131及相抵于档位调节面11的接触端132,另外,三片档位片14分别对应前进挡、后退档及空挡,均固定设置于档位调节面11上,且相互分离,并位于接触端132的转动轨迹上,因此,通过将转动柱12与汽车的档位杆联动连接,使得驱动转动柱12转动,在转动柱12的转动下,带动弹性导通片13进行周向转动而实现与不同的档位片14进行导通,从而实现档位切换。

因此,可将三根导线3位于档位连接部1侧的一端分别焊接或者捆绑等方式与三片档位片14连通,使得不同档位下,实现输出端头2的不同输出。

优选的,接触端132采用弧形设置,使得接触端132以点接触连接各档位片14防止接触端132同时接通多个档位片14而使驾车误操作,同时接触光滑,防止接触端132与档位片14或者档位调节面11之间存在棱角接触而挂损档位片14或者档位调节面11。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转动柱12包括同轴且依次朝上一体成型固定连接的第一柱体121、第二柱体122及第三柱体123,其中第一柱体121、第二柱体122、第三柱体123的半径依次增大,另外,档位连接部1位于档位调节面11朝向开设有与第一柱体121同轴且大小相适配的转动插腔15供第一柱体121插设,使得第一柱体121插设安装完毕之后,第二柱体122朝向第一柱体121侧相抵于档位调节面11,且弹性导通片13固定设置于第三柱体123。因此,第一柱体121主要起到与档位连接部1的转动作用,使转动更加的稳定流畅,第二柱体122主要起到抬升弹性导通片13位置的作用,防止出现多线路导通而使操作异常,第三柱体123主要起到与外接设备连接的作用,从而实现对弹性导通片13的驱动而导通不同的档位线路。

结合图6-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输出端头2内设置有三个呈圆柱形的安装孔21分别对应三根导线3,其中,三个安装孔21轴向相互平行,且轴向一端朝档位连接部1方向贯穿开设有线路进口211,轴向另一端设置有呈长方条形的插片22,插片22沿垂直安装孔21的轴向的两侧设置有沿边221,使得输出端头2可通过分离夹持的方式对插片22进行固定安装,另外,三根导线3朝向输出端头2端分别插设对应的线路进口211,并进入安装孔21与对应的插片22通过焊接或者缠绕的方式导通设置。因此,通过将输出端头2与对应的电路连接,使得三个插片22分别连接三条线路,从而使不同档位片14被导通来实现不同的线路导通,而另外两条线路处于断路状态,从而进行不同档位的驾驶操作。

结合图9-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输出端头2位于线路进口211侧固定设置有线路梳理插块4,线路梳理插块4对应各导线3设置有线路导向槽41用于支撑对应的导线3的周壁,其中,各线路导向槽41沿导线3朝对应的线路进口211方向依次延伸包括第一段部411、第二段部412及第三段部413,第一段部411的延伸方向与对应的导线3朝对应的线路进口211的方向相同,第三段部413的延伸方向与对应的安装孔21的轴向同轴设置,第二段部412的延伸方向的一端相切连接第一段部411,另一端相切连接第三段部413。因此,若导线3与对应安装孔21的轴向不同,则导线3朝对应的线路进口211倾斜偏移,且对应的第一段部411随导线3延伸方向设置适配导线3,并经过弧形弯曲的第二段部412进入与安装孔21同轴的第三段部413,最终顺滑的进入安装孔21内,而若导线3与对应安装孔21的轴向相同,则第一段部411、第二段部412及第三段部413均同轴呈直线,直接导向导线3进入对应的安装孔21。使得通过第一段部411对导线3需要变向部分的外周进行支撑,使得变向部分的导线3在第一段部411内无法随意弯折而起到保护作用,第二段部412则对第一段部411内经过变向的导线3进行连续性的再次变向支撑,使导线3从第一段部411的延伸方向转变为第三段部413的延伸方向,起到保护作用,第三段部413则将经过第二段部412变向后的导线3先进行延伸导向,再输出进入安装孔21内,防止导线3与第二段部412产生非面接触而产生应力集中现象,而导向使得输出更加的精准。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各线路导向槽41朝垂直线路导向槽41的延伸方向朝上贯穿线路梳理插块4设置有线路进出口42。因此,不但使得导线3不需通过穿设的方式安装至线路导向槽41内,通过直接从线路进出口42进行快速安装,而且使得线路梳理插块4的安装在导线3、档位连接部1及输出端头2已经装配完成的情况下同样可实现快速的安装。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线路梳理插块4与输出端头2之间位于前后方向分别设置有一组连接组件5,各组连接组件5均包括扣块51及卡槽块52,其中扣块51上下面呈直角三角形的三棱柱形,通过一直角边一体成型的方式固定于输出端头2朝向线路梳理插块4侧的外周,且另一直角边相对斜边远离输出端头2,另外,卡槽块52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固定于线路梳理插块4朝向输出端头2侧的外周,且卡槽块52沿垂直线路梳理插块4朝输出端头2方向贯穿设置有固定卡槽521,使得线路梳理插块4朝输出端头2方向移动,实现扣块51扣合于固定卡槽521内。因此,实现线路梳理插块4与输出端头2的固定连接,且掰动卡槽块52,使得扣块51脱离固定卡槽521便可实现快速的拆卸,实现便捷拆卸的固定连接,便于更换及检修线路梳理插块4。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输出端头2对应各安装孔21分别包括呈圆柱形的三个安装柱23,安装孔21同轴开设于对应的安装柱23内,其中,各安装柱23的轴向相互平行,且沿垂直轴向方向从前至后依次一体成型固定连接,另外,线路梳理插块4朝向输出端头2侧一体成型固定设置有两根第一固定插杆43及一块第二固定插块44,其中,第一固定插杆43设置于线路导向槽41朝向线路进出口42侧,且每根第一固定插杆43位于相邻两安装柱23之间,其中,第一固定插杆43的轴向与安装柱23的轴向平行设置,且第一固定插杆43的外周壁与相邻两安装柱23的外周壁相切相抵,另外,第二固定插块44设置于线路导向槽41背离线路进出口42侧,且第二固定插块44沿各安装柱23的径向朝向各安装柱23侧设置有与各安装柱23的外周表面形状大小相适配的支撑面441。因此,安装柱23的设置,并在两端通过第一固定插杆43周壁相抵安装柱23的外周壁及第二固定插块44上的支撑面441相抵安装柱23的外周壁来实现线路梳理插块4无法相对输出端头2沿安装柱23的径向及轴向转动,从而分载来自连接组件5的作用力,对连接组件5起到保护作用,防止连接组件5断裂而失去安装能力。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线路梳理插块4朝向输出端头2侧一体成型固定有三个第三固定插块45用于插设对应的安装孔21,其中,第三固定插块45设置于线路导向槽41背离线路进出口42侧,且外周呈与对应安装孔21形状大小相适配、内周呈与导线3的外周形状大小相适配的半圆环形。因此,第三固定插块45与第二固定插块44的配合设置,实现线路梳理插块4相对输出端头2的进一步固定设置,此外,第三固定插块45的设置,使得对导线3起到导向作用,将导线3进一步的同轴送入安装孔21内而使安装更精准。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每一安装孔21内同轴设置有呈圆环形的固定套筒6,其中,固定套筒6的外周与对应安装孔21形状大小相适配,并通过过盈配合填充于安装孔21的周壁,且固定套筒6的内周与导线3的外周形状大小相适配,用于周向挤压导线3外周壁,因此,不但起到导向作用,而且填充设置使得导线3、固定套筒6与安装孔21的周壁之间存在摩擦而使导线3除与插片22之间的固定连接外,还存在摩擦提供固定连接,使得导线3的连接强度更强,防止因扯动导线3而将导线3从插片22上扯下而形成断路。

其中,为了增强挤压力用于固定,可采用弹性系数较大的橡胶材料作为固定套筒6的选材,从而可进行更大的弹性形变来产生作用力。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