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固定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11156发布日期:2020-05-20 02:04阅读:5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固定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结构与工装支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节的固定支架。



背景技术:

固定支架主要用于将物体进行固定,从而使其保证在某一区域内不发生位移等。但很多时候由于安装物体的特性,要求固定支架对角度具备一定的调整能力。

如在无人驾驶或辅助驾驶车辆安装毫米波雷达传感器时,需要对安装好后的毫米波雷达进行角度微调,以使毫米波雷达发射的波形处于车辆的正前方位置,而且由于调试需求,需要不断的对毫米波雷达进行拆卸工作。传统支架不具备角度调整功能,如果强行调整的话,易出现支架变形、折断,严重的还会影响到毫米波雷达的传感性能,同时拆卸雷达时很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调节固定支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调节固定支架,包括支架板(100)、底板(200)与调节装置(300),

其中,支架板(100)上设有第一固定孔(110)、第二固定孔(120)、第三固定孔(130),

底板(200)上设有第四固定孔(210),第五固定孔(220),第六固定孔(230),

同时在底板(200)的四角各设置有支架装配孔(240),支架装配孔(240)通过螺栓可将支架固定在某一设备或区域,

调节装置(300)设有调节本体(310)、支架固定装置(320)与底板固定装置(330),调节本体(310)的头部与支架固定装置(320)连接,调节本体(310)的末端与底板固定装置(330)连接,

支架固定装置(320)与支架板(100)连接,底板固定装置(330)与底板(200)连接,

其特征在于:

第一固定孔(110)、第二固定孔(120)、第三固定孔(130)的连线成直角三角形,

第四固定孔(210),第五固定孔(220),第六固定孔(230)所在位置分别与第一固定孔(110)、第二固定孔(120)、第三固定孔(130)一一对应,

底板固定装置(330)可在调节本体(310)上进行移动和固定。

更加优选的,所述支架固定装置(320)与调节本体(310)为球铰配合。

更加优选的,所述支架固定装置(320)为圆柱形结构,其底部边缘设有第一突出翼(321)与第二突出翼(322),两者纵向间距为支架板(100)厚度,

第一固定孔(110)、第二固定孔(120)、第三固定孔(130)分别设有与第一突出翼(321)与第二突出翼(322)配合的孔结构,

当需要将支架固定装置(320)与支架板(100)固定时,只需将支架固定装置(320),在第一固定孔(110)中旋转,即可使第一突出翼(321)与第二突出翼(322)夹紧支架板(100),从而使支架固定装置(320)与支架板(100)固定。

更加优选的,所述的支架固定装置(320)还设有限制锁扣(323),限制锁扣(323)设置在第二突出翼(322)的内侧外延处,

第一固定孔(110)、第二固定孔(120)、第三固定孔(130)分别设有与限制锁扣(323)对应的限位装置(111)。

更加优选的,所述的支架固定装置(320)内腔处设有环形卡扣(324),

调节本体(310)的头部为与环形卡扣(324)对应的球头结构,通过插拔可使调节本体(310)与支架固定装置(320)固定和断开。

更加优选的,所述的底板固定装置(330)包括第一卡扣(331)与第二卡扣(332),均设置在调节本体(310)上,

其中第一卡扣(331)位于支架板(100)上方,第二卡扣(332)位置支架板(100)下方。

更加有选的,所述的底板固定装置(330)包括固定螺母(333)与固定螺栓(334),

其中,固定螺栓(334)为中空结构,设有内螺纹结构(335),

调节本体(310)与内螺纹结构(335)螺纹连接,固定螺母(333)与固定螺栓(334)螺纹连接并固定在底板(200)上。

更加优选的,所述的底板固定装置还包括限位螺母(336),

限位螺母(336)与调节本体(310)螺纹连接,并位于固定螺栓(334)上方,用于固定调节好的调节本体(310)与固定螺栓(334)的相对位置。

一种毫米波雷达固定支架,采用了上述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固定支架。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可调节固定支架结构图

图2为调节装置结构图

图3为支架固定装置结构图

图4为限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支架固定装置与限位装置匹配示意图

图6为第一实施例卡扣式底板固定装置结构图

图7为第二实施例螺栓式底板固定装置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调节固定支架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一种可调节固定支架结构图,其由支架板100、底板200与调节装置300构成,

其中支架板100包括第一固定孔110、第二固定孔120、第三固定孔130,其三孔连线成直角三角形,该三角形角度一般采用“30°、60°、90°”或“45°、45°、90°”度数三角形结构。

底板200包括第四固定孔210、第五固定孔220、第六固定孔230、支架装配孔240,其三个固定孔位置与支架板(100)上的三个固定孔一一对应,支架装配孔240通过螺栓可将支架固定在某一设备或区域,

如图2所示,调节装置300包括调节本体310、支架固定装置320、底板固定装置330,

其中调节装置300通过支架固定装置320与支架板100的第一固定孔110、第二固定孔120、第三固定孔130分别固定连接,其可以是一种螺栓螺母的固定结构,也可以是其他结构,本实用新型为了拆卸比较方便,采用了旋转卡扣的结构;底板固定装置330,也可以采用螺栓螺母的固定结构,还可以搭配调节本体310同时应用两个螺母的结构或是两个卡扣的结构,其主要目的就是可自由的调整和固定调节本体310伸缩长度。

如此,当固定支架上的物体需要调整角度时,只需要调节每个调节本体的伸缩长度,便可是固定支架上的物体角度发生变化。

基于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更加便利的设计。

当固定物体角度需要发生较大变化时,调节本体310与支架固定装置320之间会发生角度变化,为了防止角度变化过大造成调节装置300的变形,该实施例还将支架固定装置320与调节本体310设计为球铰配合,此举便可以使调节本体310与支架固定装置320间可进行角度偏转。

为了方便支架板100与调节装置300间的装配,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易于装配的支架板100固定孔与与支架固定装置320结构。

如图3,支架固定装置320为圆柱形结构,其底部边缘设有第一突出翼321与第二突出翼322,两者纵向间距为支架板100的厚度,

如图4,支架板100的第一固定孔110、第二固定孔120、第三固定孔130分别设有与第一突出翼321与第二突出翼322配合的孔结构,

图5是支架板100与支架固定装置320的装配示意图。当需要装配时,只需将支架固定装置320分别插入第一固定孔110、第二固定孔120、第三固定孔130后进行旋转,便可将支架板100与调节装置300固定住。

为了更好的将支架板100与调节装置300固定住,防止因支架固定装置320回旋而使支架板100与调节装置300分开,该实施例中的支架固定装置320还设置有限制锁扣323,限制锁扣323位于第二突出翼322的内侧外延处,第一固定孔110、第二固定孔120与第三固定孔130分别设有与限制锁扣323对应的限位装置111。

为了调节本体310与支架固定装置320更好的装装配分开,如图4,支架固定装置320还设有环形卡扣324,调节本体310的头部为与环形卡扣324对应的球头结构。

为了方便底板200与调节装置300的固定与位置调节,该实用新型提供了两种实施例。图6为底板固定装置第一实施结构图,图7为底板固定装置第二实施例结构图。其中,

第一实施例,底板固定装置330包括第一卡扣331、第二卡扣332,其设置在调节本体310上,其中第一卡扣331位于支架板100上方,第二卡扣332位置支架板100下方。当需要调节调节本体310的伸缩长度时,只需将第一卡扣331与第二卡扣332打开,当调节到位后,则拨动第一卡扣331与第二卡扣332到相应位置并锁紧卡扣即可完成调节与固定。

第二实施例,底板固定装置330包括固定螺母333与固定螺栓334,其中,固定螺栓334为中空并设有内螺纹结构335,

调节本体310与内螺纹结构335螺纹连接,固定螺母333与固定螺栓334螺纹连接并分别位于固定板200的上下,起到固定底板的作用。当需要调节调节本体310长度时,旋转调节本体310即可,也可以在固定螺母333与固定螺栓334非拧紧的状态下,旋转固定螺母333以调节调节本体310的长度。

同时基于该实施例,为了更好的将调节本体310的伸缩长度固定,底板固定装置300上还可以设有限位螺母336。当调节本体310的伸缩长度调整到位后,将限位螺母336拧紧,即可起到固定作用。

为了旋转调节本体310方便,还可以将调节本体的非螺纹部分设置为易于旋转的结构,如六角结构、正方形结构等。

基于第二实施例,将其应用在车辆车头安装毫米波雷达的操作流程如下:

1、将毫米波雷达通过螺栓的方式固定在支架板100上,

2、将固定螺母333与固定螺栓334拧紧,使调节装置300固定在底板200上

3、底板200通过支架装配孔240将底板固定在车辆车头上;

4、支架固定装置320穿过第一固定孔110、第二固定孔120、第三固定孔130后,旋转并通过限制锁扣323与限位装置111将支架固定装置320与支架板100固定卡紧;

5、调节本体310像支架固定装置320内部推动,通过环形卡扣324将调节本体310的头部卡紧,至此,固定支架装配完毕,后需要进行角度调试。

6、通过测量,测出雷达角度的便宜量,通过旋转三个调节本体310以改变三个调节本体310的伸缩长度,由于三个调节装置300的连线为支架三角形,所以可根据不同的伸缩长度,调整毫米波雷达上下左右的角度偏移。

7、角度调整到位后,旋转限位螺母336直至压紧固定螺栓334的上端,从而防止调节本体310与固定螺栓334再发生相对位移。

8、当需要拆卸毫米波雷达时,可旋转支架固定装置320,使支架板100与支架固定装置320分离,也可以直接向外拔取支架板100,使支架固定装置320与调节本体310分开。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