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风管止回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30762发布日期:2020-05-06 23:02阅读:538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压风管止回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风管辅助设备,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压风管止回阀。



背景技术:

在造纸车间,用于网部脱水箱抽负压真空的高压风机,后期在安装备用风机时,风机进口管道并联,由于进、出口管道没有阀门,考虑到备用风机的出口会漏气,影响管道内的真空度,所以采取了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在风机出口安装止回阀。但是目前市场上现有的都是液体系统用的止回阀,整体厚重,无法与较薄的风管连接,或者结构简单、整体轻薄的风管止回阀,用在风量9000m3/h,风压-15000pa的高压风机上,不堪负重,容易变形损坏,甚至阀板可能会脱落发生安全事故。

针对上述问题也进行了相应的改进,如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0920188982.6,公开日为2010年8月4日,该专利公开了一种风管止回阀,它包括阀体、阀片、阀片转动轴,所述的阀体沿垂直于气体流向固定于所述的排风管道的内壁并具有一通风孔,所述的阀片覆盖于所述的通风孔上并通过所述的阀片转动轴转动连接于所述的阀体,所述的阀片转动轴为一设置在所述的阀体上的合页,所述的合页具有一个与所述的阀体相固定连接的第一合页面以及一个与所述的阀片相固定连接的第二合页面,所述的第一合页面与所述的第二合页面之间通过一合页轴铰接,所述的合页轴的长度小于所述的阀片的长度。该专利的不足之处在于:结构复杂,且合页长期在风量和风压较强的工作环境下容易损坏。

又如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821876217.9,公开日为2019年7月5日,该专利公开了一种风管止回阀,包括止回阀主体和固定框,所述止回阀主体内顶端安装有上定位座和转轴座,所述转轴座位于上定位座的一侧,所述转轴座通过转轴连接有阀片,所述止回阀主体内部底端安装有下定位座,所述止回阀主体的一侧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固定框上固定安装有不锈钢多孔网,且固定框的上下方均设有两个安装孔,所述不锈钢螺栓的一端穿过安装孔,所述不锈钢螺栓上螺纹连接有防松螺母,所述防松螺母与螺孔座侧面紧贴。该专利的不足之处在于:整体结构较为复杂,使用寿命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高风量高风压的风管止回阀使用寿命低、结构复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压风管止回阀。本实用新型通过阀板升起或下降动作实现风管止回阀的单向通风,无需借助其它辅助设备,且能在高风量高风压的情况下稳定工作,整体使用寿命较高,还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易于制造的优点。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高压风管止回阀,包括设置在法兰上的阀体,所述阀体内部设置有阀板,阀板通过连接件固定在阀体内部,阀板一端与连接件铰接,另一端沿阀板轴向方向自由延伸,阀体内部底端设置有与阀板自由延伸的一端接触的定位块。

更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块上设置有凹槽,阀板自由延伸的一端设置有与凹槽相配合的凸起。

更进一步的,所述凹槽内部设置有橡胶条。

更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为不锈钢圆钢。

更进一步的,阀板中自由延伸的一端内侧设置有橡胶密封垫,定位块中与阀板自由延伸一端内侧接触的表面也设置有橡胶密封垫。

更进一步的,阀板材质为不锈钢。

更进一步的,所述阀体外表面设置有一层过滤网,所述过滤网通过紧固件固定在阀体的外表面。

更进一步的,所述紧固件为紧固螺栓或紧固螺钉。

更进一步的,所述阀板上设置有加强阀板强度的加强筋。

更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筋呈三角形。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通过阀板一端与连接件铰接,另一端自由延伸,使得阀板可以绕着铰接的芯轴作旋转运动,使得风管内有风时风能够使得阀板吹起,无风时阀板由于自身重力下降至与定位块接触,实现高压风管的止逆作用;整体结构简单且适用于风量较大风压较高的风管中;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定位块上设置有凹槽,阀板自由延伸的一端设置有与凹槽相互配合的凸起,使得阀板落在定位块上时能够防止阀板松动,能够很好的对阀板起到一个固定作用,避免因外界因素造成阀板升起,导致整个密封性能降低;且凹槽内部设置有橡胶条,减缓凸起与凹槽之间的磨损;

(3)本实用新型在阀板自由延伸一端的内侧设置有橡胶密封垫,定位块与阀板自由延伸一端的内侧接触的表面也设置有橡胶密封垫,当没风时,两个橡胶密封垫相互贴合,使得整体高压风管止回阀具有良好的密封性,适用性较强,提高整个装置的使用寿命;且橡胶密封垫具有较好的弹性耐磨损;

(4)本实用新型在阀体的外表面设置有通过紧固件连接的过滤网,过滤网能够起到较好的抵挡和过滤作用,有效避免外界的树叶或其它杂质落入到止回阀内,保证了止回阀的清洁性,且通过紧固件固定方便对过滤网的安装与拆卸及后期的维修;

(5)本实用新型在阀板上设置有加强筋,加固阀板整体的强度,使得在高风压与高风量的工作环境下阀板不易损坏且能够正常工作;所述加强筋为三角形,三角形具有较高的稳固性且结构简单,在保证足够强度的前提下减轻阀板的负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中:1、阀板;2、定位块;3、法兰;4、阀体;5、芯轴;6、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进行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高压风管止回阀,包括设置在法兰3上的阀体4,具体的,阀体4与法兰3焊接,焊接的连接方式稳固,使得阀体4与法兰3不易脱落,整体结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所述阀体4内部设置有阀板1,阀板1通过连接件6固定在阀体4内部,所述连接件6设置在阀板1的偏心位置,所述偏心位置即是指连接件6不是设置在阀板1的中心位置,偏离中心位置,将连接件6设置在阀板1的偏心位置有利于在无风情况下阀板1利用自身重力回落到原始位置,且在有风时阀板1能够顺利被风顶起;如果将连接件6设置在阀板1的中心位置则当风量通过时对称的阀板1两边的压力相等就不能使得阀板1被顶起,且也不会由于自身重力阀板1回落;阀板1一端与连接件6铰接,另一端沿阀板1轴向方向自由延伸,因阀板1与连接件6铰接,优选的,所述连接件6为不锈钢圆钢,不锈钢圆钢具有较高的耐磨损能力;即连接件6通过芯轴5连接阀板1,阀板1可绕着芯轴5运动;阀体4内部底端设置有与阀板1自由延伸的一端接触的定位块2与止口,定位块2起到定位作用,使得阀板1在无风通过时能够自由下降至与定位块2接触;优选的,阀板1材质为不锈钢,不锈钢具有较高的耐腐蚀性能,强度较高且整体质量较轻,使得有风通过时风能够将阀板1吹起且有高风压的风量通过时不易将阀板1吹变形,使得阀板1能够正常稳定的工作,有效提高阀板1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当高压风进入到阀体4内时由于阀体4内部设置有连接件6,连接件6通过芯轴5与阀板1铰接,阀体4内部有风时阀板1自由延伸的一端就被吹起,阀板1作旋转运动;当没风时,阀板1由于自身重力原因,自由延伸的一端开始下落至与定位块2接触阀板1静止,实现了高压风管的单向流动;整体结构简单,且易于安装与维修,通过阀板1的动作实现风管止回阀的单向通风,且能够在高风量高风压的情况下稳定工作,结实耐用;整体使用寿命较高,具有较高的使用意义。

实施例2

基本同实施例1,优选的,所述定位块2上设置有凹槽,阀板1自由延伸的一端设置有与凹槽相配合的凸起,当没有风量时,阀板1由于自身重力下落至阀板1自由延伸的一端与定位块2接触,因定位块2上设置有凹槽,阀板1自由延伸的一端设置有凹槽相互配合的凸起,使得凸起能够落在凹槽内固定,能够防止阀板1松动,能够很好的对阀板1起到一个固定作用,避免因外界因素造成阀板1升起导致整个密封性能降低;更进一步的,凹槽内部设置有橡胶条,减缓凸起与凹槽之间的磨损,提高整体装置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3

基本同实施例1,当风管内没有风量通过时,优选的,阀板1中自由延伸的一端内侧设置有橡胶密封垫,定位块2中与阀板1自由延伸一端内侧接触的表面也设置有橡胶密封垫,两个橡胶密封垫相互贴合,使得整体高压风管止回阀具有良好的密封性,适用性较强,提高整个装置的使用寿命,且橡胶密封垫具有较好的弹性与缓冲作用,使得阀板1中自由延伸的一端内侧在由于自身重力下降至与定位块2表面接触时能够减缓阀板1与定位块2之间的磨损,有效提高了两者的使用寿命,且橡胶密封垫成本较低,安装与维修都较为方便。

实施例4

基本同实施例1,优选的,所述阀体4外表面设置有一层过滤网,过滤网即为不锈钢多孔网,不锈钢多孔网具有一定的耐腐蚀能力;所述过滤网通过紧固件固定在阀体4的外表面,过滤网能够起到较好的抵挡和过滤作用,有效避免外界的树叶或其它工作环境中的杂质落入到止回阀内,有效保证了止回阀的清洁性,且通过紧固件固定方便对过滤网的安装与拆卸及后期的维修;更具体的,所述的紧固件为紧固螺栓或紧固螺钉,此类紧固件紧固性能好且结构简单,方便阀体4与过滤网之间的安装与维修,其它能够实现紧固功能的紧固件均可使用在本实用新型中;更进一步的,所述阀板1上设置有加强阀板1强度的加强筋,加固阀板1整体的强度,使得在高风压与高风量的工作环境下阀板1不易损坏且能够正常工作;优选的,在阀板1的中间部位和两端部位设置有加强筋,中间部位及阀板1两端部位容易被高风压的风量所影响,导致整体强度不够易损坏;所述加强筋呈三角形,三角形具有较高的稳固性且结构简单,在保证足够强度的前提下减轻阀板1的负重。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选择在阀板1上焊接角钢,操作简便且提高阀板1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所述实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思想的前提下,本领域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