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磨损的挡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06820发布日期:2020-05-29 12:37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磨损的挡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挡圈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耐磨损的挡圈。



背景技术:

挡圈又称卡簧,分为孔用挡圈和轴用挡圈,起轴向限位作用,可以防止其他零件轴向窜动,成型工艺多采用板材冲切,功能截面呈锥形,装配后多为“线性接触”部分大规格型号采用线材缠绕成型,冲切多余材料的工艺制成,截面呈规则矩形,装配后为“面接触”,但是现有技术中,由于挡圈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发生磨损,从而会大大降低挡圈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挡圈的磨损,在对挡圈进行更换的时候,挡圈的内侧会与使用的工件发生摩擦,从而不易将挡圈取下,在更换拆卸的时候,会大大不便于工作者进行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耐磨损的挡圈,使用后,通过在外挡圈和内挡圈的外表面设置耐磨镍合金层,可以更好的对增加挡圈的使用寿命,通过对两个外挡圈拉动,从而使得滑杆在空腔的内部滑动,使得两个外挡圈和两个内挡圈分离,从而便于对挡圈进行拆卸更换。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耐磨损的挡圈,包括外挡圈,所述外挡圈共设置有两个,其中一个所述外挡圈的两端均焊接有固定块,另一个所述外挡圈的两端均焊接有滑杆,所述固定块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固定块的内部均开设有空腔。

优选的,所述空腔的一侧内表壁中心处开设有贯穿孔。

优选的,所述滑杆的外表面与贯穿孔的内表壁滑动嵌设,并且滑杆的一端延伸至空腔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滑杆的一端焊接有圆板,且圆板的外侧空腔的内表壁滑动嵌设。

优选的,两个所述外挡圈的内侧均等距焊接有三个加强杆,所述加强杆共设置有六个,且分为两组,每组三个加强杆的一端之间焊接有内挡圈。

优选的,所述内挡圈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内挡圈和两个外挡圈的外表面均设置有耐磨镍合金层。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耐磨损的挡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耐磨损的挡圈,通过在两个外挡圈和两个内挡圈的外表面均设置有耐磨镍合金层,可以更好的增加挡圈的耐磨损性,在对损坏的挡圈进行更换的时候,通过对两个外挡圈向两侧拉动,从而使得滑杆在空腔的内部滑动,使得两个外挡圈和两个内挡圈分离,从而可以扩大两个内挡圈之间的直径,从而使得挡圈可以更好的从工件上取出,便于工作者对挡圈进行更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外挡圈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a部分剖视放大图。

图中:1、外挡圈;2、加强杆;3、内挡圈;4、滑杆;5、固定块;6、空腔;7、耐磨镍合金层;8、圆板;9、贯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耐磨损的挡圈,包括外挡圈1,外挡圈1共设置有两个,其中一个外挡圈1的两端均焊接有固定块5,固定块5可以更好的对空腔6的位置进行开设,另一个外挡圈1的两端均焊接有滑杆4,滑杆4在空腔6的内部滑动,可以使得两个外挡圈1分离,便于将磨损的挡圈取下来,固定块5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固定块5的内部均开设有空腔6,通过在两个外挡圈1和两个内挡圈3的外表面均设置有耐磨镍合金层7,可以更好的增加挡圈的耐磨损性,在对损坏的挡圈进行更换的时候,通过对两个外挡圈1向两侧拉动,从而使得滑杆4在空腔6的内部滑动,使得两个外挡圈1和两个内挡圈3分离,从而可以扩大两个内挡圈3之间的直径,从而使得挡圈可以更好的从工件上取出,便于工作者对挡圈进行更换。

空腔6的一侧内表壁中心处开设有贯穿孔9,滑杆4的外表面与贯穿孔9的内表壁滑动嵌设,并且滑杆4的一端延伸至空腔6的内部,开设贯穿孔9方便使得滑杆4进行滑动,滑杆4的一端焊接有圆板8,且圆板8的外侧空腔6的内表壁滑动嵌设,通过圆板8可以更好的对滑杆4进行限位,使得滑杆4不会从空腔6的内部脱离,便于使用,两个外挡圈1的内侧均等距焊接有三个加强杆2,加强杆2可以更好的将外挡圈1和内挡圈3连接在一起,加强杆2共设置有六个,且分为两组,每组三个加强杆2的一端之间焊接有内挡圈3,内挡圈3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内挡圈3和两个外挡圈1的外表面均设置有耐磨镍合金层7,耐磨镍合金层7可以更好的增加挡圈的磨损性。

使用时,通过在两个外挡圈1和两个内挡圈3的外表面均设置有耐磨镍合金层7,可以更好的增加挡圈的耐磨损性,在对损坏的挡圈进行更换的时候,通过对两个外挡圈1向两侧拉动,从而使得滑杆4在空腔6的内部滑动,使得两个外挡圈1和两个内挡圈3分离,从而可以扩大两个内挡圈3之间的直径,从而使得挡圈可以更好的从工件上取出,便于工作者对挡圈进行更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耐磨损的挡圈,包括外挡圈(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挡圈(1)共设置有两个,其中一个所述外挡圈(1)的两端均焊接有固定块(5);

另一个所述外挡圈(1)的两端均焊接有滑杆(4);

所述固定块(5)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固定块(5)的内部均开设有空腔(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损的挡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6)的一侧内表壁中心处开设有贯穿孔(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损的挡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杆(4)的外表面与贯穿孔(9)的内表壁滑动嵌设,并且滑杆(4)的一端延伸至空腔(6)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损的挡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杆(4)的一端焊接有圆板(8),且圆板(8)的外侧空腔(6)的内表壁滑动嵌设。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损的挡圈,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外挡圈(1)的内侧均等距焊接有三个加强杆(2),所述加强杆(2)共设置有六个,且分为两组,每组三个加强杆(2)的一端之间焊接有内挡圈(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耐磨损的挡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挡圈(3)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内挡圈(3)和两个外挡圈(1)的外表面均设置有耐磨镍合金层(7)。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耐磨损的挡圈,涉及挡圈技术领域。该耐磨损的挡圈,包括外挡圈,外挡圈共设置有两个,其中一个外挡圈的两端均焊接有固定块,另一个外挡圈的两端均焊接有滑杆,固定块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固定块的内部均开设有空腔。该耐磨损的挡圈,通过在两个外挡圈和两个内挡圈的外表面均设置有耐磨镍合金层,可以更好的增加挡圈的耐磨损性,在对损坏的挡圈进行更换的时候,通过对两个外挡圈向两侧拉动,从而使得滑杆在空腔的内部滑动,使得两个外挡圈和两个内挡圈分离,从而可以扩大两个内挡圈之间的直径,从而使得挡圈可以更好的从工件上取出,便于工作者对挡圈进行更换。

技术研发人员:张良武;涂建瑞;涂洋;肖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温州市金文标准件厂
技术研发日:2019.09.11
技术公布日:2020.05.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