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龙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87423发布日期:2020-05-26 17:38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龙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龙头。



背景技术:

传统的龙头设计中,龙头主体1’为一体铸造成型,包括竖段部13’和横向延伸的横段部12’;横段部12’末端设置有出水口11’;竖段部13’内部铸造有进水水路,并通过手柄6’操作阀芯2’控制进水水路与出水口11’的通断,如图1所示。一方面,上述龙头受传统设计思路的影响,外观布局千篇一律,无新意,另一方面,其内部的进水水路通过铸造形成,一旦出现铸造缺陷,生产出来的龙头主体内部水路破损,丧失良好的水路功能,而铸造材料成本高且成型的产品较重,不利于降低成本以及生产组装及后续的运输。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突破现有设计的新型龙头。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龙头,包括内置有阀芯的龙头主体及控制阀芯的手柄,龙头主体设有主体出水口,所述龙头主体包括外壳及外壳内部布设的进水管,所述外壳包括下段管、上段管和上、下段管之间过渡连接的中段管;所述上段管竖向设置,并与下段管不在同一轴线上,所述阀芯通过阀座支撑安装在上段管的顶部,所述主体出水口设置在上段管的底部并处于阀芯的下方,阀芯的出水口经导流管连通主体出水口;所述下段管底部设有带进水口的进水接驳头,所述进水管两端分别密封连通所述进水口和阀芯的入水口。

所述下段管、中段管和下段管为各自独立的管件,通过拼接固定形成所述外壳。

所述阀芯为混水阀芯,其入水口分为冷、热水入水口,相应地,所述进水管分为冷、热水进水管,所述进水接驳头的进水口设有冷、热水进水口,使冷、热水通过进水接驳头、进水管经阀芯实现混水调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龙头主体无需通过铸造在内部形成水路,由独立的进水管两端分别密封连通进水接驳头及阀芯形成水路,因而无需担心因铸造缺陷而出现影响水路功能的问题,而龙头主体的外壳也可由较轻薄的材料制成,使得制造成本减少且产品重量大大降低,有利于产品运输周转,并在生产过程中,更能方便工人进行组装,达到更好的经济效益;同时,本实用新型的龙头主体摒弃了传统龙头主体的结构设计布局,其上段管通过中段管延伸出来并竖直布置,与下段管不在同一轴线上,阀芯设置在上段管顶部,主体出水口设置在阀芯下方的上段管底部,使龙头主体可以呈现弯延的线性结构,不再受传统龙头结构设计布局的制约,从而使造型设计也完全获得了突破,不再千篇一律,可以做出更多变化多样的产品。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龙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拆分示意图;

图4是图2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阀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2至图5的新型龙头,包括内置有阀芯2的龙头主体1及控制阀芯的手柄6,龙头主体1设有主体出水口11,龙头主体1包括外壳3及外壳3内部布设的进水管4,外壳3包括下段管31、中段管32、上段管33,上段管33顶部通过阀座8设置有阀芯2,上段管33竖直布置并与下段管31不在同一轴线上的,上、下两段管由中段管32过渡连接,主体出水口11设置在上段管33的底部并处于阀芯2的下方,阀芯2的出水口22经导流管12连通下方的主体出水口11;下段管31底部设有带进水口71的进水接驳头7,进水管4两端分别密封连通进水口71和阀芯2的入水口21。

通过上述结构设计,龙头主体1无需通过铸造在内部形成水路,由独立的进水管5两端分别密封连通进水接驳头7及阀芯2形成水路,与现有技术相比无需担心因铸造缺陷而出现影响水路功能的问题;而由于不再需要在内部直接通水,龙头主体1可由较轻薄的材料制成,制造的成本减少产品的重量大大减轻,有利于产品的运输周转,并在生产过程中,更能方便工人进行组装,达到更好的经济效益。同时,龙头主体摒弃了传统龙头主体的结构设计布局,其上段管33通过中段管32延伸出来并竖直布置,与下段管31不在同一轴线上,阀芯2设置在上段管33顶部,主体出水口11设置在阀芯2下方的上段管22底部,使龙头主体可以呈现弯延的线性结构,不再受传统龙头结构设计布局的制约,从而使造型设计也完全获得了突破,不再千篇一律,可以做出更多变化多样的产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由于龙头主体1内部水路通过进水接驳头7、进水管5和阀芯2的密封连通来实现水路,代替以往通过铸造形成的水路,龙头主体的外壳无需通水,则对于壳体的密封性能无过多要求,因此外壳3得以将下段管31、中段管32和上段管33作为三个独立的管件,通过拼接的方式形成,由于上述三个独立管件能够各自进行表面的加工,达到理想的抛光或表面处理效果,从而使龙头整体的表面处理效果更为美观。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应用在混水龙头上,阀芯2采用混水阀芯,其入水口21分为冷、热水入水口,相应地,进水管4分为冷、热水进水管,进水接驳头7的进水口71设有冷、热水进水口,冷、热水通过进水接驳头7、进水管4经阀芯2实现混水调节,由阀芯出水口22出水经导流管12、主体出水口11流出,供用户使用。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龙头,包括内置有阀芯(2)的龙头主体(1)及控制阀芯的手柄(6),龙头主体(1)设有主体出水口(11),其特征在于:所述龙头主体(1)包括外壳(3)及外壳(3)内部布设的进水管(4),所述外壳(3)包括下段管(31)、上段管(33)和上、下段管之间过渡连接的中段管(32);所述上段管(33)竖向设置,并与下段管(31)不在同一轴线上,所述阀芯(2)通过阀座(8)支撑安装在上段管(33)的顶部,所述主体出水口(11)设置在上段管(33)的底部并处于阀芯(2)的下方,阀芯(2)的出水口(22)经导流管(12)连通主体出水口(11);所述下段管(31)底部设有带进水口(71)的进水接驳头(7),所述进水管(4)两端分别密封连通所述进水口(71)和阀芯(2)的入水口(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段管(31)、中段管(32)和上段管(33)为各自独立的管件,通过拼接固定形成所述外壳(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新型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2)为混水阀芯,其入水口(21)分为冷、热水入水口,相应地,所述进水管(4)分为冷、热水进水管,所述进水接驳头(7)的进水口(71)设有冷、热水进水口,使冷、热水通过进水接驳头(7)、进水管(4)经阀芯(2)实现混水调节。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龙头,包括内置有阀芯的龙头主体及控制阀芯的手柄,龙头主体包括外壳及内部布设的进水管,进水管两端分别密封连通进水接驳头及阀芯形成水路,无需通过铸造形成水路,不再担心因铸造缺陷而出现影响水路功能的问题,而外壳也可由较轻薄的材料制成,使得制造成本减少且产品重量降低,有利于产品运输周转及方便工人组装,达到更好的经济效益;外壳包括上、下段管及两者之间过渡连接的中段管;上段管竖向设置并与下段管不在同一轴线上,阀芯设置在上段管顶部,主体出水口设置在阀芯下方的上段管底部,使龙头主体呈现弯延的线性结构,摒弃了传统龙头主体的结构设计布局,从而使造型设计获得了突破,可以做出更多变化多样的产品。

技术研发人员:张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云
技术研发日:2019.09.14
技术公布日:2020.05.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