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圆锥破碎主机利用重力回油润滑的润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31140发布日期:2020-08-05 01:25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圆锥破碎主机利用重力回油润滑的润滑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圆锥破碎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便于圆锥破碎主机利用重力回油润滑的润滑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圆锥破碎设备的工作原理特性,圆锥破碎主机运转过程中,其内部齿轮、轴承等摩擦需要进行润滑,圆锥破碎主机在破碎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因此需要循环流动的润滑油进入圆锥破碎主机内部,进行润滑,并带走其产生的热量,然后通过外部散热装置,进行降温、冷却,如此不断循环,确保进入圆锥破碎主机内部的润滑油温度处于合理范围内,然而,传统的圆锥破碎主机润滑方式是将润滑油增压打入圆锥破碎主机内进行润滑,并依靠增压进行循环流动,整个润滑过程相对复杂且不易实现,且需要有额外的增压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整体结构新颖,采用重力回油润滑方式,简单且易实现,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的一种便于圆锥破碎主机利用重力回油润滑的润滑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便于圆锥破碎主机利用重力回油润滑的润滑结构,包括设于主轴底部的第一进油口、贯穿主轴上下端面的第一进油通道和贯穿尾轴上下端面的第二进油通道,尾轴设于主轴上端,第一进油口及第二进油通道均与第一进油通道相连通,主轴与偏心体之间形成有第一润滑通道,偏心体与动锥体之间形成有第二润滑通道,尾轴外表面上开设有与第二进油通道相连通的第一出油口及第二出油口,第一出油口设于第一润滑通道的上方,第二出油口设于第二润滑通道的上方,从第一出油口流出的润滑油将进入第一润滑通道内并利用重力向下流动进行润滑且流至主机架底部的集油腔内,从第二出油口流出的润滑油将进入第二润滑通道内并利用重力向下流动进行润滑且流至集油腔内,主机架底端还开设有与集油腔相连通的回油口。

进一步的,第一进油口处安装有第一过渡接头。

进一步的,回油口处安装有第二过渡接头。

进一步的,尾轴上部安装有甩油盘,甩油盘设于第一出油口的下方且位于第一润滑通道的上方,甩油盘上端开设有甩油腔。

进一步的,甩油盘与尾轴之间设有第一o型圈,尾轴外表面上开设有第一环形凹槽,第一o型圈套设于第一环形凹槽内。

进一步的,主轴上端开设有与尾轴下部相适配的安装孔,尾轴下部插设于安装孔内,主轴上端还设有固定板,固定板用于将尾轴固定安装于主轴上。

进一步的,固定板与尾轴之间还设有第二o型圈。

进一步的,尾轴下部外表面与安装孔内表面之间还设有第三o型圈,尾轴下部外表面上开设有第二环形凹槽,第三o型圈套设于第二环形凹槽内。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于传动箱上端的第二进油口,传动箱内设有与第二进油口相连通的第三润滑通道,第三润滑通道包括储油腔、第一出油通道、储油池和第二出油通道,从第二进油口进入的润滑油将进入第三润滑通道内并利用重力向下流动进行润滑且流至集油腔内。

进一步的,第二进油口处安装有第三过渡接头。

由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于圆锥破碎主机利用重力回油润滑的润滑结构,整体结构新颖,润滑油通过主轴上的第一进油口和第一进油通道进入到尾轴上的第二进油通道并可从第一出油口和第二出油口流出,从而进入到圆锥破碎主机内部顶端,从第一出油口流出的润滑油将进入第一润滑通道上方,从第二出油口流出的润滑油将进入第二润滑通道上方,润滑油由于自身重力的原因,将往下流动,在第一润滑通道内向下流动的润滑油可依次对第一圆柱滚子轴承、第一圆锥滚子轴承、大锥齿轮和小锥齿轮进行充分润滑,在第二润滑通道内向下流动的润滑油可依次对第二圆柱滚子轴承和第二圆锥滚子轴承进行充分润滑,并可带走圆锥破碎主机在破碎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的热量,从第一润滑通道和第二润滑通道流下的润滑油都将汇入主机架底部的集油腔内,并从回油口返回至润滑油箱内,如此不断循环,整个润滑过程通过采用重力回油润滑方式进行润滑,无需对润滑油进行增压,简单且易实现,从而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圆锥破碎主机利用重力回油润滑的润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1中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圆锥破碎主机利用重力回油润滑的润滑结构的润滑路线示意图。

图中:1-主轴;11-第一进油口;111-第一过渡接头;12-第一进油通道;13-固定板;14-第二o型圈;15-第三o型圈;2-尾轴;21-第二进油通道;22-第一出油口;23-第二出油口;3-偏心体;4-第一润滑通道;41-第一圆柱滚子轴承;42-第一圆锥滚子轴承;43-大锥齿轮;44-小锥齿轮;5-动锥体;6-第二润滑通道;61-第二圆柱滚子轴承;62-第二圆锥滚子轴承;7-主机架;71-集油腔;72-回油口;721-第二过渡接头;8-甩油盘;81-甩油腔;82-第一o型圈;9-传动箱;91-第二进油口;911-第三过渡接头;921-储油腔;922-第一出油通道;923-储油池;924-第二出油通道;93-第三圆锥滚子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便于圆锥破碎主机利用重力回油润滑的润滑结构,包括设于主轴1底部的第一进油口11、贯穿所述主轴1上下端面的第一进油通道12和贯穿尾轴2上下端面的第二进油通道21,所述尾轴2设于所述主轴1上端,所述第一进油口11及所述第二进油通道21均与所述第一进油通道12相连通,所述主轴1与偏心体3之间形成有第一润滑通道4,所述偏心体3与动锥体5之间形成有第二润滑通道6,所述尾轴2外表面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进油通道21相连通的第一出油口22及第二出油口23,所述第一出油口22设于所述第一润滑通道4的上方,所述第二出油口23设于所述第二润滑通道6的上方,从所述第一出油口22流出的润滑油将进入所述第一润滑通道4内并利用重力向下流动进行润滑且流至主机架7底部的集油腔71内,从所述第二出油口23流出的润滑油将进入所述第二润滑通道6内并利用重力向下流动进行润滑且流至所述集油腔71内,所述主机架7底端还开设有与所述集油腔71相连通的回油口72。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6所示,润滑油通过所述主轴1上的所述第一进油口11和所述第一进油通道12进入到所述尾轴2上的所述第二进油通道21并可从所述第一出油口22和所述第二出油口23流出,从而进入到圆锥破碎主机内部顶端,从所述第一出油口22流出的润滑油将进入所述第一润滑通道4上方,从所述第二出油口23流出的润滑油将进入所述第二润滑通道6上方,润滑油由于自身重力的原因,将往下流动,在所述第一润滑通道4内向下流动的润滑油可依次对第一圆柱滚子轴承41、第一圆锥滚子轴承42、大锥齿轮43和小锥齿轮44进行充分润滑,在所述第二润滑通道6内向下流动的润滑油可依次对第二圆柱滚子轴承61和第二圆锥滚子轴承62进行充分润滑,并可带走圆锥破碎主机在破碎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的热量,从所述第一润滑通道4和所述第二润滑通道6流下的润滑油都将汇入所述主机架7底部的所述集油腔71内,并从所述回油口72返回至润滑油箱内,如此不断循环。

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进油口11处安装有第一过渡接头111,便于与第一进油管进行连接。

如图4所示,所述回油口72处安装有第二过渡接头721,便于与回油管进行连接。

如图2所示,所述尾轴2上部安装有甩油盘8,所述甩油盘8设于所述第一出油口22的下方且位于所述第一润滑通道4的上方,所述甩油盘8上端开设有甩油腔81,通过所述甩油盘8的设置,润滑油从所述第一出油口22流出之后,首先进入所述甩油腔81内,有助于将润滑油均匀给至所述第一润滑通道4内,进一步确保从所述第一出油口22出来的润滑油更多的进入所述第一润滑通道4内。

如图2所示,所述甩油盘8与所述尾轴2之间设有第一o型圈82,所述尾轴2外表面上开设有第一环形凹槽,所述第一o型圈82套设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内,可避免所述甩油腔81内的润滑油从所述甩油盘8与所述尾轴2之间的连接处往下渗。

如图3所示,所述主轴1上端开设有与所述尾轴2下部相适配的安装孔,所述尾轴2下部插设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主轴1上端还设有固定板13,所述固定板13用于将所述尾轴2固定安装于所述主轴1上,所述固定板13与所述尾轴2之间还设有第二o型圈14,所述尾轴2下部外表面与所述安装孔内表面之间还设有第三o型圈15,所述尾轴2下部外表面上开设有第二环形凹槽,所述第三o型圈15套设于所述第二环形凹槽内,通过所述第二o型圈14和所述第三o型圈15的设置,可避免润滑油在所述尾轴2和所述主轴1之间的连接处渗出,确保润滑油更好的从所述第一进油通道12进入所述第二进油通道21内。

如图1、图4、图5和图6所示,该润滑结构还包括设于传动箱9上端的第二进油口91,所述传动箱9内设有与所述第二进油口91相连通的第三润滑通道,所述第三润滑通道包括储油腔921、第一出油通道922、储油池923和第二出油通道924,从所述第二进油口91进入的润滑油将进入所述第三润滑通道内并利用重力向下流动进行润滑且流至所述集油腔71内,润滑油从所述第二进油口91进入之后,在所述第三润滑通道内,利用自身重力向下流动,从而可对所述传动箱9内的两个第三圆锥滚子轴承93进行充分润滑,最终流向所述集油腔71内,并从所述回油口72流出返回至润滑油箱中,如此不断循环。

如图5所示,所述第二进油口91处安装有第三过渡接头911,便于与第二进油管进行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便于圆锥破碎主机利用重力回油润滑的润滑结构的使用方法如下:润滑油可通过主轴1上的第一进油口11和第一进油通道12进入到尾轴2上的第二进油通道21并可从第一出油口22和第二出油口23流出,从而进入到圆锥破碎主机内部顶端,从所述第一出油口22流出的润滑油将进入第一润滑通道4上方,从所述第二出油口23流出的润滑油将进入第二润滑通道6上方,润滑油由于自身重力的原因,将往下流动,在所述第一润滑通道4内向下流动的润滑油可依次对第一圆柱滚子轴承41、第一圆锥滚子轴承42、大锥齿轮43和小锥齿轮44进行充分润滑,在所述第二润滑通道6内向下流动的润滑油可依次对第二圆柱滚子轴承61和第二圆锥滚子轴承62进行充分润滑,并可带走圆锥破碎主机在破碎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的热量,从所述第一润滑通道4和所述第二润滑通道6流下的润滑油都将汇入主机架7底部的集油腔71内,并从回油口72返回至润滑油箱内,此外,润滑油还可从传动箱9上的第二进油口91进入,在第三润滑通道内,利用自身重力向下流动,从而可对所述传动箱9内的两个第三圆锥滚子轴承93进行充分润滑,最终流向所述集油腔71内,并从所述回油口72流出返回至润滑油箱中,如此不断循环。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