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塑薄膜上牵引旋转自润滑自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67989发布日期:2020-08-14 19:35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吹塑薄膜上牵引旋转自润滑自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薄膜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吹塑薄膜上牵引旋转自润滑自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吹膜机生产时,塑料原料融化后由机头挤出,吹塑成圆筒状膜泡,然后由人字夹板和牵引装置的牵引夹辊将薄膜压扁成为双层薄膜,双层薄膜绕过水平固定导辊,最后由收卷设备进行收卷,水平固定导辊的安装方向平行于收卷设备中心轴线。为了提高收卷质量,人们设计了旋转牵引装置,使牵引夹辊绕机头中心轴线旋转,即牵引夹辊相对于吹塑机模头(膜泡)旋转,这样薄膜厚薄点在卷材上的分布位置便呈现出波形分布状态,沿卷材的轴向分散开来,由此较好地解决了厚薄系统性误差而带来的收卷累积问题,使薄膜的厚薄点在卷材的轴向上均匀分布,不会在同一位置累积,达到收卷平整的目的。

但是牵引装置在运行时,相互摩擦容易出现粉末,且噪音大,轨道损坏较快,掉落的粉末容易粘附到吹塑膜的表面,降低产品的质量;轨道损坏快会增加更换的频率并增加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吹塑薄膜上牵引旋转自润滑自装置,通过对牵引架进行润滑,减小牵引架转动过程中的摩擦,减少粉末的出现并降低对轨道的损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吹塑薄膜上牵引旋转自润滑自装置,包括油盒、对油盒进行支撑的支撑架以及设置在油盒内的吸油块;所述吸油块的高度大于油盒的深度;所述油盒的内部固定有对吸油块进行夹持的夹持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油块的顶端伸出油盒的顶端,吸油块的底端置于油盒内存放的润滑油内,因吸油块的浸润效果,吸油块底端的润滑油能够运动到吸油块的顶端并且涂抹到牵引架与吸油块抵接的一侧,通过润滑油的润滑减小牵引架转动过程中的摩擦,减少因摩擦出现的粉末,并降低对轨道的损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油盒的一侧设置有对多余的有进行刮除的刮油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刮油组件对牵引架涂抹多的油进行刮除,减少因润滑油的滴落而对吹塑膜的表面造成污染的情况出现。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刮油组件固定在油盒顶端一侧连接壳,以及设置在连接壳上的刮油板;所述刮油板倾斜设置,且靠近油盒的一端为斜面低的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刮油板对牵引架上多余的润滑油进行刮除,刮油板位于牵引架的下方,刮除掉的润滑油沿着倾斜的刮油板流入到油盒内,对刮除掉的润滑油进行再收集,减少润滑油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刮油板的两侧固定有挡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块对刮油板的两侧进行阻挡,防止润滑油从刮油板的两侧流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壳上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刮油板与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壳的侧壁设置有带动转轴转动的驱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组件带动转轴转动,转轴转动后,能够改变刮油板靠近牵引架的一端与牵引架之间的距离,便于改变刮油板的刮油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与转轴同轴转动的蜗轮以及与蜗轮啮合的蜗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蜗轮蜗杆能够较为精细的调节转轴的转动,从而能够较为精细的对刮油板的与牵引架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同时蜗轮蜗杆的自锁结构能够使得转动后的刮油板保持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蜗杆的一端固定有转动块,转动块上开设有十字形或者长条形的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块便于带动蜗杆进行转动,转动块上开设的凹槽便于与螺丝刀配合,从而方便对转动块进行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油盒的一侧连通有加油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油管方便对油盒内进行加油。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吸油块的顶端伸出油盒的顶端,吸油块的底端置于油盒内存放的润滑油内,因吸油块的浸润效果,吸油块底端的润滑油能够运动到吸油块的顶端并且涂抹到牵引架与吸油块抵接的一侧,通过润滑油的润滑减小牵引架转动过程中的摩擦,减少因摩擦出现的粉末,并降低对轨道的损坏;

2.刮油组件对牵引架涂抹多的油进行刮除,减少因润滑油的滴落而对吹塑膜的表面造成污染的情况出现;

3.刮油板对牵引架上多余的润滑油进行刮除,刮油板位于牵引架的下方,刮除掉的润滑油沿着倾斜的刮油板流入到油盒内,对刮除掉的润滑油进行再收集,减少润滑油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体现实施例安装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位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刮油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11、支撑轮;2、牵引架;3、油盒;31、加油管;32、夹持架;4、支撑架;5、吸油块;6、刮油组件;61、连接壳;62、转轴;63、刮油板;631、挡块;64、驱动组件;641、蜗轮;642、蜗杆;643、外壳;6421、转动块;6422、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吹塑薄膜上牵引旋转自润滑自装置,参见图1和图2,包括设置在牵引架2底端的油盒3、固定在机架1的底端对油盒3进行支撑的支撑架4、设置在油盒3内部的吸油块(一般为羊毛毡块)5以及设置在油盒3一侧得刮油组件6。牵引架2为圆环状,转动连接在机架1上。

机架1上转动连接有对牵引架2进行支撑的支撑轮11,牵引架2的底端与支撑轮11抵接。支撑架4固定在机架1上对油盒3进行支撑。油盒3位于牵引架2的下方,且位于油盒3内的吸油块5与牵引架2抵接。

油盒3的内部固定有夹持架32,夹持架32对位于油盒3内的吸油块5进行支撑。吸油块5的高度大于油盒3的深度;吸油块5的顶端伸出油盒3的顶端,吸油块5的底端置于油盒3内存放的润滑油内,因吸油块的浸润效果,吸油块5底端的润滑油能够运动到吸油块5的顶端并且涂抹到牵引架2与吸油块5抵接的一侧。油盒3顶端的一侧连通有加油管31,加油管31的另一端穿过机架1的顶端,便于对油盒3内进行加油。

参见图2和图3,刮油组件6包括固定在油盒3顶端一侧连接壳61、与连接壳61转动连接的转轴62、与转轴62固定连接的刮油板63以及带动转轴62转动的驱动组件64。刮油组件6位于油盒3靠近牵引架2运动方向的一侧;刮油板63靠近油盒3的一侧端与油盒3连通;刮油板63倾斜设置,靠近油盒3的一端为斜面低的一端。刮油板63的两侧固定有挡块631,挡块631能够防止润滑油从刮油板63的两侧流出。

参见图3和图4,驱动组件64包括与转轴62同轴转动蜗轮641、与蜗轮641啮合的蜗杆642以及固定在连接壳61侧边的外壳643。蜗轮641和蜗杆642位于连接壳61的内部,蜗杆642的一端穿外壳643位于外壳643的外部。

蜗杆642靠近刮油板63的一端固定有方便对蜗杆642进行转动的转动块6421,转动块6421上开设有凹槽6422,凹槽6422可以为长条形或者十字形,方便与螺丝刀配合。

使用过程:牵引架2转动,位于牵引架2下方并且与牵引架2抵接的吸油块5将吸油块5上的润滑油涂抹到牵引架2上,随着牵引架2的转动,牵引架2的底端能够完全覆盖润滑油。在牵引架2转动的过程中,刮油板63能够将牵引架2上多余的润滑油刮除,刮除掉的润滑油沿着倾斜的刮油板63重新流回油盒3内。对牵引架进行润滑,减小牵引架转动过程中的摩擦,减少粉末的出现并降低对轨道的损坏。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