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装快拆结构及出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61742发布日期:2020-10-20 11:50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装快拆结构及出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快装快拆结构及出水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两个部件之间的连接一般采用螺纹、紧固螺钉等进行固定连接,很少有采用快速连接的结构。即便采用快速连接结构,但是拆卸相对困难,无法实现快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快装快拆结构及出水装置,其克服了背景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一是:

一种快装快拆结构,它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设有向外张开的卡臂,所述第二本体设有具有一开口的插腔,所述插腔腔壁设有滑槽、与滑槽相连通的第一滑道、与第一滑道相连通的卡槽以及与卡槽和滑槽均相连通的第二滑道,所述第一本体在插腔内先正向移动以使卡臂沿着滑槽滑动至滑槽与第一滑道的连接处、再反向移动以使卡臂沿着第一滑道移动至卡槽处以将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完成快装;所述第一本体在插腔内先正向移动以使卡臂移动至卡槽与第二滑道的连接处、再反向移动以使卡臂沿着第二滑道移动至滑槽内以将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完成快拆。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滑槽与第一滑道的连接处或卡槽与第二滑道的连接处在径向方向设有过渡部,过渡部用于第一本体反向移动时,卡臂能顺利在第一滑道或第二滑道内滑动,而不会退回滑槽或卡槽。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卡臂沿着第一滑道移动或卡臂沿着第二滑道移动时卡臂相对第二本体转动。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滑槽沿着插腔长度方向延伸且首尾贯通,所述第一滑道呈倾斜布置且其一端与滑槽末端相连通;所述卡槽沿着插腔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卡槽包括卡抵壁、依次连接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所述第一滑道另一端与第三侧壁相连通;所述第二滑道呈倾斜布置且其一端与卡槽的第二侧壁相连通、另一端与滑槽末端相连通。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第一本体外周设有一凹槽,另设有一卡环,所述卡臂固接在卡环外周,所述卡环套接在凹槽处。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卡臂个数设有三个且环形间隔布置,所述滑槽、第一滑道、卡槽和第二滑道均设有三组且环形相邻布置。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第一本体设有贯穿通道,所述插腔首尾贯通,当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完成快装时所述贯穿通道与插腔相接通。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插腔腔壁还设有容置槽,另设有位于容置槽内的密封圈,当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完成快装时该密封圈夹抵在第一本体外周和容置槽之间。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二是:应用一种快装快拆结构的出水装置,所述出水装置应用该快装快拆结构。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出水装置包括顶喷花洒、手持花洒、喷枪、龙头、带滤芯的花洒或带滤芯的龙头。

本技术方案与背景技术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

1.该快装快拆结构不仅能实现快装,也能实现快拆,而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在第一本体插入插腔后只需继续正向移动第一本体再反向移动第一本体便能是卡臂卡在卡槽内,此时便完成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的快装;先正向移动第一本体再反向移动第一本体,卡臂便能沿着滑槽滑出,完成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的快拆。

2.第一本体设有贯穿通道,当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完成快装时所述贯穿通道与插腔相接通,使得该快装快拆结构既能实现快装快拆,且还能实现水路或气路的导通。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快装快拆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之一。

图2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快装快拆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之二。

图3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快装快拆结构的半剖剖视图。

图4绘示了第二内本体的剖视示意图。

图5绘示了第二内本体的俯视示意图。

图6绘示了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完成快装时的剖视示意图。

图7绘示了另一较佳实施例中第一本体未设置贯穿通道的剖视示意图。

图8绘示了应用该快装快拆结构的出水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请查阅图1至图6,一种快装快拆结构的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快装快拆结构,它包括第一本体100和第二本体200。

所述第一本体100设有向外张开的卡臂110。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本体100外周设有一凹槽120,另设有一卡环130,所述卡臂110固接在卡环130外周,所述卡环130套接在凹槽120处。如图2所示,该卡臂110为长条形且其末端朝向与第一本体100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

本实施例中,所述卡臂110个数设有三个且环形间隔布置。

所述第二本体200设有具有一开口的插腔210,所述插腔210腔壁设有滑槽220、与滑槽220相连通的第一滑道230、与第一滑道230相连通的卡槽240以及与卡槽240和滑槽220均相连通的第二滑道250,所述第一本体100在插腔210内先正向移动以使卡臂110沿着滑槽220滑动至滑槽220与第一滑道230的连接处、再反向移动以使卡臂110沿着第一滑道230移动至卡槽240处以将第一本体100与第二本体200完成快装;所述第一本体100在插腔210内先正向移动以使卡臂110移动至卡槽240与第二滑道250的连接处、再反向移动以使卡臂110沿着第二滑道250移动至滑槽220内以将第一本体100与第二本体200完成快拆。

最好,所述滑槽220与第一滑道230的连接处或卡槽240与第二滑道250的连接处在径向方向设有用于使卡臂110顺利向外张开的过渡部111。该过渡部111可以为高度较低的过渡台阶,也可以为过渡斜面。当卡臂110从滑槽220处经过过渡部111移动至第一滑道230时,卡臂110在自身弹性作用下会向外张开一些,该过渡部111可以保证第一本体反向移动时,卡臂能顺利在第一滑道内滑动,而不会退回滑槽。

本实施例中,所述卡臂110沿着第一滑道230移动或卡臂110沿着第二滑道250移动时卡环130相对第二本体200转动。

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滑槽220沿着插腔210长度方向延伸且首尾贯通,所述第一滑道230呈倾斜布置且其一端与滑槽220末端相连通;所述卡槽240沿着插腔210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卡槽240包括卡抵壁241、依次连接的第一侧壁242、第二侧壁243和第三侧壁244,所述第一滑道230另一端与第三侧壁244相连通;所述第二滑道250呈倾斜布置且其一端与卡槽240的第二侧壁243相连通、另一端与滑槽220末端相连通。

本实施例中,所述滑槽220、第一滑道230、卡槽240和第二滑道250均设有三组且环形相邻布置。

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本体200包括第二外本体260和第二内本体270,第二外本体260与第二内本体270之间螺纹连接配合,所述的滑槽220、第一滑道230、卡槽240、第二滑道250均设置在第二内本体270的内壁。

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本体100设有贯穿通道140,所述插腔210首尾贯通,当第一本体100与第二本体200完成快装时所述贯穿通道140与插腔210相接通。

本实施例中,所述插腔210腔壁还设有容置槽211,另设有位于容置槽211内的密封圈212,当第一本体100与第二本体200完成快装时该密封圈212夹抵在第一本体100外周和容置槽211之间。

该快装快拆结构的工作原理为:

以第一本体100插入插腔210的方向为正向,以第一本体100从插腔210脱出的方向为反向:

先将第一本体100伸入插腔210内,以使三个卡臂110分别与三个滑槽220相对应,此时三个卡臂110被稍微收缩了一些;接着,继续正向推动第一本体100以使卡臂110沿着滑槽220滑动至滑槽220的末端,此时,卡臂110在自身弹性作用下稍微向外张开,以靠抵在第一滑道230的顶端;然后,再反向拉动第一本体100,以使卡臂110沿着第一滑道230滑动,卡臂110沿着第一滑道230滑动的过程中会带动卡环130做周向转动,直至卡臂110从卡槽240的第三侧壁244卡入卡槽240的卡抵壁241处,便完成了第一本体100与第二本体200的快装;

正向推动第一本体100,以使卡臂110沿着卡槽240长度方向正向滑动,直至卡臂110滑动至卡槽240的顶端,此时,卡臂110在自身弹性作用下稍微向外张开,以靠抵在第二滑道250的顶端;然后,再反向拉动第一本体100,以使卡臂110沿着第二滑道250滑动,卡臂110沿着第二滑道250滑动的过程中会带动卡环130做周向转动,直至卡臂110滑入滑槽220内并从滑槽220滑出,便完成了第一本体100与第二本体200的快拆。

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一弹性件,弹性件一端抵住第一本体100,另一端抵住第二本体200,通过弹性件的弹力代替反向拉动第一本体100的操作力,使得正向推动第一本体100后,在弹力的作用下,卡臂110就自动卡入卡槽240的卡抵壁241处,便完成了第一本体100与第二本体200的快装;再次正向推动第一本体100后,在弹力的作用下,卡臂110就自动滑入滑槽220内并从滑槽220滑出,便完成了第一本体100与第二本体200的快拆。

根据需要,所述第一本体100也不设置贯穿通道,如图7所示,所述插腔210也无需头尾贯通,该快装快拆结构无法实现水路或气路的导通。

应用一种快装快拆结构的出水装置,如图8所示,所述出水装置应用该快装快拆结构。具体的,第一本体100与顶喷花洒1相固接,第二本体200与支撑杆2相固接,通过该快装快拆结构实现顶喷花洒1与支撑杆2之间的快装与快拆。

所述出水装置还可以为手持花洒、喷枪、龙头、带滤芯的花洒或带滤芯的龙头。或者,应用该快装快拆结构的产品也可为非出水装置,不以此为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