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拆结构及投影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612086阅读:410来源:国知局
快拆结构及投影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快拆结构及投影装置,通过操作移动结构来使快拆结构于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快速转换,以实现第一元件的拆卸和组装,且于组装状态时,快拆结构藉由弹性力抵顶第一元件,相较于刚性抵顶,本发明弹性抵顶不会对第一元件造成挤压或者损伤,并可以补正零件公差,以更好的固定第一元件。
【专利说明】
快拆结构及投影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投影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投影装置的快拆结构。【背景技术】
[0002]通常情况下,镜头是与电子设备的本体固定连接的,当需要更换或者拆卸镜头以进行维护等情况时,此种固定连接的镜头需要对整个电子设备进行拆卸才能实现,给使用者带来不便,也不利于电子设备的维护。
[0003]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快拆结构及电子装置,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拆结构及电子装置,可实现快速的安装和拆卸,方便快捷,可满足使用者需求。
[0005]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快拆结构,用以固定第一元件,该第一元件具有第一部,该快拆结构包括:
[0006]基座;
[0007]夹持元件,包括抵顶部和第一结构件,该抵顶部用以与该第一部相配合;
[0008]移动结构,与夹持元件位于该基座的同侧,该移动结构具有第二结构件,该第二结构件与该第一结构件配合;
[0009]弹性部件,用以向该夹持元件提供弹性力;
[0010]其中,当施加第一方向的力使该移动结构相对该基座和该夹持元件沿该第一方向移动,该第一结构件随着该移动结构沿该第一方向移动,该第二结构件与该第一结构件配合使得该夹持元件相对该基座和该移动结构向靠近该第一部的方向移动,进而使得该快拆结构由第一状态变为第二状态,于该第一状态时,该抵顶部与该第一部相脱离,于该第二状态时,该抵顶部藉由该弹性部件的该弹力抵顶该第一部。
[0011]较佳的,该第一结构件为第一导槽,该第一导槽具有相对的第三端和第四端,该第三端较该第四端靠近该抵顶部,使得该第一导槽不沿该第一方向设置,且该第二结构件为滑块,该滑块可于该第一导槽内沿该第一导槽滑动,于该第一状态时,该滑块与该第三端相配合,于该第二状态时,该滑块与该第四端相配合;
[0012]或者,该第一结构件为滑块,该第二结构件为第一导槽,该第一导槽具有相对的第三端和第四端,该第三端较该第四端远离该抵顶部,使得该第一导槽不沿该第一方向设置, 该滑块可于该第一导槽内沿该第一导槽滑动,于该第一状态时,该滑块与该第三端相配合, 于该第二状态时,该滑块与该第四端相配合。
[0013]较佳的,该弹性部件为弹簧螺丝,该弹簧螺丝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该第二端穿过该夹持元件和该移动结构并固定于该基座,且该弹簧螺丝包括弹簧,该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且该弹簧抵顶该夹持元件。
[0014]较佳的,该移动结构上设置有第二导槽,该弹簧螺丝藉由该第二导槽穿设该移动结构,且该第二导槽沿该第一方向设置,以提供该移动结构仅相对该基座、该夹持元件和该弹簧螺丝沿该第一方向移动的空间。
[0015]较佳的,该夹持元件设置有第三导槽,该弹簧螺丝藉由该第三导槽穿设该夹持元件,该第三导槽沿第二方向设置,以提供该夹持元件仅相对该基座、该移动结构和该弹簧螺丝沿该第二方向移动的空间,使得该加持元件沿该第二方向向该第一元件移动。
[0016]较佳的,该弹簧的弹力作用方向为第三方向,以使该夹持元件沿该第三方向抵顶该第一部,其中,该第三方向垂直于该第一方向和该第二方向。
[0017]较佳的,该弹簧位于该第一端和该夹持元件之间,且该弹簧的两端分别抵顶该第三端和该夹持元件,以向该夹持元件提供弹力。
[0018]较佳的,当该移动结构相对该基座沿该第一方向移动,该夹持元件向靠近该第一元件的方向移动,使得该快拆结构由该第一状态变为该第二状态;当该移动结构相对该基座沿与该第一方向相反的第四方向移动,该夹持元件相对该基座和该移动结构向远离该第一元件的方向移动,使得该快拆结构由该第二状态变为该第一状态。
[0019]较佳的,于该第一状态时,该第一部于该第一平面的投影与该抵顶部于第一平面的投影不接触,于该第二状态时,该第一部于该第一平面的投影与该抵顶部于该第一平面的投影全部重叠或者部分重叠,其中,该第一平面垂直于该弹簧的弹力作用方向。
[0020]较佳的,该移动结构具有第一边缘,于该第一状态时,该抵顶部不凸出该第一边缘,以与该第一部相脱离,于该第二状态时,该抵顶部凸出该第一边缘,以抵顶该第一部。[0021 ]较佳的,该抵顶部具有第一表面,该第一部具有第二表面,于该第二状态时,该第一表面和该第二表面相贴合,于该第一状态时,该第一表面和该第二表面不相接触。
[0022]较佳的,该第一导槽为直线式。
[0023]较佳的,该快拆结构包括两个夹持元件,该两个夹持元件的结构相同且相对设置,以与该第一元件的相对的两侧相配合。
[0024]较佳的,该第一元件为镜头模组。
[0025]较佳的,该第一方向为绕该镜头模组的光轴旋转的方向,该第二方向垂于该光轴方向。
[0026]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投影装置,包括本体和镜头模组,该投影装置还包括上述的快拆结构,其中该快拆结构设置在该本体上以与该镜头模组相配合,当该快拆结构处于该第一状态时,该快拆结构的夹持元件与该镜头模组相脱离,以使该镜头模组可与该本体相分离,当该快拆结构处于该第二状态时,该快拆结构的夹持元件与该镜头模组夹持,以将该镜头模组固定于该本体上。
[00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操作移动结构来使快拆结构于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快速转换,以实现第一元件的快拆的拆卸和组装,且于组装状态时,快拆结构藉由弹性力抵顶第一元件,相较于刚性抵顶,本发明弹性抵顶不会对第一元件造成挤压或者损伤,并可以补正零件公差,以更好的固定第一元件。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快拆结构100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图1所示的快拆结构10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30]图3为图1所示的快拆结构100的侧视图。
[0031]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快拆结构100于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快拆结构100于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快拆结构100于第一状态时与第一元件配合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4]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快拆结构100于第二状态时与第一元件配合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为使对本发明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0036]参照图1至图7所示,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快拆结构100的结构示意图,图2 为图1所示的快拆结构1〇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快拆结构100的侧视图,图4 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快拆结构1〇〇于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快拆结构100于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快拆结构100于第一状态时与第一元件配合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快拆结构100 于第二状态时与第一元件配合的局部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快拆结构100用以固定第一元件 2,第一元件2具有第一部。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该第一部为凸台21,第一元件2通过凸台 21与夹持元件12的抵顶部121相配合即可实现第一元件2的组装,当然,该第一部亦可以仅为凹部,也可实现第一元件2的组装,而无需在第一元件2的表面同时设置凹部和凸台,可简化第一元件2的外观特征,也使得本发明快拆结构100具有更好的通用性。第一元件2例如为镜头模组,但不以此为限,第一元件2亦可以为任何其他需要快速拆卸何组装的元件。本发明快拆结构100包括基座11、夹持元件12、移动结构13和弹性部件。下面对快拆结构100的各元件进行具体描述。另外,为便于说明,特定义具有两两彼此垂直的X轴、Y轴以及Z轴。[〇〇37]基座11用于设置夹持元件12、移动结构13和弹簧螺丝14。较佳的,基座11的形状与第一元件2的外形相匹配,以更好的与第一元件2相配合,例如,当第一元件2的表面为曲面, 则基座11也具有弧度,本实施例中,第一元件2为镜头模组,则基座11上用与以镜头模组配合的下缘为弧形,或者基座11为环状或者为圆环状,以套设在该镜头模组上;当第一元件2 的表面为平面,则基座11上用与以镜头模组配合的下缘为也不具有弧度面,即直线式,但不以此为限,具体由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0038]夹持元件12包括抵顶部121(图2中虚线区域)和第一结构件,抵顶部121用以与第一元件2的第一部相配合。较佳的,抵顶部121的形状与第一元件2的表面相匹配,以更好的与第一元件2相匹配。例如,当第一元件2的表面为圆弧形,则抵顶部121亦可以为圆弧形,当然,抵顶部121亦可以是任何可以与第一元件2的第一部相配合的任何形状,具体由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此不再赘述。较佳的,夹持元件12为片状结构,但不以此为限。 [〇〇39]移动结构13用于设置于基座11和夹持元件12之间,移动结构13具有第二结构件, 第二结构件用以与第一结构件相配合,第一结构件与第二结构件配合以使抵顶部121与凸台21之间的相对位置可调节。较佳的,移动结构13的形状与第一元件2的外形相匹配,以更好的与第一元件2相配合,例如,当第一元件2的表面为曲面,则移动结构13也具有弧度,当第一元件2为镜头模组,则移动结构13上用与以镜头模组配合的下缘为弧形,本实施例中, 移动结构13为环状或者为圆环状(例如旋转盘),以套设在该镜头模组上;当第一元件2的表面为平面,则移动结构13也不具有弧度面,但不以此为限,具体由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0040]弹性部件用以向夹持元件12提供弹性力。本实施例中,弹性部件为弹簧螺丝14,弹簧螺丝14包括弹簧141和螺丝142,弹簧141套设在螺丝142上,弹簧螺丝14具有相对的第一端143和第二端144,第二端144依次穿过夹持元件12和移动结构13并固定于基座11上,弹簧 141抵顶夹持元件12且弹簧141处于压缩状态,以向夹持元件12提供弹力。本实施例中,弹簧 141位于第三端143和夹持元件12之间,且弹簧141的两端分别抵顶第三端143和夹持元件 12,以向夹持元件12提供弹力,但不以此为限。
[0041]另外,可进一步结合图1至图7,可更加清楚基座11、夹持元件12、移动结构13、弹簧螺丝14和第一元件2的配合情况。当快拆结构100处于第一状态时,夹持元件12与凸台21相脱离,如此,可实现快速拆卸第一元件2(参见如图5所示);当施加第一方向的力使移动结构 13相对基座11和夹持元件12沿该第一方向移动时,该第一结构件随着移动结构13沿该第一方向移动,该第一结构件和该第二结构件配合使得夹持元件12向靠近第一元件2的方向移动,进而使得快拆结构100由第一状态变为第二状态,于该第二状态时,夹持元件12藉由弹簧141提供的该弹力抵顶第一元件2的凸台21,以固定第一元件2,如此,可实现第一元件21 的快速的组装。本发明通过操作移动结构13可实现快拆结构100状态的快速转换,进而实现快速的拆卸和组装第一元件2,方便、快捷。并且,于该第二状态时,夹持元件12的抵顶部121 是藉由弹簧141提供的弹力来弹性抵顶第一元件2的凸台21,而非刚性抵顶第一元件2的凸台21,不会对第一元件2造成挤压,避免了第一元件2的损坏,这一点在第一元件2是光学元件(例如镜头)时表现的尤为重要,因为挤压会影像光学元件的解像影像尤为明显,从而影响成像。此外,本发明通过弹性抵顶的方式与第一元件2配合可以补正零件之间的公差,以更好的固定第一元件2。其中,该第一方向与第一元件2的表面形状相匹配,较佳的,当移动结构13相对基座11沿该第一方向移动时,第二结构件至第一元件2的表面的距离维持不变, 具体而言,当第一元件2的表面为平面,则移动结构13沿第一元件2的表面做直线运动;当第一元件2的表面为曲面,则移动结构13沿第一元件2的表面做曲线运动,本实施例中,第一元件2为镜头模组,移动结构13沿第一元件2的表面做圆周运动(如图5中F1方向所示),即该第一方向垂直于该镜头模组的光轴方向,且该第一方向为绕该光轴方向旋转的方向。当然,于其它实施例中,移动结构13的运动方向亦可与第一元件2的形状无关,具体由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此不再赘述。[〇〇42]进一步的,如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第一结构件为第一导槽122,第一导槽122不沿该第一方向设置,且第一导槽122具有相对的第三端1221和第四端1222,第三端1221较第四端1222靠近抵顶部121,该第二结构件为滑块131,滑块131可于第一导槽122内沿第一导槽122滑动,于该第一状态时,滑块131与第三端1221相配合,于该第二状态时,滑块131与第四端1222相配合。当然,于其它实施例中,该第一结构件和该第二结构件亦可以设计成:第二结构件为第一导槽,第一导槽不沿该第一方向移动,且第一导槽具有相对的第三端和第四端,该第三端较该第四端远离抵顶部121,该第一结构件为滑块,该滑块可于该第一导槽内沿该第一导槽滑动,于该第一状态时,该滑块与该第三端相配合,于该第二状态时,该滑块与该第四端相配合,如此亦能达到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技术效果,具体由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此不再赘述。进一步的,第一导槽122为直线式,如图4和图5的视角看,第一导槽122为“ / ”型,因为第三端和第四端之间的距离代表着夹持元件12于该Z轴方向上的移动距离,而第一导槽采用直线式可非常直观、也可最大限度满足夹持元件12的移动距离的需要,并且直线式滑槽更可便于滑块131于第三端1221和第四端1222之间来回滑动,阻力较小,但不以此为限,第一导槽122亦可以是曲线式的,例如圆弧形或者“S”型,只要能实现上述效果即可,具体由设计人员根基实际情况而定,在此不再赘述。[〇〇43]进一步的,移动结构13上设置有第二导槽133,第二导槽133沿该第一方向设置,弹簧螺丝14藉由第二导槽133穿设移动结构13,且第二导槽133用以提供移动结构13仅相对基座11、夹持元件12和弹簧螺丝14沿该第一方向移动的空间,使得移动结构13可相对基座11、 夹持元件12和弹簧螺丝14沿该第一方向移动,即第二导槽133在导引移动结构13相对基座 11、夹持元件12和弹簧螺丝14沿该第一方向移动的同时限制了移动结构13相对基座11、夹持元件12和弹簧螺丝14沿其它方向(除该第一方向以外的其它方向)移动。具体而言,第二导槽133的宽度与螺丝142的杆部的直径相匹配,第二导槽133沿该第一方向设置且第二导槽133具有于该第一方向上的相对的第五端1331和第六端1332,于该第一状态时,弹簧螺丝 14与第五端1331配合,于该第二状态时,弹簧螺丝14与第六端1332配合,但不以此为限。于其它实施例中,第二导槽133于该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可以更长,使得于该第一状态和/或该第二状态时,弹簧螺丝14与第二导槽133配合但不与第二导槽133的端部配合,具体由设计人员根据实际请客而定,在此不再赘述。[〇〇44]进一步的,夹持元件12上设置有第三导槽123,第三导槽123沿第二方向设置,弹簧螺丝14藉由第三导槽123穿设夹持元件12,且第三导槽123用以提供夹持元件12仅相对基座 11、移动结构13和弹簧螺丝14沿该第二方向移动的空间,使得夹持元件12沿该第二方向向第一元件2移动,即第三导槽123在导引夹持元件12相对基座11、移动结构13和弹簧螺丝14 沿该第二方向移动的同时限制了导引夹持元件12相对基座11、移动结构13和弹簧螺丝14沿其它方向(除该第二方向以外的其它方向)移动。具体而言,第三导槽123的宽度与螺丝142 的杆部的直径相匹配,第三导槽123沿该第二方向设置,且第三导槽123具有于该第二方向上的相对的第七端1231和第八端1232,第七端1231较第八端1232靠近抵顶部121,于该第一状态时,弹簧螺丝14与第七端1231配合,于该第二状态时,弹簧螺丝14与第八端1232配合, 但不以此为限。于其它实施例中,第三导槽123于该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可以更长,使得于该第一状态和/或该第二状态时,弹簧螺丝14与第二导槽133配合但不与第二导槽123的端部配合,具体由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此不再赘述。较佳的,该第二方向为夹持元件 12向第一元件2移动的最短路径所在的方向,以图1中位于上方的夹持元件12为例,则该第二方向为该Z轴负方向,以图1中位于下方的夹持元件12为例,则该第二方向为该Z轴正方向,本实施例中,该第二方向垂直于该镜头模组的光轴,进一步的,该第一方向垂直于该第二方向。
[0045]进一步的,如图1至图7所示,弹簧141的弹力作用方向为第三方向,以使夹持元件 12沿该第三方向抵顶凸台21,其中,该第三方向垂直于该第一方向和该第二方向,本实施例中,该第三方向为该Y轴方向,即该第三方向平行于该镜头模组的光轴。
[0046]进一步的,如图7所示,当移动结构13相对基座11沿与该第一方向移动,夹持元件12向靠近第一元件2的方向移动,使得快拆结构100由该第一状态变为该第二状态;当移动结构13相对基座11沿与该第一方向相反的第四方向(如图5中F2方向)移动,夹持元件12相对基座11和移动结构13向与该第二方向相反的第四方向(以图1中位于上方的夹持元件为例,则该第四方向为Z轴正方向,以图1中位于下方的夹持元件为例,则该第四方向为Z轴负方向)移动,以远离第一元件2,使得快拆结构100由该第二状态变为该第一状态。如此,当需要安装第一元件2时,沿该第一方向移动移动结构12,使夹持元件13与凸台21相抵顶,实现第一元件2的固定;当需要拆卸第一元件2时,沿与该第一方向相反的该第四方向移动移动结构12,使夹持元件13与凸台21相分离,从而可取下第一元件2,实现拆卸第一元件2。[〇〇47]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于该第一状态时,凸台21于该第一平面的投影与抵顶部121 于第一平面的投影不接触,即相互脱离,从而实现第一元件2的可拆卸;如图7所示,于该第二状态时,凸台21于该第一平面的投影与抵顶部121于该第一平面的投影全部重叠或者部分重叠,以使抵顶部121抵顶凸台21,实现第一元件2的固定,其中,该第一平面垂直于该弹簧提供的弹力的方向,进一步的,弹簧141提供的弹力方向例如为该Y轴方向,该第一平面例如为该X轴和该Z轴所在的平面。进一步的,抵顶部121具有第一表面1211,凸台21具有第二表面211,于该第二状态时,第一表面1211和第二表面211相贴合,以实现抵顶部121抵顶凸台21 (如图7所示);于该第一状态时,第一表面1211和第二表面211不相接触,实现抵顶部 121与凸台21相分离(如图6所示)。[〇〇48] 进一步的,移动结构13具有第一边缘132,于该第一状态时,抵顶部121不凸出第一边缘132,以与凸台21相脱离,于该第二状态时,抵顶部121凸出第一边缘132,以抵顶凸台 21。当然,于其它实施例中,于该第一状态时,抵顶部121亦凸出第一边缘132,但于该第一状态时,抵顶部132凸出第一边缘132的部分少于于该第二状态时抵顶部132凸出第一边缘132 的部分,具体由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此不再赘述。
[0049]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快拆结构100包括两个弹簧螺丝14,两个弹簧螺丝 14的第二端144分别依次穿过同一夹持元件12和移动结构13并固定于基座11,以提高快拆结构100的稳定性的同时可以使夹持元件12更加稳固的与第一元件2配合,提高安装后第一元件2的稳定性。较佳的,两个弹簧螺丝14对称和/或者均匀分布,例如两个弹簧螺丝14分别位于第一导槽122的相对的两侧,以使夹持元件12受力均匀,进而使第一元件2受力均匀,进一步提高安装后第一元件2的稳定性,但不以此为限,具体由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于其它实施例中,快拆结构100还可以包括三个、四个、甚至更多弹簧螺丝14,三个、四个、甚至更多的弹簧螺丝14同时穿过同一夹持元件12,且三个、四个、甚至更多的弹簧螺丝14与第一结构件的位置设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以三个弹簧螺丝14例如,三个弹簧螺丝14例如可以于该第一方向排成一排,第一结构件设置于该三个弹簧螺丝 14的上方或者下方,具体由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此不再赘述。
[0050]请继续参照图1至图5所示,快拆结构100包括两个夹持元件12,两个夹持元件12的结构相同且相对设置,以与第一元件2的相对的两侧相配合,提高第一元件2的稳固性。进一步的,两个夹持元件12对应的基座11和移动结构13可以是单独设置,即分体式设置,亦可以是一体形成,例如,基座11和移动结构13为圆环状,两个夹持元件12设置于圆环上,且设置于圆环的相对的位置。较佳的,为了提高稳定性,移动结构13上不与夹持元件12配合的位置处还设置有两个第四导槽134,该两个第四导槽134相对设置,且该两个第四导槽134沿该第一方向设置,对应的,基座11上设置有定位柱111,定位柱111与第四导槽134相配合,且第四导槽134提供定位柱111相对动结构13沿该第一方向移动的空间,但不以此为限,具体由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此不再赘述。相对应的,第一元件2具有至少两个凸台21,以与两个夹持元件12相配合,且该至少两个凸台21可以是间隔设置,亦可以是封闭设置(例如圆周形封闭凸台21),且无论是间隔设置还是封闭设置,本发明快拆结构100都可以与凸台21 配合,实现快速拆卸和组装,因此,进一步提高了本发明通用性,具体由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此不再赘述。[〇〇51]进一步的,为了便于操作,移动结构13上设置有把手135,以便于操作。进一步的, 还设置有定位结构136,以定位把手135的位置,进而限制移动结构1313的移动幅度,当快拆结构100处于该第二状态时,把手135与定位结构136相接触,以藉由把手135限制移动结构 13继续相对基座11、夹持元件12和弹簧螺丝14沿第一方向移动,避免快拆结构100损坏,以保护快拆结构100,但不以此为限,具体由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此不再赘述。 [〇〇52]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以移动结构13设置于基座11和夹持元件12之间,而于实际应用中,夹持元件12亦可以设置于基座11和移动结构13之间,亦能实现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技术效果,具体由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此不再赘述。[〇〇53]综上,本发明通过操作移动结构来使快拆结构于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快速转换,以实现第一元件的快拆的拆卸和组装,且于组装状态时,快拆结构藉由弹性力抵顶第一元件,相较于刚性抵顶,本发明弹性抵顶不会对第一元件造成挤压或者损伤,并可以补正零件公差,以更好的固定第一元件。
[0054]于实际应用中,本发明图1至图7所示的快拆结构100可应用于投影装置中。本发明投影装置用于投射光线于投影屏幕上,供用户使用。该投影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快拆结构1〇〇、本体以及镜头模组,快拆结构1〇〇设置在该本体上以固定该镜头模组于该本体,当快拆结构100处于该第一状态时,快拆结构100的夹持元件12与该模组相脱离,以使该镜头模组可与该本体相分离,实现该镜头模组的快速拆卸;当快拆结构100处于该第二状态时,快拆结构100的夹持元件12与该镜头模组夹持,以固定该镜头模组于该本体上,实现该镜头模组的快速安装。较佳的,于该第二状态时,该第一部位于该夹持元件和该本体之间,但不以此为限。因此,当需要将镜头模组自投影装置的本体上拆卸下来时,只需要通过操作移动结构来使快拆结构处于该第一状态,该快拆结构与该镜头模组分离实现镜头模组与该本体的分离;当需要将该镜头模组安装于该投影装置的本体上时,只需要通过操作移动结构来使快拆结构自该第一状态转换为该第二状态,即可藉由快拆结构与该镜头模组的相互抵顶实现该本体和该镜头模组的快速组装;且于组装状态时,快拆结构藉由弹性力抵顶该镜头模组,相较于刚性抵顶,本发明弹性抵顶不会对该镜头模组造成挤压或者损伤,不会对成像造成影响,并且,弹性抵顶可以补正零件公差,以更好的固定该镜头模组。
[0055]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发明的范例。 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快拆结构,用以固定第一元件,该第一元件具有第一部,其特征在于,该快拆结构包括: 基座; 夹持元件,包括抵顶部和第一结构件,该抵顶部用以与该第一部相配合; 移动结构,与夹持元件位于该基座的同侧,该移动结构具有第二结构件,该第二结构件与该第一结构件配合; 弹性部件,用以向该夹持元件提供弹性力; 其中,当施加第一方向的力使该移动结构相对该基座和该夹持元件沿该第一方向移动,该第一结构件随着该移动结构沿该第一方向移动,该第二结构件与该第一结构件配合使得该夹持元件相对该基座和该移动结构向靠近该第一部的方向移动,进而使得该快拆结构由第一状态变为第二状态,于该第一状态时,该抵顶部与该第一部相脱离,于该第二状态时,该抵顶部藉由该弹性部件的该弹力抵顶该第一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拆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结构件为第一导槽,该第一导槽具有相对的第三端和第四端,该第三端较该第四端靠近该抵顶部,使得该第一导槽不沿该第一方向设置,且该第二结构件为滑块,该滑块可于该第一导槽内沿该第一导槽滑动,于该第一状态时,该滑块与该第三端相配合,于该第二状态时,该滑块与该第四端相配合; 或者,该第一结构件为滑块,该第二结构件为第一导槽,该第一导槽具有相对的第三端和第四端,该第三端较该第四端远离该抵顶部,使得该第一导槽不沿该第一方向设置,该滑块可于该第一导槽内沿该第一导槽滑动,于该第一状态时,该滑块与该第三端相配合,于该第二状态时,该滑块与该第四端相配合。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拆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部件为弹簧螺丝,该弹簧螺丝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该第二端穿过该夹持元件和该移动结构并固定于该基座,且该弹簧螺丝包括弹簧,该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且该弹簧抵顶该夹持元件。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快拆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移动结构上设置有第二导槽,该弹簧螺丝藉由该第二导槽穿设该移动结构,且该第二导槽沿该第一方向设置,以提供该移动结构仅相对该基座、该夹持元件和该弹簧螺丝沿该第一方向移动的空间。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快拆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夹持元件设置有第三导槽,该弹簧螺丝藉由该第三导槽穿设该夹持元件,该第三导槽沿第二方向设置,以提供该夹持元件仅相对该基座、该移动结构和该弹簧螺丝沿该第二方向移动的空间,使得该加持元件沿该第二方向向该第一元件移动。6.如权利要求4或者5所述的快拆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簧的弹力作用方向为第三方向,以使该夹持元件沿该第三方向抵顶该第一部,其中,该第三方向垂直于该第一方向和该第二方向。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快拆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簧位于该第一端和该夹持元件之间,且该弹簧的两端分别抵顶该第三端和该夹持元件,以向该夹持元件提供弹力。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拆结构,其特征在于,当该移动结构相对该基座沿该第一方向移动,该夹持元件向靠近该第一元件的方向移动,使得该快拆结构由该第一状态变为该第二状态;当该移动结构相对该基座沿与该第一方向相反的第四方向移动,该夹持元件相对该基座和该移动结构向远离该第一元件的方向移动,使得该快拆结构由该第二状态变为该第一状态。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拆结构,其特征在于,于该第一状态时,该第一部于该第一平 面的投影与该抵顶部于第一平面的投影不接触,于该第二状态时,该第一部于该第一平面 的投影与该抵顶部于该第一平面的投影全部重叠或者部分重叠,其中,该第一平面垂直于 该弹簧的弹力作用方向。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拆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移动结构具有第一边缘,于该第一状 态时,该抵顶部不凸出该第一边缘,以与该第一部相脱离,于该第二状态时,该抵顶部凸出 该第一边缘,以抵顶该第一部。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拆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抵顶部具有第一表面,该第一部具有 第二表面,于该第二状态时,该第一表面和该第二表面相贴合,于该第一状态时,该第一表 面和该第二表面不相接触。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拆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槽为直线式。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拆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快拆结构包括两个夹持元件,该两个 夹持元件的结构相同且相对设置,以与该第一元件的相对的两侧相配合。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拆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元件为镜头模组。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快拆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方向为绕该镜头模组的光轴旋 转的方向,该第二方向垂于该光轴方向。16.—种投影装置,包括本体和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该投影装置还包括权利要求1-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快拆结构,其中该快拆结构设置在该本体上以与该镜头模组相配合, 当该快拆结构处于该第一状态时,该快拆结构的夹持元件与该镜头模组相脱离,以使该镜 头模组可与该本体相分离,当该快拆结构处于该第二状态时,该快拆结构的夹持元件与该 镜头模组夹持,以将该镜头模组固定于该本体上。
【文档编号】G03B21/14GK105974716SQ201610458847
【公开日】2016年9月28日
【申请日】2016年6月22日
【发明人】庄定颖, 萧启宏
【申请人】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 佳世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