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接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75164发布日期:2020-07-31 21:37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管接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用于连接移送流体的管,涉及一种管接头装置,在提高对管接头的气密性的同时,预测对管进行固定的螺母的紧固程度,使得防止因管连接的过度组装导致的破损。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管接头在各种产业领域执行将移送流体(液体或气体)所需的配管形态的管一端连接到其他构件,其中,供管连接的其他构件可以为另一管的一端,或是阀门、压力缸等通过管连接而移送流体的对象。

例如,如果考查以往韩国授权专利公报第10-1612064号,涉及一种管连接件,作为配管连接用,所述管连接件由螺母部、后端环箍、前端环箍及主体部构成,所述螺母部、后端环箍、前端环箍套于配管上,在所述配管的末端插入于主体部的卡槽的状态,所述螺母部与所述主体部螺合使用,所述管连接件还包括:引导固定件,所述引导固定件介于所述配管的末端与所述主体部的卡槽之间,在所述螺母部与所述主体部螺合时,使所述后端环箍与所述前端环箍借助于挤压而定位于所述配管的外周面;及密闭装置,所述密闭装置在所述后端环箍和所述前端环箍定位于所述配管后,在所述引导固定件在所述配管的末端与所述主体部的卡槽之间分离的状态下,以介于所述配管的末端与所述主体部的卡槽之间的方式安装,提高密闭力;所述螺母部形成有贯通外侧而使内部与外部连通的漏孔。

但是,以往暴露出需要改善的技术问题。

如果对此进行考查,在以往情况下,用于在管接头中固定管的螺母,通过螺合紧固而将管固定于装配对象的主体,而该螺母在操作者直接组装的过程中,无法预测螺母的适度紧固程度,依赖于操作者的感觉,因而如果螺母紧固不足,则成为流体流出的原因,如果螺母组装程度过度,则管接头破损,因而存在的问题是,必须使用测量螺母的适度紧固程度的间隙规,因而作业速度显著下降,具有准备间隙规的不便。

另外,在以往情况下,用于在管接头中固定管的螺母以单纯的螺合结构组装于装配对象物的主体,没有能够防止螺母松动的结构,因而对管进行固定的螺母会因振动等外力而松动,存在连结力显著下降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韩国授权专利公报第10-1612064号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旨在解决以往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管的结合状态下的气密性的管接头装置。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管接头装置,使得能够防止因螺母紧固不足导致的流体流出及因螺母过度紧固导致的管接头破损,使得能够在提高作业速度的同时,消除准备间隙规的不便。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管接头装置,使得能够防止对管进行固定的螺母因振动等外力而自行松动,提高螺母的连结力。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本发明可以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凸出形成有一个或其以上供管连接并移送流体的短节,在所述短节的外侧形成有用于螺母连结的公螺纹;螺母,所述螺母通过利用母螺纹而以螺旋旋转方式连结于所述主体的公螺纹的作用,在紧固所述短节的同时压迫固定所述管的外周面;及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以使所述管插入于所述短节的方式压入两者之间,与在所述短节上形成的插入槽大小对应地凸出的插入凸起实现过盈配合;在与所述管的一面接触的所述连接管外周面形成有防脱落槽,所述防脱落槽容纳所述管因压入而凸出的部分,防止所述管脱落。

所述防脱落槽可以在所述连接管的外周面沿圆周方向隔开形成多个。

在所述连接管的外周面可以形成有: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面的直径沿所述管插入的方向扩大;变曲面,所述变曲面在所述第一倾斜面的端部平行地延长;及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二倾斜面的直径在所述变曲面的端部沿所述管插入的方向减小;所述防脱落槽从所述变曲面结束的地点起,沿所述第二倾斜面形成。

在所述螺母中,可以在向所述短节侧相向的端部凸出形成有第一凸起,

可以还包括接合件,所述接合件配备于所述主体与螺母之间,在与所述第一凸起对应的位置凸出形成有第二凸起,使得能够在所述螺母组装过程中,利用所述第一凸起接触第二凸起而发生的摩擦音,预测所述螺母的适度紧固程度。

所述接合件可以还包括弹性部,所述弹性部向所述第二凸起侧贯通形成有隔开孔,并且使所述第二凸起在空间上隔开并进行弹性支撑,在所述第二凸起凸出形成的部分,所述弹性部以带状形态的区间配备,利用所述弹性部,在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二凸起接触的情况下,由于所述第二凸起利用弹力而移动的作用,每当所述螺母进行螺旋旋转时,所述第二凸起连续碰撞所述第一凸起而产生摩擦音。

所述接合件可以还包括挂接凸出部,所述挂接凸出部配备于支撑所述螺母端部的支撑部侧方,在与配备于所述螺母连结侧外周的第一挂接棱对应的位置凸出形成有第一卡棱,如果所述螺母组装于所述主体,则所述第一卡棱在挂接于所述第一挂接棱的同时强制固定,使得所述螺母不松动。

所述接合件可以还包括结合部,所述结合部插入结合于所述主体与所述螺母之间,与在插入结合部分的所述主体上形成的挂接槽对应,向内侧凸出形成有第二卡棱,利用所述第二卡棱挂接于所述挂接槽的作用,将所述接合件固定得不从所述主体脱离。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高管的结合状态下的气密性。

另外,根据本发明,使得能够防止因螺母紧固不足导致的流体流出及因螺母过度紧固导致的管接头破损,能够在提高作业速度的同时,消除准备间隙规的不便。

另外,根据本发明,使得能够防止对管进行固定的螺母因振动等外力而自行松动,提高螺母的连结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管接头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管接头装置的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管接头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管接头装置的连接管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管接头装置的连接管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以下以附图为参考而详细描述的实施例,可以理解本发明的管接头装置的特征。

另一方面,在说明实施例方面,对于在本发明所属或非所属的技术领域公知并广泛使用的构成要素,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这是为了在省略不必要说明的同时,更明确地传达本发明的要旨。

图1至图4是为了说明本发明各实施例的管接头装置而图示的图。

如果概略地考查这种管接头装置1,包括:主体100,所述主体100凸出形成有一个或其以上的短节120;螺母200,所述螺母200在紧固短节120的同时压迫固定管10的外周面;接合件300,所述接合件300使得预测螺母200的适度紧固程度。

第一实施例的管接头装置的各部构成作为本发明的基本构成,下面以图1至图3为参考进行具体说明。图1为管接头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管接头装置的剖面图,图3为管接头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首先,所述主体100凸出形成有供管10连接并移送流体的一个或其以上的短节120,在所述短节120的外侧形成有用于螺母200连结的公螺纹122,所述主体100由相互连接一个以上管10的短管本体110a或阀门本体110b构成。

本发明基本实施例的主体100由短管本体110a、阀门本体110b、短节120、连接管130构成。

例如,所述主体100还包括选择性形成短管本体110a或阀门本体110b中某一者,其中,所述短管本体110a将一个以上的管10相互连接,执行管连接,所述阀门本体110b供一个以上的管10连接,供应流体,执行阀门功能。

所述短管本体110a在内部贯通形成有移送流体的通路111,所述通路111与后述短节120的管路121延长连接,因而通过所述短节120连接的管10的流体经短管本体110a的通路111进行移动。

此时,所述短管本体110a用于转换流体的移动方向,或用于延长移送流体的管10。

所述阀门本体110b形成有供流体流入内部的入口112a、供流入所述入口112a的流体排出的出口112b,所述入口112a及出口112b与后述短节120的管路121连接,因而通过所述短节120连接的管10的流体经阀门本体110b的入口112a,排出到出口112b并进行移动。

此时,所述阀门本体110b为了控制上述从入口112a向出口112b移动的流体的流动,在上部配备阀门结构,该阀门结构为截止阀、闸阀、蝶阀、膜板阀等。

另外,所述主体100还包括短节120,所述短节120在所述短管本体110a或阀门本体110b的侧方选择性地凸出形成一个以上,管10在所述短节120凸出形成的内侧连接,在所述短节120外侧形成有供螺母200连结的公螺纹122。

所述短节120在主体100的侧方,以中空管形态一体地凸出形成,在内侧连接管10并贯通形成有管路121,以便流体流动,所述管路121与所述短管本体110a的通路111或阀门本体110b的入口112a、出口112b连接。

在所述管路121的内侧,在所述通路111或入口112a、出口112b的边界部分侧,以环形态的槽形成插入槽123,在所述管路121的内侧外端,以扩张的管形态形成有第一倾斜面124。

此时,所述短节120在外周形成有公螺纹122,优选所述公螺纹122的螺纹为以29°~30°角度形成的梯形螺纹。

如果以梯形螺纹形成所述公螺纹,则可以向螺母200与短节120组装部分的轴方向传递强的力,最大限度确保螺母200进行紧固的力,通过强力紧固,防止螺母200因振动等外力而松动。

而且,所述短节120在所述短管本体110a或阀门本体110b的边界侧外周,配备有供后述的接合件300以插入结合方式安放的安放部125,在所述安放部125的边缘,在与所述接合件300的第二卡棱311对应的位置,等间隔形成有一个以上的挂接槽125a。

此时,所述安放部125在螺母200适度紧固程度的位置形成,使得可以利用接合件300执行紧固程度预测。

其中,所述主体100还包括连接管130,所述连接管130利用插入凸起131插入结合于在管路121内侧形成的插入槽123并以能分离的方式组装于短节120内侧,在使管10插入于向所组装部分的另一侧凸出的连接部132的同时,将管10连接于所述短节120。

所述连接管130为中空的管形态,以相对于所述管路121直径可以诱导过盈配合的程度的大小形成,在所述连接管130的一端,配备有与所述插入槽123大小对应并以环形态凸出的插入凸起131,因而所述插入凸起131以过盈配合形态与插入槽123相互结合并保持气密。

在所述连接管130的插入凸起131另一侧方向,在外周面上形成有与所述短节倾斜面124对应的第二倾斜面133,使得能够将管10以面接触方式压迫于向管路121内侧外端扩张的倾斜形态的短节倾斜面124,所述第二倾斜面133大于管10内径地扩张形成,诱导对管10的过盈配合。

所述连接部132形成得与插入凸起131具有边界形态的卡棱,使得管10插入到所述插入凸起131与连接部132之间的边界卡棱便不再插入而固定。

此时,所述连接管130最初从主体100分离,在将管10的一端部通过过盈配合而结合于所述连接管130的连接部132并固定的状态下,在将分离状态的连接管130插入于所述管路121的同时,利用插入槽123与插入凸起131的过盈配合结构,将所述连接管130连接于主体100的短节120。

因此,本发明如果利用所述连接管130,将管10连接于短节120,则借助于所述第二倾斜面133,管10的侧壁以面接触形态贴紧短节倾斜面124并高效保持管10气密,同时,进一步提高后述螺母200压迫力引起的固定性,而且,通过以能拆解方式组装于主体100的短节120的连接管130,可以简便地进行管10的连接。

而且,所述螺母200通过利用母螺纹210而以螺旋旋转方式连结于所述主体100的公螺纹122的作用,在紧固所述短节120的同时压迫固定所述管10的外周面,在与所述短节120侧相向的端部凸出形成有第一凸起231,用棱角压迫连接于主体100短节120的管10的外周一侧,利用这种作用发挥对管10的固定功能。

本发明基本实施例的螺母200由母螺纹210、加压凸出部220、第一挂接棱230、第二挂接棱240构成。

例如,所述螺母200为了螺合于主体100的公螺纹122,还包括在内部以贯通孔形态形成有螺纹的所述母螺纹210。

所述母螺纹210在螺母200的结合于主体100的一侧内部形成有螺纹,所述母螺纹210以与公螺纹122对应的形态构成。

此时,所述母螺纹210与所述公螺纹122对应,因而优选以具有29°~30°螺纹角度的梯形螺纹形成。

另外,所述螺母200还包括加压凸出部220,所述加压凸出部220向母螺纹210的另一侧凸出并压迫所述管10的外周一侧,发挥固定功能。

所述加压凸出部220在母螺纹210的另一侧向内侧凸出形成,凸出长度使得能够稳定地固定所述管10程度的压力进行作用。

此时,所述加压凸出部220在所述螺母200利用公螺纹122连结于主体100的母螺纹210的过程中,借助于螺母200进行紧固的力,压迫连接于所述短节120的管10的外周并使管10固定。

另外,所述螺母200还包括:第一挂接棱230,所述第一挂接棱230在连结于主体100侧的外周凸出形成;及第二挂接棱240,所述第二挂接棱240从所述第一挂接棱230隔开任意间隔凸出形成。

所述第一挂接棱230以具有卡棱的方式,在螺母200连结于主体100的侧端外侧一体凸出形成,在螺母200适度紧固地连结的地点,诱导后述接合件300的挂接凸出部340挂接于所述第一挂接棱230,从而提供对螺母200的强制固定功能。

所述第二挂接棱240以具有卡棱的方式,在螺母200的外周上,在邻接所述第一挂接棱230的位置,隔开任意间隔凸出形成,在螺母200连结于主体100且后述接合件300的挂接凸出部340挂接于所述第一挂接棱230的情况下,如果将螺母200过度组装,则接合件300的挂接凸出部340挂接于所述第二挂接棱240的卡棱,使得无法过度组装,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强行紧固,则可以识别出所述挂接凸出部340越过第二挂接棱240的外形变形,执行防止过度组装的功能。

而且,在所述螺母200的连结侧侧面,按等间隔凸出形成有多个第一凸起231。

而且,所述接合件300配备于所述主体100与螺母200之间,且在与所述第一凸起231对应的位置凸出形成有第二凸起322,在所述螺母200组装过程中,利用所述第一凸起231接触第二凸起322而产生的摩擦音,使得可以预测螺母200的适度紧固程度。

本发明基本实施例的接合件300由结合部310、支撑部320、弹性部330、挂接凸出部340构成。

例如,所述接合件300还包括结合部310,所述结合部310插入结合于主体100与螺母200之间,与在如此插入结合部分的主体100上形成的挂接槽125a对应,向内侧凸出形成有第二卡棱311,利用所述第二卡棱311挂接于挂接槽125a的作用,固定接合件300而使得无法从主体100脱离。

所述结合部310以与在主体100的短节120边界配备的安放部125的直径对应的环形状的板制作,通过插入结合而加装于所述安放部125,在所述结合部310内侧,在与在所述安放部125形成的挂接槽125a对应的位置,凸出形成有第二卡棱311,所述第二卡棱311向与接合件300结合方向相反方向具有卡棱。

另外,所述接合件300还包括支撑部320,所述支撑部320在结合部310的一侧方以扩张的板形成,支撑所述螺母200的连结侧端部。

所述支撑部320从结合部310的一侧方,以一体延长并扩张的环形态的板形成,所述支撑部320的侧部对螺母200的连结侧端部进行支撑,从而使得螺母200在适度紧固状态下不再紧固而被固定。

而且,在所述支撑部320支撑螺母200的侧面,在与所述螺母200的第一凸起231对应的位置,凸出形成有一个或其以上的第二凸起322,所述第二凸起322优选在支撑部320的侧面,按等间隔配备2个第二凸起322。

另外,所述接合件300还包括弹性部330,所述弹性部330向第二凸起322侧贯通形成有隔开孔321,并且使所述第二凸起322在空间上隔开并进行弹性支撑,在所述第二凸起322凸出形成的部分,所述弹性部以带状形态的区间配备。

所述弹性部330是通过隔开孔321而将第二凸起322形成侧的支撑部320一部分贯通,而形成有所述第二凸起322的支撑部320其余一部分以板状保留,如此配备的区间即为弹性部330。

此时,所述弹性部330具有像合成树脂一样的材质特性,因而进行弹力作用。

其中,在螺母200组装于主体100的过程中,接合件300结合于螺母200在所述主体100适度紧固程度的位置,利用接合件300的弹性部330,在第一凸起231与第二凸起322接触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凸起322利用弹力进行移动,通过这种作用,每当螺母200螺旋旋转,第二凸起322连续碰撞所述第一凸起231而产生摩擦音,因而使用者可以通过声音确认螺母200连结为适度紧固程度。

因此,本发明在螺母200组装于主体100的过程中,利用由接合件300产生的摩擦音,预测螺母200的适度紧固程度,因而防止因螺母200紧固不足导致的流体流出及因螺母200过度紧固导致的管接头破损,不需要使用测量螺母200紧固程度的作为另外工具的间隙规等,因而提高作业速度,消除准备间隙规的不便。

另外,所述接合件300还包括挂接凸出部340,所述挂接凸出部340配备于支撑螺母200端部的支撑部320侧方,在与配备于所述螺母200连结侧外周的第一挂接棱230对应的位置凸出形成有第一卡棱341,如果所述螺母200组装于所述主体100,则所述第一卡棱341在挂接于第一挂接棱230的同时强制固定,使得螺母200不松动。

所述挂接凸出部340在支撑部320的支撑螺母200一侧的侧面,以向内侧凸出有第一卡棱341的一体型板形成,所述第一卡棱341对应于可以挂接于螺母200第一挂接棱230的程度的位置而形成,该挂接凸出部340的形成位置是螺母200适度紧固连结的位置。

此时,所述第一卡棱341在螺母200的结合方向侧具有卡棱,在其另一端具有倾斜面,以便容易地越过第一挂接棱230实现挂接。

因此,本发明在螺母200连结于主体100的过程中,如果螺母200以适度紧固程度连结,则所述接合件300的挂接凸出部340挂接于螺母200的第一挂接棱230并提供固定力,因此,能够将螺合于主体100的螺母200强制固定,防止固定管10的螺母200因振动等外力而自行松动,提高螺母200的连结力。

另一方面,作为本发明的又一构成,以图4及图5为参考,具体说明第二实施例的管接头装置的各部构成。图4是管接头装置中的连接管的立体图,图5是连接管的剖面图。

根据第二实施例,在以前述结构构成的管接头装置1中,在所述连接管130的外周面形成有:第一倾斜面135,所述第一倾斜面135的直径沿所述管10插入的方向扩大;变曲面134,所述变曲面134在所述第一倾斜面135的端部平行地延长;及第二倾斜面133,所述第二倾斜面133的直径在所述变曲面134的端部沿所述管10插入的方向减小。因此,所述管10的前端部越过第一倾斜面135,沿第二倾斜面133接触并可以稳定地固定。

另一方面,在第二倾斜面133上形成有防脱落槽136,所述防脱落槽136可以从变曲面134结束的地点起,沿第二倾斜面133形成。在该部分形成所述防脱落槽136,是为了在管10的前端部在变曲面134变更方向的地点,容纳因管10的压入而凸出的部分,使得防止管10脱离。所述管10的前端部在进行了热加工的状态下插入的过程中,接触面会因结合力而被挤压。此时,所述管10因压入而凸出的部分如果容纳于防脱落槽136,则可以防止管10向相反方向脱落。

另外,所述防脱落槽136可以在连接管130的外周面,沿圆周方向隔开形成有多个。在所述防脱落槽136沿圆周方向,以带形状形成的情况下,存在管10的压入部分过度凸出导致位置错位的问题,但如果如上所述隔开形成多个,则管10的位置不错位,只有一部分凸出,使得可以有效防止管10脱落。所述防脱落槽136的个数、深度、长度等,可以根据管接头装置的设计规格而多样地形成。

所述防脱落槽136也可以执行用于从模具取出所需的挂接功能。所述防脱落槽136在第二倾斜面133的任意位置,在外周边缘注塑成型为圆形槽的过程,在连接管130上形成,连接管130注塑成型完成后,在所述防脱落槽136中插入挂接用于取出注塑件的另外的取出构件,将连接管130从模具取出,借助于与这种作用,模具与连接管130的分离简便,通过所述防脱落槽136,可以针对利用注塑成型装置制作连接管130,实现自动化工序,适合大量生产。

以上参照本发明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只要是相应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便会理解,在不超出下述发明权利要求书记载的本发明的思想及领域的范围内,可以多样地修订及变更本发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