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气流调节的三通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35360发布日期:2020-07-29 02:45阅读:50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气流调节的三通接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风管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气流调节的三通接头。



背景技术:

在楼宇建设中通风系统是需要合理设计的一重要部分。在给多层建筑之间铺设通风管道,通常气流从低楼层流动到高楼层过程中,由于在高海拔处气压低,低海拔气压高的分布原理,因此在低楼层与高楼层之间存在压差,该压差使气流从下至上流动,但是在每层楼之间缺乏简易、稳定的气流调节装置,使气流可以分流不同的流量至不同楼层之间,因此该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气流调节的三通接头。

一种用于气流调节的三通接头,包括固定部和调节部,所述固定部为中空结构,所述固定部包括第一接头、第二接头和第三接头,所述第一接头、第二接头和第三接头为中空管状结构,且所述第一接头、第二接头和第三接头之间相互连通,所述固定部上还开设有固定孔,且所述固定部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上开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与所述固定孔的连接线位于所述第一接头、第二接头和第三接头连通区域的交汇区;

所述调节部包括卡持部、挡片、连接轴和调节机构,所述卡持部、挡片、连接轴和调节机构固定连接;所述卡持部设置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挡片设置于所述固定部内,且位于所述第一接头、第二接头和第三接头连通区域的交汇区,用于调节气流在所述第一接头、第二接头和第三接头之间的流量;所述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固定部外部区域,用于调节所述挡片的旋转角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接头、第二接头和第三接头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卡持部、挡片、连接轴和调节机构依次设置。

优选地,在所述固定部的外壁面,且在所述固定孔处外设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中心区域与所述固定孔连通,所述第二凸台外周面设置有外螺纹。

优选地,所述三通接头还包括一固定盖,所述固定盖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配合连接的内螺纹。

优选地,所述固定盖中心开设有一容置孔,所述容置孔用于所述连接轴穿过。

优选地,所述连接轴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二端部直径小于所述第一端部直径,且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调节机构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之间形成一环形平面,所述三通接头还包括一固定盖,所述固定盖上开设有一容置孔,所述容置孔孔径大于所述第二端部直径,且小于所述第一端部直径,所述环形平面用于与所述固定盖抵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通过在三通管的第一接头、第二接头和第三接头所连通的区域设置挡片,并且通过调节机构可以调节挡片的旋转角度,从而达到调节气流流经第一接头、第二接头和第三接头的流量,达到气流调节的目的,有效解决了不同垂直高度楼层之间通风问题;与传统流量调节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气流调节的三通接头结构简单,调节效果好,并且为纯机械结构其稳定性较强,同时制造成本低廉,可以广泛应用于现代建筑的通风管路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固定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调节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固定部与调节部装配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0-固定部,101-第一接头,102-第二接头,103-第三接头,104-第一凸台,1041-容置槽,105-第二凸台,106-连通孔,20-调节部,201-卡持部,202-挡片,203-连接轴,2031-第一端部,2032-第二端部,204-调节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固定部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气流调节的三通接头,包括固定部10,所述固定部10为中空结构,所述固定部10包括第一接头101、第二接头102和第三接头103,所述第一接头101、第二接头102和第三接头103为中空管状结构,且所述第一接头101、第二接头102和第三接头103之间相互连通,且所述固定部10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凸台104,所述第一凸台104上开设有容置槽1041,所述容置槽1041与所述固定孔的连接线位于所述第一接头101、第二接头102和第三接头103连通区域的交汇区;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接头101、第二接头102和第三接头103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部10上还开设有固定孔,在所述固定部10的外壁面,且在所述固定孔处外设有第二凸台105,所述第二凸台105中心区域与所述固定孔连通,所述第二凸台105外周面设置有外螺纹。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调节部20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气流调节的三通接头,还包括调节部20,所述调节部20包括卡持部201、挡片202、连接轴203和调节机构204,所述卡持部201、挡片202、连接轴203和调节机构204固定连接;所述卡持部201设置于所述容置槽1041内;所述挡片202设置于所述固定部10内,且位于所述第一接头101、第二接头102和第三接头103连通区域的交汇区,用于调节气流在所述第一接头101、第二接头102和第三接头103之间的流量;所述调节机构204设置于所述固定部10外部区域,用于调节所述挡片202的旋转角度。进一步的,所述卡持部201、挡片202、连接轴203和调节机构204依次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轴203包括第一端部2031和第二端部2032,所述第二端部2032直径小于所述第一端部2031直径,且所述第二端部2032与所述调节机构204固定连接。

再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部2031与所述第二端部2032之间形成一环形平面,所述三通接头还包括一固定盖,所述固定盖上开设有一容置孔,所述容置孔孔径大于所述第二端部2032直径,且小于所述第一端部2031直径,所述环形平面用于与所述固定盖抵持。其中,盖体如图3所示,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固定部10与调节部20装配结构示意图。所述固定盖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配合连接的内螺纹。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盖中心开设有一容置孔,所述容置孔用于所述连接轴203穿过。

工作原理:

当需要进行第一接头101、第二接头102和第三接头103之间的气流调节时,通过旋转位于固定部10外侧的调节机构204,由于调节机构204与位于固定部10内部的挡片202固定连接,因此当旋转调节机构204时会带动挡片202旋转,挡片202旋转时固定部10内部的连通区域气流流通截面积发生变化,因此可以达到调节第一接头101、第二接头102和第三接头103之间气流流量和气流方向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通过在三通管的第一接头、第二接头和第三接头所连通的区域设置挡片,并且通过调节机构可以调节挡片的旋转角度,从而达到调节气流流经第一接头、第二接头和第三接头的流量,达到气流调节的目的,有效解决了不同垂直高度楼层之间通风问题;与传统流量调节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气流调节的三通接头结构简单,调节效果好,并且为纯机械结构其稳定性较强,同时制造成本低廉,可以广泛应用于现代建筑的通风管路中。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