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流阀以及具有其的净水饮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35718发布日期:2020-10-28 11:25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平流阀以及具有其的净水饮水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水系统领域,具体是一种平流阀以及具有其的净水饮水机。



背景技术:

净水机可以把自来水通过超滤滤芯、ro膜过滤过滤后得到供人们饮用,常规的净水机其供水流量一般为1-1.5l/min。

饮水机能够把水加热成温水或开水供人们饮用,由于饮水机的加热功率相对恒定,因而,在加热成温水或开水时,需要通过调节阀或者水泵调节对加热元件的供水水流,常规的饮水机,其供水流量一般为0.3-0.6l/min。

由于常规的净水机供水流量远远大于常规饮水机的供水流量,因而常规的饮水机不适宜直接通过管路与常规的净水机直接连接,否则容易出现爆管、漏水等事故发生。现有技术中,把两者连接时,一般会在饮水机上设置水箱,以降低供水流量,采用设置水箱的方案时,会使饮水机的整机体积变得更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平流阀,其能够把净水装置与加热装置连接,并且净水装置向加热装置供水时,其能够把多余的净水回流至净水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平流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上设有原水进水端、限压出水端、配流进水端和配流出水端;

所述阀体内设有用于连接原水进水端、限压出水端的限压腔、用于连接配流进水端和配流出水端的配流腔,所述配流腔上设有平流出水端,限压腔上设有平流回水端,所述平流出水端与平流回水端上设有用于限制水从平流出水端流向平流回水端的单向阀组件;

所述限压腔上设有限压装置,所述限压装置常开以导通原水进水端与限压腔,限压装置可逐渐关闭以逐渐减小或截断原水进水端向限压腔提供的供水压力;

所述配流进水端和配流出水端之间设有配流装置,所述配流装置常关使配流进水端与配流出水端、平流出水端截断;

所述配流出水端负压吸水时,配流装置打开,所述配流进水端的供水压力等于配流出水端的出水压力,配流进水端通过配流装置与配流出水端连通、向配流出水端供水,所述配流进水端的供水压力大于配流出水端的出水压力,配流进水端通过配流装置与配流出水端连通、向配流出水端供水,同时配流进水端通过配流装置依次向平流出水端、平流回水端、限压腔供水,所述原水进水端、平流回水端共同通过限压腔汇流后向限压出水端供水,该供水压力大于限压出水端的所需供水压力时,限压装置逐渐关闭,以逐渐减少原水进水端向限压腔提供的供水压力、直至限压腔汇流后向限压出水端的供水压力与汇流出水端的限压出水端的所需供水压力相同。

所述限压装置包括限压阀杆、感压隔膜、限压阀口密封圈以及限压复位装置;

所述限压阀杆活动安装在限压腔内,其中部以及尾部设有用于与原水进水端、限压腔连通的限压阀杆水槽,所述感压隔膜密封安装在限压阀杆的头部以及阀体之间,感压隔膜的内侧面构成限压腔的内壁面,所述限压阀口密封圈安装在阀体内并靠近限压阀杆的尾部,所述限压阀杆的尾部形成用于导通或截断限压阀杆水槽与限压腔的限压阀口,限压复位装置抵靠设置在感压隔膜的外侧面;

所述限压复位装置展开使限压阀杆向其尾部方向移动从而令限压阀口远离限压阀口密封圈,以导通限压阀杆水槽与限压腔,所述原水进水端、平流回水端共同通过限压腔汇流后向限压出水端供水,该供水压力大于限压出水端的所需供水压力时,感压隔膜受压并压缩限压复位装置,使限压阀杆向其头部方向移动从而令限压阀口向限压阀口密封圈逐渐靠近或抵靠,以逐渐减少限压阀杆水槽与限压腔的导通面积或使限压阀杆水槽与限压腔截断。

所述阀体内设有用于使限压阀杆的头部与限压腔形成密封的限压杆密封圈;所述阀体上盖接有阀盖,感压隔膜的外沿部密封盖接在限压阀主体与阀盖之间,感压隔膜内侧面的中部通过限压阀杆连接支架与限压阀杆的头部连接,阀盖上设有与外界连通的通气孔。

所述限压复位装置为限压复位弹簧,所述感压隔膜的外侧面设有限压复位导向架,所述限压复位弹簧分别抵靠在阀盖以及限压复位导向架之间。

所述配流进水端与尾端的配流腔连通,配流出水端与首端的配流腔连通,配流装置设置在首端的配流腔、尾端的配流腔之间,所述配流装置包括分流腔、分流隔膜、分流阀杆、分流阀口密封圈、分流阀杆密封圈以及分流复位装置;

所述分流腔设置在阀体内与配流腔相互隔开,分流腔与平流出水端连通,所述分流阀杆的首端、中部、尾端两端分别活动安装在首端的配流腔、分流腔、尾端的配流腔内,所述分流隔膜安装在分流阀杆的首端以及阀体之间,分流隔膜的内侧面构成首端的配流腔的内壁面,分流隔膜的外侧面与外界大气连通,所述分流阀杆密封圈安装在阀体或首端的配流腔内,所述分流阀杆的首端设有用于连通分流腔、首端的配流腔的第一分流槽,第一分流槽与分流阀杆密封圈靠近或分离使首端的配流腔与分流腔导通或截断;

所述分流阀口密封圈安装在尾端的配流腔内并靠近分流阀杆的尾端,所述分流阀杆的中部设有用于连通分流腔、尾端的配流腔的第二分流槽,分流阀杆的尾端形成分流阀口,分流阀口与分流阀口密封圈分离或抵靠使第二分流槽与尾端的配流腔导通或截断,分流复位装置抵靠设置在分流阀杆的尾端与阀体之间;

所述配流出水端、首端的配流腔存在负压吸水时,分流隔膜内缩驱动分流阀杆向正方向移动并压缩分流复位装置,第一分流槽与分流阀杆密封圈靠近使首端的配流腔与分流腔导通,同时分流阀口与分流阀口密封圈分离使第二分流槽与尾端的配流腔导通,继而配流进水端通过配流腔分别与平流出水端、配流出水端导通,所述配流进水端的供水压力等于配流出水端的出水压力,配流进水端通过配流腔与配流出水端连通、向配流出水端供水,所述配流进水端的供水压力大于配流出水端的出水压力,配流进水端通过配流腔与配流出水端连通、向配流出水端供水,同时配流进水端通过配流腔向平流出水端供水;所述配流出水端、首端的配流腔停止负压吸水时,分流复位装置复位驱动分流阀杆向反方向移动,第一分流槽与分流阀杆密封圈分离使首端的配流腔与分流腔截断,同时分流阀口与分流阀口密封圈抵靠密封使第二分流槽与配流腔截断,继而配流进水端分别与配流出水端、平流出水端截断。

所述阀体上盖接有阀盖,分流隔膜的外沿部密封盖接在阀体与阀盖之间,阀盖上设有与外界连通的通孔;所述分流隔膜内侧面的中部通过分流阀杆连接支架与分流阀杆的首端连接,所述分流阀杆连接支架至少包裹住分流阀杆的首端;所述分流复位装置为分流复位弹簧,其分别抵靠设置在分流阀杆的尾端与阀体或尾端的配流腔的内壁之间。

所述单向阀组件包括密封设置在平流出水端与平流回水端之间的单向阀座,单向阀座上设有具有单向通道以及用于封闭或打开该单向通道的单向阀片、单向弹簧。

所述单向阀座或阀体上设有用于连通平流回水端与首端的配流腔的微孔通道。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净水饮水机,其能够把净水装置与加热装置连接,并且净水装置向加热装置供水时,其能够把多余的净水回流至净水装置。

一种净水饮水机,包括净水装置、加热装置、热水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前所述的平流阀,所述净水装置的进水端与平流阀的限压出水端连接、净水装置的出水端与平流阀的配流进水端连接,加热装置的进水端与平流阀的配流出水端连接,加热装置的出水端与热水出水装置的进水端连接。

所述净水饮水机还包括冷水出水装置,所述冷水出水装置的进水端连接在净水装置的出水端与平流阀的配流进水端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平流阀可以把净水装置与加热装置直接连接,其通过限压装置使限压腔汇流后的供水压力与限压出水端的供水压力相同,即限压装置根据平流回水端回流的进水压力控制原水进水端向限压腔提供的原水进水水压,令净水装置向加热装置供水时,其能够把多余的净水回流至净水装置。

平流阀把净水装置与加热装置连接后构成新型的净水饮水机,无需再设置水箱,减小整机体积,降低制造成本,净水装置向加热装置输出的多余的净水能够重新回流至净水装置,节约水源,经过净化的水重新回流至净水装置后,对净水装置的寿命影响极小,有效提高净水装置的滤芯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平流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净水饮水机的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第一实施例

参见图1,本平流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上设有用于与原水水源连接的原水进水端a、用于与净水装置100的进水端连接的限压出水端b、用于与净水装置100的出水端连接的配流进水端c和用于与饮水机加热装置200(具有水泵)的进水端连接的配流出水端d;

所述阀体内设有用于连接原水进水端a、限压出水端b的限压腔10、用于连接配流进水端c和配流出水端d的配流腔11,所述配流腔11上设有平流出水端e,限压腔10上设有平流回水端f,所述平流出水端e与平流回水端f上设有用于限制水从平流出水端e流向平流回水端f的单向阀组件;

所述限压腔10上设有限压装置,所述限压装置常开以导通原水进水端a与限压腔10,限压装置可逐渐关闭以逐渐减小或截断原水进水端a向限压腔10提供的供水压力;

所述配流进水端c和配流出水端d之间设有配流装置,所述配流装置常关使配流进水端c与配流出水端d、平流出水端e截断;

更具体地,加热装置200工作时,在水泵抽吸作用下,所述配流出水端d产生负压吸水,配流装置打开,当所述配流进水端c的供水压力等于配流出水端d的出水压力,配流进水端c通过配流装置与配流出水端d连通、向配流出水端d供水,此时,净水装置100直接向加热装置200供水;当所述配流进水端c的供水压力大于配流出水端d的出水压力,配流进水端c通过配流装置与配流出水端d连通、向配流出水端d供水,同时配流进水端c通过配流装置依次向平流出水端e、平流回水端f、限压腔10供水,此时,净水装置100向加热装置200供水,由于净水装置100供水压力大于加热装置200所需供水的压力,因此,净水装置100的供水部分流向加热装置200,另一部分依次通过平流出水端e、平流回水端f、限压出水端b回流至净水装置100,具体是,所述原水进水端a、平流回水端f共同通过限压腔10汇流后向限压出水端b供水,该供水压力大于限压出水端b的所需供水压力时,限压装置逐渐关闭,以逐渐减少原水进水端a向限压腔10提供的供水压力、直至限压腔10汇流后向限压出水端b的供水压力与汇流出水端c的限压出水端b的所需供水压力相同。

平流阀可以把净水装置100与加热装置200直接连接,其通过限压装置使限压腔10汇流后的供水压力与限压出水端b的供水压力相同,即限压装置根据平流回水端f回流的进水压力控制原水进水端a向限压腔10提供的原水进水水压,令净水装置100向加热装置200供水时,其能够把多余的净水回流至净水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限压装置包括限压阀杆21、感压隔膜22、限压阀口密封圈23以及限压复位装置;感压隔膜22通过柔性材料制成,受力可形变,平流阀工作时,根据加热装置2的实际工作变化,使配流腔11、限压腔10内的水压可能发生多次变化,感压隔膜22由于是柔性可变性材料,能够随限压腔10内的水压变化而改变变形强度,其变形最终使限压腔10内汇流的供水水压重新与限压出水端b所需的供水压力相同,因此可以有效消除高频振动的产生;

所述限压阀杆21活动安装在限压腔10内,其中部以及尾部设有用于与原水进水端a、限压腔10连通的限压阀杆水槽24,所述感压隔膜22密封安装在限压阀杆21的头部以及阀体之间,感压隔膜22的内侧面构成限压腔10的内壁面,所述限压阀口密封圈23安装在阀体内并靠近限压阀杆21的尾部,所述限压阀杆21的尾部形成用于导通或截断限压阀杆水槽24与限压腔10的限压阀口25,限压复位装置抵靠设置在感压隔膜22的外侧面,向限压阀杆21提供对限压腔10限压的力;

所述限压复位装置展开使限压阀杆21向其尾部方向移动从而令限压阀口25远离限压阀口密封圈23,以导通限压阀杆水槽24与限压腔10,所述原水进水端a、平流回水端f共同通过限压腔10汇流后向限压出水端b供水,该供水压力大于限压出水端b的所需供水压力时,感压隔膜22受压并压缩限压复位装置,使限压阀杆21向其头部方向移动从而令限压阀口25向限压阀口密封圈23逐渐靠近或抵靠,以逐渐减少限压阀杆水槽24与限压腔10的导通面积或使限压阀杆水槽24与限压腔10截断,从而实现限压装置根据平流回水端f的汇流进水压力控制原水进水端a向限压腔10提供的原水进水水压。

进一步地,所述阀体内设有用于使限压阀杆21的头部与限压腔10形成密封的限压杆密封圈26,便于阀体与限压阀杆21的装配密封;所述阀体上盖接有阀盖12,感压隔膜22的外沿部密封盖接在限压阀主体1与阀盖12之间,感压隔膜22内侧面的中部通过限压阀杆连接支架29与限压阀杆21的头部连接,限压阀杆连接支架29可增大与感压隔膜12内侧面的接触面积,受力更加均匀,阀盖12上设有与外界连通的通气孔122,便于与外界大气回复压力平衡,帮助限压阀杆21复位。

进一步地,所述限压复位装置为限压复位弹簧27,所述感压隔膜22的外侧面设有限压复位导向架121,所述限压复位弹簧27分别抵靠在阀盖12以及限压复位导向架121之间,限压复位弹簧27在限压复位导向架121内展开或收缩,感压隔膜22的运动更加平稳,感压隔膜22受力时能够把压力均匀分散到限压复位导向架121上,避免出现“吹气球”现象(即感压隔膜22鼓泡),限压阀杆21在限压复位弹簧27的作用下使限压阀口25远离限压阀口密封圈13,从而实现限压装置的常开。

进一步地,所述配流进水端c与尾端的配流腔11连通,配流出水端d与首端的配流腔11连通,配流装置设置在首端的配流腔11、尾端的配流腔11之间,所述配流装置包括分流腔30、分流隔膜33、分流阀杆34、分流阀口密封圈35、分流阀杆密封圈36以及分流复位装置,分流隔膜33通过柔性材料制成,受力可形变;

所述分流腔30设置在阀体内与配流腔11相互隔开,分流腔30与平流出水端e连通,所述分流阀杆34的首端、中部、尾端两端分别活动安装在首端的配流腔11、分流腔30、尾端的配流腔11内,所述分流隔膜33安装在分流阀杆34的首端以及阀体之间,分流隔膜33的内侧面构成首端的配流腔11的内壁面,分流隔膜33的外侧面与外界大气连通,所述分流阀杆密封圈36安装在阀体或首端的配流腔11内,所述分流阀杆34的首端设有用于连通分流腔30、首端的配流腔11的第一分流槽340,第一分流槽340与分流阀杆密封圈36靠近或分离使首端的配流腔11与分流腔30导通或截断;

所述分流阀口密封圈35安装在尾端的配流腔11内并靠近分流阀杆34的尾端,所述分流阀杆34的中部设有用于连通分流腔30、尾端的配流腔11的第二分流槽342,分流阀杆34的尾端形成分流阀口341,分流阀口341与分流阀口密封圈35分离或抵靠使第二分流槽342与尾端的配流腔11导通或截断,分流复位装置抵靠设置在分流阀杆34的尾端与阀体之间;

所述配流出水端d、首端的配流腔11存在负压吸水时,分流隔膜33内缩驱动分流阀杆34向正方向移动并压缩分流复位装置,第一分流槽340与分流阀杆密封圈36靠近使首端的配流腔11与分流腔30导通,同时分流阀口341与分流阀口密封圈35分离使第二分流槽342与尾端的配流腔11导通,继而配流进水端c通过配流腔11分别与平流出水端e、配流出水端d导通,所述配流进水端c的供水压力等于配流出水端d的出水压力,配流进水端c通过配流腔11与配流出水端d连通、向配流出水端d供水,所述配流进水端c的供水压力大于配流出水端d的出水压力,配流进水端c通过配流腔11与配流出水端d连通、向配流出水端d供水,同时配流进水端c通过配流腔11向平流出水端e供水;所述配流出水端d、首端的配流腔11停止负压吸水时,分流复位装置复位驱动分流阀杆34向反方向移动,第一分流槽340与分流阀杆密封圈36分离使首端的配流腔11与分流腔30截断,同时分流阀口341与分流阀口密封圈35抵靠密封使第二分流槽342与配流腔11截断,继而配流进水端c分别与配流出水端d、平流出水端e截断。

进一步地,所述阀体上盖接有阀盖12,分流隔膜33的外沿部密封盖接在阀体与阀盖12之间,阀盖12上设有与外界连通的通孔123,通孔123便于分流隔膜33在大气作用下复原,令分流阀杆34复位;所述分流隔膜33内侧面的中部通过分流阀杆连接支架38与分流阀杆34的首端连接,所述分流阀杆连接支架38至少包裹住分流阀杆34的首端;所述分流复位装置为分流复位弹簧37,其分别抵靠设置在分流阀杆34的尾端与阀体或尾端的配流腔11的内壁之间。阀盖12便于阀体、分流隔膜33的装配,并能防止分流隔膜33外露,有效保护分流隔膜33。

进一步地,所述单向阀组件包括密封设置在平流出水端e与平流回水端f之间的单向阀座41,单向阀座41上设有具有单向通道42以及用于封闭或打开该单向通道42的单向阀片43、单向弹簧44,该结构为单向阀组件常规结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理解。

进一步地,所述单向阀座41或阀体上设有用于连通平流回水端f与首端的配流腔11的微孔通道45。微孔通道45的作用时,当加热装置200用水完毕关闭时,平流出水端e内残留的小量水能够通过微孔通道45回流至首端的配流腔11,从而加快分流隔膜33的复原,令分流阀杆34更快地复位。微孔通道45能够流通的水流量远远小于配流出水端d能够流通的水流量,因此不会影响平流阀的实用,再者,还可以进一步在微孔通道45设置单向阀片,防止微孔通道45、配流腔11内的水串流而影响平流阀的正常使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理解。

参见图2,一种净水饮水机,包括净水装置100、加热装置200、热水出水装置300,还包括如前所述的平流阀,所述净水装置100的进水端与平流阀的限压出水端b连接、净水装置100的出水端与平流阀的配流进水端c连接,加热装置200的进水端与平流阀的配流出水端d连接,加热装置200的出水端与热水出水装置300的进水端连接,进水水源与原水进水端a连接。平流阀把净水装置100与加热装置200连接后构成新型的净水饮水机,无需再设置水箱,减小整机体积,降低制造成本,净水装置100向加热装置200输出的多余的净水能够重新回流至净水装置,节约水源,经过净化的水重新回流至净水装置后,对净水装置的寿命影响极小,有效提高净水装置的滤芯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净水饮水机还包括冷水出水装置400,所述冷水出水装置400的进水端连接在净水装置100的出水端与平流阀的配流进水端c之间。用户需要使用冷水时,直接打开冷水出水装置400,净水装置100直接向冷水出水装置400供水,不会重新流入平流阀、加热装置200,冷热水共同使用时,由于加热装置200产生负压吸水,因而净水装置100将优先向加热装置200供水,再向冷水出水装置400供水,若冷、热水共同的出水压力与净水装置200的供水压力一致时,不会再有水经过平流阀回流至净水供水装置100。

上述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