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锁式可折叠的海底管线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21253发布日期:2020-05-29 14:10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自锁式可折叠的海底管线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海底管线终端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自锁式可折叠的海底管线终端。



背景技术:

在深水水下生产系统中,海底管线终端(pipelineendtermination,plet)是实现系统回接的关键设施,是海底管线连接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实现水下采油树、水下管汇等水下设备与海底管线的连接。在水下生产系统epic总承包中的数量和造价都十分可观,但国内对于plet的设计、制造和安装仍处于起步阶段,plet产品没有形成成熟的开发流程和产品系列。

由于s型铺管作业线通过尺寸的限制,通常要求海底管线终端在宽度和高度上压缩尺寸,极大地限制了使用随海管一起铺管船铺设安装的方式。目前,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处理:一种是先下放防沉板基础,再铺设端部结构;另外一种是先s型铺设海管,再回收海管焊接海底管线终端,通过j型铺设方式下放。无论哪种方式,均会增加安装的施工工作量,大大浪费海上的资源,并增大安装的风险。这就急需一种优化的方案,特别是对于深水油气开发,使用铺设方法一次连续安装完成海底管线终端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另外,深水安装中,每增加一次水下操作,便会提高施工成本,并且加大安装的风险,有时也会面临可靠性的问题。所以,对于海底管线终端的设计方案,一方面要注重设计的可靠性,另一方面需要尽量优化海上的施工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锁式可折叠的海底管线终端,该自锁式可折叠的海底管线终端不仅能够通过折叠,合理控制设备收拢和展开的尺寸和形态,满足s型铺设安装的要求,实现在位承载能力的最大化,大大提高了海底管线终端的安装适应性;而且,通过自锁结构折叠杆和无需后拆除v型底托的设计,有效减少水下的操作施工工作量;同时,降低了安装难度和施工风险。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锁式可折叠的海底管线终端,包括管线、连接件、v形枢转架、第一可折叠防沉翼板和第二可折叠防沉翼板,所述管线设置在所述v形枢转架上方,且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v形枢转架固定连接,所述v形枢转架包括连接杆和互相平行设置的第一枢转臂、第二枢转臂、支撑臂,所述第一枢转臂和所述第二枢转臂设置在所述支撑臂的上方的两侧,且均通过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支撑臂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可折叠防沉翼板与所述第一枢转臂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可折叠防沉翼板与所述第二枢转臂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可折叠防沉翼板和所述第二可折叠防沉翼板在张开位置和扣合位置之间转动。

进一步,还包括主体结构框架和自锁式折叠杆,所述主体结构框架与所述第一可折叠防沉翼板和所述第二可折叠防沉翼板之间均通过所述自锁式折叠杆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可折叠防沉翼板和所述第二可折叠防沉翼板沿所述管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均固定有雪撬板。

进一步,所述第一可折叠防沉翼板和所述第二可折叠防沉翼板在折叠位置,所述第一折叠杆和所述第二折叠杆均处于竖直状态。

进一步,所述主体结构框架的端部连接有拖拉吊耳。

进一步,所述第一枢转臂和所述支撑臂形成的平面、与所述第二枢转臂和支撑臂形成的平面夹角为130°。

进一步,所述管线的其中一端向上弯曲且连接水下垂直快速连接器,所述管线的另一端连接用于连接其他管线的过渡锻件。

进一步,所述v形枢转架的底部罩设固定有v型底托板。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1)合理控制设备收拢和展开的尺寸和形态,满足s型铺设安装的要求,实现在位承载能力的最大化,大大提高了海底管线终端的安装适应性。

(2)采用自锁结构折叠杆,无需拆除v型底托板的设计,有效减少水下的操作施工工作量;同时,降低了安装难度和施工风险。

(3)可随下放姿态的变化而适应性旋转,同时可灵活调整成一端和二端铺设下放,实现极高程度的标准化设计。

(4)雪橇板提高海底管线终端的滑动能力,加大海底管线膨胀的释放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自锁式可折叠的海底管线终端的张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自锁式可折叠的海底管线终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自锁式可折叠的海底管线终端的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管线;2-主体结构框架;3-v形枢转架;4-第一可折叠防沉翼板;5-第二可折叠防沉翼板;6-自锁式折叠杆;7-水下垂直快速连接器;8-拖拉吊耳;9-雪橇板;10-枢转套环;11-支撑平台;12-门形摇臂;31-第一枢转臂;32-第二枢转臂;33-支撑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自锁式可折叠的海底管线终端(以下简称本设备),包括管线1、连接件、v形枢转架3、第一可折叠防沉翼板4和第二可折叠防沉翼板5,管线1设置在v形枢转架3上方,且通过连接件与v形枢转架3固定连接,v形枢转架3包括连接杆和互相平行设置的第一枢转臂31、第二枢转臂32、支撑臂33,第一枢转臂31和第二枢转臂32设置在支撑臂33的上方的两侧,且均通过连接杆与支撑臂33固定连接,第一可折叠防沉翼板4与第一枢转臂31转动连接,第二可折叠防沉翼板5与第二枢转臂32转动连接,第一可折叠防沉翼板4和第二可折叠防沉翼板5在张开位置和扣合位置之间转动。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一种自锁式可折叠的海底管线终端,包括v形枢转架3,v形枢转架3包括连接杆和互相平行设置的第一枢转臂31、第二枢转臂32和支撑臂33,第一枢转臂31和第二枢转臂32设置在支撑臂33的上方且分布于支撑臂33的两侧,且第一枢转臂31和第二枢转臂32通过连接杆与支撑臂33相连,第一枢转臂31转动连接第一可折叠防沉翼板4,第二枢转臂32转动连接第二可折叠防沉翼板5,v形枢转架3的上方设有管线1,管线1平行于第一枢转臂31和第二枢转臂32,且管线1通过连接件装于v形枢转架3,旋转第一可折叠防沉翼板4和第二可折叠防沉翼板5使其处于扣合状态,下放本设备至海底后展开,合理控制设备收拢和展开的尺寸和形态,满足s型铺设安装的要求,实现在位承载能力的最大化,大大提高了海底管线终端的安装适应性。

具体的,管线1通过连接件与v形枢转架3的第一枢转臂31和第二枢转臂32连接。

具体的,管线1的两端分别连接海底管道,可实现海底管道之间的互通

具体的,第一可折叠防沉翼板4和第二可折叠防沉翼板5沿管线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均固定有雪撬板,保证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具体的,主体结构框架2的端部连接有拖拉吊耳,与海底管线终端安装时的起始缆绳或者铺管船上的弃管/回收的缆绳相连。

具体的,第一枢转臂31和支撑臂33形成的平面、与第二枢转臂32和支撑臂33形成的平面夹角为130°。

具体的,管线1的其中一端向上弯曲,且连接水下垂直快速连接器7,水下垂直快速连接器7连接支撑平台11,支撑平台11的底部两侧连接第一可折叠防沉翼板4和第二可折叠防沉翼板5,可实现海底管道的转向连接。

具体的,v形枢转架的端部固定有拖拉吊耳8。

如图2所示,第一可折叠防沉翼板4和第二可折叠防沉翼板5固定有枢转套环10,两个枢转套环10分别套设于第一枢转臂31和第二枢转臂32上,以实现与第一枢转臂31和第二枢转臂32的转动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第一可折叠防沉翼板4和第二可折叠防沉翼板5固定有枢转套环10,两个枢转套环10分别套设于第一枢转臂31和第二枢转臂32上,第一枢转臂31和第二枢转臂32通过两个枢转套环10实现绕第一枢转臂31和第二枢转臂32转动,转动性能好,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如图2所示,还包括主体结构框架2和自锁式折叠杆6,主体结构框架2与第一可折叠防沉翼板4和第二可折叠防沉翼板5之间均通过自锁式折叠杆6连接

具体的,主体结构框架2连接第一枢转臂31和第二枢转臂32。

另外,v形枢转架上固定有至少一个门形摇臂,门形摇臂与浮筒相连接,平衡本设备的重量,防止本设备翻转。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发明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