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34827发布日期:2020-08-05 01:31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齿轮箱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传动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齿轮箱。



背景技术:

连续卸船机是利用某种连续输送机械制成能提升散粒物料的机头,或兼有自行取料能力,或配以取料、喂料装置,将散粒物料连续连续不断的提出船舱,然后卸载到臂架或机架并能运至岸边主输的地方的送机系统去的专用机械。连续卸船机可分为气力式和机械式两大类,机械式连续卸船机又可根据取料或提升构件的特性再细分为链斗、斗轮、夹带、螺旋、埋刮板等型式。齿轮箱作为连续卸船机的关键零部件,良好的设计对整个连续卸船机系统的运转、维护都至关重要。

现有技术中,连续卸船机虽然具有作业效率高、能耗低、自重轻、货损小等优点,但是连续卸船机的齿轮箱为单输入单输出结构,当电机出现问题时,必须要停下设备进行维修,安全性不高,维护管理高,维修更换备件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齿轮箱,其能够预留备用电机接口,可以提高齿轮箱的安全性。

本申请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齿轮箱,包括箱壳、多个输入系组件和一个输出系组件。多个输入系组件均设置在所述箱壳内,输出系组件设置在所述箱壳内。其中,每个所述输入系组件包括一个输入轴和一个设于所述输入轴上的输入齿轮;所述输出系组件包括一个输出轴和一个设于所述输出轴上的输出齿轮;每个所述输入齿轮均与所述输出齿轮啮合。

于一实施例中,每个所述输入系组件包括一个联轴器,输入轴通过联轴器与电机传动连接。

于一实施例中,输入轴与输入齿轮可以是一体成型的,也可以是通过键连接、过盈连接等方式固定的分体式结构。输出轴与输出齿轮可以是一体成型的,也可以是通过键连接、过盈连接等方式固定的分体式结构。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箱壳包括相互连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其中,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可以通过法兰、螺栓等配件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

于一实施例中,在所述上壳体或者所述下壳体上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输入系组件的第一输入孔和用于安装所述输出系组件的第一输出孔。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下壳体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输入系组件的第二输入孔和用于安装所述输出系组件的第二输出孔。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输入系组件包括第一输入轴承座、第一输入轴承、第一输入透盖、第一输入轴套、第二输入轴承座、第二输入轴承和第二输入透盖,所述第一输入轴承、所述第一输入轴套和所述第二输入轴承均套设于所述输入轴上。其中,所述第一输入轴承和所述第二输入轴承分别套设于所述输入轴的两端。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入轴承座安装于所述第一输入孔内;所述第一输入轴承安装于所述第一输入轴承座内;所述第一输入透盖连接于所述第一输入轴承座,所述第一输入透盖具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输入轴套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内。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入透盖上设有第一止口,所述第一止口与所述第一输入轴承的外圈相抵,用于所述第一输入轴承的轴向定位。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输入轴承座安装于所述第二输入孔内;第二输入轴承,安装于所述第二输入轴承座内;所述第二输入透盖连接于所述第二输入轴承座,所述第二输入透盖具有第二通孔。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输入透盖上设有第二止口,所述第二止口与所述第二输入轴承的外圈相抵,用于所述第二输入轴承的轴向定位。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输入系组件包括输入油封,所述输入油封设于第一通孔内,且夹设于所述第一输入轴套和第一输入透盖之间。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输出系组件包括第一输出轴承座、第一输出轴承、第二输出轴承座、第二输出轴承、第二输出透盖、第二输出轴套、输出集油罩、定距环和甩油环。所述第一输出轴承、所述第二输出轴承、所述第二输出轴套和所述甩油环均套设于所述输出轴上。其中,所述第一输出轴承和所述第二输出轴承分别套设于所述输出轴的两端。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出轴承座安装于所述第一输出孔内;所述第一输出轴承安装于所述第一输出轴承座内。定距环套设于所述输出轴外,且夹设于输出齿轮和第一输出轴承之间。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出轴承座上设有第四止口,所述第四止口与所述第一输出轴承的外圈相抵,用于所述第一输出轴承的轴向定位。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输出轴承座安装于所述第二输出孔内;所述第二输出轴承安装于所述第二输出轴承座内;所述第二输出透盖连接于所述第二输出轴承座,所述第二输出透盖具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二输出轴套设于所述第三通孔内;所述输出集油罩连接于所述第二输出透盖上,所述输出集油罩具有第四通孔;所述甩油环设于所述第四通孔内。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输出透盖上设有第三止口,所述第三止口与所述第二输出轴承的外圈相抵,用于所述第二输出轴承的轴向定位。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输出系组件包括挡油板和至少一个输出油封,至少一个输出油封,所述输出油封设于所述第三通孔内,且夹设于所述第二输出轴套和所述第二输出透盖之间;所述挡油板固定于所述第二输出透盖上,用于防止所述输出油封掉落。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输出油封设有两个。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齿轮箱包括润滑组件,所述润滑组件设于箱壳外侧,所述箱壳上开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润滑组件用于将聚集在所述箱壳底部的润滑油通过所述出油口导出,再令润滑油从所述进油口进入箱壳内,从而可以对所述箱壳内的所述输入系组件和所述输出系组件进行润滑。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进油口的高度高于所述出油口。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进油口开设于所述上壳体,所述出油口开设于所述下壳体。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润滑组件包括油泵、吸润滑油管和出润滑油管。所述油泵设于箱壳外侧;所述吸润滑油管的一端与所述油泵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出油口相连;所述出润滑油管的一端与所述油泵相连,另一端与所述进油口相连。

于一实施例中,油泵为轴端泵,油泵固定设于所述第二输入透盖上,且被配置为由所述输入轴驱动。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箱壳上设有支架,所述润滑组件包括风冷模块。所述风冷模块固定于所述支架上,且设于所述出润滑油管处,用于降温。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润滑组件包括防雨罩。所述防雨罩连接于所述箱壳上,且罩设于所述风冷模块、所述吸润滑油管和所述出润滑油管外,用于减小风吹日晒、下雨或者下雪等外部天气对所述风冷模块、所述吸润滑油管和所述出润滑油管造成的影响。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润滑组件包括铂热电阻,所述铂热电阻设于所述箱壳上或者所述箱壳内,用于检测温度。

于一实施例中,铂热电阻可以设于箱壳的下壳体上,也可以设于轴承上,用于检测温度。

于一实施例中,铂热电阻设于第一输入轴系、第二输入轴承、第一输出轴承和第二输出轴承中的一个或者多个。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吸润滑油管和/或所述出润滑油管上设有过滤器和油流指示器。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下壳体上设有视孔窗。所述视孔窗用于观测箱壳内的齿轮传动。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视孔窗设有两个。

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为多输入单输出的结构,结构紧凑,且预留备用电机接口,可以提高齿轮箱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齿轮箱的剖视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齿轮箱的剖视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输入系组件的剖视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输出系组件的剖视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齿轮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齿轮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齿轮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齿轮箱;200-箱壳;210-上壳体;211-第一输入孔;212-第一输出孔;220-下壳体;221-第二输入孔;222-第二输出孔;223-视孔窗;230-支撑板;240-进油口;250-出油口;260-支架;270-紧固组件;300-输入系组件;310-输入轴;320-输入齿轮;330-第一输入轴承座;331-第一输入轴承;340-第一输入透盖;341-第一通孔;342-第一止口;350-第一输入轴套;360-第二输入轴承座;361-第二输入轴承;370-第二输入透盖;371-第二通孔;372-第二止口;380-输入油封;390-联轴器;400-输出系组件;410-输出轴;411-输出键槽;412-定距环;420-输出齿轮;430-第一输出轴承座;431-第一输出轴承;432-第四止口;440-第二输出轴承座;441-第二输出轴承;450-第二输出透盖;451-第三通孔;452-第三止口;460-第二输出轴套;470-输出集油罩;471-第四通孔;480-甩油环;490-输出油封;491-挡油板;500-润滑组件;510-油泵;520-吸润滑油管;530-出润滑油管;540-风冷模块;550-防雨罩;560-铂热电阻;570-过滤器;580-油流指示器。

具体实施方式

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并不表示排列序号,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左”、“右”、“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照图1,其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齿轮箱100的剖视图。一种齿轮箱100包括箱壳200,箱壳200内设有多个输入系组件300和一个输出系组件400。

每个输入系组件300包括一个输入轴310、一个设于输入轴310上的输入齿轮320和一个联轴器390,输入轴310通过联轴器390与电机传动连接。输入轴310与输入齿轮320可以是一体成型的,也可以是通过键连接、过盈连接等方式固定的分体式结构。本实施例中,输入轴310与输入齿轮320是一体成型的。输入轴310与联轴器390之间是键连接。齿轮箱100可以应用于连续卸船机等机械设备。

输出系组件400包括一个输出轴410和一个设于输出轴410上的输出齿轮420;每个输入齿轮320均与输出齿轮420啮合,用于将电机的扭矩传递给输出轴410。输出轴410与输出齿轮420可以是一体成型的,也可以是通过键连接、过盈连接等方式固定的分体式结构。

本实施例中,输入齿轮320的分度圆直径小于输出齿轮420的分度圆直径。输出轴410与输出齿轮420是通过键连接的,输出轴410上设有两个位于同一直线上的两个输出键槽411,一个输出键槽411用于与输出齿轮420连接,一个输出键槽411用于通过联轴器390与螺旋杆等输出部件连接,用于驱动螺旋杆旋转进行取料输出物料等操作。

于一实施例中,齿轮箱100为单级平行轴圆柱斜齿轮传动,即输入轴310与输出轴410平行,输入齿轮320和输出齿轮420为圆柱斜齿轮。

齿轮箱100整体结构为立式安装,输入轴310和输出轴410均为竖直安装。输出轴410的轴线方向可以代指上下方向。输入系组件300设有两个,分别位于输出系组件400的左右两侧。两个电机通过法兰直接安装在箱壳200的顶部上,电机的电机轴和输入轴310通过联轴器390连接。

当两个电机均为正常的情况下,例如:左侧的电机通过左侧的联轴器390带动左侧的输入轴310转动,左侧的输入轴310通过左侧的输入齿轮320和输出齿轮420带动输出轴410转动,将左侧电机的扭矩传递给输出轴410,使得齿轮箱100正常运转。此时由于两个输入齿轮320和输出齿轮420同时啮合,输出轴410上的输出齿轮420也会带动右侧的输入齿轮320转动,从而带动右侧的输入轴310转动,右侧的输入轴310会通过右侧的联轴器390带动右侧的电机进行不带载荷的空转。

而当其中一个电机发生故障时,例如:右侧的电机出现故障,则令右侧电机断电,由左侧的电机继续驱动齿轮箱工作。

故本实施例为双输入单输出的结构,且预留备用电机接口,结构紧凑,可以提高齿轮箱100的安全性。

请参照图2,其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齿轮箱100的剖视图。箱壳200包括相互连接的上壳体210和下壳体220。其中,上壳体210和下壳体220之间可以通过法兰、螺栓等配件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

在上壳体210的底部设有支撑板230,支撑板230上设有用于安装输入系组件300的第一输入孔211和用于安装输出系组件400的第一输出孔212。于一其他的实施例中,支撑板230可以设于下壳体220的顶部。

下壳体220上设有用于安装输入系组件300的第二输入孔221和用于安装输出系组件400的第二输出孔222。

请参照图3,其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输入系组件300的剖视图。输入系组件300包括第一输入轴承座330、第一输入轴承331、第一输入透盖340、第一输入轴套350、第二输入轴承座360、第二输入轴承361和第二输入透盖370,其中,第一输入轴承331和第二输入轴承361分别套设于输入轴310的上下两端。

第一输入轴承座330安装于第一输入孔211(请参照图2)内;第一输入轴承座330与支撑板230可以是一体的,也可以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一起的。第一输入轴承331安装于第一输入轴承座330内;第一输入透盖340通过螺栓连接等方式连接于第一输入轴承座330,第一输入透盖340具有第一通孔341;第一输入轴套350设于第一通孔341内。

第一输入轴套350通过过盈连接安装于输入轴310上。第一输入轴套350与第一输入轴承331的内圈相抵,用于第一输入轴承331的轴向定位,以及联轴器390的定位。第一输入透盖340上设有第一止口342,第一止口342与第一输入轴承331的外圈相抵,用于第一输入轴承331的轴向定位。于一操作过程中,通过修磨第一止口342的长度来调整第一输入轴承331的轴向间隙。

第二输入轴承座360安装于第二输入孔221(请参照图2)内;第二输入轴承座360与下壳体220可以是一体的,也可以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一起的。第二输入轴承361安装于第二输入轴承座360内;第二输入透盖370连接于第二输入轴承座360,第二输入透盖370具有第二通孔371。输入轴310的端部穿设在第二通孔371内,利于与油泵510(请参照图5)连接。

于一实施例中,第二输入透盖370上设有第二止口372,第二止口372与第二输入轴承361的外圈相抵,用于第二输入轴承361的轴向定位。于一操作过程中,通过修磨第二止口372的长度来调整第二输入轴承361的轴向间隙。

输入系组件300包括输入油封380,输入油封380设于第一通孔341内,且夹设于第一输入轴套350和第一输入透盖340之间,用于密封,防止下壳体220内的润滑油流进上壳体210内。

请参照图4,其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输出系组件400的剖视图。输出系组件400包括第一输出轴承座430、第一输出轴承431、第二输出轴承座440、第二输出轴承441、第二输出透盖450、第二输出轴套460、输出集油罩470、定距环412和甩油环480。第一输出轴承431、第二输出轴承441、第二输出轴套460和甩油环480均套设于输出轴410上。其中,第一输出轴承431和第二输出轴承441分别套设于输出轴410的上下两端。

第一输出轴承座430安装于第一输出孔212(请参照图2)内;第一输出轴承座430与支撑板230可以是一体的,也可以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一起的。第一输出轴承431安装于第一输出轴承座430内。其中,第一输出轴承座430的截面为“冂”字形,类似闷盖的形状。第一输出轴承座430上设有第四止口432,第四止口432与第一输出轴承431的外圈相抵,用于第一输出轴承431的轴向定位。于一操作过程中,通过修磨第四止口432的长度来调整第一输出轴承431的轴向间隙。

定距环412套设于输出轴410外,且夹设于输出齿轮420和第一输出轴承431之间,定距环412与第一输出轴承431内圈相抵,用于第一输出轴承431的轴向定位。

第二输出轴承座440安装于第二输出孔222(请参照图2)内;冂第二输出轴承座440与下壳体220可以是一体的,也可以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一起的。第二输出轴承441安装于第二输出轴承座440内;第二输出透盖450通过螺栓连接等方式连接于第二输出轴承座440,第二输出透盖450具有第三通孔451;第二输出轴套460设于第三通孔451内。第二输出透盖450上设有第三止口452,第三止口452与第二输出轴承441的外圈相抵,用于第二输出轴承441的轴向定位。于一操作过程中,通过修磨第三止口452的长度来调整第二输出轴承441的轴向间隙。

输出集油罩470连接于第二输出透盖450上,其中,输出集油罩470和第二输出透盖450通过螺栓一起安装在第二输出轴承座440上。

输出集油罩470具有第四通孔471;甩油环480设于第四通孔471内。箱壳200内的润滑油可以集中在输出集油罩470内,输出集油罩470形成机械密封,用于防止漏油。于一操作过程中,在输出集油罩470上预留回油口,用于接入主管路或者供油系统,形成油路循环。

输出系组件400包括挡油板491和至少一个输出油封490,至少一个输出油封490,输出油封490设于第三通孔451内,且夹设于第二输出轴套460和第二输出透盖450之间;挡油板491固定于第二输出透盖450上,用于防止输出油封490掉落。

本实施例中,输出油封490设有两个,且成上下间隔设置。输出轴410采用双输出油封490以及机械密封的双重密封结构,避免出现漏油、渗油的状况,从而增加了齿轮箱100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请参照图5,其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齿轮箱100的结构示意图。齿轮箱100包括润滑组件500,润滑组件500设于箱壳200外侧,箱壳200上开设有进油口240和出油口250;润滑组件500用于将聚集在箱壳200底部的润滑油通过出油口250导出,再令润滑油从进油口240进入箱壳200内,从而可以对箱壳200内的输入系组件300和输出系组件400进行润滑。

进油口240开设于上壳体210,出油口250开设于下壳体220的底部。进油口240的高度高于出油口250。于一其他的实施例中,进油口240和出油口250均设于下壳体220,进油口240的高度高于出油口250。

润滑组件500包括油泵510、吸润滑油管520和出润滑油管530。油泵510设于箱壳200外侧;吸润滑油管520的一端与油泵510相连,另一端与出油口250相连;出润滑油管530的一端与油泵510相连,另一端与进油口240相连。其中,吸润滑油管520和出润滑油管530可以是橡胶等材料制成的软管。

请同时参照图5和图1,本实施例中,齿轮箱100采用浸油润滑加强制润滑的方式,箱壳200的底部聚集一部分的润滑油,使得输入系组件300的第二输入轴承361和输出系组件400的第二输出轴承441均浸在润滑油里,输出齿轮420和输入齿轮320一半的位置是浸在润滑油里。

请同时参照图5和图1,本实施例通过油泵510从出油口250将箱壳200底部的一部分润滑油抽出,通过吸润滑油管520、出润滑油管530和进油口240将润滑油送入上壳体210,从而可以对输入系组件300的第一输入轴承331和输出系组件400的第一输出轴承431抽油,以及输出齿轮420和输入齿轮320外露的另一半进行润滑。

请同时参照图5和图3,输入油封380用于防止下壳体220内的润滑油流进上壳体210内,不会防止上壳体210内的润滑油流入下壳体220内。于一实施例中,在第一输入透盖340上开设有多个通孔,以利于上壳体210和下壳体220之间的润滑油的流动。于一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输入轴套350和第一输入透盖340之间不设有输入油封380。

请参照图6,其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齿轮箱100的结构示意图。油泵510为轴端泵,油泵510通过螺栓固定设于其中一个输入系组件300的第二输入透盖370上,且被配置为由输入轴310驱动,即可以通过输入轴310的旋转带动油泵510旋转从下壳体220中吸油。于一实施例中,润滑组件500设有两个,分别与两个输入系组件300相配。

箱壳200上通过螺栓连接有支架260,润滑组件500包括风冷模块540。风冷模块540通过螺栓固定于支架260上,且风冷模块540设于出润滑油管530处,冷却润滑一体,利于降温,使得箱壳200内油温和温升良好,避免齿轮和轴承过热,使得齿轮箱100的运行性能良好。其中,设置风冷模块540作为额外冷却模块,无需通水,利于将齿轮箱100安装于较高的位置。

润滑组件500包括防雨罩550。防雨罩550连接于箱壳200上,且罩设于风冷模块540、吸润滑油管520和出润滑油管530外,用于减小风吹日晒、下雨或者下雪等外部大自然的天气对风冷模块540、吸润滑油管520和出润滑油管530造成的影响,避免风冷模块540、吸润滑油管520和出润滑油管530失效,利于将齿轮箱100安装于露天高空位置。

润滑组件500包括铂热电阻560,铂热电阻560设于箱壳200上或者箱壳200内,用于检测温度。本实施例中,铂热电阻560包括设于箱壳200的下壳体220上的铂热电阻560,以及设于轴承上的铂热电阻560,用于及时反馈箱壳200内的油温以及轴承的温度,从而可以利于了解齿轮箱100的运行性能,且便于故障诊断以及维修。于一实施例中,铂热电阻560设于第一输入轴310系、第二输入轴承361、第一输出轴承431和第二输出轴承441中的一个或者多个。

吸润滑油管520和/或出润滑油管530上设有过滤器570和油流指示器580。本实施例中,过滤器570通过管接头安装在油泵510的进口位置,并与吸润滑油管520相连,用于过滤润滑油内的杂物、杂质,避免影响油泵510的运行。油流指示器580通过管接头安装在油泵510的出口位置,并与出润滑油管530相连,用于反馈润滑油的流动情况。

下壳体220上设有视孔窗223。视孔窗223用于观测箱壳200内的齿轮传动。本实施例中,视孔窗223设有两个,分别用于观察两对输入齿轮320和输出齿轮420的啮合情况。

请参照图7,其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齿轮箱100的结构示意图。上壳体210和下壳体220之间可以通过多个紧固组件270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其中,紧固组件270可以包括螺栓、螺母和垫圈等配件,紧固性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