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壁挂架及设备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23631发布日期:2021-12-07 18:52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壁挂架及设备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壁挂架及设备组件。


背景技术:

2.为了达到更简洁美观的家装效果,越来越多用户选择通过壁挂将智慧大屏安装在墙上,传统壁挂一部分与智慧大屏固定,另一部分与墙壁固定,再将两部分卡合,实现传统壁挂固定于墙壁,为防止壁挂部件间的松脱,需要额外增加螺钉将壁挂的两部分固定进行防松脱,增加组装和拆卸的步骤,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壁挂架及设备组件,旨在减少电子设备与壁挂架的组装、拆卸步骤,方操作便。
4.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的壁挂架,所述壁挂架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中间转接组件。第一支架用于与电子设备连接,第二支架用于与墙壁连接,中间转接组件与所述第二支架连接。所述壁挂架还包括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能够将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中间转接组件锁定或解除锁定。其中,所述锁定机构包括锁定部,所述锁定部能够沿所述壁挂架的高度方向运动。在沿所述壁挂架的高度方向运动的过程中,所述锁定部能够限制所述中间转接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架沿所述壁挂架的厚度方向运动,以使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中间转接组件处于锁定状态。在沿所述壁挂架的高度方向运动的过程中,所述锁定部能够解除对所述中间转接组件与所述第一支架的相对运动的限制,以使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中间转接组件处于解除锁定状态。
5.本技术中,电子设备与第一支架连接,中间转接组件与第二支架连接,第二支架固定安装在墙壁上,通过锁定机构将第一支架与中间转接组件锁定或解除锁定便于将电子设备固定安装于墙壁,或从墙壁上拆卸。中间转接组件与第一支架组装或拆卸过程中,中间转接组件能够相对第一支架沿壁挂架的厚度方向运动,锁定部能够沿壁挂架的高度方向运动。组装第一支架与中间转接组件时,推动锁定部运动至限制中间转接组件相对第一支架沿壁挂架的厚度方向运动位置,以使第一支架与中间转接组件锁定,拆卸第一支架与中间转接组价时,推动锁定部运动至解除限制中间转接组件相对第一支架沿壁挂架的厚度方向运动的位置,以使第一支架与中间转接组件解除锁定。通过锁定部的运动即可实现第一支架与中间转接组件的组装或拆卸,不需使用螺钉等连接件,使壁挂架整体的组装、拆卸过程更方便。
6.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支架设有第二凹槽,所述中间转接组件的一部分能够位于所述第二凹槽。沿所述壁挂架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二凹槽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位于所述第二侧壁的下方。所述锁定部沿所述壁挂架的高度方向运动至与所述第一侧壁平齐或低于所述第一侧壁时,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中间转接组件处于解锁状态,此时,所述中间转接组件的一部分能够从所述第二凹槽脱出
或进入所述第二凹槽。所述锁定部沿所述壁挂架的高度方向运动至高于所述第一侧壁时,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中间转接组件处于锁定状态,此时,所述锁定部能够阻挡所述中间转接组件的一部分从所述第二凹槽脱出。
7.本技术中,第一支架与中间转接组件的组装过程中,锁定部沿壁挂架的高度方向运动至与第二凹槽的第一侧壁平齐或低于第一侧壁时,中间转接组件的一部分能够进入第二凹槽,中间转接组件的一部分安装第二凹槽后,使锁定部反向运动至高于第一侧壁,即阻挡中间转接组件脱出第二凹槽;第一支架与中间组件的拆卸过程中,锁定部沿壁挂架的高度方向运动至与第二凹槽的第一侧壁平齐或低于第一侧壁时,锁定部对中间转接组件的运动无阻挡,即中间转接组件能够从第二凹槽脱出。
8.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锁定机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锁定部和所述第一支架连接,且所述弹性件沿所述壁挂架的高度方向变形。所述锁定部向下运动的过程中,能够压缩所述弹性件,且所述锁定部沿所述壁挂架的高度方向运动至与所述第一侧壁平齐或低于所述第一侧壁时,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中间转接组件处于解锁状态。在所述弹性件的回弹力作用下,能够推动所述锁定部向上运动,且所述锁定部沿所述壁挂架的高度方向运动至高于所述第一侧壁时,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中间转接组件处于锁定状态。其中,弹性件可以采用弹簧。
9.本技术中,锁定部的初始位置高于第一侧壁,中间转接组件与第一支架组装过程中,中间转接组件推动锁定部向下运动,锁定部压缩弹性件,使中间转接组件将锁定部推动至与第一侧壁齐平或低于第一侧壁,中间转接组件的一部分能够进入第二凹槽内,此时,锁定部对弹性件无挤压,在弹性件回弹力的作用下,能够推动锁定部向上运动,使锁定部运动至高于第一侧壁,以使第一支架与中间转接组件锁定;中间转接组件与第一支架拆卸过程中,推动锁定部向下运动与第一侧壁齐平或低于第一侧壁,锁定部压缩弹性件,使中间转接的一部分从第二凹槽内脱出,此时,锁定部对弹性件无挤压,在弹性件回弹力的作用下,能够推动锁定部向上运动回到初始位置。
10.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支架包括沿所述壁挂架的高度方向分布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且所述第一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二限位部的上方,所述锁定部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并能够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运动。所述锁定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抵接时,所述中间转接组件与所述第一支架处于锁定状态。
11.本技术中,将锁定部的至少部分设置于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之间,通过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对锁定部进行限位,减小锁定部运动出第一支架的风险。
12.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锁定部设有凸起,所述凸起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所述弹性件的两端与所述第二限位部和所述凸起连接。本技术中,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通过对凸起的限位,来实现对锁定部的限位。
13.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锁定部包括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设有所述凸起,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二滑块通过所述凸起可拆卸连接。本技术中,可以根据第一支架的空间结构将锁定部设计为分体结构。具体地,锁定部包括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其中,第一滑块可以用于导向,第二滑块可以用于对中间转接板和第一支架锁定,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设置于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的两侧,第一滑块通过凸起与第
二滑块连接。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为可拆卸连接,便于维修或更换损坏的锁定机构。
14.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锁定部设有斜面,所述中间转接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架的过程中,所述中间转接组件的至少部分与所述斜面抵接,以推动所述锁定部沿高度方向运动。本技术中,将锁定部设置为斜面,增大了锁定部与中间转接组件的接触面积,便于中间转接组件安装于第一支架的过程中推动锁定部运动。
15.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锁定部与所述第一支架中,一者设有滑轨,另一者设有滑道,所述滑道沿所述壁挂架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滑轨与所述滑道配合,所述锁定部能够沿所述滑道沿所述壁挂架的高度方向滑动。本技术中,通过滑轨与滑道配合,对锁定部沿壁挂架高度方向的滑动起到导向作用。
16.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沿所述壁挂架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支架的两端设有滑槽,所述滑槽沿高度方向延伸。所述滑槽安装有导轨,且所述导轨能够沿所述滑槽运动。沿所述壁挂架的高度方向,所述导轨的至少部分能够运动至所述第一支架的外侧,所述导轨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孔用于连接所述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一支架。
17.本技术中,导轨位于滑槽内,并通过快拆螺钉与第一支架固定连接;导轨设有第二固定孔。当需要安装大尺寸电子设备时,可将快拆螺钉拧松,导轨的至少部分滑出滑槽,拧紧快拆螺钉,使导轨与第一支架固定,导轨的至少部分伸出至第一支架的外侧,以增大第一支架的固定尺寸,便于与更大尺寸的电子设备适配。
18.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中间转接组件至少包括一级转接板、二级转接板和三级转接板。所述一级转接板与所述二级转接板转动连接、所述二级转接板与所述三级转接板转动连接、所述三级转接板与所述第二支架转动连接,以使所述中间转接组件具有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所述一级转接板设有第一凹槽,所述二级转接板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具有底壁和第三侧壁,沿所述壁挂架的长度方向,所述底壁与所述第三侧壁之间通过过渡斜面连接。所述中间转接组件展开过程中,所述二级转接板相对于所述一级转接板转动至最大角度时与所述过渡斜面抵接,以限制所述二级转接板继续转动。
19.本技术中,一级转接板与二级转接板、二级转接板与三级转接板、三级转接板与第二支架为转动连接,以使壁挂架能够折叠和展开。具体地,壁挂机处于折叠状态时,能够减小电子设备与墙壁之间的距离,提高美观效果,减少空间浪费;壁挂架处于展开状态时,能够增大电子设备与墙壁之间的距离,以便于拔插电子设备的连接线。并且,通过过渡斜限制二级转接板继续转动,从而限制三级转接板继续转动,使二级转接板与三级转接板之间的夹角小于180
°
,以便二级转接板和三级转接板回转复位,减小因拉伸过程中由于拉伸行程过大而无法复位的风险。
20.其中,各转轴可以独立运动,从而能够调整电子设备沿长度方向的位置,以便于调整电子设备的观看角度。具体地,沿壁挂架的厚度方向,各转轴错位排布,以提升壁挂架的整体强度,且壁挂架折叠贴合时,各转轴能错位分布于同一水平面,以减薄壁挂架的折叠状态的厚度。
21.中间转接组件可以包括多个转动连接的转接板,本技术对转接板的数量不作限定。
22.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沿所述壁挂架的高度方向,所述一级转接板包
括间隔设置的一级上转接板和一级下转接板。所述二级转接板位于所述一级下转接板与所述一级上转接板之间。所述二级转接板设有第一避让槽,所述中间转接组件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避让槽用于容纳所述三级转接板。
23.本技术中,壁挂架处于折叠状态时,二级转接板位于一级上转接板与一级下转接板之间的第二凹槽内,并与第一支架贴合,三级转接板位于第一避让槽内与二级转接板贴合,此时,三级转接板与二级转接板的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即二者贴合后厚度仅为二级转接板的厚度,第二支架位于三级转接板的一侧与第一支架贴合,此时,壁挂架的折叠厚度为第一支架的厚度。通过错位平铺排布,避免叠加,极大降低了壁挂架的整体厚度。
24.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避让槽的槽底设有加强筋,所述三级转接板设有第二避让槽,所述中间转接组件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二避让槽用于容纳所述加强筋。
25.本技术中,二级转接板与三级转接板贴合时,加强筋位于第二避让槽内,通过加强筋和局部凹槽设计,即实现了超薄的设计方案,又满足了整体承重能力。
26.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壁挂架还包括挂接组件,所述挂接组件能够将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中间转接组件卡接。
27.本技术中,挂接组件可以包括挂接部,挂接部设置于第一支架,第一支架通过挂接部挂于与中间转接组件的一部分,实现第一支架与中间转接组件的初步连接,再通过锁定机构实现第一支架与中间转接组件的锁定。
28.或者,挂接部可以包括凸起部或凹陷部,凸起部设置于第一支架,凹陷部设置于中间转接组件的一部分,通过凸起部与凹陷部的配合实现第一支架与中间转接组件的卡合,再通过锁定机构固定第一支架和中间转接组件。
29.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壁挂架,所述壁挂架包括第一支架、中间转接组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设有多个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支架与电子设备,所述第二支架用于连接墙壁。所述中间转接组件包括一级转接板、二级转接板、三级转接板、转轴和锁定机构。所述一级转接板包括一级上转接板和一级下转接板,所述第一支架设有第二凹槽,所述一级上转接板与所述一级下转接板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二级转接板位于所述一级上转接板与所述一级下转接板之间,所述二级转接板设有第一避让槽,用于容纳所述三级转接板。所述一级转接板与所述二级转接板、所述二级转接板与所述三级转接板、所述三级转接板与所述第二支架通过所述转轴转动连接,且各所述转轴沿所述壁挂架的厚度方向错开排布,所述二级转接板和所述三级转接板转动的过程中,所述壁挂架能够处于折叠状态、中间状态或展开状态。所述壁挂架处于所述折叠状态时,沿所述壁挂架的厚度方向,所述一级转接板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并与所述第一支架贴合,所述二级转接板转动至所述第二凹槽内,并位于所述一级上转接板与所述一级下转接板之间,且所述二级转接板与所述第一支架贴合,所述三级转接板转动至所述第一避让槽内,并与所述二级转接板贴合,所述第二支架转动至平行于所述三级转接板,并与所述第一支架贴合。所述壁挂架处于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二级转接板与所述一级转接板之间、所述二级转接板与所述三级转接板之间、所述三级转接板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均转动至最大角度。所述壁挂架处于所述中间状态时,所述二级转接板与所述一级转接板之间具有第一预设角度、所述二级转接板与所述三级转接板之间具有第二预设角度、所述三级转接板与所述第
二支架之间具有第三预设角度,所述第一预设角度、所述第二预设角度和所述第三预设角度均在0
°
到最大角度之间。所述第一支架设有挂接部,所述第一支架通过所述挂接部挂于所述一级上转接板,所述第一支架通过所述锁定机构与所述一级下转接板锁定或解除锁定。
30.本技术中,通过二级转接板与三级转接板的相对转动,能够调节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之间的距离,使壁挂架处于折叠状态,展开预设角度的状态或展开最大角度的状态,以调节电子设备与墙壁之间的距离,便于用户使用。
31.第三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设备组件,所述设备组件包括:电子设备、壁挂架。所述壁挂架为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壁挂架。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壁挂架连接,所述壁挂架能够将所述电子设备吊挂于墙壁。
32.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电子设备为大屏显示器或大屏电视。
33.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34.图1为现有技术中壁挂架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35.图2为图1中a'部放大图;
36.图3为现有技术中壁挂架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37.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壁挂架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爆炸图;
38.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壁挂架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39.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壁挂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40.图7为图6中a部的放大图;
41.图8为图4中中间转接组件与第二支架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42.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壁挂架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43.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壁挂架贴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44.图11为图4中第一支架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45.图12为图4中第一支架在另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46.图13为锁定机构的爆炸意图;
47.图14为图12的b-b向剖视图;
48.图15为锁定机构的解锁过程示意图;
49.图16为锁定机构的锁定状态示意图;
50.图17为第一支架与电子设备组装的结构示意图;
51.图18为电子设备、第一支架、中间转接组件与第二支架组装过程的示意图;
52.图19为电子设备、第一支架、中间转接组件与第二支架组装的结构示意图;
53.图20为电子设备、第一支架、中间转接组件与第二支架后拉伸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54.图21为电子设备、第一支架、中间转接组件与第二支架组装后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55.图22为壁挂架中第一支架与一级转接板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56.图23为壁挂架中第一支架与一级转接板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57.附图标记:
58.1'壁挂架、11'第一支架、111'凹陷部、12'第二支架、121'凸起部、13'防脱螺钉、14'支撑件、2'电子设备、3'墙壁;
59.1-壁挂架、11-第一支架、111-挂接部、112-第二凹槽、112a-第一侧壁、113-第一固定孔、114-滑槽、115-第一限位部、116-第二限位部、117-凸起部、118-固定调节孔、12-一级转接板、121-一级上转接板、121a-第一凹槽、121a1-第三侧壁、121a2-底壁、121a3-过渡斜面、121b-凹陷部、122-一级下转接板、123-加强梁、13-二级转接板、131-第一避让槽、131a-加强筋、14-三级转接板、141-第二避让槽、142-第三避让槽、15-第二支架、16-转轴、17-锁定机构、171-弹性件、172-第一滑块、173-第二滑块、173a-凸起、173b-斜面、174-螺钉、18-导轨、181-第二固定孔、182-快拆螺钉、2-电子设备、3-墙壁。
60.x-厚度方向、y-长度方向、z-高度方向。
61.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62.为了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63.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64.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6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壁挂架,壁挂架用于将电子设备吊挂于墙壁;壁挂架使电子设备呈一定高度固定在墙壁上,既节约空间又美观,还可根据视觉高度调整电子设备相对墙壁的固定高度,其中,该电子设备可以为电视、电脑等。该壁挂架的现有技术如下结构。
66.如图1所示,该壁挂架1'包括第一支架11'与第二支架12',其中,第一支架11'用于与电子设备2'连接,第二支架12'用于与墙壁连接。将第一支架11'卡合在第二支架12'上实现二者的初步连接,进而使电子设备2'安装于墙壁,再通过防脱螺钉13'穿过第一支架11'固定在第二支架12'上,使第一支架11'与第二支架12'固定连接,减小第二支架12'在受外力的情况下与第一支架11'脱离的风险。壁挂架1'还包括支撑件14',支撑件14'与第一支架11'连接,用于与墙壁3'抵接。
67.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一支架11'设有凹陷部111',第二支架12'设有凸起部121',通过凸起部121'与凹陷部111'配合,以实现第二支架12'与第一支架11'卡合。
68.如图3所示,上述壁挂架将电子设备2'吊挂于墙壁3'时,第一支架11'先与电子设备2'通过螺钉固定连接,第二支架12'与墙壁3'通过螺钉固定连接,第一支架11'卡合在第二支架12'上,实现电子设备2'安装于墙壁3',再通过防脱螺钉13'对第一支架11'和第二支架12'进行固定。该壁挂架1'中,第一支架11'与第二支架12'安装后无法相对转动,无法通过第一支架11'与第二支架12'的相对运动实现电子设备2'相对于墙壁3'的前后拉伸,即无法调节电子设备2'与墙壁3'之间的距离。
69.首先,壁挂架1'将电子设备2'安装于墙壁3'后,电子设备2'距离墙壁3'的距离为第一支架11'的厚度与支撑件14'的厚度之和,该距离在20mm-30mm左右,使二者距离较大,影响电子设备2'安装于墙壁3'的整体美观。其次,壁挂架1'将电子设备2'安装于墙壁3'后,需要进行插拔连接线的操作,此时,电子设备2'与墙壁3'之间的距离可能无法满足插拔连接线所需的空间,导致插拔连接线困难。另外,壁挂架1'将电子设备2'安装于墙壁3'后,电子设备2'相对于墙壁3'的位置固定,无法实现电子设备2'沿平行于墙壁3'方向的位置调整,导致无法获得最佳观看视角。同时,壁挂架1'将电子设备2'安装于墙壁3'时,壁挂架1'需要额外增加防脱螺钉13'进行防脱,增加壁挂架1'组装、拆卸步骤。
70.电子设备2'无法实现前后拉伸,无法调节电子设备2'与墙壁3'之间的距离,可能会使插拔电子设备2'的连接线困难,且壁挂架1'无法实现左右调节获得最佳观看视角;壁挂架1'安装后电子设备2'距离墙壁3'的距离为第一支架11'的厚度与支撑件14'的厚度之和,在20mm-30mm左右,使二者距离较大,影响整体美观;壁挂架1'需要额外增加防脱螺钉13'进行防脱,增加壁挂架1'组装、拆卸过程步骤。
7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壁挂架,该壁挂架用于安装电子设备,将电子设备安装于墙壁,其具体结构如下所述。
72.如图4所示,该壁挂架包括第一支架11、中间转接组件、第二支架15和转轴16,其中,第一支架11用于与电子设备连接,第二支架15用于与墙壁连接,中间转接组件用于连接第一支架11和第二支架15,转轴16用于实现第一支架11、中间转接组件和第二支架15的转动连接;中间转接组件包括多个转接板,且多个转接板之间为转动连接,以实现通过中间转接组件调节第一支架11与第二支架15的相对位置的目的,具体地,中间转接组件可以包括多个转动连接的转接板,本技术实施例对转接板的数量不作限定。下文以中间转接组件包括三块转接板为例介绍,三块转接板分别为:一级转接板12、二级转接板13和三级转接板14。
73.如图5所示,以墙壁为基准,厚度方向x为垂直于墙壁的方向,长度方向y为水平方向平行于墙壁的方向,高度方向z为竖直方向平行于墙壁的方向。
74.如图5所示,沿壁挂架1的厚度方向x,一级转接板12、二级转接板13和三级转接板14依次连接,其中,一级转接板12与第一支架11连接,一级转接板12与二级转接板13转动连接,二级转接板13与三级转接板14转动连接,三级转接板14与第二支架15转动连接,一级转接板12包括一级上转接板121和一级下转接板122,一级上转接板121与一级下转接板122沿所述壁挂架1的高度方向z分布,二级转接板13的两端分别与一级上转接板121和一级下转接板122连接。
75.如图5所示,第一支架11上安装有锁定机构17,第一支架11挂设在一级上转接板121,并通过锁定机构17将第一支架11与一级下转接板122进行锁定,减小第一支架11受外力的情况下与中间转接组件脱离的风险。
76.如图6所示,一级转接板12与二级转接板13、二级转接板13与三级转接板14、三级转接板14和第二支架15均通过转轴16实现转动连接,且各转轴16可以独立运动,从而能够调整第一支架11沿长度方向y的位置来调整电子设备沿长度方向y的位置。
77.另外,沿壁挂架1的厚度方向x,各转轴16错位排布,以提升壁挂架1的整体强度;且壁挂架1贴合时各转轴16能错位分布于同一水平面,减薄壁挂架1的贴合状态的厚度。
78.该壁挂架1可以包括两个中间转接组件,且两个中间转接组件可以沿壁挂架1的长度方向y间隔布置,其中,各中间转接组件均可以包括二级转接板13和三级转接板14,沿壁挂架1的长度方向y,两个中间转接组件的二级转接板13分别连接于一级转接板12的两端,两个三级转接板14分别与两个二级转接板13连接;相应地,第二支架15也设置为两个,分别连接于两个中间转接组件的三级转接板14。通过将中间转接组件设计为双排结构增加了壁挂架1的整体强度,以增加壁挂架1整体承重能力和可靠性。
79.同时,一级转接板12与二级转接板13、二级转接板13与三级转接板14、三级转接板14与第二支架15之间均设置为双排转轴16,以增加壁挂架1整体承重能力。当然,本技术实施例中,各连接件之间的转轴16还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
80.如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该壁挂架1为展开状态,通过改变一级转接板12与二级转接板13、二级转接板13与三级转接板14、三级转接板14和第二支架15之间的夹角来调节第一支架11相对于第二支架15沿壁挂架1厚度方向x的距离,从而调整电子设备与墙壁之间的距离,同时,还能够调整第一支架11相对于墙壁沿壁挂架1的长度方向y的位置,从而调整电子设备相对于墙壁沿壁挂架1的长度方向y的位置,以便调整电子设备的观看角度。
81.具体地,拉动第一支架11朝远离第二支架15的方向运动时,一级转接板12与二级转接板13、二级下转接板13与三级转接板14、三级转接板14和第二支架15之间的夹角逐渐增大,壁挂架1逐渐展开,第一支架11与第二支架15之间沿壁挂架1的厚度方向x的距离逐渐增大,实现壁挂架1的展开。推动第一支架11朝靠近第二支架15的方向运动时,一级转接板12与二级转接板13、二级下转接板13与三级转接板14、三级转接板14和第二支架15之间的夹角逐渐减小,第一支架1与第二支架15之间沿壁挂架1的厚度方向x的距离逐渐减小,壁挂架1逐渐贴合。
82.推动第一支架11使其绕一级转接板12与二级转接板13之间的转轴16转动时,两个中间转接组件中,其中一中间转接组件的二级转接板13与三级转接板14之间的角度逐渐增大,另一中间转接组件的二级转接板13与三级转接板14之间的角度逐渐减小,第一支架11朝二级转接板13与三级转接板14之间的角度减小的一侧转动,此时,第一支架11相对于墙壁倾斜,从而调整电子设备的观看角度。
83.其中,第一支架11与第二支架15之间沿壁挂架1的厚度方向x的拉伸距离可以根据改变二级转接板13和三级转接板14的尺寸进行调节,也可以通过设置多个转接板进行调节。
84.如图7所示,沿壁挂架1的长度方向y,一级上转接板121设有第一凹槽121a,二级转接板13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凹槽121a内;第一凹槽121a包括第三侧壁121a1和底壁121a2,沿壁挂架1的长度方向y,第三侧壁121a1与底壁121a2之间设有过渡斜面121a3,第三侧壁121a1与底壁121a2通过过渡斜面121a3过渡衔接。二级转接板13相对一级转接板12转动至最大角度时与过渡斜面121a3抵接,通过该过渡斜面121a3限制二级转接板13继续转动,从而限制三级转接板继续转动,进而限制了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之间沿壁挂架的厚度方向x的距离,此时,二级转接板13与一级转接板12之间、二级转接板13与三级转接板14之间、三级转接板14与第二支架15之间均转动至最大角度,该壁挂架处于最大拉伸距离状态。即壁挂架最大拉伸距离为第一支架的厚度、一级下转接板和三级转接板展开后沿沿壁挂架1的长度方向y投影的长度、第二支架的厚度之和。其中,二级转接板13与一级转接板12之间的
最大角度、二级转接板13与三级转接板14之间的最大角度、三级转接板14与第二支架15之间的最大角度可以不相同。拉伸至最大距离时,二级转接板13与过渡斜面121a3抵接,使二级转接板13与三级转接板14之间的夹角小于180
°
,以便回转复位,减小因拉伸过程中由于拉伸行程过大而无法复位的风险。
85.壁挂架处于中间状态时,二级转接板13与一级转接板12之间具有第一预设角度、二级转接板13与三级转接板14之间具有第二预设角度、三级转接板14与第二支架15之间具有第三预设角度,第一预设角度、第二预设角度和第三预设角度均在0
°
到最大角度之间;其中,第一预设角度、第二预设角度及第三预设角度可以不相同。
86.如图8所示,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二级转接板13安装于一级上转接板121和一级下转接板122之间,一级上转接板121通过转轴16与二级转接板13转动连接,一级下转接板122通过转轴16与二级转接板122转动连接,二级转接板13远离一级上转接板121的一端通过转轴16与三级转接板14转动连接,三级转接板14远离二级转接板13的一端通过转轴16与第二支架15转动连接。其中,二级转接板13和三级转接板14能够绕转轴16转动。
87.如图9所示,二级转接板13设有第一避让槽131,用于放置三级转接板14,第一避让槽131的槽底设有多个加强筋131a,多个加强筋131a向上凸起,对应地,三级转接板14设有多个第二避让槽141,三级转接板14还设有第三避让槽142,以用于避让第一支架11与电子设备的固定螺钉。
88.其中,二级转接板13与三级转接板14贴合时,加强筋131a位于第二避让槽141内,通过加强筋131a和局部凹槽设计,即实现了超薄的设计方案,又满足了整体承重能力。
89.如图10所示,第一支架11挂于一级转接板12,一级转接板12通过转轴16与二级转接13板转动连接,二级转接板13通过转轴16与三级转接板14转动连接,三级转接板14通过转轴16与第二支架15转动连接。其中,一级转接板12位于第二凹槽内与第一支架11贴合,二级转接板13转动至一级上转接板121与一级下转接板122之间与第一支架11贴合,三级转接板14转动至第一避让槽131内与二转接板13贴合,三级转接板14与二级转接板13的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即二者贴合后厚度和仅为二级转接板13的厚度,第二支架15转动至平行于三级转接板14与第一支架11贴合(三级转接板14与第二支架15沿壁挂架的长度方向y分布),使第一支架11平行于一级转接板12、二级转接板13、三级转接板14和第二支架15,此时,该壁挂架1处于最小拉伸距离状态。即壁挂架1的最小拉伸距离为第一支架11的厚度。通过错位平铺排布,避免叠加,极大降低了壁挂架1的整体厚度。
90.如图11所示,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支架11设有挂接部111,挂接部111可以为空腔结构,第一支架11通过挂接部111挂于上述一级上转接板;其中,沿壁挂架的高度方向z,锁定机构17位于挂接部111的下方,用于锁定上述一级下转接板。第一支架11设有第二凹槽112,第二凹槽112用于放置一级上转接板和一级下转接板;第一支架11还设有多个第一固定孔113,可根据电子设备2的尺寸,选择第一支架11与电子设备2的固定位置。
91.如图12所示,第一支架11连接有两个导轨18,沿壁挂架1的长度方向y,第一支架11的两端设有滑槽114,导轨18位于滑槽114内,能够沿滑槽114移动,并通过快拆螺钉182与第一支架11固定连接;导轨18设有第二固定孔181。当需要安装大尺寸电子设备2时,可将快拆螺钉182拧松,导轨18的至少部分滑出滑槽114,拧紧快拆螺钉182,使导轨18与第一支架11固定,导轨18的至少部分伸出至第一支架11的外侧,以增大第一支架11的固定尺寸,便于与
更大尺寸的电子设备2适配。
92.如图13所示,锁定机构17包括锁定部和弹性件171,锁定部能够将第一支架与一级下转接板进行锁定,进一步稳固了第一支架与中间转接组件的连接,降低受外力的情况下第一支架与中间转接组件脱离的风险。其中,锁定部包括第一滑块172和第二滑块173,该第一滑块172和第二滑块173固定连接,且二者能够相对于第一支架滑动。具体地,第二滑块173设有凸起173a,第一滑块172通过螺钉174与凸起173a固定连接,以实现第一滑块172与第二滑块173固定连接。
93.如图14所示,第一滑块172设有滑轨,对应第一支架11设有滑道,滑轨与滑道配合(图中未示出),第二滑块173能够随第一滑块172沿滑道沿壁挂架1的高度方向z移动。第一支架11设有第一限位部115和第二限位部116,第一限位部115与第二限位部116沿壁挂架1的高度方向z分布,第二滑块173的凸起173a安装于第一限位部115与第二限位部116之间,并能够在第一限位部115与第二限位部116之间滑动,第一限位部115与第二限位部116减小第二滑块173脱离第一支架11的风险,沿壁挂架1的高度方向z,第二凹槽112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112a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112a位于第二侧壁的下方。
94.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第二限位部116位于第一限位部115下方,弹性件171安装于第一限位部115与第二限位部115之间,且其两端分别与凸起173a和第二限位部116抵接,该弹性件171处于压缩状态,在回弹力作用下,能够使第二滑块173朝向第一限位部115的方向运动。第二滑块173的至少部分向上延伸至高于第一侧壁112a,第二滑块173挡在一级下转接板的侧端。其中,第二滑块173远离第二凹槽112的端面为斜面173b,在一级下转接板安装于第二凹槽112的过程中,一级下转接板与该斜面173配合,并能够对第二滑块173施加作用力,使其沿滑道运动。
95.具体地,如图15所示,其中,一级下转接板122安装于第二凹槽112的过程中,一级下转接板122与斜面173b抵接,并通过斜面173b挤压第二滑块173,第二滑块173受挤压逐渐向下运动并挤压弹性件171,直至第二滑块173运动至平齐或低于第一侧壁112a时,该一级下转接板122能够安装于第二凹槽122内,此时,一级下转接板122不再对第二滑块173施加压力,第二滑块173在弹性件171的作用下向上运动进行复位。第二滑块173复位后,使第二滑块173的至少部分抵在一级下转接板122的外侧,即阻挡了一级下转接板122脱落第二凹槽112,实现一级下转接板122与第一支架11的锁定。
96.如图16所示,沿壁挂架1的高度方向z,推动第二滑块173向下滑动,使第二滑块173运动至与第一侧壁112a平齐或低于第一侧壁112a时,一级下转接板122能够从第二凹槽112脱出或进入第二凹槽112,即可实现一级下转接板122与第一支架11的解锁;同时,第二滑块173向上滑动运动至高于第一侧壁112a时,第二滑块173能够阻挡一级下转接板122从第二凹槽112脱出,即可实现一级下转接板122与第一支架11的锁定。同时,锁定和解锁过程中,由于第一限位部115和第二限位部116的设置,能够降低第一滑块172与第二滑块173脱出滑道的风险,提高锁定和解锁的可靠性。
97.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锁定机构实现第一支架与中间转接组件的锁定,减小第一支架受外力的情况下与中间转接组件脱离的风险,且组装时不需额外增加固定螺钉加固,减少壁挂架组装、拆卸步骤,操作方便。另外,将锁定机构中的锁定部设置为分体结构,合理利用第一支架11的结构空间,且第二滑块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即可进行复位,不需手动操作。
98.其中,弹性件171可以采用弹簧。
99.当然,锁定机构也可以采用转动卡钩、挡片等结构形式实现对第一支架和一级下转接板的锁定。如,采用挡片和扭簧,将挡片安装于第一支架,沿壁挂架的长度方向y,挡片位于第二凹槽的侧端,且挡片的至少部分与第二凹槽相对设置,挡片能够相对第一支架转动,第一支架与一级下转接板组装时,一级下转接板能够挤压挡片向下转动至第二凹槽底壁的下方,使得一级下转接板能够安装于第二凹槽,且第一支架与一级下转接组装完成后,挡片受扭簧作用力转动至至少部分与第二凹槽的底壁相对,从而限制一级下转接板从第二凹槽脱出,实现锁定。
100.上述各实施例中的壁挂架1用于将电子设备2安装于墙壁,具体操作过程如下所述:
101.如图17所示,壁挂架1安装过程中,先将第一支架11与电子设备2通过固定螺钉连接,中间转接组件与第二支架15连接,再将第二支架15固定于墙壁3。
102.如图18所示,第一支架11与电子设备2连接后,将第一支架11通过挂接部111斜挂于一级上转接板121,实现第一支架11与中间转接组件的初步连接,推动电子设备2朝墙壁方向运动,电子设备2和第一支架11沿一级上转接板121向下旋转。
103.如图19所示,随着电子设备2和第一支架11的旋转,第一支架11的锁定机构与一级下转接板122接触,且一级下转接板挤压锁定机构的锁定部,锁定部在挤压力作用下向下运动,实现解锁,使一级下转接板装入第一支架11的第二凹槽内,实现与第一支架11贴合连接,一级下转接板与第一支架11贴合后,一级下转接板对锁定部无挤压,锁定部在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复位,将一级下转接板与第一支架锁定,即电子设备2组装到位。拆卸时,推动锁定部向下滑动,并将电子设备向上倾斜,一级下转接板脱离出第二凹槽,将第一支架11从一级上转接板上拿起即完成拆卸。
104.如图20所示,通过二级转接板13与三级转接板14的相对转动,能够调节电子设备2与墙壁之间的距离,例如,当需要插拔电子设备2的连接线时,可以将电子设备2拉出,二级转接板13和三级转接板14绕转轴16转动,使一级转接板12与二级转接板13、二级转接板13与三级转接板14、三级转接板14与第二支架15之间的夹角增大,进而增大电子设备2与墙壁3之间的距离,便于在电子设备2的接线端口处插拔连接线;也可根据观看距离对显示器进行前后调节。
105.如图21所示,为电子设备2贴合于墙壁3的状态(图中电子设备2产品的厚度逐渐增大,使得电子设备2与墙壁3之间的间隙逐渐减小,本技术实施例不限于电子设备2的形状),本技术实施例中电子设备2与墙壁3的距离仅为第一支架11的厚度,相比于现有技术,大大减小了电子设备2与墙壁3间的距离,提升美观效果,减少空间浪费。
106.如图22所示,在另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沿壁挂架1的厚度方向x,第一支架11设有凸起部117,沿壁挂架1的长度方向y,一级上转接板121设有凹陷部121b,通过凸起部117与凹陷部121b配合实现第一支架11与一级转接板12的卡合,再通过锁定机构17固定第一支架11与一级下转接板122。本实施例中,锁定机构17为螺钉,第一支架11设有多个固定调节孔118,多个固定调节孔118间隔设置于第一支架11,一级下转接板122设置有通孔,螺钉用于穿过通孔与其中一固定调节孔118配合实现第一支架11与一级转接板12的固定连接。其中,第一支架11设置多个固定调节孔118,以便调节一级上转接板121与一级下转接板122之间
的距离来适配不同尺寸的电子设备。
107.第一支架11可以设置一个、两个或多个,本实施例以两个为例。
108.具体地,第一支架11的凸起部117可以设计为圆盘式安装挂柱,安装挂柱从上向下挂在一级上转接板121的凹陷部121b上。安装挂柱设计有导向斜角,便于安装挂柱挂于凹陷部121b。其中,一级上转接板121的凹陷部121b可以设置有多个,沿电子设备的长度方向y分布,以根据不同尺寸的电子设备适配不同间距的第一支架11进行组装。
109.本实施例中,一级转接板12还包括加强梁123,加强梁123用于连接一级上转接板121和一级下转接板122,从而加固一级上转接板121和一级下转接板122的连接;或者,一级上转接板121、加强梁123和一级下转接板122也可以设计为一个整体,一级上转接板121、加强梁123和一级下转接板122相围呈框形结构。
110.如图23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11与一级转接板12的连接过程为:第一支架11的凸起部117先挂于一级上转接板121的凹陷部121b,实现第一支架11与一级转接板12的预连接,通过锁定机构17(例如螺钉)穿过一级下转接板122的通孔固定在第一支架11的其中一固定调节孔118上,使第一支架11与一级转接板12固定连接,以减小第一支架11在受外力的情况下与一级转接板12脱离的风险。
111.本实施例中,该锁定机构17为螺钉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优点。
112.本技术通过以上实施例可实现壁挂架1的一体或分体设计,并实现多种尺寸电子设备的兼容。
113.需要指出的是,本专利申请文件的一部分包含受著作权保护的内容。除了对专利局的专利文件或记录的专利文档内容制作副本以外,著作权人保留著作权。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