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管道修复的伸缩式安全护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31625发布日期:2021-01-26 10:12阅读:80来源:国知局
用于管道修复的伸缩式安全护筒的制作方法

[0001]
本申请涉及地下管道修复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管道修复的伸缩式安全护筒。


背景技术:

[0002]
城市地下排水管道是城市排涝防洪和收集城市污水的重要设施,其直接关系到城市环保和人们日常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地下排水管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损坏,特别是时常发生地下管道管体破裂变形、管道接口脱开、地下水渗漏管道周围水土流失等现象,造成地下管道堵塞、污水溢出,由此引起道路下沉,甚至于坍塌,从而影响交通及正常市政排水。因此,当发生上述的情况时,维修人员需要对地下排水管道进行维修。
[0003]
相关技术中公告号为cn110185882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地下排水管道微创修复快速替换管道的方法,其工作步骤包括钻孔取出管顶结构层,钻孔的方向为竖直向下,形成的孔洞为竖直,随后在孔洞内部放置竖直的安全护筒,安全护筒根据孔洞的深度而叠设有多个。
[0004]
由于安全护筒体积较大,需要通过吊具将其吊起然后放入孔洞中,同时上述相邻两个安全护筒之间没有连接关系,因此吊具一次只能吊装一个安全护筒,这就导致安全护筒的安置过程将耗费大量的时间,可能会导致施工周期的延长,存在明显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为了改善安全护筒安置过程耗费时间长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管道修复的伸缩式安全护筒。
[0006]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管道修复的伸缩式安全护筒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管道修复的伸缩式安全护筒,包括若干个叠设的安全护筒,相邻两个安全护筒之间设有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包括连接在下一个安全护筒顶端的内衬筒、连接在上一个安全护筒底端的外衬筒,所述内衬筒和外衬筒均呈环型设置且外衬筒滑动套设在内衬筒上,所述内衬筒朝向外衬筒的一侧开有插接孔,所述外衬筒上相对插接孔的位置开设有过渡孔,所述过渡孔和插接孔内插设有插接销。
[000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接销的一端插设在插接孔内,另一端插设在过渡孔内,以此操作人员预先在地面上将若干个安全护筒组装为一体,一次吊装过程便能实现多个安全护筒的吊装,有利于节省吊装的时间。
[0008]
可选的,所述内衬筒上设有用于驱动插接销插入或者滑出的插接孔的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包括开设在内衬筒上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内嵌设有磁性件,所述磁性件的一侧与插接销相吸,另一侧与插接销相斥。
[000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翻转磁性件,从而使得磁性件通过相斥力和相吸力带动插接销移动,从而实现相邻两个安全护筒的连接和拆卸。
[0010]
可选的,所述插接孔和过渡孔分别竖向设有若干个。
[001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此提高了相邻两个安全护筒的防护高度,有利于减少安全护筒的使用数量。
[0012]
可选的,所述外衬筒的内侧壁上连接有竖向设置的导向条,所述内衬筒的外侧壁上开有供导向条滑移的导向槽。
[001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条和导向槽的滑动配合减小了相邻两个安全护筒发生相对转动,导致过渡孔和插接孔发生错位的可能性。
[0014]
可选的,所述外衬筒的下表面、内衬筒的外侧壁、下一个安全护筒上表面围成的环型空腔内设有水囊,所述水囊由带状围绕呈环型且其两端可拆卸连接,所述水囊的外侧壁位于环型空腔外。
[001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装满水时,水囊的外侧壁位于环型空腔外,以此减小了安全护筒被安置至孔洞中后,泥沙掉入外衬筒的下表面、内衬筒的外侧壁、下一个安全护筒上表面围成的环型空腔内,受到水的渗透后凝结成块,对拉出安全护筒造成阻碍的可能性。
[0016]
可选的,所述安全护筒上开有放水孔,所述放水孔的一端与水囊连通,另一端位于安全护筒的内侧壁上并连通有控制阀。
[001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全护筒被吊出孔洞之前,打开控制阀,从而排出气囊中的水,以此减小了水囊与泥沙之间的摩擦对安全护筒的吊出产生阻碍的可能性。
[0018]
可选的,所述水囊的外侧壁上连接有防磨垫。
[001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磨垫的耐磨性能较好,能够进一步对气囊其保护作用。
[0020]
可选的,所述外衬筒的内侧壁上刻有若干条横向设置的定位线,若干条定位线之间的连线竖向设置,一条定位线对应一个过渡孔。
[002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内衬筒的上表面与定位线齐平时,插接孔和过渡孔对齐,以此方便了操作人员对伸缩后两个安全护筒之间的连接。
[0022]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插接销的一端插设在插接孔内,另一端插设在过渡孔内,以此操作人员预先在地面上将若干个安全护筒组装为一体,一次吊装过程便能实现多个安全护筒的吊装,有利于节省吊装的时间;2.装满水时,水囊的外侧壁位于环型空腔外,以此减小了安全护筒被安置至孔洞中后,泥沙掉入外衬筒的下表面、内衬筒的外侧壁、下一个安全护筒上表面围成的环型空腔内,受到水的渗透后凝结成块,对拉出安全护筒造成阻碍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0023]
图1是用于体现本申请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用于体现本申请中安全护筒的剖视图;图3是用于体现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4是用于体现图2中b部分的放大图。
[0024]
附图标记说明:1、安全护筒;20、内衬筒;21、外衬筒;22、插接孔;23、过渡孔;24、插接销;25、锁柱;30、容置槽;31、磁性件;4、导向条;5、导向槽;6、水囊;7、放水孔;8、控制阀;9、防磨垫;10、定位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6]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用于管道修复的伸缩式安全护筒。参照图1和图2,用于管道修复的伸缩式安全护筒包括若干个竖向叠设的安全护筒1,相邻两个安全护筒1之间设有两个伸缩机构,两个伸缩机构关于安全护筒1轴线所在的一个平面对称设置。
[0027]
参照图1和图2,在地面上,预先通过伸缩机构将若干个安全护筒1组装为一个整体,组装完成后,一次吊装便能实现多个安全护筒1的安置,节省了时间。
[0028]
参照图1和图2,伸缩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下一个安全护筒1顶端的内衬筒20、固定连接在上一个安全护筒1底端的外衬筒21,安全护筒1、内衬筒20、外衬筒21同轴设置,内衬筒20、外衬筒21均呈圆环型设置,外衬筒21滑动套设在内衬筒20上。
[0029]
参照图2和图 3,伸缩机构还包括开设在内衬筒20朝向外衬筒21一侧的插接孔22、位于外衬筒21上相对插接孔22位置开设的过渡孔23、插设在过渡孔23和滑移孔内的插接销24。
[0030]
参照图2和图 3,插接销24的一端插入插接孔22中,插接销24的另一端仍然位于过渡孔23中,以此当吊具吊起上一个安全护筒1时,插接销24能够带起下一个安全护筒1。
[0031]
参照图2和图 3,插接孔22和过渡孔23分别竖向设有若干个,以此通过展开相邻的两个安全护筒1,能够减小安全护筒1的使用数量。
[0032]
参照图2和图 3,内衬筒20上设有用于驱动插接销24插入或者滑出插接孔22的驱动件,驱动件包括开设在内衬筒20上的容置槽30、嵌设在容置槽30内的磁性件31,磁性件31的一侧与插接销24相吸,另一侧与插接销24相斥。
[0033]
参照图2和图 3,相邻两个安全护筒1被展开之前,操作人员将磁性件31与插接销24相斥的一面插入在容置槽30内,磁性件31通过排斥力将插接销24完全推入过渡孔23内。
[0034]
参照图2和图 3,待两个安全护筒1被展开至合适位置时,操作人员将磁性件31翻转,磁性件31与插接销24相吸的一面插入容置槽30内,磁性件31通过吸力将插接销24的一端吸入插接孔22内。
[0035]
参照图2和图 3,过渡孔23和插接销24均呈阶梯状设置,以此当相邻两个安全护筒1被展开时,外衬筒21上无需插入插接孔22内的插接销24,不容易掉出过渡孔23。
[0036]
参照图2和图 3,过渡孔23内过盈配合有锁柱25,插接销24位于插接孔22和锁柱25之间,锁柱25的设置减小了泥土进入过渡孔23,从而对插接销24的插接配合造成不良影响的可能性,同时对磁性件31将插接销24从插接孔22的推出起限位作用。
[0037]
参照图2和图 3,外衬筒21的内侧壁上刻有若干条横向设置的定位线10,若干条定位线10之间的连线竖向设置,一条定位线10对应一个过渡孔23。当内衬筒20的上表面与定位线10对齐时,插接孔22和过渡孔23对齐,以此方便了操作人员时间对相邻两个安全护筒1之间的连接。
[0038]
参照图2和图 4,外衬筒21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竖向设置的导向条4,内衬筒20的外侧壁上开有供导向条4滑移的导向槽5。导向槽5和导向条4的滑动配合对相邻两个安全护筒1之间的相对运动起导向作用,减小了相邻两个安全护筒1发生相对转动,导致插接孔22和过渡孔23错位的可能性。
[0039]
参照图2,外衬筒21的下表面、内衬筒20的外侧壁、下一个安全护筒1上表面围成的
环型空腔内设有水囊6,水囊6内装有水,水囊6由带状围绕呈环型,水囊6的外侧壁位于环型空腔外。
[0040]
参照图2,水囊6的一端粘接有毛面魔术贴(图中未示出),另一端粘接有勾面魔术贴(图中未示出),毛面魔术贴与勾面魔术能够贴合。安全护筒1在安置进孔洞之前,操作人员将水囊6贴在在环型空腔内。
[0041]
参照图2,装满水时,水囊6的外侧壁位于环型空腔外,以此减小了安全护筒1被安置至孔洞中后,泥沙掉入外衬筒21的下表面、内衬筒20的外侧壁、下一个安全护筒1上表面围成的环型空腔内,受到水的渗透后凝结成块,对拉出安全护筒1造成阻碍的可能性。
[0042]
参照图2,安全护筒1上开有放水孔7,放水孔7的一端与水囊6连通,另一端位于安全护筒1的内侧壁上并连通有控制阀8。操作人员首先打开控制阀8,从而将水囊6中的水放出,以此减小了水囊6与泥沙摩擦,对吊出安全护筒1造成阻碍的可能性,同时,有利于减小水囊6被泥沙磨破的可能性。
[0043]
参照图3,水囊6的外侧壁上粘接有防磨垫9,防磨垫9的设置对水囊6起到了进一步的保护作用,减小了水囊6被磨破的可能性。
[0044]
参照图2和图3,为了方便将安全护筒1安置进孔洞中,施工人员挖设孔洞的直径大于安全护筒1的直径,以此安全护筒1在放入孔洞之前,可以先不装水。当安全护筒1放入孔洞后,泥沙不太可能会立刻掉入外衬筒21的下表面、内衬筒20的外侧壁、下一个安全护筒1上表面围成的环型空腔内,此时将控制阀8与外部加水设备连通,此时再向水囊6中加水。
[0045]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用于管道修复的伸缩式安全护筒1的实施原理为:操作人员预先在地面上,将两个套设在一起的安全护筒1展开,并通过磁性件31将插接销24的一端吸入插接孔22内,而插接销24的另一端仍然位于过渡孔23中,此时,通过控制阀8向气囊中充水,水囊6将外衬筒21的下表面、内衬筒20的外侧壁、下一个安全护筒1上表面围成的环型空腔填满。重复上述的操作过程实现多个安全护筒1之间的连接,然后通过吊具一次性将若干个安全护筒1安置进打好的孔洞中。修复完成后,操作人员先打开控制阀8,将气囊中的水放出再将安全护筒1吊出孔洞。本申请通过伸缩机构的设置,在地面上预先实现若干个安全护筒1之间的组装,以此节省了大量的吊装时间。
[0046]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