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接触式眼距测量仪高度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48395发布日期:2021-03-12 13:25阅读:69来源:国知局
非接触式眼距测量仪高度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变电站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非接触式眼距测量仪高度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对电压和电流进行变换,接受电能及分配电能的场所,近两年来,变电检修中心开展的导线线夹、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隔离开关等的大修和更换工作占停电工作的22%,多数情况下由于设备带电无法测得安装尺寸,目前的办法是提前准备多种材料和器具,设备停电后测量安装尺寸,现场制作槽钢和线夹等,这会造成在安装环节、施工准备环节中花费更多时间,导致检修的工作效率低,目前有测量仪可以实现直接带电测量设备的安装尺寸,测得尺寸后直接在工厂进行加工,将加工完成的设备运输到现场直接进行安装,避免了需要将设备停电后再测量安装尺寸,现场制作槽钢和线夹等步骤,但是测量仪在调节高度时需要手动将测量的三脚架分别拉长进行调节,调节完成后容易导致测量仪的水平位置发生变化,导致需要重新调整测量仪的水平,从而降低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发明提供了非接触式眼距测量仪高度调节机构,通过设置高度调节组件和支撑组件,通过采用驱动电机驱动丝杆,丝杆带动滑块在第二凹槽内部滑动实现对支撑组件高度的调节,解决了测量仪在调节高度时需要手动进行调节,调节完成后容易导致测量仪的水平位置发生变化,导致需要重新调整测量仪的水平,从而降低工作效率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非接触式眼距测量仪高度调节机构,包括支撑组件、高度调节组件和测量组件。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三脚架,所述三脚架的底部开设有固定孔,所述三脚架的顶部设置有测量组件;

所述高度调节组件包括固定座、连接杆、驱动电机、丝杆、滑块、手拧螺钉、和固定杆,所述固定座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内部,通过转轴与所述固定座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顶部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连接杆的底部开设有第三凹槽,所述驱动电机、所述丝杆和滑块所述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的内部,所述滑块的一侧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滑块的顶部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丝杆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丝杆的另一端依次贯通连接所述第一螺纹孔和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壁一侧与所述连接杆转动连接,所述滑块的顶部与所述三脚架的底部接触,所述手拧螺钉自上而下贯通连接所述固定孔和所述第二螺纹孔,所述固定杆设置于所述第三凹槽的内部,通过转轴与所述连接杆转动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手拧螺钉表面设置的螺纹大小和方向与所述第二螺纹孔内壁设置的螺纹的大小和方向相适配。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丝杆表面设置的螺纹大小和方向与所述第一螺纹孔内壁设置的螺纹的大小和方向相适配。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块的外壁与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壁之间间隙配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非接触式眼距测量仪高度调节机构,通过设置高度调节组件和支撑组件,通过采用驱动电机驱动丝杆,丝杆带动滑块在第二凹槽内部滑动实现对支撑组件高度的调节,解决了测量仪在调节高度时需要手动进行调节,调节完成后容易导致测量仪的水平位置发生变化,导致需要重新调整测量仪的水平,从而降低工作效率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方式,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方式公开的非接触式眼距测量仪高度调节机构一种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方式公开的非接触式眼距测量仪高度调节机构另一种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方式公开的非接触式眼距测量仪高度调节机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方式公开的固定座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方式公开的滑块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方式公开的测量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方式公开的固定座俯剖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支撑组件;101-三脚架;102-固定孔;200-高度调节组件;201-固定座;2011-第一凹槽;202-连接杆;2021-第二凹槽;2022-第三凹槽;203-驱动电机;204-丝杆;205-滑块;2051-第一螺纹孔;2052-第二螺纹孔;206-手拧螺钉;2012-固定杆;300-测量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8,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非接触式眼距测量仪高度调节机构,包括支撑组件100、高度调节组件200和测量组件300。

请参阅图1-8,支撑组件100,支撑组件100包括三脚架101,三脚架101的底部开设有固定孔102,三脚架101用于支撑固定测量组件300,高度调节组件200,高度调节组件200包括固定座201、连接杆202、驱动电机203、丝杆204、滑块205、手拧螺钉206和固定杆2012,固定座201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凹槽2011,连接杆202的一端设置于第一凹槽2011的内部,通过转轴与固定座201转动连接,连接杆202在第一凹槽2011的内部绕转轴转动,用于连接杆202折叠,便于携带,连接杆202的顶部开设有第二凹槽2021,连接杆202的底部开设有第三凹槽2022,驱动电机203、丝杆204和滑块205设置于第二凹槽2021的内部,滑块205的外壁与第二凹槽2021的内壁之间间隙配合,滑块205的一侧开设有第一螺纹孔2051,滑块205的顶部开设有第二螺纹孔2052,丝杆204的一端与驱动电机20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丝杆204的另一端依次贯通连接第一螺纹孔2051和第二凹槽2021的内壁一侧与连接杆202转动连接,丝杆204表面设置的螺纹大小和方向与第一螺纹孔2051内壁设置的螺纹的大小和方向相适配,滑块205的顶部与三脚架101的底部接触,三脚架101可以与滑块205分离,手拧螺钉206自上而下贯通固定孔102和第二螺纹孔2052,手拧螺钉206表面设置的螺纹大小和方向与第二螺纹孔2052内壁设置的螺纹的大小和方向相适配,手拧螺钉206用于将三脚架101与滑块205固定,固定杆2012设置于第三凹槽2022的内部,通过转轴与连接杆202转动连接,固定杆2012用于增强连接杆202的固定能力,在风比较大以及斜面上时,将固定杆2012拉出插入地面下增强连接杆202的稳定性,在进行测量时,转动连接杆202将连接杆202打开,将固定杆2012拉出插入地面下将连接杆202和固定座201的位置固定,将手拧螺钉206依次固定孔102和第二螺纹孔2052,将手拧螺钉206拧紧将三脚架101与滑块205固定,在调节三脚架101的高度时,用户启动驱动电机203,驱动电机203带动丝杆204,丝杆204与滑块205啮合,滑块205在第二凹槽2021内部朝远离驱动电机203的方向或靠近驱动电机203的方向滑动,三脚架101的三个支撑脚的底部跟随滑块205在第二凹槽2021内部朝远离驱动电机203的方向或靠近驱动电机203的方向同步运动,从而达到保持水平状态调节三脚架101高度的效果,可以避免手动调节存在的三脚架101三个支撑脚高度调节不一致,导致测量组件300的水平位置发生变化,解决了测量仪在调节高度时需要手动进行调节,调节完成后容易导致测量仪的水平位置发生变化,导致需要重新调整测量仪的水平,从而降低工作效率的问题。

具体的,该非接触式眼距测量仪高度调节机构的工作原理:在进行测量时,转动连接杆202将连接杆202打开,将固定杆2012拉出插入地面下将连接杆202和固定座201的位置固定,将手拧螺钉206依次固定孔102和第二螺纹孔2052,将手拧螺钉206拧紧将三脚架101与滑块205固定,在调节三脚架101的高度时,用户启动驱动电机203,驱动电机203带动丝杆204,丝杆204与滑块205啮合,滑块205在第二凹槽2021内部朝远离驱动电机203的方向或靠近驱动电机203的方向滑动,三脚架101的三个支撑脚的底部跟随滑块205在第二凹槽2021内部朝远离驱动电机203的方向或靠近驱动电机203的方向同步运动,从而达到保持水平状态调节三脚架101高度的效果,可以避免手动调节存在的三脚架101三个支撑脚高度调节不一致,导致测量组件300的水平位置发生变化,解决了测量仪在调节高度时需要手动进行调节,调节完成后容易导致测量仪的水平位置发生变化,导致需要重新调整测量仪的水平,从而降低工作效率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驱动电机203具体的型号规格需根据该装置的实际规格等进行选型确定,具体选型计算方法采用本领域现有技术,故不再详细赘述。

驱动电机203的供电及其原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清楚的,在此不予详细说明。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