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滑套式连接风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22292发布日期:2020-10-17 01:02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一种滑套式连接风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滑套式连接风管,属于通风管道领域。



背景技术:

通风管道广泛应用于工业机器的通风管道设计,以及民用建筑的通风与空调工程,作为输送冷、热气体,进行新风或有毒有害气体输送的通道,应用领域主要涉及:工业生产线中的加热通风管道,电子工业无尘厂房净化系统,医药食品无菌车间净化系统,酒店宾馆、商场医院、工厂及写字楼的中央空调系统,工业污染控制用除尘、排烟、吸油等排风管、工业环境或岗位舒适用送风管、煤矿抽放瓦斯用抽放瓦斯系统、煤矿矿井环境控制用送回风系统等等,用途非常广泛。

而对于传统风管这种空心结构的产品,有以下四个缺陷。

第一,空心结构导致占地面积过大,造成储存场地过多占用,造成储存费用浪费。

第二,空心结构同样导致装箱体积过大,导致运费巨大,特别出口产品时,运费更是浪费惊人。

第三,由于风管通常会有不同等级的密封和抗压要求,所以,在空心结构体内部,会涉及有一些支撑零件用来加强空心结构体强度。

第四,由于风道通常由多节组成,每节风管之间会用法兰连接,考虑到密封和抗风压,通常根据需要设计螺栓作为法兰间的连接,需要耗用较多的人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滑套式连接风管,它能够解决传统的连接风管储存场地过多占用、运输不便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滑套式连接风管,它包括外风管和内风管,所述内风管通过滑套连接的方式配合在外风管内,所述外风管的右端为开口端,所述内风管的左端为固定端,所述固定端处设置有固定板;

外风管的底侧面均匀设置有多排第一通气孔,所述内风管的底侧面均匀设置有多排第二通气孔;

一种滑套式连接风管具有两种状态:

第一种状态时,内风管缩进外风管内;

第二种状态时,内风管从外风管内拉出,所述外风管的左端与内风管的右端密封配合。

优选的,所述开口端上连接有方形法兰。

优选的,所述外风管的左端为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的上侧面、前侧面、后侧面均向内倾斜一定的角度,第一连接端的下侧面与外风管的底侧面处于同一平面上,所述内风管的右端为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二连接端的上侧面、前侧面、后侧面均向外倾斜一定的角度,第二连接端的下侧面与内风管的底侧面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二连接端的外围设置有内风管密封条;

所述第二连接端的上侧面与第一连接端的上侧面相配合,所述第二连接端的下侧面与第一连接端的下侧面相配合,所述第二连接端的前侧面与第一连接端的前侧面相配合,所述第二连接端的后侧面与第一连接端的后侧面相配合。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拉环,所述拉环上设置有拉簧。

优选的,所述内风管密封条为特佛龙材质。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端上设置有多个球形凸块。

优选的,所述外风管和内风管之间还可以设置中间管,中间管底侧面均匀设置有多排第三通气孔;

该种滑套式连接风管具有两种状态:

第一种状态时,内风管缩进外风管内时,所述中间管也位于内风管和外风管之间;

第二种状态时,内风管从外风管内拉出,所述外风管的左端与中间管的右端密封配合,所述中间管的左端与内风管的右端密封配合。

优选的,所述外风管和内风管之间还可以设置多根中间管,中间管底侧面均匀设置有多排第三通气孔;

该种滑套式连接风管具有两种状态:

第一种状态时,内风管缩进外风管内,多根中间管也位于内风管和外风管之间;

第二种状态时,内风管从外风管内拉出,所述外风管的左端与最右方的中间管的右端密封配合,最左方的中间管的左端与内风管的右端密封配合,相邻两个中间管的左端和右端密封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一种滑套式连接风管,采用滑套连接设计,大大节约了场地占用,储存费用大大节约;

2、本实用新型一种滑套式连接风管,采用滑套连接设计,装箱体积减小,运输成本大大节约;

3、本实用新型一种滑套式连接风管,采用滑套设计,在安装拉出后,滑套式风管连接处的加强设计,会使整个管线安装后的强度得到了保证,同时也节约了传统设计时的内部加强材料的浪费;

4、本实用新型一种滑套式连接风管,采用滑套设计,意味着风管安装时,只需要多层滑套风管拉出,限位拉紧,就可以完成风管铺设。大大简化了安装工艺,节约了安装人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滑套式连接风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固定端的细节放大图。

图4为图1中连接端的细节放大图。

图5为图1中管连接端的细节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在外风管和内风管之间增加了中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炸开图。

图8为图6中中间管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外风管1

开口端101

第一连接端102

第一通气孔103

内风管2

固定端201

第二连接端202

内风管密封条202.1

球形凸块202.2

固定板203

拉环203.1

拉簧203.2

第二通气孔204

方形法兰3

中间管4

第三连接端401

第四连接端402

中间管密封条402.1

第三通气孔40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参见图1~图5,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滑套式连接风管,它包括外风管1和内风管2,所述内风管2通过滑套连接的方式配合在外风管1内,所述外风管1的右端为开口端101,所述内风管2的左端为固定端201,所述固定端201处设置有固定板203;

外风管1的底侧面均匀设置有多排第一通气孔103,所述内风管2的底侧面均匀设置有多排第二通气孔204;

一种滑套式连接风管具有两种状态:

第一种状态时,内风管2缩进外风管1内;

第二种状态时,内风管2从外风管1内拉出,所述外风管1的左端与内风管2的右端密封配合;

所述开口端101上连接有方形法兰3;

所述外风管1的左端为第一连接端102,所述第一连接端102的上侧面、前侧面、后侧面均向内倾斜一定的角度,第一连接端102的下侧面与外风管1的底侧面处于同一平面上,所述内风管2的右端为第二连接端202,所述第二连接端202的上侧面、前侧面、后侧面均向外倾斜一定的角度,第二连接端202的下侧面与内风管2的底侧面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二连接端202的外围设置有内风管密封条202.1;

所述第二连接端202的上侧面与第一连接端102的上侧面相配合,所述第二连接端202的下侧面与第一连接端102的下侧面相配合,所述第二连接端202的前侧面与第一连接端102的前侧面相配合,所述第二连接端202的后侧面与第一连接端102的后侧面相配合,第二连接端202和第一连接端102的这种结构设计保证了产生密封必须的压紧力;

所述固定板203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拉环203.1,所述拉环203.1上设置有拉簧203.2;

所述内风管密封条202.1为特佛龙材质;

所述第二连接端202上设置有多个球形凸块202.2,所述球形凸块202.2保证了在装配滑移的过程中不再产生二次划伤;

实施例2:

参见图6~图8,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滑套式连接风管,它在外风管1和内风管2之间还可以设置中间管4,所述中间管4的底侧面均匀设置有多排第三通气孔403;

该种滑套式连接风管具有两种状态:

第一种状态时,内风管2缩进外风管1内,所述中间管4也位于内风管2和外风管1之间;

第二种状态时,内风管2从外风管1内拉出,所述外风管1的左端与中间管4的右端密封配合,所述中间管4的左端与内风管2的右端密封配合;

所述中间管4的左端为第三连接端401,所述第三连接端401的上侧面、前侧面、后侧面均向内倾斜一定的角度,第三连接端401的下侧面与中间管4的底侧面处于同一平面上,当内风管2从中间管4内完全拉出时,所述第二连接端202正好可以配合在第三连接端401内,所述第三连接端401的上侧面与第二连接端202的上侧面相配合,所述第三连接端401的下侧面与第二连接端202的下侧面相配合,所述第三连接端401的前侧面与第二连接端202的前侧面相配合,所述第三连接端401的后侧面与第二连接端202的后侧面相配合,第二连接端202和第三连接端401的这种结构设计保证了产生密封必须的压紧力;当内风管2缩进中间管4内时,所述第二连接端202与第三连接端401的配合关系解除,第二连接端202深入到中间管4内;

所述中间管4的右端为第四连接端402,所述第四连接端402的上侧面、前侧面、后侧面均向外倾斜一定的角度,第四连接端402的下侧面与中间管4的底侧面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第四连接端402的外围设置有中间管密封条402.1,当中间管4从外风管1内完全拉出时,所述第四连接端402正好可以配合在第一连接端102内,所述第四连接端402的上侧面与第一连接端102的上侧面相配合,所述第四连接端402的下侧面与第一连接端102的下侧面相配合,所述第四连接端402的前侧面与第一连接端102的前侧面相配合,所述第四连接端402的后侧面与第一连接端102的后侧面相配合,第四连接端402与第一连接端102的这种结构设计保证了产生密封必须的压紧力;当中间管4缩进外风管1时,所述第四连接端402与第一连接端102的配合关系解除,第四连接端402深入到外风管1内;

所述外风管1和内风管2之间还可以设置多根中间管4,中间管4底侧面均匀设置有多排第三通气孔403;

该种滑套式连接风管具有两种状态:

第一种状态时,内风管2缩进外风管1内,多根中间管4也位于内风管2和外风管1之间;

第二种状态时,内风管2从外风管1内拉出,所述外风管1的左端与最右方的中间管4的右端密封配合,最左方的中间管4的左端与内风管2的右端密封配合,相邻两个中间管4的左端和右端密封配合;

工作原理:在运输连接风管时,该种连接风管的内风管2可以顺着外风管1的内腔滑动,这样可有效减小堆放空间,节省运输费用;当连接风管需要安装时,外风管1的开口端101通过方形法兰3连接在风机上,内风管2完全从外风管1内抽出,此时,外风管1的第一连接端102与内风管2的第二连接端202正好相配合,最后将内风管2一端连接的拉簧203.2固定,便完成了安装;当增加了中间管4时,原理与上述相同,即运输或堆放时内风管2可以滑动到中间管4内,而中间管4可以滑动到外风管1内,在需要安装时再将它们抽出。

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方式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