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自粘型胶条压紧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81829发布日期:2020-11-20 09:30阅读:90来源:国知局
汽车自粘型胶条压紧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汽车车身后扰流板副翼安装时对胶条压紧的工装。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车身后扰流板副翼,如图1,需要于压胶条线b处,对后扰流板副翼a压上胶条c,由于整个后扰流板副翼幅面比较大,而且对胶条的压紧也有一定的力度要求,因而人工对后扰流板副翼进行逐段胶条进行压紧,压紧速度为15秒左右,速递较慢,影响生产效率;而且每段胶条的压紧力也不一致,胶条容易产生开胶,产品一致性差,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自粘型胶条压紧工装,以解决现有后扰流板副翼压胶条效率低,质量得不到保障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本汽车自粘型胶条压紧工装包括支撑板上的下胎模,所述下胎模上方设有用于沿身后扰流板副翼的压胶条线将胶条一次性压合的压合刀模,所述压合刀模的一侧通过连接杆连接在一转轴上,所述转轴设有一根向下的顶杆,所述顶杆的下端连接在一动力缸的动力输出端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更为具体的方案可以是:所述连接杆通过压块连接压紧在所述压合刀模上。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为横向向下的弯曲杆,所述连接杆横向的部分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压块上。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和所述压块均有两根,分别设有所述压合刀模的两端。

进一步的:所述转轴通过轴座安装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动力缸为气缸。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汽车自粘型胶条压紧工装采用下胎模(下模)支撑后扰流板副翼,压合刀模(上模)一次性压合胶条,动力缸驱动的转轴带动连接杆下向使压合刀模与下胎模压合,通过电动控制动力缸,再通过时间续电器设定的时间进行保压,达到保压时间,动力缸驱动转轴向上翻起压合刀模,实现压合胶条自动化,压合时间在5s左右,极大提高了压合效率;并且一次性压合整条胶条,胶条受力均匀,产品一致性好,有效解决开胶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后扰流板副翼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

如图2所示的本汽车自粘型胶条压紧工装,包括支撑板1上的下胎模2,下胎模2上方设有用于沿身后扰流板副翼a的压胶条线b将胶条c一次性压合的压合刀模3,压合刀模3的一侧通过连接杆6连接在一转轴11上,转轴11通过轴座9安装在支撑板1上,连接杆6通过压块4连接压紧在压合刀模3上,连接杆6为横向向下的弯曲杆,连接杆6横向的部分通过螺栓5安装在压块4上,连接杆6和压块4均有两根,分别设有压合刀模4的两端,以使压合受力均匀。转轴11设有一根向下的顶杆10,顶杆10的下端连接在一动力缸7的动力输出端上,动力缸7为气缸。气缸的动力输出端伸出,顶推顶杆10的下端,转轴11转动,转轴11带动连接杆6和压合刀模3向上翻起,气缸的动力输出端缩回,拉回顶杆10竖直,转轴11动连接杆6和压合刀模3向下与下胎模2合并。

本汽车自粘型胶条压紧工装采用下胎模2(下模)支撑后扰流板副翼,压合刀模3(上模)一次性压合胶条,动力缸9驱动的转轴11带动连接杆6下向使压合刀模3与下胎模2压合,通过电动控制动力缸9,再通过时间续电器8设定的时间进行保压,达到保压时间,动力缸9驱动转轴11向上翻起压合刀模3,实现压合胶条自动化,压合时间在5秒左右,极大提高了压合效率;并且一次性压合整条胶条,胶条受力均匀,产品一致性好,有效解决开胶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汽车自粘型胶条压紧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板上的下胎模,所述下胎模上方设有用于沿身后扰流板副翼的压胶条线将胶条一次性压合的压合刀模,所述压合刀模的一侧通过连接杆连接在一转轴上,所述转轴设有一根向下的顶杆,所述顶杆的下端连接在一动力缸的动力输出端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自粘型胶条压紧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通过压块连接压紧在所述压合刀模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自粘型胶条压紧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为横向向下的弯曲杆,所述连接杆横向的部分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压块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汽车自粘型胶条压紧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和所述压块均有两根,分别设有所述压合刀模的两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自粘型胶条压紧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通过轴座安装在所述支撑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自粘型胶条压紧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通过轴座安装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动力缸为气缸。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自粘型胶条压紧工装,涉及汽车配件制造技术领域,包括支撑板上的下胎模,所述下胎模上方设有用于沿身后扰流板副翼的压胶条线将胶条一次性压合的压合刀模,所述压合刀模的一侧通过连接杆连接在一转轴上,所述转轴设有一根向下的顶杆,所述顶杆连接在一动力缸的动力输出端上。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解决现有后扰流板副翼压胶条效率低,质量得不到保障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黄健;蒋兆文;许堂林;黄贵玉;黄恩南;韦柳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嘉诚工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02
技术公布日:2020.11.2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