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角钢塔上抱杆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08084发布日期:2021-02-03 12:10阅读:518来源:国知局
一种角钢塔上抱杆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讯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角钢塔上抱杆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移动网络2g设备、3g设备、4g设备三网共存,几种网络都需要安装天线的天面空间,又随着5g设备准备面市,导致现有天面空间严重不足。
[0003]
现有通信设备安装于角钢塔一般采用两种安装方式:一是使用钢扎带将设备捆绑在角钢塔上,采用这种安装方式时,钢扎带的承重较小,只能用于固定轻设备,固定重设备的时候存在安全隐患;二是根据角钢塔定制钢带,焊接成设备安装平台,安装到角钢塔上,采用这种方式固定时,虽然解决了承重小的问题,但是由于角钢塔方案种类繁多,在每个角钢塔安装前都需要测量,存在定制周期长,加工繁琐的问题,此外,在进行大批量的角钢塔安装时,每一个角钢塔都要进行焊接,效率缓慢,此外通过焊接形成的安装平台,自重较大,抗腐蚀性差,需要频繁上塔维护,无形中增加了工作量与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角钢塔上抱杆的安装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角钢塔上抱杆的安装结构,包括安装于角钢塔塔身上的两组支臂组件,支臂组件包括卡箍和臂体,卡箍连接角钢塔塔身,臂体安装于卡箍上,臂体连接抱杆,两组支臂组件内的臂体分别连接抱杆上的两个位置。
[0006]
进一步地,卡箍上至少安装一根臂体,或者两根及三根以上。
[0007]
进一步地,两组支臂组件内安装的臂体数量相同。
[0008]
进一步地,两组支臂组件内的臂体长度不同。
[0009]
进一步地,臂体上至少设有两个第二安装孔,或者设有三个以上的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内安装有连接件,连接件将抱杆固定于臂体上。
[0010]
进一步地,连接件两端设有螺纹,连接件两端穿过第二安装孔连接第二螺母。
[0011]
进一步地,连接件呈u形。
[0012]
进一步地,卡箍包括第一卡箍件、第二卡箍件,第一卡箍件、第二卡箍件将角钢塔塔身夹在中间,第一卡箍件和第二卡箍件通过锁紧件进行连接。
[0013]
进一步地,第一卡箍件、第二卡箍件为双层结构。
[0014]
进一步地,第一卡箍件与角钢塔塔身接触一侧设有缺口,缺口呈角状,缺口的角部位置设有第一圆孔。
[0015]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抱杆安装结构采用钣金件与螺栓螺母的组合装配形式,具有用料少、材料利用率高、生产成本低、加工效率高的特点,能够减少企业对抱杆安装结构的生产成本,并缩短抱杆安装结构的生产周期;抱杆安装
结构能够实现抱杆在角钢塔塔身上进行安装角度调节,使抱杆上固定的通信设备更好的工作;双层结构的第一卡箍件、第二卡箍件相对于实心的单层结构的第一卡箍件、第二卡箍件,所用材料少,极大的减少卡箍的整体重力,减少安装人员爬上角钢塔时携带的负重;第一卡箍件和第二卡箍件通过锁紧件进行连接,当卡箍在角钢塔塔身上固定完毕时,第一卡箍件或者第二卡箍件产生弹性形变,增大了第一卡箍件和第二卡箍件对角钢塔的夹紧力,能够提升卡箍在角钢塔塔身上滑动时的最大摩擦力,增加卡箍的承载能力;装置表面无焊点,具有很强的抗腐蚀能力,免去频繁维护的繁琐;锁紧装置能够快速对装置进行固定,安装方便,极大减少施工时间。
附图说明
[0016]
图1是卡箍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是图1的爆炸图;
[0018]
图3是图1的俯视图;
[0019]
图4是卡箍固定于角钢塔塔身时的示意图;
[0020]
图5是单层结构的第一卡箍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6是角钢塔塔身上固定一根抱杆时的示意图;
[0022]
图7是角钢塔塔身上固定两根抱杆时的示意图;
[0023]
图8是臂体与卡箍之间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描述,应当指出的是,实施例只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详细阐述,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能够以任何方式组合。
[0025]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角钢塔上抱杆的安装结构,用于将抱杆稳定的固定于角钢塔,参照附图6-8,包括安装于角钢塔塔身30上的两组支臂组件80,两组支臂组件80分别连接抱杆90上的两个位置,实现抱杆90在角钢塔上稳定的固定。具体的,支臂组件80包括卡箍81和臂体82,卡箍81连接角钢塔塔身30,臂体82安装于卡箍81上,臂体82连接抱杆90。
[0026]
参照附图1-4,卡箍81包括第一卡箍件10、第二卡箍件20,第一卡箍件10、第二卡箍件20将角钢塔塔身30夹在中间,第一卡箍件10和第二卡箍件20通过锁紧件40进行连接。角钢塔塔身30一般是两边相互垂直呈角形的长条钢材,一般角钢塔上所选用的长条钢材的两边长度一般相同。具体的,第一卡箍件10安装于角钢塔塔身30的内侧,第二卡箍件20安装于角钢塔塔身30的外侧,第一卡箍件10、第二卡箍件20为双层结构,双层结构能够使第一卡箍件10、第二卡箍件20安装于角钢塔塔身30后保持稳定。如果第一卡箍件10、第二卡箍件20为单层结构,那么为了保证安装后的稳定,第一卡箍件10、第二卡箍件20需要有足够的厚度。参照附图5,图中为单层结构的第一卡箍件10,相对于附图2中的双层结构的第一卡箍件10,单层结构的第一卡箍件10制造时所需要的材料较多,制造成本高,零件重,携带不方便,且在实际安装测试中,单层结构的第一卡箍件10 安装于角钢塔塔身30后的效果与双层的第一卡箍件10基本相同,因此第一卡箍件10、第二卡箍件20优选双层结构。
[0027]
第一卡箍件10包括第一安装板11、第二安装板12和第一连接板13,第一连接板13 连接第一安装板11和第二安装板12;第二卡箍件20包括第三安装板21、第四安装板22 和第二连接板23,第二连接板23连接第三安装板21和第四安装板22。锁紧件40连接第一连接板13和第二连接板23,使第一卡箍件10、第二卡箍件20将角钢塔塔身30夹在中间。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第一安装板11与第二安装板12形状相同,第三安装板21 与第四安装板22形状相同,第一连接板13所在的平面垂直于第一安装板11和第二安装板12所在的平面,第二连接板23所在的平面垂直于第三安装板21和第四安装板22所在的平面。当卡箍81安装于角钢塔塔身30时,第一卡箍件10上的第一安装板11和第二安装板12与角钢塔塔身30的内侧抵接,第二卡箍件20上的第三安装板21和第四安装板22 与角钢塔塔身30外侧抵接。当锁紧件40连接第一连接板13和第二连接板23时,锁紧件 40提供给第一卡箍件10和第二卡箍件20的作用力始终垂直于角钢塔塔身30的长度方向,不会分解出沿角钢塔塔身30的长度方向的作用力。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卡箍81与角钢塔塔身30之间的夹紧力,从而提升卡箍81在角钢塔塔身30上滑动时的最大摩擦力,使卡箍 81连接于角钢塔塔身30后不易滑动。
[0028]
在一些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卡箍件10、第二卡箍件20也能够为多层结构,例如三层以上。三层结构的第一卡箍件10、第二卡箍件20在安装时也能够达到双层结构的第一卡箍件10、第二卡箍件20类似的效果。但是它们在工厂加工过程中,双层结构的第一卡箍件10、第二卡箍件20能够通过钣金冲压、弯折后成型(钣金件),加工容易、加工成本低;而一般情况下,三层结构无法通过钣金工艺直接加工而成,会选择铸模的方式,加工繁琐,加工成本高。因此在性能差异不大的情况下,优选双层结构的第一卡箍件10,能够节约成本。
[0029]
优选的,第一安装板11与第二安装板12之间通过两块第一连接板13进行连接,第三安装板21与第四安装板22之间通过两块第二连接板23进行连接。相应的,用于连接第一连接板13与第二连接板23的锁紧件40至少设有两个,或者三个以上,每一块第一连接板13与第二连接板23之间至少设有一个锁紧件40。锁紧件40能够使第一卡箍件10、第二卡箍件20平衡的固定于角钢塔塔身30上,不会出现一侧固定紧、一侧固定松的情况。
[0030]
优选的,参照附图2,第一连接板13上设有第一连接孔14,第二连接板23上设有第二连接孔24,第一卡箍件10与第二卡箍件20能够通过将螺栓螺母贯穿第一连接孔14、第二连接孔24的方式进行连接。这种连接方式的优点是螺栓螺母能够上紧且上紧容易,通过将螺栓螺母上紧,能使第一卡箍件10与第二卡箍件20固定牢固。在一些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卡箍件10与第二卡箍件20能够通过将扎带穿过第一连接孔14、第二连接孔24 的方式进行连接,扎带可以选用钢扎带,这种连接方式的优点是固定快速,但是存在缺点上紧困难,因此固定后的牢固程度要弱于螺栓螺母。在角钢塔塔身30上固定卡箍81,首要目的是固定牢固,因此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螺栓螺母这种能够进行上紧的连接方式,锁紧件40包括螺栓41、平垫片42、弹簧垫片43、第一螺母44。当然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锁紧件40能够选用一些其他常用的连接方式,对于连接方式的选取本实用新型并不做明确的限定。
[0031]
优选的,参照附图2、附图3,第一安装板11上设有与角钢塔塔身30接触的第一安装面15和第二安装面16,第三安装板21上设有与角钢塔塔身30接触的第三安装面25和第四安装面26,(第一安装板11与第二安装板12形状相同,第二安装板12上也设有与角钢塔塔身30接触的第一安装面15和第二安装面16;第三安装板21与第四安装板22形状相同,第四安装板22上也设有与角钢塔塔身30接触的第三安装面25和第四安装面26),第一安装面15、第二
安装面16与角钢塔塔身30的内侧接触,第三安装面25、第四安装面26与角钢塔塔身30的外侧接触。由于角钢塔塔身30的两边相互垂直,为了使第一卡箍件10、第二卡箍件20能够很好的安装于角钢塔塔身30,第一安装面15与第二安装面16 之间呈90度,第三安装面25与第四安装面26之间也呈90度,使第一卡箍件10、第二卡箍件20能够与角钢塔塔身30恰好贴合。
[0032]
进一步地,当第一安装面15与第二安装面16之间所呈角,第三安装面25与第四安装面26之间所呈角均为90度时。将卡箍81固定于角钢塔塔身30后,第一卡箍件10与第二卡箍件20之间的夹紧力由锁紧件40进行控制,由于第一卡箍件10、第二卡箍件20 能够与角钢塔塔身30恰好贴合,当第一卡箍件10、第二卡箍件20贴合后,因为贴合紧密,没有运动空间,安装人员便无法或是很难再旋转第一螺母44。此时,第一螺母44靠弹簧垫片43在上紧时所产生的回弹力固定于螺栓41上,但是这样的连接是不牢靠的。因为在一段时间以后,常规的弹簧垫片43会适应上紧状态下的形变,导致产生的回弹力减小,第一螺母44会松动,间接导致第一卡箍件10、第二卡箍件20无法将角钢塔塔身30夹的很紧,如果本装置上所安装的设备重量较重的话,卡箍81可能会随着设备沿着角钢塔塔身30下滑。
[0033]
为了确保卡箍81及其上的设备长时间安装于角钢塔塔身30后,第一螺母44不松动,卡箍81仍能够牢牢的固定在角钢塔塔身30上,不会向下发生滑动。所采用的的技术方案是:当卡箍81在角钢塔塔身30上固定完毕时,锁紧件40让第一卡箍件10或者第二卡箍件20产生弹性形变。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参照附图3,主要是让第一卡箍件10产生弹性形变,第一安装板11上与角钢塔塔身30接触一侧设有缺口17,缺口17呈角状,缺口 17将第一卡箍件10划分为了左右两个部分,使第一卡箍件10具有向缺口17方向变形的能力,同时缺口17的角部位置设有第一圆孔18,第一圆孔18使第一卡箍件10在变形过程中缺口17的角部位置不容易发生破裂。同时第一安装板11上远离角钢塔塔身30一侧设有圆弧19,圆弧19的开口背对角钢塔塔身30所在位置(圆弧19的开口方向与缺口17 的开口方向相反),圆弧19延长了第一安装板11上远离角钢塔塔身30一侧的长度,使第一卡箍件10在变形过程中第一安装板11上远离角钢塔塔身30一侧不会因为受到拉伸而断裂。作为进一步地优选方案,第一安装面15与第二安装面16之间所呈的夹角在80
°ꢀ-
90
°
的区间范围内,优选85;第三安装面25与第四安装面26所呈的夹角为90
°
,缺口 17所呈的夹角在60
°-
120
°
的区间范围内,优选90
°
。这样的第一卡箍件10在未发生形变的状态下并不能与角钢塔塔身30完全贴合,但是通过不断上紧锁紧件40,将第一卡箍件10与第二卡箍件20在角钢塔塔身30上安装完成后,第一卡箍件10会发生弹性形变,此时第一安装面15、第二安装面16之间所呈的夹角为90度,第一安装面15、第二安装面16与角钢塔塔身30的内侧完全贴合。在这个状态下,第一卡箍件10由于发生了弹性形变,第一卡箍件10会给锁紧件40内的第一螺母44传递一个弹力,这个由第一卡箍件 10产生的弹力较弹簧垫片43产生的回弹力要大的多,使第一螺母44牢牢固定于螺栓41 上,长期固定以后仍很难松动。此外,变形状态下第一卡箍件10和第二卡箍件20传递给角钢塔塔身30的夹紧力也大于第一卡箍件10未发生形变时的夹紧力,能够提升卡箍81 在角钢塔塔身30上滑动时的最大摩擦力,增加卡箍81的承载能力。在第一卡箍件10的形变过程中,第一卡箍件10会通过锁紧件40传递给第二卡箍件20一部分力,第二卡箍件20可能也会产生形变,为了避免第二卡箍件20上位于第三安装面25与第四安装面26 交界位置发生破裂,第三安装板21与角钢塔塔身30接触一侧的角部位置设有第二圆孔27。需要注意的是,第二卡箍件20即使产生形变,其形变程度也是微小的,这是因为第三安装面25与第四安
装面26所呈的夹角为90
°
,第二卡箍件20已经与角钢塔塔身30贴合,其形变的空间不足。
[0034]
优选的,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主要由第二卡箍件20来发生形变,使卡箍固定牢靠。第一安装面15与第二安装面16之间所呈的夹角为90
°
,第三安装面25与第四安装面26所呈的夹角为90
°-
100
°
的区间范围,优选95
°
。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由第一卡箍件10、第二卡箍件20共同发生形变,使卡箍81固定牢靠。第一安装面15与第二安装面16之间所呈的夹角在80
°-
90
°
的区间范围内,优选85
°
;第三安装面25与第四安装面26所呈的夹角为90
°-
100
°
的区间范围,优选95
°

[0035]
优选的,第二卡箍件20用于连接臂体82,其上的第三安装板21、第四安装板22上均设有第一安装孔28,第三安装板21、第四安装板22上至少分别设有两个第一安装孔28,第一安装孔28成对使用,这是因为单个第一安装孔28在连接臂体82时无法限制臂体82 的旋转。在本实施例中,参照附图3,第二卡箍件20上的第三安装板21、第四安装板22 上均设有6个第一安装孔28,使用时,参照附图6,卡箍81通过两个第一安装孔28能够安装一根臂体82;或是参照附图7,卡箍81通过四个第一安装孔28能够安装二根臂体82。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第三安装板21、第四安装板22设置更多的第一安装孔28,比如8 个、10个,用以三根以上的臂体82。此外,由于第二卡箍件20为双层结构,第二卡箍件 20通过第一安装孔28进行连接臂体82时,第三安装板21、第四安装板22可能会被折弯,因此第三安装板21与第四安装板22的之间设有支撑件50,支撑件50能够对第三安装板21、第四安装板22进行支撑,支撑件50上设有斜角51,方便将支撑件50装入到第三安装板21与第四安装板22之间。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由于第一安装孔28成对使用,因此参照附图2,支撑件50能够选用两个圆柱套筒,或是一个支撑件50内设有两个通孔,通孔大小与第一安装孔28一致。
[0036]
优选的,第一卡箍件10、第二卡箍件20以及组装完成的卡箍81均为对称件。这样的设计让卡箍81在安装时没有方向上的区分,方便安装。
[0037]
臂体82与第二卡箍件20进行连接,由于第二卡箍件20为双层结构,为了保证臂体 82安装后的稳定性,臂体82也为双层结构,臂体82的双层结构与第二卡箍件20的双层结构卡在一起。具体的,参照附图8,臂体82包括第五安装板83、第六安装板84以及第三连接板85,其中,第五安装板83、第六安装板84形状相同,第三连接板85连接第五安装板83和第六安装板84,第三连接板85所在的平面垂直于第五安装板83和第六安装板84所在的平面。
[0038]
参照附图8,臂体82的第五安装板83、第六安装板84上设有第三连接孔89,通过使用螺栓螺母连接第三连接孔89与第一安装孔28能够将臂体82连接到卡箍81上,第三连接板85上设有第二安装孔86,第二安装孔86内安装有连接件87,连接件87将抱杆90 固定于臂体82上。具体的,一根臂体82上的第二安装孔86至少设有两个,或者三个以上,连接件87呈u形。连接件87可以是柔性材料制成的,在安装时被折弯成u形;连接件87也可以是刚性材料制成的,其形状呈u形。连接件87的两端设有螺纹,连接件87 将抱杆90固定于臂体82上,连接件87两端穿过第二安装孔86连接第二螺母88,通过上紧第二螺母88即可完成抱杆90的固定。在本实施例中,穿过第二安装孔86是连接件87 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不同的第二安装孔86,这两个第二安装孔86可以是相邻的或是不相邻的。在一些其他实施方式中,穿过第二安装孔86也可以是连接件87的两端穿过同一个第二安装孔86,这时的第二安装孔86呈长条状。第二安装孔86的形状可以是腰形、圆形、长方形、椭圆形等。
[0039]
优选的,两组支臂组件80通过臂体82进行连接抱杆90,因此两组支臂组件80内安
装的臂体82数量相同。此外,抱杆90用于固定通信设备,为了使通信设备更好的工作,抱杆90在安装时大多采用倾斜安装的形式,如图6、图7所示。倾斜的角度可以通过调整连接件87至不同的第二安装孔86进行调节。由于大多数情况下,抱杆90倾斜安装,为了节约装置整体的制造成本,两组支臂组件80内的臂体82被设计为了不同的长度,在一些场所如果需要抱杆90直立安装,例如在附图7中,只需要调整下侧支臂组件80内的连接件87的安装位置即可。
[0040]
优选的,第一卡箍件10、第二卡箍件20、臂体82选择高强度钢材料,不易变形,不会生锈。装置采用部件式的组装方式,在安装过程中无需焊接,安装过程简单快捷,安装完成后产品表面无焊接点,具有较好的耐腐蚀能力,能减少后期维护时的工作量。装置内组装所用到的螺栓、螺母进行表面处理,增加其硬度,并使其不易生锈。
[0041]
以上所述,仅为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