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衬套卡箍式汽车板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04632发布日期:2021-02-09 14:33阅读: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衬套卡箍式汽车板簧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板簧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带衬套卡箍式汽车板簧。


背景技术:

[0002]
汽车板簧是汽车悬架系统中最传统的弹性元件,具有可靠性好、结构简单、制造工艺流程短、成本低而且结构能大大简化等优点。
[0003]
在现有技术中,如公告号为cn206336079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渐变带橡胶复合衬套式微卡汽车板簧,包括主簧、下副簧、板簧卡箍,所述板簧卡箍将主簧、下副簧箍在一起,所述主簧两端设置卷耳,所述卷耳内部设置橡胶复合衬套,所述橡胶复合衬套包括外衬套、内衬套、橡胶层,所述橡胶层设置在外衬套、内衬套之间,所述外衬套外壁贴合在卷耳内壁。该实用新型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连接牢固,减少异响和降低车自身重量等特点。
[0004]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将板簧安装到微卡上后,内衬套与微卡车架的连接件套接,在微卡载货或在颠簸路段行驶时,微卡上的连接件与内衬套发生相对转动,所以在板簧的弹力作用下,内衬套会对微卡上的连接件造成磨损,进而减小微卡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衬套卡箍式汽车板簧,使得安装了该种板簧的汽车行驶在坑洼路段时,汽车上的连接件与第四衬套套接,从而使得车身与车桥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时,汽车上的连接件与板簧之间发生相对滚动,进而减少板簧对汽车连接件的磨损,进而增加汽车的使用寿命。
[0006]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
一种带衬套卡箍式汽车板簧,包括多层簧片和中心螺栓,多层所述簧片叠放在一起,且中心螺栓依次穿过多层簧片的中心位置,多层簧片的两端通过卡箍卡紧,最上层所述簧片的两端均弯曲形成卷耳;两所述卷耳内均设置有衬套吸能组件,所述衬套吸能组件包括第一衬套、第二衬套、第三衬套、橡胶圈和多个第一滚珠,第一衬套、第二衬套、第三衬套和橡胶圈均同轴套接在一起,且从外向内依次是第一衬套、第二衬套、橡胶圈和第三衬套,橡胶圈的外圈和内圈分别与第二衬套和第三衬套过盈配合;多个所述第一滚珠均置于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之间且第一滚珠分别与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滚动连接,第一衬套的外圈与卷耳套接。
[000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板簧时,使得汽车上的连接件与第三衬套同轴套接,从而使得汽车上的连接件与第三衬套成为一体,在汽车行驶在颠簸路段时,第三衬套通过过盈配合的橡胶圈带动第二衬套转动,从而使得第二衬套与第一衬套在第一滚珠的作用下发生相对滚动,橡胶圈可以吸收由汽车连接件和第一衬套传递来的振动,进而将卷耳与连接件之间的摩擦力变为滚动摩擦,从而减少板簧对汽车连接件的磨损,进而增加汽车的
使用寿命。
[0009]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衬套的内壁和第二衬套外壁均对应第一滚珠开设有限制第一滚珠滚动的第一凹槽。
[00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发生相对滚动时,第一滚珠在第一凹槽内滚动,进而使得第一滚珠始终保持在第一凹槽中,增加衬套吸能组件工作时的稳定性。
[0011]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之间卡接设置有第一密封片,第一密封片上开设有第一注油口。
[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好板簧后,通过第一注油口向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之间注入润滑脂,进一步减小滚珠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之间的滚动摩擦力。
[0013]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三衬套内同轴套接有第四衬套,第三衬套和第四衬套之间设置有第二滚珠,第三衬套的内壁和第四衬套的外壁均对应第二滚珠开设有限制第二滚珠滚动的第二凹槽。
[0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给汽车安装板簧时,使得汽车上的连接件与第四衬套套接,在汽车行驶在颠簸路段时,第四衬套通过处于中间位置的第三衬套、第二衬套和橡胶圈与第一衬套发生相对滚动,从而避免第三衬套直接与连接件接触带给橡胶圈的扭动力,进而增加衬套吸能组件的使用寿命。
[0015]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三衬套和第四衬套之间卡接设置有第二密封片,第二密封片上开设有第二注油口。
[00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好板簧后,通过第二注油口向第四衬套和第三衬套之间注入润滑脂,从而减小第二滚珠与第四衬套和第三衬套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减小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噪声。
[0017]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衬套和第三衬套之间设置有呈环状的限位片,限位片位于第三衬套的一侧,限位片的外圈与第二衬套固定连接,限位片的内圈与第三衬套抵接;所述第三衬套的另一侧设置有限位组件。
[00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汽车所受的力较大时,板簧与车架发生相对运动,从而使得连接件与衬套吸能组件之间发生相对运动,限位片和限位组件可以避免橡胶圈在所受的力较大时而被损坏或被挤出第三衬套和第二衬套之间,进而增加板簧工作时的稳定。
[0019]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拉伸杆和u型杆,拉伸杆的一端与第三衬套转动连接,u型杆的两端与第二衬套固定连接,拉伸杆的另一端与u型杆卡接。
[00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长时间使用板簧,需要对板簧上的橡胶圈进行更换时,压缩拉伸杆,使得拉伸杆与u型杆分离,从而使得工作人员可以将橡胶圈取下进行更换,进而实现对橡胶圈的更换。
[0021]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拉伸杆包括第一杆和第二杆,第二杆沿其长度方向与第一杆滑动连接,第一杆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供第二杆滑动的滑腔,滑腔内设置有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杆的一端和滑腔腔底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杆远离第二杆的一端与第三衬套转动连接,第二杆远离第一杆的一端朝向u型杆所在的方向开设有倾斜面。
[002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对橡胶圈进行更换时,使得第二杆与第一杆发生相对运动,从而使得第二杆将弹簧进行压缩,进而使得第二杆与u型杆分离,进而使得工作人员对橡胶圈进行更换,换好橡胶圈后,转动第一杆,使得第二杆与u型杆发生相对滑动,第二杆上的倾斜面对第二杆进行导向,进而使得拉伸杆被正常压缩。
[0023]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
1.通过设置簧片、中心螺栓、卡箍、卷耳、衬套吸能组件,在安装板簧时,使得汽车上的连接件与第三衬套同轴套接,从而使得汽车上的连接件与第三衬套成为一体,在汽车行驶在颠簸路段时,第三衬套通过过盈配合的橡胶圈带动第二衬套转动,从而使得第二衬套与第一衬套在第一滚珠的作用下发生相对滚动,橡胶圈可以吸收由汽车连接件和第一衬套传递来的振动,进而将卷耳与连接件之间的摩擦力变为滚动摩擦,从而减少板簧对汽车连接件的磨损,进而增加汽车的使用寿命;
[0025]
2.通过设置第一凹槽,在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发生相对滚动时,第一滚珠在第一凹槽内滚动,进而使得第一滚珠始终保持在第一凹槽中,增加衬套吸能组件工作时的稳定性;
[0026]
3.通过设置第一密封片和注油口,在安装好板簧后,通过第一注油口向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之间注入润滑脂,进一步减小滚珠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之间的滚动摩擦力。
附图说明
[0027]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2是本实用新型衬套吸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3是图1中a部位的放大图。
[0030]
附图标记,100、簧片;110、中心螺栓;120、卷耳;130、卡箍;200、衬套吸能组件;210、第一衬套;211、第一凹槽;220、第二衬套;221、第一密封片;222、第一注油口;230、第三衬套;231、限位片;240、橡胶圈;250、第一滚珠;300、第四衬套;310、第二滚珠;320、第二凹槽;330、第二密封片;340、第二注油口;400、限位组件;410、拉伸杆;411、第一杆;412、第二杆;413、弹簧;414、倾斜面;420、u型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2]
参照图1,一种带衬套卡箍式汽车板簧,包括多层簧片100和中心螺栓110,多层簧片100叠放在一起,且中心螺栓110依次穿过多层簧片100的中心位置,多层簧片100的两端通过两卡箍130卡紧,最上层簧片100的两端均弯曲形成卷耳120。参照图2,两卷耳120内均安装有衬套吸能组件200,衬套吸能组件200包括第一衬套210、第二衬套220、第三衬套230、橡胶圈240和多个第一滚珠250,第一衬套210的外圈与卷耳120套接,第一衬套210、第二衬套220、第三衬套230和橡胶圈240均同轴套接在一起,且从外向内依次是第一衬套210、第二衬套220、橡胶圈240和第三衬套230,橡胶圈240的外圈和内圈分别与第二衬套220和第三衬套230过盈配合。多个第一滚珠250均置于第一衬套210和第二衬套220之间且第一滚珠250分别与第一衬套210和第二衬套220滚动连接,第一衬套210的内壁和第二衬套220外壁均对应第一滚珠250开设有限制第一滚珠250滚动的第一凹槽211。
[0033]
为了增加橡胶圈240的使用寿命和增加衬套吸能组件200的使用寿命,第三衬套230内同轴套接有第四衬套300,第三衬套230和第四衬套300之间安装有第二滚珠310,第三衬套230的内壁和第四衬套300的外壁均对应第二滚珠310开设有限制第二滚珠310滚动的第二凹槽320。
[0034]
为了进一步减小衬套吸能组件200之间的摩擦力,第一衬套210和第二衬套220之间卡接有第一密封片221,第一密封片221上开设有第一注油口222。第三衬套230和第四衬套300之间卡接有第二密封片330,第二密封片330上开设有第二注油口340。在将板簧安装到汽车上后,通过第一注油口222和第二注油口340向第一衬套210和第二衬套220之间、第三衬套230和第四衬套300之间注入润滑脂,进一步减小第一衬套210和第二衬套220之间、第三衬套230和第四衬套300之间的摩擦力。
[0035]
参照图3,为了增加橡胶圈240的使用寿命和便于更换橡胶圈240,第二衬套220和第三衬套230之间安装有呈环状的限位片231,限位片231位于第三衬套230的一侧,限位片231的外圈与第二衬套220焊接在一起,限位片231的内圈与第三衬套230抵接。第三衬套230的另一侧安装有限位组件400。限位组件400包括拉伸杆410和u型杆420,拉伸杆410的一端与第三衬套230转动连接,u型杆420的两端与第二衬套220固定连接,拉伸杆410的另一端与u型杆420卡接。拉伸杆410包括第一杆411和第二杆412,第二杆412沿其长度方向与第一杆411滑动连接,第一杆411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供第二杆412滑动的滑腔415,滑腔415内安装有弹簧413,弹簧413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杆412的一端和滑腔415腔底焊接在一起。第一杆411远离第二杆412的一端与第三衬套230转动连接,第二杆412远离第一杆411的一端朝向u型杆420所在的方向开设有倾斜面414。
[0036]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将板簧安装到汽车上时,将汽车上的连接件与卷耳120上的衬套吸能组件200连接,从而使得连接件与第四衬套300套接。在汽车所受到的力变化时,汽车上的连接件与衬套吸能组件200发生相对运动,从而使得第四衬套300通过第三衬套230、第二衬套220和橡胶圈240与第一衬套210发生相对转动,进而减小汽车上连接件与板簧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增加汽车的使用寿命。在长时间行走颠簸路段需要对橡胶圈240进行更换时,按动第二杆412,使得第二杆412将弹簧413进行压缩,从而使得第一杆411和第二杆412发生相对滑动,进而使得第二杆412与u型杆420分离,进而方便工作人员将橡胶圈240进行更换。在工作人员将橡胶圈240更换完成后,转动拉伸杆410,使得第二杆412与u型杆420发生相对滑动,第二杆412上的倾斜面414可以减小第二杆412与u型杆420之间发生相对滑动时,所需要的力,进而方便工作人员对橡胶圈240进行更换。
[0037]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