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脚架的角度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21901发布日期:2021-02-20 20:16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三脚架的角度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三脚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三脚架的角度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0002]
一般消费者在购买数码相机的时候都往往忽视了三脚架,实际上技巧拍摄往往都离不开三脚架的帮助,比如夜景拍摄、微距拍摄等方面。三脚架的作用无论是对于业余用户还是专业用户都不可忽视的,他的主要作用就是能稳定照相机,以达到某些摄影效果。三脚架具有平稳功能和伸缩功能,其伸缩功能主要是利用脚管的伸缩来实现,其平稳功能主要是调节脚管与地面之间的角度来实现。要保持三脚架的三个脚管与地面处于相同的角度才能使三脚架上的摄像机处于平稳状态,而要实现三根脚管的角度一致则需借助角度调节机构来完成,现有的角度调节机构一般都是利用摩擦力来固定支腿,这样设置安全性较低,也有把限制套外侧设有齿牙,这样的设置不利于小角度的调节,并且结构较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三脚架的角度调节机构。
[0004]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0005]
三脚架的角度调节机构,包括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安装座、固定架,还包括调节机构、转动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固定在所述固定机构周围,所述调节机构之间的夹角为120,所述调节机构外侧通过轴承连接有可转动的转动机构。
[0006]
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固定板、滑动块、弹簧一、伸缩杆、把手、顶杆、弹簧二、方槽,所述固定板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机构上,所述固定板内侧开设有所述方槽,所述伸缩杆一端焊接在所述方槽内侧,所述伸缩杆另一端焊接在所述滑动块一侧,所述弹簧一套设在所述伸缩杆外侧,所述把手焊接在所述滑动块上方,所述滑动块在所述方槽内滑动,所述滑动块靠近所述转动机构的一面上开设有4个盲孔,所述弹簧二一侧粘接在所述盲孔内,所述弹簧二另一侧焊接由所述顶杆,所述顶杆在所述盲孔内侧滑动。
[0007]
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固定板、滑动块、顶杆、弹簧二、方槽、齿条、齿轮、转动头,所述固定板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机构上,所述固定板内侧开设有所述方槽,所述滑动块滑动连接在所述方槽内侧,所述滑动块靠近所述转动机构的一面上开设有4个盲孔,所述弹簧二一侧粘接在所述盲孔内,所述弹簧二另一侧焊接由所述顶杆,所述顶杆在所述盲孔内侧滑动,所述滑动块另一侧焊接有所述齿条,所述齿条伸进所述固定架内部,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连接,所述齿轮通过销轴固定在所述固定架内部,所述转动头一端伸进所述固定架内部,且与所述齿轮键连接。
[0008]
优选的,所述顶杆设置有4个,且一侧设有30度的锥头。
[0009]
优选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安装头、连接板、限制套、固定杆,所述安装头焊接在所述连接板之间,所述连接板一端内侧通过键连接所述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中间外侧通过键连接所述限制套。
[0010]
优选的,所述限制套外侧开设有锥形槽,所述锥形槽的夹角为30度。
[0011]
优选的,所述锥形槽设有4圈,每圈设置有24个所述锥形槽,每圈相差3.75度。
[0012]
优选的,所述固定架焊接在所述安装座外侧,相邻的所述固定架之间的夹角为120度。
[0013]
有益效果在于:转动机构中限制套与调节机构中顶杆配合使用,有益于小角度的调节三脚架的角度并且在固定时还具有更加稳定的功能。
[0014]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技术特征及其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内容中阐述地更加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践可以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5]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6]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三脚架的角度调节机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三脚架的角度调节机构的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0018]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三脚架的角度调节机构的第一实施例的a-a剖视图;
[0019]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三脚架的角度调节机构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三脚架的角度调节机构的第二实施例的a-a剖视图。
[0021]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2]
1、固定机构;2、调节机构;3、转动机构;101、安装座;102、固定架;201、固定板;202、滑动块;203、弹簧一;204、伸缩杆;205、把手;206、顶杆;207、弹簧二;2011、方槽;21、齿条;22、齿轮;23、转动头;301、安装头;302、连接板;303、限制套;304、固定杆;3031、锥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4]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5]
实施例1
[0026]
如图1、图2、图3所示,三脚架的角度调节机构,包括固定机构1,固定机构1包括安装座101、固定架102,还包括调节机构2、转动机构3,调节机构2固定在固定机构1周围,调节机构2之间的夹角为120,调节机构2外侧通过轴承连接有可转动的转动机构3,调节机构2包括固定板201、滑动块202、弹簧一203、伸缩杆204、把手205、顶杆206、弹簧二207、方槽2011,固定板201一端固定在固定机构1上,固定板201用于固定架102与滑动块202之间的连接,固定板201内侧开设有方槽2011,方槽2011用于固定伸缩杆204和防止滑动块202转动,伸缩杆204一端焊接在方槽2011内侧,伸缩杆204用于固定弹簧一203,伸缩杆204另一端焊接在滑动块202一侧,滑动块202用于固定弹簧二207和控制顶杆206的方向,弹簧一203套设在伸缩
杆204外侧,弹簧一203用于挤压滑动块202,把手205焊接在滑动块202上方,滑动块202在方槽2011内滑动,滑动块202靠近转动机构3的一面上开设有4个盲孔,弹簧二207一侧粘接在盲孔内,弹簧二207用于挤压顶杆206,弹簧二207另一侧焊接由顶杆206,顶杆206用于防止限制套303转动,顶杆206在盲孔内侧滑动,顶杆206设置有4个,且一侧设有30度的锥头,转动机构3包括安装头301、连接板302、限制套303、固定杆304,安装头301焊接在连接板302之间,安装头301用于安装支腿,连接板302一端内侧通过键连接固定杆304,连接板302用于安装头301与固定杆304之间的连接,固定杆304中间外侧通过键连接限制套303,固定杆304用于固定限制套303,限制套303外侧开设有锥形槽3031,锥形槽3031的夹角为30度,锥形槽3031设有4圈,每圈设置有24个锥形槽3031,每圈相差3.75度,固定架102焊接在安装座101外侧,相邻的固定架102之间的夹角为120度。
[0027]
上述结构中,需要调整角度时,首先向上推动把手205,把手205带动滑动块202移动,滑动块202的移动使得弹簧一203收缩和弹簧二207释放压力并带动顶杆206脱离限制套303,此时便可以调整安装头301的角度了,调整安装头301的角度后,缓慢放开把手205,此时弹簧一203释放压力,挤压滑动块202移动,以至于挤压弹簧二207,弹簧二207挤压顶杆206使得顶杆206顶住限制套303,其中有一个顶杆206伸进锥形槽3031内,固定限制套303的位置。
[0028]
实施例2
[0029]
如图4、图5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调节机构2包括固定板201、滑动块202、顶杆206、弹簧二207、方槽2011、齿条21、齿轮22、转动头23,固定板201一端固定在固定机构1上,固定板201用于固定架102与滑动块202之间的连接,固定板201内侧开设有方槽2011,方槽2011用于控制滑动块202的移动方向,滑动块202滑动连接在方槽2011内侧,滑动块202靠近转动机构3的一面上开设有4个盲孔,弹簧二207一侧粘接在盲孔内,弹簧二207用于挤压顶杆206,弹簧二207另一侧焊接由顶杆206,顶杆206用于防止限制套303转动,顶杆206在盲孔内侧滑动,滑动块202另一侧焊接有齿条21,齿条21用于带动滑动块202移动,齿条21伸进固定架102内部,齿轮22与齿条21啮合连接,齿轮22拥有带动齿条21移动,齿轮22通过销轴固定在固定架102内部,转动头23一端伸进固定架102内部,且与齿轮22键连接,转动头23用于带动齿轮22转动。
[0030]
上述结构中,需要调整角度时,首先转动转动头23,转动头23带动齿轮22转动,齿轮22带动齿条21移动,进而使得滑动块202移动,滑动块202的移动使得弹簧二207释放压力并带动顶杆206脱离限制套303,此时便可以调整安装头301的角度了,调整安装头301的角度后,反转转动头23,使得齿条21带动滑动块202移动,此时滑动块202挤压弹簧二207,弹簧二207挤压顶杆206使得顶杆206顶住限制套303,其中有一个顶杆206伸进锥形槽3031内,固定限制套303的位置。
[0031]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