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斜接式PVC复合管材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48538发布日期:2021-03-30 19:35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斜接式PVC复合管材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pvc管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于一种斜接式pvc复合管材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pvc管在生活中是普遍使用的一种管材,pvc管是由聚氯乙烯树脂与稳定剂、润滑剂等配合后用热压法挤压成型,是最早得到开发应用的塑料管材,在生活中,由于pvc管比较长,运输不方便,因此如果将长的pvc管分成多段式的结构以便于运输。

pvc管之间的连接方式一般为胶粘式和胶圈式,用热熔或者胶水粘合的方法连接,这种连接方式比较费事费力,并且安装之后不可拆卸,不便于维修。另外,有少部分的有采用拼接的方式进行连接,但是pvc管两端一般为平面端,在拼接时容易出现拼接缝隙过大,影响拼接的牢固性。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斜接式pvc复合管材的连接结构,克服了pvc管之间用热熔或者胶水粘合的方法连接,比较费事费力,并且安装之后不可拆卸,不便于维修及有少部分的平面端拼接的方式连接,在拼接时容易出现拼接缝隙过大,影响拼接的牢固性的缺点。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斜接式pvc复合管材的连接结构,包括第一管体、连接件、第二管体,所述连接件为管状机构,所述连接件上环形环绕有第一卡接槽和第二卡接槽,所述第一卡接槽和所述第二卡接槽呈间隔分布设置,所述第一卡接槽为斧形槽,所述第二卡接槽的横截面是由外宽内窄的八字结构和圆弧段结构组合而成,所述第二管体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接槽和所述第二卡接槽相匹配的卡块,所述第一管体与所述第二管体之间通过连接件上的所述第一卡接槽和所述第二卡接槽与所述第二管体内壁上的卡块配合连接而成,所述第一管体与所述第二管体相接触的端面为第一斜面,所述第二管体与所述第一管体相接触的端面为第二斜面,所述第一管体、所述第二管体均包括位于pvc内层和pvc外层,所述pvc内层与所述pvc外层之间设有多层结构,所述多层结构由内至外依次为第一过渡粘接层、网状结构层、第二过渡粘接层、保温层,所述pvc内层内壁上设有耐磨层,所述pvc内层与所述耐磨层相接触的面上、所述第一过渡粘接层与所述网状结构层相接触的面上、所述第二过渡粘接层与所述网状结构层、所述保温层相接触的面上均设有内凹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斜面、所述第二斜面的倾斜度一致。

优选地,所述网状结构层为网状钢丝层。

优选地,所述第一管体与所述连接件为一体成型结构。

优选地,所述圆弧段结构与所述八字结构的窄端相连接,所述圆弧段结构的直径大于所述八字结构的窄端的宽度。

(3)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斜接式pvc复合管材的连接结构,克服了pvc管之间用热熔或者胶水粘合的方法连接,比较费事费力,并且安装之后不可拆卸,不便于维修及有少部分的平面端拼接的方式连接,在拼接时容易出现拼接缝隙过大,影响拼接的牢固性的缺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相接触的端面为第一斜面,第二管体与第一管体相接触的端面为第二斜面,缩短第一管体、第二管体之间拼接的缝隙,提高拼接的牢固性。

2、第一卡接槽为斧形槽,第二卡接槽的横截面是由外宽内窄的八字结构和圆弧段结构组合而成,圆弧段结构与八字结构的窄端相连接,圆弧段结构的直径大于八字结构的窄端的宽度。第二卡接槽由外向内呈现宽—窄—宽的结构,使得第二卡接槽与其相匹配的卡块相配合的更加紧密,不仅便于安装和拆卸,而且提高pvc管之间拼接的牢固性。

3、网状结构层为网状钢丝层,提高了pvc管的牢固性和使用寿命,保温层8的设置提高了pvc管的抗性,pvc内层内壁上设有耐磨层,提高了pvc管的耐磨性。

4、pvc内层与耐磨层相接触的面上、第一过渡粘接层与网状结构层相接触的面上、第二过渡粘接层与网状结构层、保温层相接触的面上均设有内凹结构,具有加强结构的作用,使得各个层之间结合的更加牢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接件横向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管体横向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1-第一管体、11-第一斜面、12-pvc内层、13-pvc外层、2-连接件、21-第一卡接槽、22-第二卡接槽、221-八字结构、222-圆弧段结构、3-第二管体、31-第二斜面、4-耐磨层、5-第一过渡粘接层、6-网状结构层、7-第二过渡粘接层、8-保温层、9-内凹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斜接式pvc复合管材的连接结构,包括第一管体1、连接件2、第二管体3,所述连接件2为管状机构,所述连接件2上环形环绕有第一卡接槽21和第二卡接槽22,所述第一卡接槽21和所述第二卡接槽22呈间隔分布设置,所述第一卡接槽21为斧形槽,所述第二卡接槽22的横截面是由外宽内窄的八字结构221和圆弧段结构222组合而成,所述第二管体3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接槽21和所述第二卡接槽22相匹配的卡块,所述第一管体1与所述第二管体3之间通过连接件2上的所述第一卡接槽21和所述第二卡接槽22与所述第二管体3内壁上的卡块配合连接而成,所述第一管体1与所述第二管体3相接触的端面为第一斜面11,所述第二管体3与所述第一管体1相接触的端面为第二斜面31,所述第一管体1、所述第二管体3均包括位于pvc内层12和pvc外层13,所述pvc内层12与所述pvc外层13之间设有多层结构,所述多层结构由内至外依次为第一过渡粘接层5、网状结构层6、第二过渡粘接层7、保温层8,所述pvc内层12内壁上设有耐磨层4,所述pvc内层12与所述耐磨层4相接触的面上、所述第一过渡粘接层5与所述网状结构层6相接触的面上、所述第二过渡粘接层7与所述网状结构层6、所述保温层8相接触的面上均设有内凹结构9。

所述第一斜面11、所述第二斜面31的倾斜度一致,所述网状结构层6为网状钢丝层,所述第一管体1与所述连接件2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圆弧段结构222与所述八字结构221的窄端相连接,所述圆弧段结构222的直径大于所述八字结构221的窄端的宽度。

实际工作中,人工根据所需要的长度将第一管体1与第二管体3之间通过连接件2上的第一卡接槽21和第二卡接槽22分别与第二管体3内对应的卡块相配合,实现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3的连接,所述第一管体1与所述第二管体3相接触的端面为第一斜面11,所述第二管体3与所述第一管体1相接触的端面为第二斜面31,缩短第一管体1、第二管体3之间拼接的缝隙,提高拼接的牢固性。所述第一卡接槽21为斧形槽,所述第二卡接槽22的横截面是由外宽内窄的八字结构221和圆弧段结构222组合而成,所述圆弧段结构222与所述八字结构221的窄端相连接,所述圆弧段结构222的直径大于所述八字结构221的窄端的宽度。第二卡接槽22由外向内呈现宽—窄—宽的结构,使得第二卡接槽22与其相匹配的卡块相配合的更加紧密,不仅便于安装和拆卸,而且提高pvc管之间拼接的牢固性。所述网状结构层6为网状钢丝层,提高了pvc管的牢固性和使用寿命,所述保温层8的设置提高了pvc管的抗性,所述pvc内层12内壁上设有耐磨层4,提高了pvc管的耐磨性,所述pvc内层12内壁上设有耐磨层4,所述pvc内层12与所述耐磨层4相接触的面上、所述第一过渡粘接层5与所述网状结构层6相接触的面上、所述第二过渡粘接层7与所述网状结构层6、所述保温层8相接触的面上均设有内凹结构9,具有加强结构的作用,使得各个层之间结合的更加牢固。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公知的现有技术。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表达了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所为的任何改进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