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气源处理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89455发布日期:2021-01-23 09:54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气源处理器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源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气源处理器。


背景技术:

[0002]
气源处理器是通过气体的压强或膨胀产生的力来做功的元件,即将压缩空气的弹性能量转换为动能的机件;气源处理器常被用于冶金机电、建筑机械、运输设备、家电、轻工、机床、医疗等行业自动化生产。
[0003]
气源处理器一般由空气过滤器、调压阀和油雾器三部分组成,现有油雾器由下端的储油装置、上端的滴油装置以及拥有调节滴油量的调节阀组成;其中润滑油从储油装置中流入滴油装置中,并从滴油装置内滴下,被从调压阀上流过来的高速气流引射雾化后,随气流从出口流出,到达需要润滑的工作部位;现有油雾器用于调节滴油量的调节阀是独立安装于油雾器上的,使得现有气源处理器存在结构复杂,装配麻烦,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气源处理器。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新型气源处理器,包括相互连通的过滤器、调压阀和油雾器,所述油雾器包括油雾器本体,所述油雾器本体下端连接有用于存放润滑油的油杯,其上端连接有滴油机构,其中所述油雾器本体内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上端设有用于连接滴油机构的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的外侧壁设有外齿圈;
[0007]
所述滴油机构包括阀芯和套设于阀芯外侧的旋钮,所述阀芯的下端内侧壁设有与外齿圈相适配的内齿圈,其中所述阀芯套设于连接头的外侧,且内齿圈与外齿圈之间相互配合;
[0008]
所述阀芯的上端设有呈锥形的滴油管,所述旋钮的上端设有与滴油管相适配的限流柱,所述旋钮的下端与阀芯之间螺纹连接;
[0009]
当旋转旋钮时,所述阀芯向上移动,所述限流柱逐渐插入呈锥形的滴油管内;使得滴油口与限流柱之间的间隙变小,从而润滑油在滴油口内的滴油量减小。
[0010]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阀芯的外侧设置有用于输送润滑油的出油槽。
[0011]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阀芯和旋钮均采用透明材质制成。
[0012]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安装座内安装有用于感应从调压阀流入油雾器内的气流大小的流量传感器。
[0013]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油雾器本体上方设有用于往油杯内加注润滑油的加油口。
[0014]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所述阀芯下端内侧面设置的内齿圈与安装座上连接头的外齿圈相配合,使得在旋转套设于阀芯外的旋钮时,所述阀芯只能在安装座上下移动;使得旋钮上端的限流柱相对于阀芯上端的滴油管上下移动,改变所述滴油管与限流柱之间的间
隙;从而实现滴油管滴油量的调节;该滴油机构结合了调节阀功能,无需在油雾器上单独安装调节阀,简化了油雾器结构,优化了气源处理器的装配工序,提升生产效率;降低了气源处理器的成本,同时使得气源处理器更加美观。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气源处理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气源处理器的剖视图;
[0017]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气源处理器的滴油机构与安装座的配合图;
[0018]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气源处理器的滴油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气源处理器的阀芯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气源处理器的旋钮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气源处理器的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气源处理器的油杯的结构示意图;
[0023]
附图标记说明:1、过滤器;2、调压阀;3、油雾器;31、油雾器本体;311、安装座;3111、外齿圈;3112、流量传感器;32、油杯;321、吸油管;322、盖板;3221、进气口;3222、出气口;3223、出油口;33、滴油机构;34、加油口;331、阀芯;3311、内齿圈;3312、滴油管;3313、出油槽;332、旋钮;3321、限流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参照附图1至图8对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气源处理器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5]
一种新型气源处理器,包括相互连通的过滤器1、调压阀2和油雾器3,所述油雾器3包括油雾器本体31,所述油雾器本体31下端连接有用于存放润滑油的油杯32,其上端连接有滴油机构33,从滴油机构33滴下的润滑油被从调压阀2流入油雾器3内的气流雾化后随气流流入需要润滑的零部件中;其中所述油雾器本体31内设置有安装座311;所述安装座311的上端设有用于连接滴油机构33的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的外侧壁设有外齿圈3111;
[0026]
所述滴油机构33包括阀芯331和套设于阀芯331外侧的旋钮332,所述阀芯331的下端内侧壁设有与外齿圈3111相适配的内齿圈3311,其中所述阀芯331套设于连接头的外侧,且内齿圈3311与外齿圈3111之间相互配合;使得在旋转旋钮332时,所述阀芯331只能相对安装座311上下移动,不会出现转动情况;
[0027]
所述阀芯331的上端设有呈锥形的滴油管3312,所述旋钮332的上端设有与滴油管3312相适配的限流柱3321,所述旋钮332的下端与阀芯331之间螺纹连接;
[0028]
当旋转旋钮332时,所述阀芯331向上移动,所述限流柱3321逐渐插入呈锥形的滴油管3312内;使得滴油口与限流柱3321之间的间隙逐渐变小,从而从滴油管3312上端通过滴油管3312与限流柱3321之间间隙进入的润滑油的量减小,所述滴油管3312滴下的润滑油减少;
[0029]
当从另一个方向旋转旋钮332时,所述阀芯331向下移动,所述限流柱3321逐渐移出呈锥形的滴油管3312内;使得滴油口与限流柱3321之间的间隙逐渐变大,从而从滴油管3312上端通过滴油管3312与限流柱3321之间间隙进入的润滑油的量增大,所述滴油管3312滴下的润滑油增加;
[0030]
旋转滴油机构33上的旋钮332即可实现滴油管3312滴油量的调节,该滴油机构33结合了调节阀功能,无需在油雾器3上单独安装调节阀,简化了油雾器3结构,优化了气源处理器的装配工序,提升生产效率;降低了气源处理器的成本,同时使得气源处理器更加美观。
[0031]
其中所述阀芯331的外侧设置有用于输送润滑油的出油槽3313,其中气源处理器的油杯32的杯口上设置有盖板322,盖板322上设有进气口3221和出气口3222,出气口3222处设有单向阀,当经过滤器1和调压阀2处理后的气流流入油雾器本体31,部分气流从油雾器本体31的出口端流出,另一部分从盖板322上的进气口3221流入油杯32内,并从出气口3222流出;油杯32内设有用于将润滑油输送油雾器本体31的吸油管321,吸油管321的出油口3223穿过盖板322;在上述气流流动下,所述油杯32外与油杯32内之间形成负压;使得油杯32内的润滑油能通过吸油管321被输送到油雾器本体31上,通过出油槽3313进入阀芯331的上端,并从滴油管3312滴下,使得润滑油能顺畅的从油杯32输送到滴油管3312。
[0032]
其中所述阀芯331和旋钮332均采用透明材质制成,使得人们能从油雾器3外侧直接观察到滴油机构33内的滴油情况,便于操作者进行判断,并通旋转旋钮332,调节滴油机构33的滴油量;观察直观、操作方便。
[0033]
其中所述安装座311内安装有用于感应从调压阀2流入油雾器3内的气流大小的流量传感器3112,当流量传感器3112感应到从调压阀2流入油雾器本体31内的气流量变小时,所述流量传感器3112发出信号并促使盖板322上的出气口3222变小,当流量传感器3112感应到从调压阀2流入油雾器本体31内的气流量变大时,所述流量传感器3112发出信号并促使盖板322上的出气口3222变大,使得油杯32内与油杯32外之间的气压始终存在负压,保证了油杯32内的润滑油能被输送至油雾器本体31上。
[0034]
其中所述油雾器本体31上方设有用于往油杯32内加注润滑油的加油口34,方便人们往油杯32内加注润滑油,并且设置盖子将加油口34密封。
[0035]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