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压型PVC管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67475发布日期:2021-04-13 22:54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压型PVC管材的制作方法
一种耐压型pvc管材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pvc管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耐压型pvc管材。


背景技术:

2.pvc管材是当今世界上深受喜爱、颇为流行并且也被广泛应用的一种合成材料。它的全球使用量在各种合成材料中高居第二。据统计,仅仅1995年一年,pvc在欧洲的生产量就有五百万吨左右,而其消费量则为五百三十万吨。在德国,pvc的生产量和消费量平均为一百四十万吨。
3.传统pvc管材在使用时,当外部对管材有压力时,非常 容易使得管材变形,从而影响管材寿命,严重影响管材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耐压型pvc管材,采用内管、外管、内支撑架、外支撑架配合,实现了当有外力挤压时,通过内支撑架向两外支撑架之间部分挤压,从而保证pvc管材内部不会受到损伤,当外部加压消失时,两侧外支撑架挤压内支撑架,从而使得管材恢复形状,解决了传统管材不耐外力挤压,而且挤压后不容易恢复的问题;采用沿径向重叠设置的内侧板和外侧板,实现了在正常状态下,pvc管材对内部的足够支撑,在正常状态时,内支撑架不会向两外支撑架之间部分挤压,而是通过内侧板和外侧板配合,实现对内管的支撑,解决了传统pvc管材在对抗压性能优化后,在平常状态容易发生形变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外管设置在内管外侧;所述内管外侧设置有内支撑架;所述外管内侧设置有外支撑架;所述内支撑架包括两侧与内管连接的内侧板和两内侧板之间连接的内连接板;所述外支撑架包括两侧与外管连接的外侧板和两外侧板之间连接的外连接板。
6.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在所述内管外侧周向设置有多个内支撑架。
7.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在所述外管内侧周向设置有多个外支撑架。
8.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内支撑架和外支撑架交错设置。
9.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内侧板和外侧板沿径向重叠设置。
10.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内侧板和内连接板的连接处设置有内圆角;所述外侧板和外连接板连接处设置有外圆角。
11.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内圆角与外圆角紧贴设置。
12.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内支撑架沿内管轴向等距设置;所述外支撑架沿外管轴向等距设置。
13.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内支撑架与外支撑架沿周向部分重叠设置。
14.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内连接板和外连接板沿周向部分重叠设置。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采用内管、外管、内支撑架、外支撑
架配合,此结构有利的保证了当有外力挤压时,通过内支撑架向两外支撑架之间部分挤压,从而保证pvc管材内部不会受到损伤,当外部加压消失时,两侧外支撑架挤压内支撑架,从而使得管材恢复形状;2、采用沿径向重叠设置的内侧板和外侧板,此结构有利的保证了实现了在正常状态下,pvc管材对内部的足够支撑,在正常状态时,内支撑架不会向两外支撑架之间部分挤压,而是通过内侧板和外侧板配合,实现对内管的支撑。
附图说明
16.图1为一种耐压型pvc管材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一种耐压型pvc管材的内管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一种耐压型pvc管材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内管;2、外管;3、内支撑架;4、外支撑架;5、内侧板;6、内连接板;7、外侧板;8、外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21.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图1

3所示,包括内管1和外管2;所述外管2设置在内管1外侧;所述内管1外侧设置有内支撑架3;所述外管2内侧设置有外支撑架4;所述内支撑架3包括两侧与内管1连接的内侧板5和两内侧板5之间连接的内连接板6;所述外支撑架4包括两侧与外管2连接的外侧板7和两外侧板7之间连接的外连接板8;在所述内管1外侧周向设置有多个内支撑架3;在所述外管2内侧周向设置有多个外支撑架4;所述内支撑架3和外支撑架4交错设置;所述内侧板5和外侧板7沿径向重叠设置;所述内侧板5和内连接板6的连接处设置有内圆角;所述外侧板7和外连接板8连接处设置有外圆角;所述内圆角与外圆角紧贴设置;所述内支撑架3沿内管1轴向等距设置;所述外支撑架4沿外管2轴向等距设置;所述内支撑架3与外支撑架4沿周向部分重叠设置;所述内连接板6和外连接板8沿周向部分重叠设置。
22.使用时,结合图1

3所示,当没有外部压力挤压时,由于述内侧板5和外侧板7沿径向重叠设置,从而使得内侧板5和外侧板7形成支撑结构,支撑内管1处于稳定状态,保证内管1在正常使用时有足够稳定的支撑效果,当有外部压力挤压时,内支撑架3向两外支撑架4之间部分挤压,发生形变,使得在有外部挤压时,也不会首先使内管1内收到挤压变形,当外部压力消失时,由于两侧外支撑架4的挤压内支撑架3,从而使得内支撑架3脱离两外支撑架4之间区域,从而实现复位的效果,由于在内侧板5和内连接板6的连接处设置有内圆角;外侧板7和外连接板8连接处设置有外圆角,从而使得当发生挤压形变时,内支撑架3不容易和外支撑架4挤压损坏,由于所述内连接板6和外连接板8沿周向部分重叠设置,从而使得在无外部压力时对内管1的支撑更加稳定。
23.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
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