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进机行走部张紧轮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46608发布日期:2021-03-30 19:31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掘进机行走部张紧轮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掘进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掘进机行走部张紧轮组。



背景技术:

掘进机井下掘进作业时,工作环境恶劣,环境中存在大量的水、泥、煤、岩、粉尘等杂质。现有的张紧轮组在轴承外套与张紧轮支架间设计有浮动油封,来防止杂质进入到张紧轮组内部,起到密封作用。但由于张紧轮组受到重载、不规则的挤压力时,现有的浮动油封容易失效,进而导致杂物会快速入侵到张紧轮组内部,急剧加速张紧轮组内部结构的磨损,使张紧轮组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具体的,现有技术中张紧轮组内部常见的损坏现象有:1、张紧轮中心孔磨损变大、滑动轴承磨损消失。2、张紧轮轴折弯、磨损,甚至出现直径方向只剩一半的惨状,轴承外套只套在轴上随意串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目的是为了提出一种掘进机行走部张紧轮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掘进机行走部张紧轮组密封结构容易失效,导致杂物进入张紧轮组内部,急剧加速张紧轮组内部结构磨损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案中能够达到诸多有益效果,具体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掘进机行走部张紧轮组,包括第一密封件,第一密封件位于张紧轮支架与轴承外套套嵌段,张紧轮支架与轴承外套套嵌段的间隙宽度与第一密封件相适配,且第一密封件一侧与张紧轮支架内壁连接,第一密封件的另一侧与轴承外套贴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第一密封件包括卡嵌配合部和挠曲部,挠曲部与卡嵌配合部连接,卡嵌配合部与张紧轮支架和轴承外套的套嵌段卡接。挠曲部与轴承外套侧壁贴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卡嵌配合部包括密封层和骨架层,骨架层位于密封层内,且骨架层支撑密封层与张紧轮支架内壁卡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密封层为弹性塑性体材料制成,骨架层为硬质金属材料制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挠曲部包括密封唇,密封唇为与轴承外套侧壁相适配的弧面,且密封唇与轴承外套的侧壁贴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挠曲部为弹性塑性体材料制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第一密封件还包括辅助弹性件,辅助弹性件为环形,辅助弹性件套嵌在挠曲部上,且辅助弹性件作用挠曲部使挠曲部与轴承外套侧壁贴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挠曲部设置有与辅助弹性件相适配的凹槽,且辅助弹性件内嵌与挠曲部上的凹槽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的掘进机行走部张紧轮组还包括第二密封件,第二密封件套嵌在张紧轮轴上,且第二密封件位于轴承外套端面与张紧轮支架配合槽口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第二密封件为浮动油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掘进机行走部张紧轮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张紧轮支架与轴承外套套嵌段的间隙宽度增加,并在张紧轮支架与轴承外套套嵌段设置第一密封件,能够防止外部粉尘进入轴承外套端面与张紧轮支架配合槽口内。当张紧轮组受到重载、不规则的挤压力时,即使轴承外套端面与张紧轮支架配合槽口处的密封失效,外部粉尘、杂物也不会进入张紧轮组内部,进而减缓张紧轮内部结构的磨损。釆用此密封结构,既能将煤泥粉尘岩石混合等杂物阻挡在外面,确保浮动油封中油膜长期有效形成,又能高涨紧轮组的使用寿命,降低张紧轮组维修频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掘进机行走部张紧轮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掘进机行走部张紧轮组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掘进机行走部张紧轮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第一密封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1-张紧轮;2-滑动轴承;3-轴承外套;4-螺钉;5-张紧轮支架;6-第二密封件;7-张紧轮轴;8-第一密封件;81-卡嵌配合部;811-密封层;812-骨架层;82-挠曲部;821-密封唇;83-辅助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2和图3,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掘进机行走部张紧轮组包括第一密封件8,第一密封件8位于张紧轮支架5与轴承外套3套嵌段,张紧轮支架5与轴承外套3套嵌段的间隙宽度与第一密封件8相适配,且第一密封件8一侧与张紧轮支架5内壁连接,第一密封件8的另一侧与轴承外套3贴合。

需要说明的是,因为张紧轮支架5与轴承外套3在张紧轮组工作时需要发生相对运动。具体的,张紧轮支架5保持静止,轴承外套3与张紧轮1通过螺钉4固定,故轴承外套3会随着张紧轮1转动。为此现有技术中张紧轮支架5与轴承外套3为间隙配合,以防止张紧轮支架5与轴承外套3嵌套段出现磨损。掘进机工作环境多为多尘的环境,进而导致外部杂物容易沿着轴承外套3和张紧轮支架5之间的间隙进入轴承外套3端面与张紧轮支架5端面配合的槽口内,容易造成轴承外套3与张紧轮支架5间的浮动油封失效。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述掘进机行走部张紧轮组通过增加张紧轮支架5与轴承外套3套嵌段的间隙,并在张紧轮支架5与轴承外套3嵌套段内设置第一密封件8,以防止杂物进入轴承外套3端面与张紧轮支架5端面配合的槽口内。为掘进机行走部张紧轮组提供了第一道防护,确保浮动油封中油膜长期有效形成,又能高涨紧轮组的使用寿命,降低张紧轮组维修频率。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轴承外套3与第一密封件8贴合表面的表面光洁度数值:ra1.6。优选的,使用时轴承外套3和第一密封件8上均涂抹有润滑剂,例如润滑油,以减小轴承外套3与第一密封件8之间的摩擦力。需要说明的是,当轴承外套3表面光洁度,即表面粗糙度为ra1.6时,在润滑油的作用下,即使轴承外套3与第一密封件8相对转动,对第一密封件8的磨损也是微量,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几乎可以忽略。

参照图3和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密封件8包括卡嵌配合部81和挠曲部82,挠曲部82与卡嵌配合部81连接,卡嵌配合部81与张紧轮支架5和轴承外套3的套嵌段卡接。挠曲部82与轴承外套3侧壁贴合。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挠曲部82为弹性塑性体材料制成。进一步优选的,挠曲部82的孔径小于轴承外套3的外径,以使挠曲部82套嵌在轴承外套3上时,挠曲部82能够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与轴承外套3贴合。优选的,卡嵌配合部81的截面为直角形。

上述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8通过卡嵌配合部81与张紧轮支架5卡接,防止第一密封件8在张紧轮组工作过程中松动和/或滑落。作为一种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密封件8与张紧轮支架5过盈配合。进一步地,利用挠曲部82与轴承外套3侧壁贴合,使得第一密封件8能够利用挠曲部82的形变补偿张紧轮组工作中,张紧轮1因受到不同的重载或不规则的挤压力而出现不同程度的振荡和/或形变,以提高第一密封件8的稳定性。

参照图3和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卡嵌配合部81包括密封层811和骨架层812,骨架层812位于密封层811内,且骨架层812支撑密封层811与张紧轮支架5内壁卡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密封层811为弹性塑性体材料制成,骨架层812为硬质金属材料制成。优选的,骨架层812的外径小于张紧轮支架5套嵌在轴承外套3上一段的内径,以使骨架层812与张紧轮支架5之间构成容纳密封层811的间隙。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密封层811的厚度大于骨架层812与张紧轮支架5之间间隙的宽度,以使第一密封件8嵌入张紧轮支架5时,密封层811能在骨架层812与张紧轮支架5的挤压下发生形变,并利用密封层811产生的弹力实现第一密封件8与张紧轮支架5卡接以及卡接面的密封。

参照图3和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挠曲部82包括密封唇821,密封唇821为与轴承外套3侧壁相适配的弧面,且密封唇821与轴承外套3的侧壁贴合。上述优选实施例中,通过密封唇821增加了挠曲部82与轴承外套3侧壁接触面积,进而提高了第一密封件8与轴承外套3之间的密封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密封件8还包括辅助弹性件83,辅助弹性件83为环形,辅助弹性件83套嵌在挠曲部82上,且辅助弹性件83作用挠曲部82使挠曲部82与轴承外套3侧壁贴合。优选的,辅助弹性件83为弹簧。

上述优选实施例中,辅助弹性件83为挠曲部82提供作用力,使得挠曲部82能够在辅助弹性件83的作用下补偿张紧轮1因受到不同的重载或不规则的挤压力而出现不同程度的振荡和/或形变。参照图4,进一步优选的,挠曲部82上设置有凹槽,辅助弹性件83内嵌与该凹槽,以防止辅助弹性件83滑落。

参照图4,作为一种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案,卡嵌配合部81中的密封层811与挠曲部82为一体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的掘进机行走部张紧轮组还包括第二密封件6,第二密封件6套嵌在张紧轮轴7上,且第二密封件6位于轴承外套3端面与张紧轮支架5配合槽口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二密封件6为浮动油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