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51024发布日期:2021-08-31 13:36阅读:93来源:国知局
滤油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滤油器。更详细来说,涉及一种滤油器,其将储存室内的油过滤,并供应至车辆的旋转机械。



背景技术:

搭载在车辆上的变速箱具备:变速机构和差速器机构等动力传递机构;及,外壳,其容纳这些动力传递机构。外壳的底部是储油室,所述储油室中存储用作构成动力传递机构的机械零件中的工作油或润滑油。此外,在外壳内设置有油压控制单元及滤油器等,所述油压控制单元具备抽吸已积存在储油室中的油的油泵、及对供应至机械零件的油的油压进行控制的阀门机构等,所述滤油器将利用油泵从储油室抽吸出来的油所包含的异物去除。

在专利文献1中揭示一种滤油器的制造技术,以形成有连通于油泵的连通口的树脂制的上部壳体部件的凸缘、与形成有吸油口的树脂制的下部壳体部件的凸缘,夹持滤材也就是油组件,将这些凸缘以振动焊接来接合。运行中的外壳内的油,利用机械零件搅拌而含有更细小的气泡。因此,在利用振动焊接制造的滤油器中,油中的气泡会积存在凸缘中,它们有时会被吸入油泵。油泵一旦吸入较大的气团,就会无法产生足够的油压,或者产生异响。因此,在专利文献1的滤油器中,凸缘上形成缺口,使气泡向上方逸出,由此,防止在凸缘上积存气泡。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3420541号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

另外,如果是在运行中,油中包含的气泡维持在较为细小,即便油泵抽吸包含气泡的油,功能上也没有问题。但是,如果暂时停止发动机,在滤油器内,油中包含的细小气泡合并,有时会成为较大的气团。如上所述,连通于油泵的连通口,由于大多形成在容易积存气体的滤油器主体的上部侧,因此,例如在发动机的重启时,油泵会吸入较大的气团。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滤油器,其内部即便产生较大的气团时,仍然可以防止此气团被油泵吸入。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1)本实用新型的滤油器(例如,后述的滤油器5),其将从储存室(例如,后述的储油室23)供应至车辆的机械零件的油过滤,特征在于,具备:箱状的主体(例如,后述的主体50),其设置于前述储存室;滤材(例如,后述的滤材54),其设置于前述主体的内部;灰尘侧室(例如,后述的灰尘侧室71)及洁净侧室(例如,后述的洁净侧室72),其将前述滤材作为分隔壁的一部分而被划分形成于前述主体的内部;流入部件(例如,后述的流入管61),其将前述储存室内与前述灰尘侧室内连接起来;及,流出部件(例如,后述的流出管62),其将前述洁净侧室内与油泵连接起来;并且,在将前述主体设置于前述储存室内的状态下,前述灰尘侧室被配置于比前述洁净侧室靠垂直方向上方侧。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灰尘侧室”表示通过滤材之前包含异物的油的油室;“洁净侧室”表示通过滤材之后已去除异物的油的油室。

(2)此时优选为,前述流入部件是一种管件,所述管件贯穿前述主体的底部(例如,后述的下部壳体51)及前述分隔壁(例如,后述的分离板53),其一端(例如,后述的吸入口61a)面临前述储存室内,而另一端(例如,后述的流出口61b)面临前述灰尘侧室内;前述流出部件是一种管件,所述管件贯穿前述主体的上部(例如,后述的上部壳体52)及前述分隔壁,其一端(例如,后述的流入口62a)面临前述洁净侧室内,而另一端(例如,后述的连接口62b)连接于前述油泵。

(3)此时优选为,在前述底部,形成有朝垂直方向下方侧的凹状的凹部(例如,后述的凹部513),前述流出部件的端部面临前述凹部内。

(4)此时优选为,前述滤油器具备:排气部件(例如,后述的排气管523),其形成有将前述灰尘侧室内的上部与前述主体之外连通的排气流道(例如,后述的排气流道524);及,排气阀(例如,后述的排气阀56),其开闭前述排气流道。

(5)此时优选为,前述排气阀具备:阀体(例如,后述的阀体561),其设置于前述排气流道;阀门主体(例如,后述的阀门主体562),其将设置有前述油泵的油道(例如,后述的油道35)中的油压也就是管路压力作为先导压力,将前述阀体朝闭阀方向赋能;及,赋能部件(例如,后述的弹簧563),其将前述阀体朝开阀方向赋能;并且,前述赋能部件的弹力设定为,大于由前述油泵的停止中的前述管路压力导致的负荷,且小于由前述油泵的工作中的前述管路压力的最低压力导致的负荷。

(实用新型的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滤油器具备:箱状的主体;滤材,其设置于此主体的内部;灰尘侧室及洁净侧室,其将此滤材作为分隔壁的一部分而被划分形成于主体的内部;流入部件,其将油的储存室内与灰尘侧室连接起来;及,流出部件,其将洁净侧室内与油泵连接起来。此外,在将此主体设置于储存室内的状态下,灰尘侧室被配置于比洁净侧室靠垂直方向上方侧。在如上所述的滤油器中,利用流入部件从储存室内被导入至灰尘侧室的油,通过滤材,流入至比灰尘侧室靠垂直方向下方侧的洁净侧室内后,从洁净侧室内被导入至油泵。如此一来,在本实用新型的滤油器中,将洁净侧室配置于比灰尘侧室靠垂直方向下方侧,由此,可以将油中包含的气泡积存在灰尘侧室,防止流入洁净侧室。由此,在主体内,即便油中包含的气泡合并而产生气体的大团时,也可以防止它们流入洁净侧室甚至被吸入至油泵。

(2)在本实用新型的滤油器中,将储存室内的油导入灰尘侧室内的流入部件,以贯穿主体的底部及分隔壁的管件构成;而将洁净侧室内的油导入油泵的流出部件,以贯穿分隔壁及主体的上部的管件构成。根据本实用新型,利用被设置于滤油器的垂直方向上方侧的油泵,可以从储存室的底部吸入油。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使流入部件和流出部件上下贯穿,由此,相较于使这些流入部件和流出部件左右贯穿的情况,可以将滤油器紧凑化。

(3)在本实用新型的滤油器中,在主体的底部形成朝垂直方向下方侧的凹状的凹部,并将贯穿分隔壁及主体的上部的管件也就是流出部件的端部,设置为面临此凹部内。由此,即便储存室内的油的油面下降,仍然可以利用油泵继续抽吸洁净侧室内的油。

(4)本实用新型的滤油器具备:排气部件,其形成有将灰尘侧室的上部与主体之外连通的排气流道;及,排气阀,其开闭此排气流道。如上所述,灰尘侧室被配置于比洁净侧室靠垂直方向上方侧,由此,主体内的油中包含的气泡会积存在灰尘侧室的上部。相对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利用适当地打开排气阀,由此,可以将积存在灰尘侧室的上部的气体排出主体之外。

(5)在本实用新型的滤油器中,排气阀具备:阀门主体,其将管路压力作为先导压力,将阀体朝闭阀方向赋能;及,赋能部件,其将阀体朝开阀方向赋能。此外,赋能部件的弹力设定为,大于由油泵的停止中的管路压力导致的负荷,且小于由油泵的工作中的管路压力的最低压力导致的负荷。因而,根据本实用新型,在油泵工作期间,由于管路压力导致排气流道关闭,因此,不会经由排气流道从主体之外向内吸入气体。此外,在油泵停止期间,由于赋能部件的赋能力导致排气流道打开,因此,积存在灰尘侧室的上部的气体,可以经由排气流道排出到主体之外。另外,一旦打开排气流道,油会从主体之外流入灰尘侧室,但由于此油通过滤材后会供应至油泵,因此,这不会成为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容纳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滤油器的变速箱的下部侧的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将滤油器的一部分剖切后的局部剖切立体图。

图3是当油泵工作时的滤油器的剖面图。

图4是当油泵停止时的滤油器的剖面图。

其中,附图标记:

1:变速箱

2:外壳

21:外壳主体

22:油底壳

23:储油室(储存室)

31:油泵

35:油道

5:滤油器

50:主体

51:下部壳体(底部)

513:凹部

52:上部壳体(上部)

523:排气管(排气部件)

524:排气流道

53:分离板

54:滤材

56:排气阀

561:阀体

562:阀门主体

563:弹簧(赋能部件)

61:流入管(流入部件)

61a:吸入口(一端)

61b:流出口(另一端)

62:流出管(流出部件)

62a:流入口(一端)

62b:连接口(另一端)

71:灰尘侧室

72:洁净侧室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容纳本实施方式的滤油器3的用于车辆的变速箱1的下部侧的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变速箱1具备:对来自车辆的驱动力产生源也就是发动机的驱动力进行变速的变速机构(未图示)、及将由变速机构变速的驱动力传递至车轴的差速器机构(未图示)等动力传递机构;及,外壳2,其容纳这些动力传递机构。

外壳2具备:外壳主体21,其覆盖上述动力传递机构,并构成变速箱1的上部;及,碟状的油底壳22,其构成变速箱1的底部。如图1所示,变速箱1搭载在未图示的车体上,且油底壳22被配置于比外壳主体21靠垂直方向下方侧。

此外,将油底壳22安装于外壳主体21后,在这些油底壳22与外壳主体21之间形成有储油室23,所述储油室23在动力传递机构中作为用作工作油和润滑油的油积存的空间。

在此储油室23内,设置有:油泵31,其受发动机的曲轴驱动,抽吸储油室23内的油,并供应至构成动力传递机构的多个机械零件;阀门主体32,其用于控制供应至上述机械零件的油的油压;及,滤油器5,其将利用油泵31从储油室23抽吸的油过滤,由此,去除油中包含的异物。如图1所示,滤油器5设置于比油泵31及阀门主体32靠垂直方向下方侧,也就是油底壳22侧,以避免吸入气体。

图2是是将滤油器5的一部分剖切后的局部剖切立体图。

图3是当油泵31工作时的滤油器5的剖面图。

图4是当油泵31停止时的滤油器5的剖面图。

滤油器5具备:箱状的主体50,其设置于储油室23;滤材54,其设置于此主体50的内部;及,管状的流入管61及流出管62,其设置于主体50。

主体50由以下组合而构成:碟状下部壳体51,其构成滤油器5的底部;碟状的上部壳体52,其构成滤油器5的上部;及,板状的分离板53。下部壳体51、上部壳体52及分离板53由例如树脂制成。滤材54中使用例如将俯视时呈矩形的滤纸(例如,无纺布)折叠而成的材料,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滤材54中也可以使用例如金属制网。

主体50由以下方式组装而成:在下部壳体51与上部壳体52之间夹持分离板53及滤材54的缘部,于该状态下,利用例如振动焊接,将形成在下部壳体51的外周缘的下部凸缘511、与形成在上部壳体52的外周缘的上部凸缘521接合起来。由以上方式组装,由此,在箱状的主体50的内部,将分离板53及滤材54作为分隔壁,划分形成有两个空间,也就是灰尘侧室71及洁净侧室72。更具体来说,灰尘侧室71由上部壳体52、分离板53及滤材54划分形成,洁净侧室72由下部壳体51、分离板53及滤材54划分形成。此外,如图2所示,在将滤油器5设置于储油室23内的状态下,灰尘侧室71被配置于比洁净侧室72靠垂直方向上方侧。

在下部壳体51之中,与分离板53相对向的部分,形成有供流入管61插通的贯穿孔512、及朝垂直方向下方侧的凹状的凹部513(参照图3及图4)。如图3及图4所示,在将滤油器5设置于储油室23内的状态下的主体50中,凹部513最低。

在分离板53上,形成有供流入管61及流出管62插通的两个贯穿孔531,532。贯穿孔531形成在分离板53之中的与下部壳体51的贯穿孔512沿垂直方向相对向的部分上。贯穿孔532形成在分离板53之中的与下部壳体51的凹部513沿垂直方向相对向的部分上。

在上部壳体52之中的与下部壳体51的凹部513及分离板53的贯穿孔532沿垂直方向相对向的部分上,形成有供流出管62插通的贯穿孔522。此外,在上部壳体52之中的与滤材54相对向的部分上,设置有沿垂直方向延伸的管状的排气管523。在排气管523的内部,形成有将灰尘侧室71内的上部与主体50之外连通的排气流道524。

流入管61是将储油室23内与灰尘侧室71内连接起来的管件。流入管61沿垂直方向延伸,以贯穿下部壳体51及分离板53的方式,设置于主体50。更具体来说,流入管61以其一端侧的吸入口61a面临主体50之外的储油室23内,且其另一端侧的流出口61b面临灰尘侧室71内的方式,插通于下部壳体51的贯穿孔512及分离板53的贯穿孔531。在流入管61的内部,形成有将储油室23内与灰尘侧室71内连通的油流道61c。

流出管62是将洁净侧室72内与油泵31连接起来的管件。流出管62沿垂直方向延伸,以贯穿上部壳体52及分离板53的方式设置于主体50。更具体来说,流出管62,其一端侧的流入口62a面临洁净侧室72内,且其一端侧的连接口62b面临主体50的外部,并插通于上部壳体52的贯穿孔522及分离板53的贯穿孔532。在流出管62的内部,形成有将洁净侧室72内与油泵31连通的油流道62c。如图3所示,流出管62的流入口62a面临被形成在下部壳体51上的凹部313内。此外,在流出管62的连接口62b处,连接于设置有油泵31的油道35。

如图3所示,在上部壳体52的排气管523上,设置有开闭排气流道524的排气阀56。排气阀56具备:阀体561,其设置于排气流道524上;阀门主体562,其将设置有油泵31的油道35中的油压也就是管路压力作为先导压力,将阀体561朝闭阀方向赋能;及,弹簧563,其对抗先导压力将阀体561朝开阀方向赋能。如上所述,排气阀56根据油道35中的管路压力,开闭排气流道524。更具体来说,如果管路压力高于预定压力,此管路压力作用于阀体561的负荷大于弹簧563的弹力,则阀体561朝闭阀方向被赋能,由此,排气流道524关闭(参照图3)。此外,如果管路压力低于预定压力,此管路压力作用于阀体561的负荷小于弹簧563的弹力,则阀体561朝开阀方向被赋能,由此,排气流道524打开(参照图4)。

此外,弹簧563的弹力被设定为,大于由油泵31的停止中(也就是,发动机的停止中)的管路压力导致的负荷,且小于由油泵31的工作中(也就是,发动机的工作中)的管路压力的最低压力导致的负荷。因此,排气阀56在油泵31工作中关闭排气流道524,并在油泵31停止中打开排气流道524。

接下来,参照图3及图4,说明形成在滤油器5内的油的流动。

如图3所示,油泵31一旦工作,积存在储油室23的底部的油,经由滤油器5被抽吸到油道35。此时,积存在储油室23的底部的油,沿着流入管61从吸入口61a向流出口61b朝垂直方向上方流动而流入灰尘侧室71内。此外,灰尘侧室71内的油,通过滤材54,朝比灰尘侧室71靠垂直方向下方侧的洁净侧室72流动。油中包含的异物,在通过滤材54的过程中被去除。此外,洁净侧室72内的油,沿着流出管62从流入口62a向连接口62b朝垂直方向上方流动,被抽吸到油泵31。如此一来,在滤油器5中,将洁净侧室72配置为比灰尘侧室71靠垂直方向下方侧,由此,油中包含的气泡不会积存在洁净侧室72内,而是积存在灰尘侧室71的上部。此外,如上所述,油泵31一旦工作,排气阀56关闭排气流道524。因此,储油室23内的油的油面o即便低于排气管523,储油室23内的气体也不会经由排气流道524而流入滤油器5内。因此,油泵31中也不会吸入较大的气团。

接下来,如图4所示,油泵31一旦停止,排气阀56会打开排气流道524。因此,灰尘侧室71及洁净侧室72内的油中包含的气泡朝垂直方向上方上升,经由排气流道524向主体50外排出。此外,此时,积存在储油室23的油,经由排气流道524流入主体50内,由此,积存在主体50内的气体,被积存在主体50外的未过滤的油所置换。然而,此未过滤的油一开始是流入灰尘侧室71内,因此,不会未过滤就直接吸入油泵31。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滤油器5,发挥以下效果:

(1)滤油器5具备:箱状的主体50;滤材54,其设置于此主体50的内部;灰尘侧室71及洁净侧室72,其将此滤材54作为分隔壁的一部分而被划分形成于主体50的内部;流入管61,其将储油室23内与灰尘侧室71连接起来;及,流出管62,其将洁净侧室72内与油泵31连接起来。此外,在将此主体50设置于储油室23内的状态下,灰尘侧室71被配置于比洁净侧室72靠垂直方向上方侧。由此,可以将油中包含的气泡积存在灰尘侧室71,防止流入洁净侧室72。由此,在主体50内,即便油中包含的气泡合并而产生气体的大团时,也可以防止它们流入洁净侧室72,进而可以防止被吸入油泵31。

(2)在滤油器5中,将储油室23内的油导入灰尘侧室71内的流入管61,以贯穿下部壳体51及分离板53的管件构成;并将洁净侧室72内的油导入油泵31的流出管62,以贯穿分离板53及上部壳体52的管件构成。由此,利用被设置于滤油器5的垂直方向上方侧的油泵31,可以从储油室23的底部吸入油。此外,在滤油器5中,使流入管61和流出管62上下贯穿,由此,相较于使这些流入管61和流出管62左右贯穿的情况,可以将滤油器5紧凑化。

(3)在滤油器5中,在下部壳体51形成朝垂直方向下方侧的凹状的凹部513,将贯穿分离板53及上部壳体52的流出管62的流入口62a,设置为面临此凹部513内。由此,即便储油室23的油的油面o下降,仍然可以利用油泵31持续抽吸洁净侧室72内的油。

(4)滤油器5具备:排气管523,其形成有将灰尘侧室71的上部与主体50之外连通的排气流道524;及,排气阀56,其开闭此排气流道524。如上所述,灰尘侧室71被配置于比洁净侧室72靠垂直方向上方侧,由此,主体50内的油中包含的气泡会积存在灰尘侧室71的上部。相对于此,根据滤油器5,适当地打开排气阀56,由此,可以将积存在灰尘侧室71的上部的气体排出主体50之外。

(5)排气阀56具备:阀门主体562,其将管路压力作为先导压力,将阀体561朝闭阀方向赋能;及,弹簧563,其将阀体561朝开阀方向赋能。此外,弹簧563的弹力设定为,大于由油泵31的停止中的管路压力导致的负荷,且小于由油泵31的工作中的管路压力的最低压力导致的负荷。由此,油泵31工作期间,管路压力导致排气流道524关闭,因此,不会经由排气流道524从主体50之外向内吸入气体。此外,油泵31停止期间,弹簧563的赋能力导致排气流道524打开,因此,积存在灰尘侧室71的上部的气体,可以经由排气流道524排出到主体50之外。另外,一旦打开排气流道524,油会从主体50之外流入灰尘侧室71,但通过此滤材50后,油会供应至油泵31,因此,这不会成为问题。

以上,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要旨的范围内,适当变更详细构造。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