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控制水阀

文档序号:24594679发布日期:2021-04-09 12:38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控制水阀

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水阀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自动控制水阀。



背景技术:

现在的水阀通常有机械式和感应式两种,机械式水阀在启闭的过程过需要使用者手动按压或旋转,但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在洗菜或者是洗漱的时候,常常因为其他的事情走开忘记关水阀,导致水大量浪费;且机械式水阀容易导致细菌交叉感染,因此,医院、公共厕所、宾馆、学校等公共场所的机械水阀正在逐渐被淘汰。

感应水阀是通过红外线反射原理工作的,当人体的手放在水龙头的红外线区域内,红外线发射管发出的红外线由于人体手的摭挡反射到红外线接收管,通过集成线路内的微电脑处理后的信号发送给脉冲电磁阀,电磁阀接受信号后按指定的指令打开阀芯来控制水龙头出水,感应式水阀的缺点是结构较复杂、成本高,使用时需要电能,断电时不可使用,且存在用电安全隐患。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自动控制水阀,旨在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控制水阀,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控制水阀,包括底板、阀体和钢丝绳,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凹槽,底板的上方设置有脚踏板,脚踏板的下表面连接有升降柱,脚踏板与底板通过数根复位弹簧二连接,升降柱的下端与凹槽的底面通过复位弹簧一连接,所述阀体的内部设置有阀芯和导向板,阀体上连接有进水管和出水管,出水管位于进水管的下方,阀芯与阀体的内侧壁滑动配合连接,阀芯的下端连接有阀杆,阀杆的侧面与导向板滑动配合连接,阀体的下方依次设置有升降板和固定板,升降板的上表面与阀杆固定连接,升降板与固定板通过复位支柱连接,固定板的下方设置有定滑轮一,凹槽上端的边缘处安装有定滑轮二,钢丝绳的一端与升降板连接,钢丝绳的另一端与升降柱的底面连接,且钢丝绳绕设在定滑轮一和定滑轮二的外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复位支柱由固定柱和复位柱组成,固定柱的下端与固定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固定柱的上表面设置有盲孔,盲孔的侧面与复位柱滑动配合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盲孔中设置有复位弹簧三,所述复位弹簧三的一端与盲孔的底面固定连接,复位弹簧三的另一端与复位柱的下端固定连接,复位柱的上端与升降板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向板位于阀芯的下方,导向板的外侧面与阀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导向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与阀杆的侧面滑动配合连接,通孔与阀杆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板的四个侧面均固定连接有边板,所述脚踏板的侧面与边板滑动配合连接,位于最右侧的边板的右侧面连接有斜坡板,边板的设置使得脚踏板在升降时不会左右摇晃,斜坡板的设置方便人们踏在脚踏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阀体位于脚踏板的左上方,所述定滑轮一的下端与定滑轮二的上端平齐,所述钢丝绳的数量为一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脚踏板、升降板、复位支柱、复位弹簧一以及复位弹簧二的设置,人们需要用水时站在脚踏板上,出水管自动出水;用水完毕后,人离开脚踏板,本实用新型自动关闭,整个过程无需人们手动控制,且不需要电能,节能环保、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自动控制水阀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自动控制水阀中复位支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自动控制水阀在阀体开启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斜坡板、2-底板、3-复位弹簧一、4-脚踏板、5-升降柱、6-凹槽、7-定滑轮二、8-复位弹簧二、9-边板、10-钢丝绳、11-定滑轮一、12-固定板、14-复位支柱、15-升降板、16-阀杆、17-出水管、18-进水管、19-阀芯、20-阀体、21-密封圈、22-导向板、141-固定柱、142-复位柱、143-复位弹簧三、144-盲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晰,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横向”、“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参见图1、图2和图3,一种自动控制水阀,包括底板2、阀体20和钢丝绳10,所述底板2的上表面设置有凹槽6,底板2的上方设置有脚踏板4,脚踏板4的下表面连接有升降柱5,脚踏板4与底板2通过数根复位弹簧二8连接,升降柱5的下端与凹槽6的底面通过复位弹簧一3连接,所述阀体20的内部设置有阀芯19和导向板22,阀体20上连接有进水管18和出水管17,出水管17位于进水管18的下方,阀芯19与阀体20的内侧壁滑动配合连接,阀芯19的下端连接有阀杆16,阀杆16的侧面与导向板22滑动配合连接,阀体20的下方依次设置有升降板15和固定板12,升降板15的上表面与阀杆16固定连接,升降板15与固定板12通过复位支柱14连接,固定板12的下方设置有定滑轮一11,凹槽6上端的边缘处安装有定滑轮二7,钢丝绳10的一端与升降板15连接,钢丝绳10的另一端与升降柱5的底面连接,且钢丝绳10绕设在定滑轮一11和定滑轮二7的外侧。

所述复位支柱14由固定柱141和复位柱142组成,固定柱141的下端与固定板1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固定柱141的上表面设置有盲孔144,盲孔144的侧面与复位柱142滑动配合连接。

所述盲孔144中设置有复位弹簧三143,所述复位弹簧三143的一端与盲孔144的底面固定连接,复位弹簧三143的另一端与复位柱142的下端固定连接,复位柱142的上端与升降板15连接。

所述导向板22位于阀芯19的下方,导向板22的外侧面与阀体20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导向板22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与阀杆16的侧面滑动配合连接,通孔与阀杆16之间设置有密封圈21。

所述阀体20位于脚踏板4的左上方,所述定滑轮一11的下端与定滑轮二7的上端平齐,所述钢丝绳10的数量为一根。

实施例2

参见图1、图2和图3,本实施方式是对具体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自动控制水阀作进一步说明,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板2的四个侧面均固定连接有边板9,所述脚踏板4的侧面与边板9滑动配合连接,位于最右侧的边板9的右侧面连接有斜坡板1,边板9的设置使得脚踏板4在升降时不会左右摇晃,斜坡板1的设置方便人们踏在脚踏板4上,本实施例其它结构及连接方式与实用新型实施例1完全相同。

当本实用新型处于关闭状态时,阀芯19的上端位于出水管17的上方;当本实用新型处于开启状态时,阀芯19的上端位于出水管17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为:首先将阀体20、固定板12、定滑轮一11以及底板2安装固定,当人们需要洗手时,来到出水管17前,脚踩在脚踏板4上,升降柱5下降并拉动升降板15下降,阀芯19下降至出水管17的下方,进水管18与出水管17连通,水从出水管17流出;当人们洗完手离开脚踏板4,在复位弹簧一3、复位弹簧二8以及复位支柱14的作用下,脚踏板4回复原状,阀芯19上移并将进水管18和出水管17隔开,本实用新型处于关闭状态。

以上仅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详细叙述,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