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屏的中框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89757发布日期:2021-05-11 14:34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屏的中框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框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显示屏的中框结构。



背景技术:

显示器(display)通常也被称为监视器。显示器是属于电脑的i/o设备,即输入输出设备。它是一种将一定的电子文件通过特定的传输设备显示到屏幕上再反射到人眼的显示工具。根据制造材料的不同,可分为:阴极射线管显示器(crt),等离子显示器pdp,液晶显示器lcd等等。

但是,现有的显示屏的中框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缺点:

现有的显示屏的中框结构在使用过程中无法在显示屏幕工作时起到减震效果,从而致使显示屏在振动环形下工作时稳定性不佳,同时显示屏长时间工作后散热性能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屏的中框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显示屏的中框结构在使用过程中无法在显示屏幕工作时起到减震效果,从而致使显示屏在振动环形下工作时稳定性不佳,同时显示屏长时间工作后散热性能不佳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显示屏的中框结构,包括框架和安装槽,所述框架四周表面均开设有安装槽,所述框架内腔固定焊接有一号支架和二号支架,所述二号支架表面固定开设有固定孔,所述二号支架内腔活动安装有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由固定夹、减震柱、顶板、减震弹簧、橡胶垫和固定螺栓组成,所述框架中部固定焊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表面固定安装有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散热扇,框架可通过安装槽与显示屏的上盖和下盖进行连接,同时减震机构通过固定夹对二号支架进行连接,同时减震柱一端插接在固定孔内,减震柱另一端连接有顶板,通过顶板和减震柱另一端的端帽相互配合,可将减震柱固定在固定夹上,减震柱另一端通过顶板和固定螺栓可对显示屏幕进行固定,同时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橡胶垫和减震弹簧相互配合,可对显示屏工作时所受到的振动进行吸收和过滤,使显示屏在工作时更加的稳定,且半导体制冷片固定安装在安装板板上,安装板位于框架内腔中部,半导体制冷片利用半导体材料的peltier效应,可释放出冷量,并通过散热扇加速冷量在显示屏内的循环,可有效提升对显示屏的散热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二号支架表面焊接有定位柱,且定位柱位于固定孔一侧,通过定位柱可对显示屏幕进行定位,从而提升显示屏幕安装的精准性。

进一步的,所述一号支架和二号支架均设置有多组,且一号支架和二号支架相互垂直,框架采用金属材质,且内腔通过一号支架和二号支架进行支撑,一号支架和二号支架相互垂直,可在使用时提升框架的结构强度,并降低框架的整体质量,以减少显示屏的重量,使显示屏更加的轻便。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夹一端活动插接有减震柱,所述减震柱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减震柱表面固定套装有减震弹簧,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橡胶垫和减震弹簧相互配合,可对显示屏工作时所受到的振动进行吸收和过滤,使显示屏在工作时更加的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顶板另一侧表面固定粘贴有橡胶垫,所述顶板另一侧表面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通过固定螺栓可将显示屏幕固定在减震机构上。

进一步的,所述框架外壁固定包覆有绝缘套,绝缘套可对框架起到绝缘的效果,避免发生漏电事故时,电流传递到显示屏外壳上,使用更加的安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顶板和减震柱另一端的端帽相互配合,可将减震柱固定在固定夹上,减震柱另一端通过顶板和固定螺栓可对显示屏幕进行固定,同时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橡胶垫和减震弹簧相互配合,可对显示屏工作时所受到的振动进行吸收和过滤,使显示屏在工作时更加的稳定。

2、本实用新型半导体制冷片固定安装在安装板板上,安装板位于框架内腔中部,半导体制冷片利用半导体材料的peltier效应,可释放出冷量,并通过散热扇加速冷量在显示屏内的循环,可有效提升对显示屏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减震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定位柱结构示意图;

图中:1、框架;101、安装槽;2、一号支架;201、二号支架;202、定位柱;203、固定孔;3、安装板;301、半导体制冷片;302、散热扇;4、减震机构;401、固定夹;402、减震柱;403、顶板;404、减震弹簧;405、橡胶垫;406、固定螺栓;5、绝缘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一种显示屏的中框结构,包括框架1和安装槽101,所述框架1四周表面均开设有安装槽101,所述框架1内腔固定焊接有一号支架2和二号支架201,所述二号支架201表面固定开设有固定孔203,所述二号支架201内腔活动安装有减震机构4,所述减震机构4由固定夹401、减震柱402、顶板403、减震弹簧404、橡胶垫405和固定螺栓406组成,所述框架1中部固定焊接有安装板3,所述安装板3表面固定安装有半导体制冷片301,所述半导体制冷片301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散热扇302,框架1可通过安装槽101与显示屏的上盖和下盖进行连接,同时减震机构4通过固定夹401对二号支架201进行连接,同时减震柱402一端插接在固定孔203内,减震柱402另一端连接有顶板403,通过顶板403和减震柱402另一端的端帽相互配合,可将减震柱402固定在固定夹401上,减震柱402另一端通过顶板403和固定螺栓406可对显示屏幕进行固定,同时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橡胶垫405和减震弹簧404相互配合,可对显示屏工作时所受到的振动进行吸收和过滤,使显示屏在工作时更加的稳定,且半导体制冷片301固定安装在安装板3板上,安装板3位于框架1内腔中部,半导体制冷片301利用半导体材料的peltier效应,可释放出冷量,并通过散热扇302加速冷量在显示屏内的循环,可有效提升对显示屏的散热效果。

所述二号支架201表面焊接有定位柱202,且定位柱202位于固定孔203一侧,通过定位柱202可对显示屏幕进行定位,从而提升显示屏幕安装的精准性。

所述一号支架2和二号支架201均设置有多组,且一号支架2和二号支架201相互垂直,框架1采用金属材质,且内腔通过一号支架2和二号支架201进行支撑,一号支架2和二号支架201相互垂直,可在使用时提升框架1的结构强度,并降低框架1的整体质量,以减少显示屏的重量,使显示屏更加的轻便。

所述固定夹401一端活动插接有减震柱402,所述减震柱402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顶板403,所述减震柱402表面固定套装有减震弹簧404,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橡胶垫405和减震弹簧404相互配合,可对显示屏工作时所受到的振动进行吸收和过滤,使显示屏在工作时更加的稳定。

所述顶板403另一侧表面固定粘贴有橡胶垫405,所述顶板403另一侧表面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406,通过固定螺栓406可将显示屏幕固定在减震机构4上。

所述框架1外壁固定包覆有绝缘套5,绝缘套5可对框架1起到绝缘的效果,避免发生漏电事故时,电流传递到显示屏外壳上,使用更加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框架1可通过安装槽101与显示屏的上盖和下盖进行连接,框架1采用金属材质,且内腔通过一号支架2和二号支架201进行支撑,一号支架2和二号支架201相互垂直,可在使用时提升框架1的结构强度,并降低框架1的整体质量,以减少显示屏的重量,使显示屏更加的轻便,二号支架201表面固定焊接有定位柱202,通过定位柱202可对显示屏幕进行定位,从而提升显示屏幕安装的精准性,同时减震机构4通过固定夹401对二号支架201进行连接,同时减震柱402一端插接在固定孔203内,减震柱402另一端连接有顶板403,通过顶板403和减震柱402另一端的端帽相互配合,可将减震柱402固定在固定夹401上,减震柱402另一端通过顶板403和固定螺栓406可对显示屏幕进行固定,同时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橡胶垫405和减震弹簧404相互配合,可对显示屏工作时所受到的振动进行吸收和过滤,使显示屏在工作时更加的稳定,且半导体制冷片301固定安装在安装板3板上,安装板3位于框架1内腔中部,半导体制冷片301利用半导体材料的peltier效应,可释放出冷量,并通过散热扇302加速冷量在显示屏内的循环,可有效提升对显示屏的散热效果,且绝缘套5可对框架1起到绝缘的效果,避免发生漏电事故时,电流传递到显示屏外壳上,使用更加的安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