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轴动平衡机构及具有其的冲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11928发布日期:2021-08-27 10:45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一种主轴动平衡机构及具有其的冲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床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主轴动平衡机构及具有其的冲床。



背景技术:

传统冲床主轴动平衡工艺都是把主轴上的所有零配件逐一分开做动平衡后再组装,组装后一般不再做整机动平衡;并且,主轴动平衡工艺都是通过在主轴或主轴配件上,打孔减重或焊接加重的方式做动平衡,此种工艺具有以下缺点:

繁琐、耗时、费工、整机动平衡精度差,影响重要部件的强度和外形的美观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主轴动平衡机构及具有其的冲床,有效的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主轴动平衡机构,包括主轴、偏心轮和动平衡轮,上述偏心轮设有至少两个,并沿轴向间隔装配固定于上述主轴的两端之间,上述动平衡轮设有至少两组,并与上述偏心轮一一对应,每组上述动平衡轮均设有至少两个,且轴向叠合后装配固定于上述主轴上,并靠近对应的上述偏心轮。

进一步,上述装配孔设有十二个。

进一步,上述装配孔为螺纹孔,上述平衡件为与上述装配孔适配的平衡螺丝,该平衡螺丝可拆卸的螺纹安装于对应的上述装配孔中。

进一步,上述偏心轮与主轴键销连接,或是过盈配合。

进一步,上述动平衡轮的一半沿其周向间隔设有多个轴向减重孔,多个上述减重孔共同构成上述空心结构。

进一步,上述减重孔设有五个,且沿上述动平衡轮的周向等间距间隔分布,位于中间的一个上述减重孔的直径大于余下四个上述减重孔的直径,且余下四个上述减重孔的直径由中间一个向两侧逐步变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实用于整机现场动平衡,不需把主轴配件逐一分开做动平衡,利用该平衡机构做动平衡精度高、简单、快捷、方便,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还提供一种冲床,包括主轴动平衡机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轴动平衡机构的结构组装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轴动平衡机构中动平衡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主轴;2、偏心轮;3、动平衡轮;31、装配孔;32、减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和2所示,本实施例适用于主轴做“静态平衡”和“粗动平衡”。静态平衡适用于低转速的应用场合。粗动平衡适用速度不高,平衡精度要求不高的应用场合,具体的:

本实施例的主轴动平衡机构包括主轴1、偏心轮2和动平衡轮3,上述偏心轮2设有至少两个,并沿轴向间隔装配固定于上述主轴1的两端之间,上述动平衡轮3设有至少两组,并与上述偏心轮2一一对应,每组上述动平衡轮3均设有至少两个,且轴向叠合后装配固定于上述主轴1上,并靠近对应的上述偏心轮2。

其中,上述偏心轮2在主轴1上的初始合成不平衡质量为m1,其不平衡距离为e1,且初始合成不平衡量h=m1×e1;每组中单个上述动平衡轮3在主轴1上的初始合成不平衡质量为m2(也可以是偏心轮2与主轴1对应处其他配件的初始不平衡质量合),不平衡距离为e2,且初始合成不平衡量h2=m2×e2;每组上述动平衡轮3的合成不平衡质量为m3,合成不平衡距离为e3,且合成不平衡量h3=m3×e3,每组上述动平衡轮3合成后的质心与上述主轴1的轴线之间的连线以及上述偏心轮2的质心与上述主轴1的轴线之间的连线互为180°夹角。

本实施例适用于以下两种主轴平衡调节:

1)做"静态平衡",实用于低速旋转的中主轴,并且满足h3≈h1<h2/n,实际操作时,静态平衡不要借助仪器仪表就可实现。n为每组动平衡轮中动平衡轮的个数。

2)做"粗动平衡",实施方案是在做好静态平衡的基础上通过细调每组动平衡轮3的相角或相位来合成不平衡矢量,使它和偏心轮2在主轴1上的初始不平衡矢量及近,达到一定速度围范内能够动态平衡,适用于中速旋转的主轴,实际操作中,粗动平衡可借助动平衡仪器完成,如主轴转速不太高也可不用。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每个动平衡轮3的不平衡质量为以各自形心为中心,均分两半后的两半的重量差值(绝对值),不平衡距离等于重心与形心之间的间距,其中“每组上述动平衡轮3合成后的重心与上述主轴1的轴线之间的垂直连线以及上述偏心轮2的重心与上述主轴1的轴线之间的垂直连线互为180°夹角”具体解释为,每组动平衡轮3合成后的重心在主轴1的一侧,对应的偏心轮2的重心在主轴1的另一侧,并且两个重心点落于穿过主轴1轴心线的同一个平面上(也就是相位相反)。

其中,上述动平衡轮3为圆环形的轮体,并套设于上述主轴1外,其圆环的一半设有空心结构,上述动平衡轮3的外周上沿其周向等间距间隔的设有至少三个沿其径向延伸的装配孔31,所述装配孔31为贯通的螺纹孔或贯通的阶梯螺纹孔(内小外大),所述装配孔31中设有锁定螺丝,该锁定螺丝的螺纹段穿过所述装配孔,31,并与所述主轴1锁定连接,以使所述动平衡轮3与所述主轴1固定住。

该实施方式中,做动平衡时,通过调节每组的至少两个动平衡轮3的相位,与对应的偏心轮2达到粗动平衡状态,使得动平衡轮3与主轴1固定住,具体地,动平衡轮3和主轴1是通过其装配孔31中的锁定螺丝固定连接,当锁定螺丝松开后可任意调节动平衡轮3相对于偏心轮2的相位,本实施例的动平衡机构实用于整机现场动平衡,不需把主轴配件逐一分开做动平衡,所有配件安装完工后,只做一次整机现场动平衡就能达到更精准的平衡精度,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整个机构做动平衡简单、快捷、方便、精度高;解决了传统工艺做动平衡时加重、减重工作太繁琐的问题。

更具体地,上述装配孔31(分度孔)的数量越多,整个机构做精平衡的效果越好,一般设计为十二个以上,且规格一致。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适用于主轴做“精细动平衡”,精细动平衡是在粗平衡的基础上再做精准的动态平衡,适用于高速高平衡精度要求的场合,具体的: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增加了平衡件,并且,根据实际调节需要再任意一个或多个上述装配孔31中可拆卸的装配上述平衡件,从而最终实现整体精平衡调节,精度比较高。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装配孔31为螺纹孔,上述平衡件为与上述装配孔31适配的机米螺丝,该机米螺丝可拆卸的螺纹安装于对应的上述装配孔31中。

该实施方式中,平衡件采用常规的机米螺丝,能够方便安装于适配的螺纹孔31中,利于快速增减,缩短动平衡的周期。

主轴精细动平衡的实施方案是用分量校正和极坐标校正的方法,在每组中单个动平衡轮3的分度孔(装配孔31)中加减机米螺丝(平衡件)。分度孔(动平衡轮2圆周上等间距间隔分布的装配孔31)越多,精细动平衡的精度越高。适合高速旋转的主轴和高平衡精度要求的场合,实际操作中,精细动平衡借助动平衡仪能更准、更快的实现精细动态平衡。

在上述两个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可以作如下优化:

一般地,上述偏心轮2与主轴1采用常规的键销连接,或是过盈配合装配,偏析轮2的偏心方位不可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动平衡轮3的一半沿其周向间隔设有多个轴向贯穿其的减重孔32,多个上述减重孔32共同构成上述空心结构。

该实施方式中,空心结构设计简单,效果较好。

更具体地,上述减重孔32一般设有五个,且沿上述动平衡轮3的周向等间距间隔分布,位于中间的一个上述减重孔32的直径大于余下四个上述减重孔32的直径,且余下四个上述减重孔32的直径由中间一个向两侧逐步变小(具体的,中间一个大,分布于中间减重孔32两侧的两个减重孔32直径呈渐变减小)。

上述减重孔32的数量也可以根据实际的动平衡轮3的尺寸适配,只要能满足高精度动平衡工艺需求即可。

最佳的,减重孔32可以是通孔,也可是盲孔,且减重孔32采用盲孔时,减重孔32应位于相邻贴合的两个动平衡轮3相互靠近的一侧(也就是内侧),外形美观,并且结果更安全。

当然,上述空心结构也可以是设置在动平衡轮3一半上的扇环形孔,或是其他规则的孔结构,或是凹槽,或是中空的内腔等,并且,该扇环形孔与动平衡轮3同轴设置。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冲床,包括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中的主轴动平衡机构。

更具体的,该冲床可以是冲网机。

通常情况下,一台冲床或是冲网机上一般设有二组或二组以上的动平衡轮3及偏心轮2(动平衡组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