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效保障使用寿命的汽车减震器上支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86427发布日期:2021-05-28 10:40阅读:68来源:国知局
一种有效保障使用寿命的汽车减震器上支撑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汽车减震器上支撑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有效保障使用寿命的汽车减震器上支撑。



背景技术:

目前,减震器上支撑是一种用于辅助液压减震器安装于汽车上的装置。减震器上支撑其中一端与液压减震器的弹簧连接,减震器上支撑的另一端与车身固定,进而以保障液压减震器与车身的连接稳定性,减少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到的振动作用力。

公布号为cn20390665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减震器顶胶,包括座圈和中心套。中心套位于座圈内腔且二者之间共同设置有橡胶体,橡胶体与座圈、中心套硫化粘固。中心套高度方向的一端沿纵向延伸并弯折后,与座圈固定成型,以包裹橡胶体高度方向的一端。橡胶体外侧壁且位于其底部设置有紧固套,紧固套用以支撑橡胶体,并便于减震器上支撑与车身固定。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减震器上支撑与车身的连接结构难以有效缓震,进而易使减震器上支撑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过度劳损的现象,并使减震器上支撑难以达到预期的使用寿命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改善减震器上支撑的使用寿命难以达到预期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有效保障使用寿命的汽车减震器上支撑。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有效保障使用寿命的汽车减震器上支撑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有效保障使用寿命的汽车减震器上支撑,包括安装部和抵接部,所述抵接部固定设置于安装部底部,所述安装部用于与车身固定连接,所述车身底壁设置有若干套接筒,所述安装部朝向套接筒的侧壁设置有便于套接筒抵入的侧边槽,所述套接筒与安装部之间共同设置有缓震组件;所述缓震组件包括抵接环板、定向杆和弹性件,所述抵接环板固定设置于套接筒内腔,所述定向杆固定设置于侧边槽内底壁,所述弹性件围绕定向杆外周设置;所述安装部与车身之间共同设置有若干固定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安装部在车身底部固定时,套接筒抵入侧边槽内腔,定向杆可穿过抵接环板的中孔;随着套接筒在侧边槽内的深入,弹性件高度方向的一端可抵紧于抵接环板底壁并受力压缩;当固定螺栓固定连接安装部与车身后,弹性件通过自身的受压后的反弹形变以使固定螺栓抵紧,进而有效保障了安装部在车身底部的连接强度;当车身与减震器上支撑之间存在震动作用力传导时,弹性件可在受力时压缩,以吸收震动作用力,之后,弹性件通过自身的弹性作用力反作用于车身与减震器上支撑,以进一步消减残余的震动作用力;此过程有效减少了震动作用力在减震器上支撑与车身之间的传导,进而减少了减震器上支撑的劳损程度,保障了减震器上支撑达到其预期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弹性件与安装部之间共同设置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底撑围板和固定件;所述弹性件固定设置于底撑围板顶壁,所述固定件用于固定连接底撑围板与安装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撑围板与弹性件固定连接后,底撑围板可通过自身的中孔套接于定向杆外部,固定件可固定连接底撑围板与安装部,进而使得弹性件在内嵌槽内稳定固定,其有效减少了弹性件受力压缩时出现偏晃、松动的现象,进而有效保障了弹性件对震动作用力的缓解效果。

优选的,所述弹性件与抵接环板之间共同设置有稳定组件,所述稳定组件包括贴合围板和延伸杆;所述贴合围板固定设置于弹性件远离底撑围板方向的一端,所述延伸杆固定设置于贴合围板底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贴合围板可通过自身外表面面积较大的特性,以增大弹性件与抵接环板相抵时的接触面积,进而进一步提高了弹性件受力压缩机反弹形变时的位置稳定性,并进一步保障了弹性件对震动作用力的吸收效果。

优选的,所述侧边槽内底壁设置有若干限位筒,所述贴合围板顶壁贯穿设置有便于限位筒穿过的通连孔,所述延伸杆可套接于限位筒内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延伸杆可抵入限位筒内腔,进而以减少贴合围板随弹性件形变时出现的位置偏晃程度,保障弹性件高度方向两端在于外物相抵时的接触稳定性,进而保障了弹性件的形变稳定性,保障了弹性件的实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安装部远离抵接部方向的侧壁设置有接触组件,所述接触组件包括定位套和缓震块,所述缓震块位于定位套内腔,所述安装部远离抵接部方向的侧壁设置有便于定位套抵入的沉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震块通过自身的压缩形变,以抵紧于车身底壁,进而以提高车身与安装部的连接强度;同时,缓震块可有效吸收并减缓震动作用力在车身与安装部之间的传导,进而有效减少了减震器上支撑的劳损程度,保障了减震器上支撑达到其预期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定位套与安装部之间共同设置有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侧边板与锁止件;所述侧边板固定设置于定位套外侧壁,所述锁止件用于固定连接侧边板与安装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侧边板底壁可安装部顶壁相抵,锁止件可固定连接侧边板与安装部,进而以使定位套稳定定位于沉降槽内腔,缓震块稳定定位于安装部与车身之间,以使减震器上支撑在车身与减震器上支撑之间稳定吸收震动作用力。

优选的,所述缓震块内间隔设置有若干变形空腔,每一所述变形空腔沿缓震块的厚度方向延伸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变形空腔使缓震块变得更为柔软,进而可使缓震块通过更大幅度的缩放形变,以进一步提高缓震块对震动作用力的吸收效果,并进一步降低了减震器上支撑的劳损程度。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固定螺栓使安装部快速固定于车身底部,定向杆穿过限位环板的中孔,弹性件高度方向的一端与抵接环板相抵,进而通过弹性件的缩放形变以提高安装部与车身的连接强度,并减缓震动作用力在车身与减震器上支撑之间的传导,保障减震器上支撑达到其预期的使用寿命;

2.带有变形空腔的缓震块可通过自身的压缩形变以吸收震动作用力,进而进一步减缓了震动作用力在车身与安装部之间的传导,并进一步减少了减震器上支撑受震动作用力影响而出现的劳损过度现象,保障了减震器上支撑达到其预期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有效保障使用寿命的汽车减震器上支撑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接触组件和安装部连接关系的爆炸示意图;

图4是缓震块和变形空腔位置关系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5是固定组件、稳定组件、弹性件和安装部位置关系的爆炸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车身;101、固定螺栓;102、套接筒;2、安装部;201、抵接部;202、沉降槽;203、侧边槽;204、限位筒;3、缓震组件;301、抵接环板;302、定向杆;303、弹性件;4、接触组件;401、定位套;402、缓震块;403、变形空腔;5、定位组件;501、侧边板;502、锁止件;6、固定组件;601、底撑围板;602、固定件;603、通连孔;7、稳定组件;701、贴合围板;702、延伸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有效保障使用寿命的汽车减震器上支撑。参照图1,包括安装部2和抵接部201。抵接部201一体成型于安装部2底壁,抵接部201可与液压缓震器的弹簧固定相抵。安装部2可与车身1贴合,进而便于操作人员通过固定安装部2与车身1,以将减震器上支撑固定于车身1上。

参照图1、2,安装部2与车身1之间共同设置有固定螺栓101,固定螺栓101可使安装部2与车身1固定连接。车身1底壁焊接有若干套接筒102,套接筒102与安装部2之间共同设置有缓震组件3,缓震组件3降低减震器上支撑与车身1之间的震动作用力。安装部2朝向车身1的侧壁设置有接触组件4,接触组件4用以进一步降低车身1与减震器上支撑之间的震动作用力传导,进而以保护减震器上支撑,并保障减震器上支撑达到预期的使用寿命。

参照图1,固定螺栓101为六角螺栓,其可贯穿安装部2并螺纹拧紧于车身1底壁预设的螺纹槽内,进而以使安装部2固定于车身1底壁。

参照图1、3,接触组件4包括定位套401和缓震块402,在本实施例中,定位套401为铝合金板围成的矩形盒体,缓震块402为质地柔韧为外表面静摩擦系数较大的橡胶块。缓震块402粘固于定位套401内腔,且缓震块402高度方向的一端延伸至定位套401上方。

参照图4,缓震块402内部间隔设置有若干变形空腔403,变形空腔403沿缓震块402的厚度方向延伸设置,进而以使缓震块402变得更为柔软,并可通过更大幅度的压缩形变以吸收缓震作用力。

参照图3,安装部2远离抵接部201方向的侧壁设置有沉降槽202,定位套401可抵入沉降槽202内腔,且定位套401与安装部2之间共同设置有定位组件5。定位组件5包括侧边板501与锁止件502,在本实施例中,锁止件502为六角螺栓。

参照图3,侧边板501垂直焊接于定位套401外侧壁,侧边板501顶壁与定位套401顶壁共面。当定位套401底壁与沉降槽202内底壁相抵时,侧边板501底壁与安装部2顶壁相抵。锁止件502可贯穿侧边板501并螺纹拧紧于安装部2顶壁预设的螺纹槽内,进而以使定位套401固定于沉降槽202内腔。

参照图2、3,安装部2远离抵接部201方向的侧壁设置有等同于套接筒102数量的侧边槽203,侧边槽203的内径尺寸与套接筒102的外径尺寸相适配。在本实施例中,侧边槽203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侧边槽203分别位于沉降槽202长度方向的两端。

参照图2、5,缓震组件3包括抵接环板301、定向杆302和弹性件303,在本实施例中,定向杆302为实心钢杆,弹性件303为弹簧。抵接环板301焊接于套接筒102内侧壁,定向杆302垂直焊接于侧边槽203内底壁,弹性件303套设于顶杆外缘。当安装部2与车身1相抵时,定向杆302穿过抵接环板301的中孔,弹性件303高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抵接环板301及侧边槽203内底壁相抵并压缩,进而在固定螺栓101拧紧后,以提高安装部2与车身1的连接强度,并减少震动作用力在车身1与减震器上支撑之间的传导。

参照图2、5,弹性件303与安装部2之间共同设置有固定组件6,固定组件6包括底撑围板601和固定件602。在本实施例中,固定件602为六角螺栓。弹性件303高度方向的一端围绕底撑围板601的中孔外周焊接,底撑围板601的中孔可使其套接于定向杆302外部,固定件602可固定连接底撑围板601与安装部2,进而以使弹性件303稳定固定于侧边槽203内底壁。

参照图2、5,弹性件303与抵接环板301之间共同设置有稳定组件7,稳定组件7包括贴合围板701和延伸杆702,延伸杆702垂直焊接于贴合围板701底壁。弹性件303远离底撑围板601方向的一端可围绕贴合围板701的中孔焊接,底撑围板601的中孔可使底撑围板601套接于定向杆302外部。当定向杆302穿过抵接环板301的中孔使,贴合围板701顶壁可与抵接环板301底壁相抵,进而以提高弹性件303与抵接环板301的接触面积,保障安装部2与车身1之间的缓震效果。

参照图2,侧边槽203内底壁垂直焊接有等同于延伸杆702数量的限位筒204,贴合围板701顶壁沿其厚度方向贯穿设置有若干通连孔603,限位筒204可穿过通连孔603并延伸至底撑围板601上方。当定向杆302穿过限位环板的中孔时,延伸杆702可抵入限位筒204内腔,进而以限定弹性件303的形变位置,减少弹性件303形变位置偏移并出现不可逆损坏的现象。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有效保障使用寿命的汽车减震器上支撑的实施原理为:安装部2与车身1相抵安装时,缓震块402远离安装部2方向的侧壁抵紧于车身1底部,套接筒102抵入侧边槽203内腔,定位杆穿过限位环板的中孔,贴合围板701顶壁与限位环板底壁相抵,延伸杆702抵入限位筒204内腔。操作人员可按压安装部2底部,以提高安装部2与车身1的抵紧程度,之后通过固定螺栓101,使安装部2固定于车身1底部。进而,通过缓震块402与弹性件303提高安装部2与车身1的连接紧密度及强度,并通过缓震块402与弹性件303的压缩形变,以吸收车身1与减震器上支撑之间传导的震动作用力,减少减震器上支撑的劳损强度,保障减震器上支撑达到预期的使用寿命。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