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控单向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03059发布日期:2021-07-09 12:41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控单向阀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单向阀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液控单向阀。


背景技术:

2.单向阀是只允许油液在某一方向流动,而反向截止。液控单向阀是依靠控制流体的压力,可以使单向阀反向流通的阀。
3.但是,现有的液控单向阀在关闭阀体的过程中,往往由于阀芯内充满油液而被吸附于阀体中的一侧,从而导致无法及时关闭阀体的出油口。
4.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液控单向阀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液控单向阀,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阀芯内部贯彻有流动介质而被吸附于阀体内的一侧导致阀芯无法回弹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控单向阀,包括:
7.侧部形成有第一盲孔和第二盲孔的阀体,所述阀体形成与所述第一盲孔连通且容置有纵向布置的阀芯的第一容置空间、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连通并与所述第二盲孔连通且容置有移动组件的第二容置空间;
8.其中,所述阀芯的外侧设置有多个豁口,且所述阀芯配置成在被挤压至向远离所述第二容置空间的方向运动以使所述第一盲孔与所述第二盲孔相连通,或受控地回弹至所述阀芯的初始位置以阻挡所述第一盲孔与所述第二盲孔连通。
9.所述阀体的上下两端分别形成有上压块、下压块,其中,所述下压块形成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连通的第三盲孔,且所述移动组件配置成受到所述第三盲孔注入流动介质的挤压时向所述第一容置空间方向运动,或停止受到流动介质的挤压时返回至所述移动组件的初始位置。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移动组件包括:
11.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的内侧贴合且受控地纵向移动的顶杆座;
12.嵌于所述顶杆座内且末端向所述第一容置空间方向延伸的顶杆;以及,
13.套设于所述顶杆且固定于所述顶杆座上的第一伸缩弹簧,所述第一伸缩弹簧的顶端布置有弹簧座。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杆座的纵向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的纵向长度,且所述移动组件的初始位置为所述顶杆座的底端嵌于所述下压块内的位置。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阀芯的顶端配置有固定于所述上压块的第二伸缩弹簧,所述阀芯的末端形成有伸入至所述第二容置空间的渐缩部。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阀芯套设有与所述阀体的第一容置空间的内侧相贴合的压套,所述压套开设有与所述第一盲孔位置相对的开口。
1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阀芯由与所述压套相贴合的柱体、所述柱体
的一端形成的凸起部构成,所述柱体形成有部分容置所述第二伸缩弹簧的第一容置腔、与所述第一容置腔连通的第二容置腔,所述凸起部形成有与所述第二容置腔连通的纵向通孔。
1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凸起部的末端形成有伸入至所述第二容置空间的渐缩部。
1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压块的一侧形成有凹槽,所述第二伸缩弹簧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凹槽内。
2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盲孔和所述第二盲孔分别位于所述阀体的两侧。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2.本实用新型的液控单向阀的阀芯受到由第二盲孔进入的流动介质的挤压时向远离第二容置空间的方向运动,以使流动介质经由第一盲孔流出,或在阀芯受到移动组件纵向移动的挤压时向远离第二容置空间的方向运动,以使由第一盲孔流进的流动介质经由第二盲孔流出。并且,在阀芯未受到挤压时回弹至阀芯的初始位置的过程中,由于阀芯的外侧形成的多个豁口使得阀芯的外侧空间能够贯通,因此,能够使得阀芯快速地被回弹至其初始位置,以及时阻挡第一盲孔与第二盲孔的连通,使阀体处于关闭状态。由此可见,本申请的液控单向阀不仅能够控制流动介质的流动方向,而且由于阀芯的外侧形成的多个豁口使得阀芯的外侧空间能够贯通,能够防止阀芯内部贯彻有流动介质被吸附于远离阀芯初始状态的位置而导致阀芯无法回弹的问题发生。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液控单向阀的示意性剖视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阀芯的示意性结构图;
25.图3为图2中d

d方向的示意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27.在本实施方式中,参照图1至图3中本实用新型一种液控单向阀的第一种实施方式。
28.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液控单向阀包括:侧部形成有第一盲孔101和第二盲孔102的阀体100,阀体100形成与第一盲孔101连通且容置有纵向布置的阀芯200的第一容置空间20、与第一容置空间20连通并与第二盲孔102连通且容置有移动组件的第二容置空间30。其中,结合图2进行说明,阀芯200的外侧设置有多个豁口201,且阀芯200配置成被挤压至向远离第二容置空间30的方向运动以使第一盲孔101与第二盲孔102相连通,或受控地回弹至阀芯200的初始位置以阻挡第一盲孔101与第二盲孔102连通。其中,阀芯200的初始位置是指阀芯的末端伸入至第二容置空间30时的位置。第一盲孔101和第二盲孔102分别位于阀体100的两侧。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涉及的“纵向”是指图1中xx的参考方向。
29.阀体100的上下两端分别形成有上压块40、下压块50。上压块40和下压块50的底部均布置有六角圆柱头螺钉,且上压块40和下压块50均分别通过橡胶圈(如丁腈橡胶o形圈)与阀体100的上下两端相连。其中,下压块50形成与第二容置空间30连通的第三盲孔501,且移动组件配置成受到第三盲孔501以c方向注入流动介质的挤压时向第一容置空间20方向运动(此时,移动组件挤压阀芯200向远离第二容置空间30方向运动),或停止受到流动介质的挤压(一般是指第三盲孔501没有注入流动介质,由此移动组件未受到流动介质的挤压)时返回至移动组件的初始位置。上压块40和下压块50的外侧均布置有至少两个固定螺钉60。
30.具体而言,移动组件包括:与第二容置空间30的内侧贴合且受控地纵向移动的顶杆座301;嵌于顶杆座301内且末端向第一容置空间20方向延伸的顶杆302;以及,套设于顶杆302且固定于顶杆座301上的第一伸缩弹簧303,第一伸缩弹簧303的顶端布置有弹簧座304。移动组件的初始位置为顶杆座301的底端嵌于下压块50内的位置。当第三盲孔501注入流动介质时推动顶杆座301第一容置空间20方向移动,此时第一伸缩弹簧303被挤压,且顶杆302在顶杆座301的移动下挤压阀芯200向远离第二容置空间30的方向运动,由此,使得由第一盲孔101注入的流动介质经由第一容置空间20、第二容置空间30以及第二盲孔102流出。并且,当停止向第三盲孔501注入流动介质后,顶杆座301由于未受到流动介质的挤压,因此顶杆座301会受到第一伸缩弹簧303自动伸长的作用向下压块50方向运动直至嵌于下压块50内。此时,阀芯200由于未受到顶杆302的挤压迅速回弹至阀芯的初始位置,以使阀体100处于关闭状态。
31.可见,对于流动介质由第二盲孔102以a1方向进入阀体100内并由第一盲孔101以b1方向流出的工作状态中,进入阀体100内的流动介质挤压阀芯200向远离第二容置空间30方向运动,以使第一盲孔101和第二盲孔102形成流通空间,使阀体100处于开启状态。对于流动介质由第一盲孔101以b2方向进入阀体100并由第二盲孔102以a2方向流出的工作状态中,需要通过移动组件中顶杆302的挤压(通过在第三盲孔501中注入流动介质挤压顶杆座301以带动顶杆302向阀芯200方向运动)以推动阀芯200向远离第二容置空间30方向运动,以使第一盲孔101和第二盲孔102形成流通空间,从而使阀体100处于开启状态。
32.其中,顶杆座301的纵向长度小于第二容置空间的纵向长度,以使顶杆座301受到第三盲孔501注入的流动介质的挤压时能够纵向移动。
33.由此可见,本实施例的液控单向阀的阀芯200受到由第二盲孔102进入的流动介质的挤压时向远离第二容置空间30的方向运动,以使流动介质经由第一盲孔101流出,或在阀芯200受到移动组件纵向移动的挤压时向远离第二容置空间30的方向运动,以使由第一盲孔101流进的流动介质经由第二盲孔102流出。并且,在阀芯200未受到挤压时回弹至阀芯200的初始位置的过程中,由于阀芯200的外侧形成的多个豁口201使得阀芯200的外侧空间能够贯通,因此,能够使得阀芯200快速地被回弹至其初始位置,以及时阻挡第一盲孔101与第二盲孔102的连通,使阀体100处于关闭状态。由此可见,本实施例的液控单向阀不仅能够控制流动介质的流动方向,而且由于阀芯200的外侧形成的多个豁口201使得阀芯200的外侧空间贯通,能够防止阀芯200内部贯彻有流动介质被吸附于远离阀芯初始状态的位置而导致阀芯无法回弹的问题发生。
34.在上述实施例中,阀芯200的顶端配置有固定于上压块40的第二伸缩弹簧401,阀
芯200的末端形成有伸入至第二容置空间30的渐缩部202,以通过渐缩部202伸入至第二容置空间30,阻断第一容置空间20与第二容置空间30的连通。其中,上压块40的一侧形成有凹槽402,第二伸缩弹簧401的一端固定于凹槽402内。阀芯200的初始位置可进一步解释为渐缩部202伸入第二容置空间30以阻断第一容置空间20与第二容置空间30连通的位置。
35.具体地,结合图3进行说明,阀芯200套设有与阀体100的第一容置空间20的内侧相贴合的压套203,压套203开设有与第一盲孔101位置相对的开口2031。阀芯200由与压套203相贴合的柱体204、柱体204的一端形成的凸起部205构成,柱体204形成有部分容置第二伸缩弹簧401的第一容置腔2041、与第一容置腔2041连通的第二容置腔2042,凸起部205形成有与第二容置腔2042连通的纵向通孔2051。其中,渐缩部202形成于凸起部205的末端。
36.如此,在第二伸缩弹簧401收缩时,阀芯200的渐缩部202受到由第二盲孔102处以a1方向注入的流动介质的挤压向远离第二容置空间30方向运动,此时,第一容置空间20与第二容置空间30连通,由第二盲孔102处注入的流动介质流入第一容置空间20并依次填充纵向通孔2051、第二容置腔2042以及第一容置腔2041,并从第一盲孔101以b1方向流出。或渐缩部202受到顶杆302的推挤向远离第二容置空间30方向运动,使第一容置空间20与第二容置空间30连通,以便于由第一盲孔101处以b2方向注入的流动介质流入第一容置空间20并依次填充纵向通孔2051、第二容置腔2042以及第一容置腔2041,并从第二盲孔102以a2方向流出。
37.凸起部205与第一容置空间20的内侧壁具有流通空隙20’,以便于由第一盲孔101注入的流动介质进入第一容置空间20后通过流通空隙20’依次填充纵向通孔2051、第二容置腔2042以及第一容置腔2041,或由第二盲孔102注入的流动介质通过第二容置空间30进入第一容置空间20后,通过流通空隙20’依次填充纵向通孔2051、第二容置腔2042以及第一容置腔2041。
38.其中,多个豁口201分别形成于柱体204的外侧,以使柱体204与压套203之间形成有贯通空隙,便于在阀芯200内充满流动介质时能在第二伸缩弹簧401的作用下快速回弹至阀芯200的初始位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阀芯内部贯彻有流动介质而被吸附于阀体内的一侧导致阀芯无法回弹而无法及时关闭阀体的问题。此外,多个豁口201可均匀布置于柱体204的外侧壁,且豁口201的形状可配置三角缺口状,以有效使柱体204与压套203之间形成有贯通空隙,从而进一步提高阀芯200回弹至其的初始位置的效率。
39.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40.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