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源换热用辅助支撑管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52028发布日期:2021-08-31 13:37阅读: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源换热用辅助支撑管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源热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地源换热用辅助支撑管道装置。



背景技术:

空气源热泵是一种利用高位能使热量从低位热源空气流向高位热源的节能装置,在空气源热泵使用的过程中,需要用到管道,管道在使用时,需要用到支撑装置对管道的位置进行支撑限位,但是现有的支撑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无法对管道的位置进行固定,容易导致管道脱离支撑装置,降低了支撑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源换热用辅助支撑管道装置,具备管道固定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支撑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无法对管道的位置进行固定,容易导致固定脱离支撑装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源换热用辅助支撑管道装置,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顶部延伸至套筒的顶部通过轴承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顶部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夹板,所述螺杆表面的顶部螺纹连接有螺套,所述螺套的底部与套筒的顶部滑动连接,所述螺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圆环,所述圆环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通孔,通孔的内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拉杆,所述套筒表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板,所述拉杆的内侧贯穿至支板的内部,所述夹板的顶部设置有压紧机构,所述压紧机构的底部贯穿至夹板的底部。

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压板,所述压板位于夹板的顶部,所述压板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竖杆,所述竖杆的底部贯穿至夹板的底部,所述夹板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位于竖杆的内侧,所述固定块的内部开设有放置槽,放置槽内壁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的外侧贯穿至竖杆的内部,所述定位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拉块,所述拉块的底部贯穿至固定块的底部。

所述支板的表面开设有与拉杆配合使用的凹槽,凹槽的数量大于四个,且多个凹槽呈等距离分布,所述拉杆的表面开设有防滑纹,所述圆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套筒的表面开设有与限位块配合使用的限位槽,所述限位块的形状为环形,所述限位块的横截面为l字型。

所述夹板的顶部和压板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垫片,所述套筒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底部与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块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支撑块呈等距离分布,所述支撑块的形状为三角形。

所述夹板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与竖杆配合使用的竖孔,所述竖杆的表面开设有与定位块配合使用的定位槽,定位槽的数量大于四个,且多个定位槽呈等距离分布,所述固定块的底部开设有与拉块配合使用的活动孔。

所述固定板的顶部设置有螺栓,螺栓的螺纹端贯穿至固定板的底部与安装板的顶部固定连接,螺栓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螺栓呈等距离分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支撑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无法对管道的位置进行固定,容易导致固定脱离支撑装置的问题,具备管道固定的优点,提高了支撑装置的实用性。

2、本实用新型通过压板和竖杆的设置,能够对夹板顶部的管道进行压紧固定,通过定位块的设置,能够对竖杆和压板的位置进行限位。

3、本实用新型通过拉杆和凹槽的配合使用,能够对拉杆和圆环的位置进行定位,通过防滑纹的设置,能够防止旋转拉杆时出现打滑的现象,通过限位块和限位槽的配合使用,能够防止圆环和螺套脱离套筒。

4、本实用新型通过垫片的设置,能够减少管道与夹板和压板的摩擦,延长了夹板和压板的使用寿命,通过支撑块的设置,能够对套筒的位置进行限位。

5、本实用新型通过定位块和定位槽的配合使用,能够对竖杆和压板的位置进行限位,通过活动孔的设置,能够减少拉块与固定块的摩擦,延长了拉块的使用寿命。

6、本实用新型通过螺栓的设置,能够防止固定板脱离安装板,同时对固定板的位置进行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圆环结构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支板结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固定板结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夹板结构立体图。

图中:1、安装板;2、固定板;3、套筒;4、螺杆;5、横板;6、夹板;7、螺套;8、圆环;9、压紧机构;91、压板;92、竖杆;93、固定块;94、弹簧;95、定位块;96、拉块;10、拉杆;11、支板;12、限位块;13、垫片;14、支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括安装板1,安装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固定板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套筒3,套筒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螺杆4,螺杆4的顶部延伸至套筒3的顶部通过轴承固定连接有横板5,横板5顶部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夹板6,螺杆4表面的顶部螺纹连接有螺套7,螺套7的底部与套筒3的顶部滑动连接,螺套7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圆环8,圆环8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通孔,通孔的内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拉杆10,套筒3表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板11,拉杆10的内侧贯穿至支板11的内部,夹板6的顶部设置有压紧机构9,压紧机构9的底部贯穿至夹板6的底部。

参考图2,压紧机构9包括压板91,压板91位于夹板6的顶部,压板9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竖杆92,竖杆92的底部贯穿至夹板6的底部,夹板6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93,固定块93位于竖杆92的内侧,固定块93的内部开设有放置槽,放置槽内壁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弹簧94,弹簧9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定位块95,定位块95的外侧贯穿至竖杆92的内部,定位块9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拉块96,拉块96的底部贯穿至固定块93的底部。

本实施例,通过压板91和竖杆92的设置,能够对夹板6顶部的管道进行压紧固定,通过定位块95的设置,能够对竖杆92和压板91的位置进行限位。

参考图1,支板11的表面开设有与拉杆10配合使用的凹槽,凹槽的数量大于四个,且多个凹槽呈等距离分布,拉杆10的表面开设有防滑纹,圆环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2,套筒3的表面开设有与限位块12配合使用的限位槽,限位块12的形状为环形,限位块12的横截面为l字型。

本实施例,通过拉杆10和凹槽的配合使用,能够对拉杆10和圆环8的位置进行定位,通过防滑纹的设置,能够防止旋转拉杆10时出现打滑的现象,通过限位块12和限位槽的配合使用,能够防止圆环8和螺套7脱离套筒3。

参考图1,夹板6的顶部和压板91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垫片13,套筒3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块14,支撑块14的底部与固定板2的顶部固定连接,支撑块14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支撑块14呈等距离分布,支撑块14的形状为三角形。

本实施例,通过垫片13的设置,能够减少管道与夹板6和压板91的摩擦,延长了夹板6和压板91的使用寿命,通过支撑块14的设置,能够对套筒3的位置进行限位。

参考图2,夹板6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与竖杆92配合使用的竖孔,竖杆92的表面开设有与定位块95配合使用的定位槽,定位槽的数量大于四个,且多个定位槽呈等距离分布,固定块93的底部开设有与拉块96配合使用的活动孔。

本实施例,通过定位块95和定位槽的配合使用,能够对竖杆92和压板91的位置进行限位,通过活动孔的设置,能够减少拉块96与固定块93的摩擦,延长了拉块96的使用寿命。

参考图5,固定板2的顶部设置有螺栓,螺栓的螺纹端贯穿至固定板2的底部与安装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螺栓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螺栓呈等距离分布。

本实施例,通过螺栓的设置,能够防止固定板2脱离安装板1,同时对固定板2的位置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通过向内侧拉动拉块96,拉块96向内侧移动带动定位块95向内侧移动,使定位块95脱离定位槽,定位块95向内侧移动压缩弹簧94,然后向上拉动压板91,压板91向上移动带动竖杆92向上移动,使竖杆92脱离竖孔,然后向上拉动拉杆10,使拉杆10围绕转轴旋转,使拉杆10脱离凹槽,然后顺时针旋转拉杆10,拉杆10旋转带动圆环8和螺套7旋转,螺套7旋转带动螺杆4向上移动,螺杆4向上移动带动横板5和夹板6向上移动,使夹板6的顶部与管道的底部接触,对管道的位置进行支撑限位,然后向下推动拉杆10,使拉杆10卡进凹槽的内部,对拉杆10的位置进行定位,通过拉杆10防止圆环8和螺套7出现回转,然后向下推动压板91,使竖杆92卡进竖孔的内部,同时使压板91的底部与管道的顶部接触,对管道的位置进行压紧固定,然后松开拉块96,弹簧94的回弹力带动定位块95复位,使定位块95卡进定位槽的内部,对竖杆92和压板91的位置进行定位,此时即可通过压板91对管道的位置进行压紧固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