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闸瓦磨损自动调整补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50465发布日期:2021-08-31 13:35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闸瓦磨损自动调整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筒体(5)、扭力弹簧(9)、压缩弹簧(12)以及与所述筒体(5)相连的推杆(1)、后盖(13)和前端盖(4);所述推杆(1)的一端与车辆上的制动缸(18)相连,其余部分安装在所述筒体(5)内;所述后盖(13)上分别设有底孔、双耳孔;所述底孔与所述压缩弹簧(12)的一端相连,该压缩弹簧(12)的另一端与所述推杆(1)相连;所述双耳孔与车辆上的吊杆ⅱ(20)连接,其余部分与所述筒体(5)连接;所述前端盖(4)内装有防尘圈(3);所述筒体(5)上分别设有销轴(10)、盖板(7);所述销轴(10)上穿有带凸台的棘爪(8),该凸台与所述推杆(1)相接触;所述扭力弹簧(9)一端与所述棘爪(8)相接触,另一端与所述筒体(5)相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闸瓦磨损自动调整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1)由连接在一起的带螺纹的圆柱体(101)、小圆柱体(102)、圆台(103)和方柱(104)组成;所述圆柱体(101)通过所述螺纹与车辆上的所述制动缸(18)相连;所述小圆柱体(102)、所述圆台(103)和方柱(104)均安装在所述筒体(5)内;所述小圆柱体(102)的表面与所述防尘圈(3)接触;所述圆台(103)的侧表面与所述筒体(5)的内圆接触,且其上开有四个凹槽(105),该四个所述凹槽(105)连通所述筒体(5)的左、右腔室;所述方柱(104)的四个面每个面上都开有一排呈直角梯形的槽(106),该槽(106)与所述凸台相接触;且相对的两个面上槽(106)的位置相同,相邻的两个面上槽(106)的位置错开半个槽位;所述方柱(104)的底面设有中心孔(107),与所述圆台(103)相接的侧面设有凹孔(108);所述中心孔(107)内设有所述压缩弹簧(1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闸瓦磨损自动调整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体(101)的直径小于所述小圆柱体(102)的直径,该小圆柱体(102)的直径小于所述圆台(103)的直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闸瓦磨损自动调整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柱(104)的外切圆形成所述圆台(103)的底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闸瓦磨损自动调整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5)的外形为长方体,内部一端为圆孔,一端为方孔,方孔位置的筒壁上开有四个小方孔;所述圆孔的直径与所述推杆(1)中的带螺纹的圆柱体(101)相匹配;所述方孔与所述推杆(1)中的方柱(104)相匹配;所述四个小方孔内设有所述棘爪(8)。

6.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闸瓦磨损自动调整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5)上设有销孔,该销孔内设有所述销轴(10),并用螺母、垫圈固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闸瓦磨损自动调整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5)通过螺钉ⅱ(14)与所述推杆(1)的凹孔(108)连接在一起。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闸瓦磨损自动调整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5)与所述盖板(7)之间设有密封垫(6),并通过螺钉ⅰ(11)连接在一起。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闸瓦磨损自动调整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盖(4)通过螺栓(2)与所述筒体(5)相连。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闸瓦磨损自动调整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棘爪(8)的平面上设有螺纹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闸瓦磨损自动调整补偿装置,该装置包括筒体、扭力弹簧、压缩弹簧以及与所述筒体相连的推杆、后盖和前端盖。推杆的一端与车辆上的制动缸相连,其余部分安装在筒体内;后盖上分别设有底孔、双耳孔;底孔与压缩弹簧的一端相连,该压缩弹簧的另一端与推杆相连;双耳孔与车辆上的吊杆Ⅱ连接,其余部分与筒体连接;前端盖内装有防尘圈;筒体上分别设有销轴、盖板;销轴上穿有带凸台的棘爪,该凸台与推杆相接触;扭力弹簧一端与所述棘爪相接触,另一端与筒体相接触。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闸瓦的磨损状况自动调整推杆的长度,补偿因闸瓦厚度变薄所产生的间隙,不用人工调整,省时省力,提高行车安全。

技术研发人员:马军;于新江;周东风;段伟国;张虎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兰州华瑞通隧道工程装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11
技术公布日:2021.08.3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