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路单向止回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19331发布日期:2021-09-22 20:23阅读:71来源:国知局
气路单向止回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气路单向止回装置,特别涉及在航空生命保障领域,为飞行员提供氧气的气路单向止回装置。


背景技术:

2.气路单向止回装置在航空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但在传统的气路止回装置中,普遍存在重量较大、不易加工等缺点。因此,有必要设计出一种新型气路单向止回装置,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进行气路单向止回装置的轻量化设计,同时兼顾考虑易于加工。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路单向止回装置,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进行气路单向止回装置的轻量化设计,同时兼顾考虑零件去易于加工。
4.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利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5.一种气路单向止回装置,包括带内腔的壳体、第一接嘴和第二接嘴,其中所述第一接嘴和第二接嘴分别与壳体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一接嘴与所述内腔连通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接嘴适配的锥形活门,所述锥形活门与第一接嘴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
6.另外,所述内腔由在所述壳体内形成的盲孔构成,在所述盲孔的孔口,设置有堵塞,所述堵塞上设置有第二密封圈。这样通过在壳体上加工盲孔来形成内腔,使加工更加容易。另外,所述堵塞与壳体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
7.另外,在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一接嘴和第二接嘴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三密封圈。
8.本实用新型采用锥形活门机构,同时利用锥形活门上的密封圈起到气密作用,简化了产品的结构设计,易于加工制造。
附图说明
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气路单向止回装置的轴测图;
1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气路单向止回装置的正视图;
11.图3为沿图2的a

a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2.为了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13.图1和2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气路单向止回装置的轴测图和正视图,图3为沿图2的a

a线的剖视图。参见图1

3,尤其是图3,本本实用新型气路单向止回装置包括带内腔的壳体1、第一接嘴6和第二接嘴7。其中,第一接嘴6和第二接嘴7分别与壳体1的内腔连通,第一接嘴6与所述内腔连通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接嘴适配的锥形活门4,锥形活门4与第一
接嘴6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3,第一密封圈3为圆截面密封圈。壳体的内腔由在所述壳体内形成的盲孔构成,在所述盲孔的孔口,设置有堵塞2,堵塞2与壳体1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13,并且堵塞2与壳体1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这样通过在壳体上加工盲孔来形成内腔,使加工更加容易。另外,所述堵塞2与壳体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另外,如图3所示,在壳体1与第一接嘴6和第二接嘴7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二密封圈23,第二密封圈23为圆截面密封圈。如图3所示,第一接嘴6和第二接嘴7均通过十字槽沉头螺钉5与壳体1固定连接。
14.本实用新型的气路单向止回装置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15.当第一接嘴6作为进气接嘴、第二接嘴7作为出气接嘴时:气体通过第一接嘴6进入气路单向止回装置,在气体压力作用下顶开活门4,经由壳体1内部腔道流向第二接嘴7,流出气路单向止回装置。
16.当第二接嘴7作为进气接嘴、第一接嘴6作为出气接嘴时:气体通过第二接嘴7进入气路单向止回装置,在气体压力作用下活门4紧密的压在第一接嘴6上,故气体不能经由第一接嘴6流出单向止回装置。
17.本实用新型采用锥形活门机构,同时利用锥形活门上的密封圈起到气密作用,简化了产品的结构设计,易于加工制造。


技术特征:
1.气路单向止回装置,包括带内腔的壳体(1)、第一接嘴(6)和第二接嘴(7),其中所述第一接嘴(6)和第二接嘴(7)分别与壳体(1)的内腔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嘴(6)与所述内腔连通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接嘴(6)适配的锥形活门(4),所述锥形活门(4)与第一接嘴(6)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3)。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路单向止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由在所述壳体(1)内形成的盲孔构成,在所述盲孔的孔口,设置有堵塞(2)。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路单向止回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堵塞(2)上设置有第二密封圈(13)。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路单向止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塞(2)与所述壳体(1)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路单向止回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1)与所述第一接嘴(6)和第二接嘴(7)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三密封圈(23)。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路单向止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圈(3)为圆截面密封圈。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气路单向止回装置,包括带内腔的壳体(1)、第一接嘴(6)和第二接嘴(7),其中所述第一接嘴(6)和第二接嘴(7)分别与壳体(1)的内腔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嘴(6)与所述内腔连通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接嘴(6)适配的锥形活门(4),所述锥形活门(4)与第一接嘴(6)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3)。本实用新型采用锥形活门机构,同时利用锥形活门上的密封圈起到气密作用,简化了产品的结构设计,易于加工制造。易于加工制造。易于加工制造。


技术研发人员:秦亚洲 张星亚 陈大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合肥江航飞机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30
技术公布日:2021/9/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