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的管件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64316发布日期:2021-07-23 14:09阅读:68来源:国知局
一种环保的管件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件连接结构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环保的管件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管路安装一般采用pvc胶进行连接或者采用螺纹连接,pvc胶连接的方式为在外管件的内壁和内管件的外周上均涂覆pcv胶,再将内管件嵌套外管件内,此方式中pvc胶固化后可密封用;螺纹连接的方式为在其中一管件内壁上铰上内螺纹,在另一管件的外周面上铰上相配的外螺纹,连接时在外螺纹上缠绕至少十圈的生料带,再通过内、外螺纹的螺接实现管路的连通,此方式中生料带作密封用。此两种安装方式均较为麻烦,并且在后续需要维修时,pvc胶连接的方式无法拆卸只能将内管件切割,切割后将导致外管件无法再次连接内管件而报废,而螺纹连接的方式再拆卸后则将导致生料带无法重复使用。由此可见此两种安装方式拆卸后均十分浪费原材料,十分的不环保。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环保的管件连接结构,以克服现有的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环保的管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连接结构包括有:

外管件,所述外管件端部的侧面设有贯穿至其内部的连接孔;

内管件,所述内管件端部的侧面设有贯穿至其内部的嵌入孔;

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有密封孔,

卡扣,所述卡扣具有嵌入板;

其中,所述内管件端部套于所述外管件内,所述密封圈嵌在所述内管件和外管件之间,且所述连接孔、嵌入孔和密封孔连通,所述卡扣的嵌入板嵌入所述连接孔、嵌入孔和密封孔后,嵌入板将形成密封孔的密封圈表面挤推至压在所述嵌入孔内侧壁。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密封孔为刀片切割形成的条形缝隙,该缝隙长度小于所述嵌入孔的长度。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外管件内部在其侧壁还设有定位凸起,所述密封圈一端设有定位卡槽,所述密封圈嵌入外管件内至所述定位卡槽卡在定位凸起之后,所述密封孔与所述连接孔对应。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外管件内侧壁环形分布的设置有四个所述定位凸起,所述密封圈一端环形分布的设置有四个定位卡槽,各所述定位卡槽和所述定位凸起一一对应。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卡扣还具有弹性部和限位凸点,该弹性部连接在所述嵌入板的一端,且于嵌入板之间设有形成弹性的间隙;所述嵌入板远离所述弹性部的一端和弹性部远离所述嵌入板的一端均设有限位凸点,所述嵌入板完全嵌入至所述连接孔后,两所述限位凸点抵在所述外管件的内侧壁。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弹性部末端固定连接有拨杆,该拨杆与弹性部垂直,且所述嵌入板嵌入至所述连接孔后,拨杆位于所述外管件外侧。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在安装连接两管件时,先将所述密封圈嵌入所述外管件内,再将所述内管件嵌入至密封圈内,再将所述卡扣往所述连接孔内嵌入至所述浅入孔,使密封圈同时密封了嵌入板与嵌入孔的间隙和内管件与外管件的间隙,以此达到密封外管件和内管件的目的。在拆卸时,将卡扣取出使嵌入板脱离于外管件的连接孔和内管件的嵌入孔,之后即可使内管件和外管件分离,并且取出密封圈,此过程不会破坏原材料,内管件、外管件和密封圈均可重复利用,避免了原材料的浪费,十分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外管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卡扣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外管件的侧面示意图。

图4为外管件两端固定内管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4中b-b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图6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6中d-d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图8中e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0为外管件的是直管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11为外管件的是三通管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12为外管件的是弯管的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和4所示,一种环保的管件连接结构包括有外管件1、内管件2、密封圈4和卡扣3。其中,所述内管件2端部套于所述外管件1内,所述密封圈4嵌在所述内管件2和外管件1之间,所述卡扣3连接于所述外管件1。

继续参照附图1和4所示,所述密封圈4为环状结构,密封圈4的侧面环形的分布多个密封孔42,所述密封孔42贯穿至密封圈2的内部,所述密封孔42为刀片切割形成的条形缝隙。所述外管件1端部的侧面环形的分布多个连接孔11,所述连接孔11贯穿至外管件1内部;同样的,所述内管件2端部的侧面环形的分布多个嵌入孔21,所述嵌入孔21贯穿至内管件2的内部,并且所述嵌入孔21的长度和宽度均大于所述密封孔42的长度和宽度。具体的,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孔11、嵌入孔21和密封孔42均为两个,且对称的设置。

再参照附图3和6所示,所述外管件1内部在其侧壁还设有定位凸起14,所述密封圈4一端设有定位卡槽41,所述密封圈4嵌入外管件1内至所述定位卡槽41卡在定位凸起14之后,所述密封孔42与所述连接孔11对应。另外,当内管件2套于所述外管件1内至抵在所述定位凸起14之后,所述连接孔11和所述嵌入孔21处于同一平面位置。由此可见,本实施方式中定位凸起14起到对内管件2和密封圈4定位的作用,且可使密封圈4固定至外管件1内之后,无法转动或向内移动,从而使密封孔42与所述连接孔11对应,便于后续的安装。

参照附图2所示,所述卡扣3具有嵌入板31、挡板33、弹性部32和限位凸点34,优选的,卡扣还包括有拨杆35,所述嵌入板31、挡板33、弹性部32、限位凸点34和拨杆35经注塑工艺制作一体成型。所述挡板33和所述嵌入板31垂直,所述弹性部32和所述拨杆35垂直。所述弹性部32连接在所述嵌入板31的一端,且弹性部32和嵌入板31之间设有形成弹性的间隙36,具体继续附图2,在向左推压所述弹性部32至弹性的间隙缩小后再松开弹性部32,通过该弹性的间隙36可使得弹性部32自动复位。所述嵌入板31远离所述弹性部32的一端和弹性部32远离嵌入板31的一端均设有限位凸点34,两所述限位凸点34的间距大于所述嵌入孔21两端的间距,且推压所述弹性部32后两所述限位凸点34的间距小于所述连接孔11两端的间距,此结构使得所述嵌入板31完全嵌入至所述连接孔11后,两所述限位凸点34可抵在所述外管件1的内侧壁。

具体操作时,通过推压所述拨杆35使所述弹性部32靠近所述嵌入板31而使两所述限位凸点34的间距缩小,此时便可将嵌入板31嵌入外管件1的连接孔11;之后松开所述拨杆35,使弹性部32复位,此时两所述限位凸点34的间距扩大至抵在连接孔31两端所述外管件1的内侧壁,通过此限位凸点34的限位阻挡即可使所述卡扣3固定于外管件1上无法直接的拔出。当需要拔出卡扣3时,通过推压所述拨杆35使所述弹性部32靠近所述嵌入板31而使两所述限位凸点34的间距缩小至小于连接孔11的长度,此时即可轻易的将卡扣3拔出,由此可见,所述卡扣3的固定和拔出十分的方便。

参照附图6所示,具体安装时,先将所述密封圈4嵌入所述外管件1内,再将所述内管件2嵌入至密封圈4内,再将所述卡扣3往所述连接孔11内嵌入。当卡扣3的嵌入板31嵌入内管件2的嵌入孔21时,同时穿过密封圈4的所述密封孔42,由于所述嵌入孔21的长度和宽度均大于所述密封孔42的长度和宽度,因此此时嵌入板31将形成密封孔42的密封圈4周围表面挤推至压在所述嵌入孔21内侧壁,相当于密封圈4同时密封了嵌入板31与嵌入孔21的间隙和外管件2与内管件1的间隙,具体如附图7和9所示,以此达到密封外管件1和内管件2的目的。在拆卸时,通过推压所述拨杆35后,即可轻易的将卡扣3取出,使卡扣3的嵌入板31脱离于外管件1的连接孔11和内管件2的嵌入孔21,之后即可使内管件2和外管件1分离,并且取出密封圈,后续安装时,依上述安装方式再次安装即可,过程中密封圈可再次重复使用,由此可见,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后两管件的拆卸方式十分方便,并且不会损坏或浪费原先的材料。

优选的,所述外管件1的外表面在所述连接孔11的周围设有凹陷的让位槽12,该让位槽12形状适配所述挡板33的形状,由于挡板33和所述嵌入板31垂直,因此当嵌入板31嵌入所述连接孔11后,挡板33可嵌入所述让位槽12。此结构中,通过所述挡板33的限制可防止嵌入板31掉落至外管件1内,而让位槽12则可使挡板3和外管件1的表面形成平整的过渡,较为美观。所述卡扣3和所述外管件1之间由连接绳37进行连接,此连接的方式可避免卡扣3丢失,使卡扣3和外管件1始终配套使用。进一步的,外管件1的外表面在靠近各所述连接孔11的位置均设有固定柱13,所述连接柱13设有固定孔131。所述连接绳37相对所述卡扣3的另一端设有连接销38,所述连接销38嵌入所述固定孔131,此方式相当于实现卡扣3和外管件1的可拆卸连接,以便于生产,具体的,外管件1和固定柱13经注塑工艺制作一体成型,连接绳37、连接销38和卡扣3经注塑工艺制作一体成型。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图1至图9所示的外管件1为化头结构,除该结构外,所述外管件还可以是如附图10所示的直管结构,附图11所示的三通管结构和附图12所示的弯管结构。

综上所述,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在安装连接两管件时,先将所述密封圈4嵌入所述外管件1内,再将所述内管件2嵌入至密封圈4内,再将所述卡扣3往所述连接孔11内嵌入至所述浅入孔21,使密封圈4同时密封了嵌入板31与嵌入孔21的间隙和内管件1与外管件2的间隙,以此达到密封外管件1和内管件2的目的。在拆卸时,将卡扣3取出使嵌入板31脱离于外管件1的连接孔11和内管件2的嵌入孔21,之后即可使内管件2和外管件1分离,并且取出密封圈,此过程不会破坏原材料,内管件2、外管件1和密封圈均可重复利用,十分环保,因此后续安装时,依上述安装方式再次安装即可。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